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
- 文档编号:28875306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9.19K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7733—2008
地名标志
2008–04–23发布2008–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验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名标志的术语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地名标志的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督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eqvISO780:
1997)
GB/T1720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1732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GB/T173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
振动(正弦)(GB/T2423.10—1995,idtIEC60068-2-6:
1982)
GB2893安全色(GB2893—2001,neqISO3864:
1984)
GB/T3979物体色的测量方法
GB/T6543瓦楞纸箱
GB/T7000.1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试验(GB7000.1—2002,idtIEC60598-1:
1999)
GB/T7284框架木箱
GB/T9174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0001(所有部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11185漆膜弯曲试验(锥形轴)(GB/T11185—1989,eqvISO6860:
1984)
GB/T12464普通木箱(GB/T12464—2002,neqJISZ1402:
1999)
GB/T17136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7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693.1—1999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英语
GB/T18833—200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
少数民族地名汉语拼音字母译转写法1976-06国家测绘总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1984-12-25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与本标准。
3.1
地名geographicalnames
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GB/T17693.1—1999,定义2.1]
3.2
地名标志signsofgeographicalnames
标示地理实体专有名称及相关信息的设施。
4分类
4.1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标志
4.1.1海域地名标志,包括海洋、海湾、海峡、海滩、海岛、群岛、岬角、半岛等的地名标志。
4.1.2水系地名标志,包括河流、河源、河口、湖泊、陆地岛屿(包括河岛、湖岛等)、冰川(包括冰斗、冰川谷等)、瀑布、泉等的地名标志。
4.1.3地形地名标志,包括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脉、山口、山峰、火山、草原、森林、沙漠、戈壁、绿洲等的地名标志。
4.2人文地理实体地名标志
4.2.1居民地地名标志,包括街、巷、区片、小区、门、楼、楼单元、楼层和村等的地名标志。
4.2.2行政区域地名标志,包括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地名标志、地级(地级市、自治州、地区行政公署和盟等)地名标志、县级(县、县级市、市辖区、自治县和旗等)地名标志、乡级(乡、镇、民族乡和苏木等)地名标志。
4.2.3专业区地名标志,包括矿区、农业区、林区、牧区、渔区、工业区、边贸区、开发区、自然保护区等的地名标志。
4.2.4设施地名标志,包括火车站、汽车站、地(城)铁站、海港、河港、渡口、飞机场、桥梁(例如公路桥梁、铁路桥梁、城镇内的立交桥和过街桥等)、隧道(例如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城镇内的地下通道等)、环岛等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设施的地名标志,池塘、海塘、水库、蓄洪区、灌溉渠、堤坝、运河等具有地名意义的水利设施的地名标志,发电站、输变电站等具有地名意义的电力设施的地名标志。
4.2.5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标志,包括风景区、公园、人物纪念地(例如陵园,人物纪念馆、纪念堂等)、事件纪念地(例如古战场等)、宗教纪念地(例如寺、庙、教堂等)等的地名标志。
5要求
5.1设置
5.1.1安全要求
设置的地名标志不应存在:
a)对人身造成任何伤害的潜在危险;
b)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的潜在危险。
5.1.2设置方式
地名标志一般了采用:
立柱式(安装在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立柱上)、悬臂式、附着式(如顶挂、粘贴、镶嵌等)、碑碣式,以及其他方式设置。
5.1.3设置高度
一般情况下,立柱式、悬臂式和附着式地名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m。
小于2m时,地名标志的,边角应为圆弧型。
5.1.4设置密度
5.1.4.1应因地制宜地确定地名标志的设置密度,以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其指为导向功能。
5.1.4.2一般情况下,街、巷的交叉口均应设置街、巷地名标志。
当两交叉口间隔大于300m时,可适当增加街、巷地名标志的数量。
5.2版面内容
5.2.1文字
5.2.1.1地名标志上的汉字应使用规范汉字书写。
5.2.1.2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地名标志音标至当地政府规定的一种少数民族文字,其使用的字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2.1.3汉语拼音拼些方法按照《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的规定执行。
5.2.1.4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拼写按照《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译转写法》拼写。
5.2.1.5地名标志的文字应使用黑体字。
汉语拼写字母字样和阿拉伯数字字样见附录A。
5.2.1.6地名标志的文字端正,笔画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整体位置适中。
5.2.2图形符号
5.2.2.1下列地名标志可增加图形符号:
a)专业区地名标志;
b)设施地名标志;
c)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标志。
5.2.2.2图形符号及其绘制等应符合GB/T10001中的相关规定。
5.2.3指示方向信息
街、巷地名标志可增加标明街、巷走向的指示方向信息。
5.2.4邮政编码
大门地名标志可增加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
5.3版面布局
5.3.1文字
5.3.1.1海域、水系、地形、行政区域、专业区、设施、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标志,以及街、巷、区片、小区、村等居民地名标志,上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的汉字名称,下部五分之二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名称的汉语拼音。
版面示例分别见图B.1~图B.15。
5.3.1.2楼地名标志左边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所在街区、村的汉字名称和汉语拼音,其中汉字名称标示在上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汉语拼音标示在下部五分之二的区域。
右边五分之二的区域标示楼宇编号,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高度不小于350mm。
版面示例见图B.16.
