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日志随笔.docx
- 文档编号:2888620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31KB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日志随笔.docx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日志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日志随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日志随笔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日志随笔
导语:
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日志随笔》,欢迎阅读。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日志随笔【第一篇】:
如何上好初中思品课随感
如何提高思品课教学的时效性,转化思品课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各有收获,这是当前思品课课改中一个重头戏。
不少在思品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自己的教学对象,做了不少的教学改革的尝试,收获很多,也存在许多困惑。
我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思品课教学的老师,把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浅薄的思考在此赘述下来,供同行探讨和指正。
一、正确认识思品课的“三维目标”,分清层次,是思品课教学的前提。
新课改,新课程、新课标明确提出: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态价值观目标是思品课教学最终要实现三大目的。
课程内容,课程的事例、课程的次序安排、教学方式和手段无不是围绕这三大目标来进行。
在课改以前,三大目标是藏于思品教材之中。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我们不少思品教师更多关注是学生的分数,关注是学生的知识把握的多寡,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情感是否能得到震撼、升华,价值观能否得到提升根本无法谈及。
学生成为老师一味灌注各种知识的机器。
思品课的教学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空洞乏味。
学生对思品课的理解就是不得不学习的科目,就是死记硬背的科目。
如今,思品课的课程目标明确对这三维目标提出了新的诠释,尤其针对初中的学生实际,编排不同与过去的教材内容,我们思品老师仍然抱着老套头不放从事教学活动。
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在误人子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的。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是思品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是我们很多老师再熟悉不过的教育名言。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很多老师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获得的经验很多,教训也不少。
思品课的教学同样如此。
我对此认为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的去学习,积极的去体验和感知,让他们在老师引导下,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去找到自己无知的盲点,激发他们潜在学习动力,更好地配合好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也许,在最初的开始,我们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还比较差,参与能力还不强,有个别的学生不思学习,我们老师的辛苦得到回报是那么少,我们老师也不能轻而易举得出“孺子不可教也”的结论,而应该相信“海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
尤其,我们老师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该有如此胸怀。
爱学生,激发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学习欲望,这是老师教学的一项职责,也是老师教学能力的展现。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日志随笔【第二篇】:
政治课堂教学随笔
我从事了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
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
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
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
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
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
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
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
在从教的两年当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就是这个道理。
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进修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
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
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
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
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
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日志随笔【第三篇】: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
转化学困生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在初中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困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也一直是我个人探讨的课题,下面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初中政治学困生原因分析
初中政治学困生通常是指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成绩低下,能力薄弱,有较严重的知识缺陷,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处在无趣与困惑之中的学生。
对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自觉性。
进入初中后,因为成绩不理想,失去了学习的目标。
于是,学习只为应付了事,免受教师及家长的责备。
学习不是他们内在需要,更谈不上学习的自觉性。
政治学科的部分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不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2、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很多学生在小学时就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些学生毅力差,在政治学习上,习惯于采取“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只停留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主动寻找致错原因,因此常常犯重复性的错误。
3、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学习能力差。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基底不牢,楼房势必倒塌。
许多学困生政治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链断裂,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思想政治知识也不具备。
政治学科学习有一个连贯性,如果基础知识不牢固、不扎实,学习新知识就会困难。
再加上有些学生思维较一般学生慢,常处于茫然状态。
4、学习缺乏兴趣,感到枯燥无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缺乏兴趣,那学习就毫无乐趣可言,而变成了一种煎熬。
学困生往往对什么都感兴趣,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
5、对政治学科不够重视。
因为初中政治在中考中属于开卷考试科目,有些同学就认识不必学习也可以考高分,学困生在政治课上无精打采,纪律散漫,自制力差,上课如同坐牢,课后却象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活力十足。
如果这些学困生在班级里形成了一个层面,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的达成度都将受到影响,这将会严重影响有效教学的进度,不符合打造高效课堂的标准。
可见,转变政治学困生对保证政治教学效果非常必要。
二、初中政治学困生转化的对策及效果
要转变政治学困生,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学困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使他们走出困境。
具体方法如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关键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对教师所任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政治课的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困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获得广泛的社会活动经验。
通常,学困生的自尊心比较脆弱,不能受刺激,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更渴望教师对自己“以诚相待”。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困生由于各种原因,生活无人体贴和照顾,这些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爱”。
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例如,在上课时一位学困生举手发言,但回答错误,教师就应该及时说:
“这位同学发言很积极,希望其他同学都能向他学习,对于回答的内容有其他答案吗。
”这样一来既保护了学困生脆弱的心灵,又能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环节能更好的继续下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
“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学困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二)注重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对学困生来说,学习上的失败极有可能摧毁他们对今后学习生活的希望,从而导致自卑。
他们对自己成功的信心不足,总害怕自己说得不对、写得不好、做得不正确;因此,回答问题时声音不响亮,课堂情绪变化很快,主动探索的信心则更为缺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成绩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
”而低年级孩子对成功的感受是从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开始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征以及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喜悦体验,让他们从成功的喜悦体验中增加自信。
通常,哪怕是学困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才能,或是取得微小的成功。
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是甜蜜的,力争借助这一次的成功引发学生去追求更多、更大的成功。
如:
当胆小的学困生发言比以前积极时或者回答问题的声音比以往响亮时,教师要十分真诚地请全班学生向他祝贺;在学困生的作业上,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条件和进步写“优”、“有进步,继续努力!
