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练习2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docx
- 文档编号:28880677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3.42KB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2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docx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2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练习2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2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2-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下图是“某种作物在我国的栽培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作物可能是( )
A.棉花B.甘蔗
C.水稻D.小麦
2.该作物若要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栽培,首先要克服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热量
C.光照D.水分
3.图中①区域比同纬度的②区域更适合该作物的栽培,是因为( )
A.①区域的光照条件优于②区域
B.①区域的水分条件优于②区域
C.①区域受地形的影响,寒潮等自然灾害对本区域的影响较小
D.①区域的地势平坦,更适合该作物的生长
答案:
1.B 2.B 3.C
解析:
第1题,我国甘蔗的主要种植区为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等省区,根据图示分布区域可知该作物可能是甘蔗。
第2题,从分布情况来看,该作物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一般情况下,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因此热量成为该作物分布区向高纬度地区扩展的限制性因素。
第3题,①区域为四川盆地,受周围高大山地的阻挡,寒潮等自然灾害对本区域的影响较小。
读“某国农业布局示意图”,回答4~5题。
4.影响图中牛奶和蔬菜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市场
C.土壤D.技术
5.若上图表示美国的农业布局,其蔬菜的生产转向南部“阳光地带”,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②交通条件的改善
③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④地形条件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4.B 5.B
解析:
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牛奶和蔬菜主要布局在中心市场的周围,紧靠中心市场,说明其主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第5题,美国蔬菜的生产转向南部“阳光地带”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
%)”,回答6~8题。
评价类别
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
满足程度
热量满足率
22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社会经济因
素满足率
76
29
42
资源利用率
光合潜力
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
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
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
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6.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B.热量
C.降水D.土壤
7.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B.农作物B
C.农作物CD.农作物B和C
8.该地区可能是( )
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D.河西走廊
答案:
6.B 7.A 8.C
解析:
第6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三种作物的满足程度中热量满足率最低,说明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为热量条件。
第7题,农作物A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说明该地区最适合种植该种农作物。
第8题,该地区水分满足率较高而热量满足率较低,说明其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湿润地区。
(2011·新课标全国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9~11题。
9.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
10.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11.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答案:
9.C 10.D 11.A
解析:
第9题,巴西位于低纬度地区,境内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其中不少地区的土地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还较低,今后可以开垦种植大豆,因此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
故选C。
第10题,巴西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较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价格低于美国。
故选D。
第11题,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豆的品质下降,因此解决措施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
读下图,完成12~14题。
12.图中阴影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 )
①人均耕地多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人们喜食稻米的习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的是( )
A.单产高,商品率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D.科学技术水平高
14.关于本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B.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增加水利建设投资
D.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答案:
12.D 13.B 14.B
解析:
第12题,图中阴影地区为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该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①项不符合。
第13题,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是生产规模小(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日本除外),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受季风气候影响旱涝不均)。
第14题,本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之一是提高机械化水平,但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是不符合本区人多地少的客观实际的。
15.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利用大棚技术引种后发现:
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
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C.土壤的湿度不够、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的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说明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6.(2011·山东潍坊模拟)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
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二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地
点
海拔
(m)
1月均
温(℃)
7月均
温(℃)
1月降水
量(mm)
7月降水
量(mm)
年降水
量(mm)
年日照时
数(小时)
R
201
2.6
20.7
54.1
60.6
824.5
1975.3
Q
1111
-8.4
23.3
1.2
42.2
193.7
2975.7
(1)图1中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任列举一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年初冬和早春,黄河在P河段会发生________现象,容易产生决堤泛滥。
简述P河段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3)简述法国R地1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
(4)与法国葡萄园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5)如果大量利用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在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120万亩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答案:
(1)内流区与外流区(或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2)凌汛 河流处于结冰或融冰期,且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3)①R地海拔较低;②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③R地距海近,受海洋影响较大,Q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4)①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②冬天气温低,病虫害少;③劳动力丰富廉价;④地价低。
(任答两点)
(5)对本地区的影响:
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影响:
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解析:
第
(1)题,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分界线,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第
(2)题,每年初冬和初春季节黄河发生的洪涝灾害是由于黄河的凌汛造成的。
此时河流处于结冰或融冰期,且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时,都容易发生冰坝阻塞河道,引发洪涝灾害。
第(3)题,1月份R地气温高于Q地主要由于R地的海拔低,而且R地位于西欧,受海洋的影响大,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大,气温高;而Q地深居内陆,冬季风势力强大,因此气温低。
第(4)题,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的有利条件:
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天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地价低等。
注意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回答。
第(5)题,大量引水灌溉,对当地来说,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而对黄河中下游地区而言可能造成水量减少或断流。
17.阅读材料及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是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
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
为了丰富北京市民的“菜篮子”,市农委制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建设。
(1)简述北京郊区农业的分布特点。
(2)分析北京近郊平原区农业生产有哪些优势条件?
(3)自2010年以来,全国蔬菜、肉类等农副产品涨声一片,价格居高不下。
依据“2010年北京市马铃薯价格生成与变化资料”,指出马铃薯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提出降低马铃薯零售价格的主要措施。
答案:
(1)西部、北部山区以防护林、果林为主;东部、南部远郊平原区种植粮食、水果和发展渔业;近郊平原区以肉、蛋、奶、蔬菜类为主。
(2)北京近郊平原区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科技力量雄厚;国家政策扶持;交通便利。
(3)邮电通信、商业贸易、交通运输 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家肥施用比重;增加对薯农的财政补贴,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气象灾害预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专题 练习 232 农业 区位 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