5.3.1.3门地名标示上部五分之二的区域标示院落、独立门户所在街区、村的汉字名称,下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该门的编号,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版面示例见图B.17。
5.3.1.4楼单位地名标志宽度的中部五分之三区域标示楼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用“一单元”表示,依次类推。
版面示例见图B.18。
5.3.1.5楼层地名标志直径的中部五分之三区域标示楼层编号。
地上第一层用“1”表示,依次类推;地下第一层用“B1”表示,以此类推。
版面示例见图B.19。
5.3.1.6碑碣式地名标志竖置时,上部五分之四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的汉字名称,下部五分之一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名称的汉语拼音,汉字名称竖写,汉语拼音横写。
版面示例见图B.20。
标示少数民族文字时,少数民族文字标示在汉字名称之下,其中上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的汉字名称,中部五分之一的区域标示少数民族文字,下部五分之一的区域标示汉语拼音,少数民族文字横写。
碑碣式地名标志横置时,上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的汉字名称,下部五分之二的区域标示地理试题名称的汉语拼音,汉字名称和汉语拼音横写。
版面示例见图B.21。
5.3.1.7除竖置的碑碣式地名标志外,一般情况下,标示少数民族文字时,少数民族文字标示在汉字名称之上,原汉字名称书写区域的上部三分之一的区域标示少数民族文字,下部三分之二区域标示汉字名称,其他部分比例不变。
5.3.2图形符号
设置图形符号时,地名标志左边五分之二的区域标志图形符号,右边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的汉字名称和汉语拼音,其中汉字名称表示在上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汉语拼音表示在下部五分之二的区域。
版面示例见图B.22。
5.3.3指示方向信息表示在汉语拼音两侧,并与汉语拼音保持一定间距。
指示方向信息的汉字高度与汉语拼音的高度相同。
版面示例见图B.23。
5.3.4邮政编码
大门地名标志标示邮政编码时,上部五分之一的区域标示院落、独立门户所在街区、村的汉字名称。
中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该门的编号,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下部五分之一的区域标示该门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在“邮政编码”四个字后空一格标示编码,编码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版面示例见图B.24。
5.4颜色
地名标志的颜色要求见表1。
表中的白色,采用长余辉蓄光材料制作时可为黄绿色或蓝绿色。
除以基板颜色和棕色作为背景颜色外,地名标志应采用GB2893规定的安全色。
碑碣式地名标志的背景颜色可采用基板颜色,文字颜色应采用黑色或红色。
地名标志上图形符号的颜色应符合GB/T10001中的相关规定,并与标志材质、背景颜色以及标志上文字的颜色保持相互协调。
表1颜色要求
类型
背景颜色
文字颜色
居民地
地名标志
街、巷地名标志
蓝色(东西走向,包括东西向的斜街)、绿色(南北走向,包括南北走向的斜街)
白色
区片、小区、门、楼单元、楼层、村地名标志)
蓝色
白色
基板颜色(金属腐蚀地名标志)
黑色或红色
楼地名标志
左边书写名称区域为蓝色、右边书写楼号区域为白色
左边书写的文字为白色、右边书写的楼号为红色
基板颜色(金属腐蚀地名标志)
黑色或红色
行政区域、设施地名标志
蓝色
白色
专业区、海域、水系、地形地名标志
绿色
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标志
棕色
5.5尺寸规格
5.5.1地名标志图文书写平面的尺寸规格要求见表2。
表2尺寸规格要求
单位为毫米
类型
图文书写平面尺寸
外沿宽度
长