”等一句话评语,让学生从作业的评价中感受成功;在和学困生谈话时,则要尽量用激励的话语:
“我相信你,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怎么不行?
你一定行。
”总之,只有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让学生作继续追求成功的努力。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锻炼他们顽强的意志,主要方法有:
讲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为他们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成功经验的介绍来激励他们;培养耐挫能力等。
(三)帮助学困生克服自卑心理
学困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
学困生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往往是由于长期遭受挫折而导致的“失败积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造成的。
基于此,克服学困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出发点是要为学困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与机会,使他们通过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兴趣,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有一次,我在给初三
(2)班上完政治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学习成绩很差的张桦林和李家良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
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提问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张桦林和李家良同学居然举手了。
我怀着迟疑的态度让他们做了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竟然嗑嗑吧吧的答对了。
我在课上对他们的进步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
张桦林和李家良同学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
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
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像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
所以说赏识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这样几种具体措施:
第一,要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创造愉快、平等的人际气氛,不能歧视学困生,更不能以消极语言刺激他们;
第二,要善于发现和诱导学困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把这些品质转化为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为学困生创设一些“特殊的成功情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并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
(四)灵活运用训练有法
学困生由于知识系统存在残缺而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此教师必须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地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和适当补课。
我曾采取的是“小目标、快反馈、速矫正”的方法:
1、要求放低,适当补“差”。
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有限,知识量一多,反而难以消化。
因此,要掌握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能一次一得,通过点滴积累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2、实施单元达标教学,及时通过单元练习和单元测试对学习本单元仍未达标的进行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在进入下单元学习前不留“夹生饭”。
3、为学困生设计适应其程度的个别训练。
在这一点上,目前学校在课堂改革中提倡老师对学优生加强拓展训练,根据这一点,也可以针对学困生的学习程度,个别指导、个别训练,巩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政治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古人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
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从而越来越跟不上,也就越来越厌烦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学困生也可以一步步转化为优秀的学生。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日志随笔【第四篇】:
初三政治教育叙事
理想是人类永恒而美好的主题,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理想,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在政治课中谈到理想学生会感兴趣吗?
抽象乏味的讲大道理那答案一定会是否定的。
所以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在教法上也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把呆板的书本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轻松、愉快的情境,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潜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还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进步的教育目的。
当然达到教学目的,还需要政治教师平时课下注意走进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话题,从他们的视角找到焦点,和感兴趣的东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克服政治教学中的单调,乏味及程式化的弊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要让他们感兴趣、动起来,这样政治课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日志随笔【第五篇】:
教师政治学习笔记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
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德育课程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因此,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
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
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
举一个小例子:
一位初一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
“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
”,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
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
不同的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最后,给家长提一点希望:
荣辱观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
曾经一位教师对我说,一位学生对教育他的老师说:
你明年还想签合同吗?
不想干了你就说话。
也许这个案例太典型,但它却折射出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家长对德育课程表现出不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影响到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事实证明,家长的这种做法只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
希望家长在为孩子创造更好物质条件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总之,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许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和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家长的支持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政治 教师 教学 日志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