宽
居民地
地名标志
街地名标志
1200~1700
300~700
≤25
巷地名标志
460
160
≤20
区片、小区、村地名标志
800~1700
300~700
≤25
门地名标志
大
570
370
≤15
中
270
170
≤15
小
150
90
≤12
楼地名标志
900
500
≤25
楼单元地名标志
300~400
150~200
≤15
楼层地名标志
直径:
200~400
≤15
行政区域地名标志
2000~7000
900~2500
≤25
专业区地名标志
1500~3000
600~1200
≤25
设施、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标识
1500~3000
800~1500
≤25
海域、水系、地形地名标志
1500~5700
600~1800
≤25
5.5.2碑碣式地名标志竖置时,图文书写平面的宽为(300~1000)mm,高为(600~2000)mm;碑碣式地名标志横置时,图文书写平面的宽为(1000~2000)mm,高为(600~1200)mm。
5.6外观
5.6.1地名标志的外观应平滑、整齐。
5.6.2按照6.2规定的方法试验后,地名标志不应存在以下缺陷:
a)明显的毛刺、裂纹;
b)明显的划痕、损伤和颜色不均匀;
c)面积大于20m㎡的气泡;
d)发光、反光性能明显不均匀。
5.7基本性能
5.7.1基板
5.7.1.1基板可采用下列材料: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高分子材料。
5.7.1.2基板应具有一定的硬度、抗冲击性能、耐弯曲性能和抗拉伸性能。
5.7.1.3基板表面应光滑、平整,没有伤痕、裂纹、污垢。
5.7.1.4必要时,金属材料应做好表面防锈处理。
5.7.2耐盐雾腐蚀性能
按照6.3规定的方法试验120h后,试样表面不应出现变色、起泡和侵蚀等现象。
5.7.3耐湿热性能
按照6.4规定的方法试验48h后,试样表面不应出现起泡、生锈和脱落等现象。
5.7.4耐高温性能
按照6.5规定的方法试验24h后,试样表面不应出现裂缝、软化、剥离、皱纹、起泡、翘曲和外观不均匀等现象。
5.7.5耐低温性能
按照6.6规定的方法试验72h后,试样表面不应出现裂缝、软化、剥离、皱纹、起泡、翘曲和外观不均匀等现象。
5.7.6耐候性能
按照6.7规定的方法试验1200h后,试验表面不应出现变色、裂缝、长霉、生锈、凹陷、起泡、侵蚀、剥离、粉化、变形和脱落等现象。
5.7.7辐射性能
按照6.8规定的方法试验,α、β、γ辐射值不应高于本底读书两倍。
5.7.8抗冲击性能
使用漆膜作底面的地名标志,其抗冲击性能应符合5.8.2.3中b)列项的要求;其他地名标志按照6.9规定的方法试验后,试样不应破损。
5.8特殊性能
5.8.1反光地名标志
5.8.1.1色度性能按照(GB/T18833—2002中7.3规定的方法试验,试样表面的各种颜色的色品坐标和亮度因数应在GB/T18833—2002中的表1的范围内,各种颜色色品图见GB/T18833—2002中的图3。
5.8.1.2逆反射性能按照GB/T18833—2002中7.4规定的方法试验,试样表面的逆反射系数值不应低于GB/T18833—2002中规定的四级反光膜的要求。
5.8.2长余辉蓄光地名标志
5.8.2.1按照6.10规定的方法试验,试样初始亮度应高于10000mcd/㎡,激发结束10h的亮度不应低于3mcd/㎡。
5.8.2.2使用的长余辉蓄光粉的性能要求应符合附录C的相应规定。
5.8.2.3使用漆膜作底面时,漆膜的性能应符合:
a)耐水性能:
除试样可按照6.1制备外,按照GB/T1733规定的方法试验5min后,不应出现失光、变色、起泡、起皱、脱落、生锈等现象;
b)抗冲击性能:
除试样可按照6.1制备外,按照GB/T1732规定的方法试验后,不应出现裂纹、皱纹及剥落等现象;
c)耐弯曲性能:
除试样可按照6.1制备外,按照GB/T11185规定的方法试验后,不应出现裂纹、剥落等现象;
d)附着力性能:
除试样可按照6.1制备外,按照GB/T1720规定的方法试验,附着力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
5.8.2.4使用长余辉蓄光膜制作地名标志时,长余辉蓄光膜的性能要求应符合附录D的相应规定。
5.8.3LED(发光二极管)地名标志
5.8.3.1亮度性能按照6.11.1规定的方法试验后,发光部分的亮度不应低于15000mcd/㎡。
5.8.3.2耐机械振动性能应符合:
标志正常通电情况下,在振动频率1Hz~150Hz的范围内按照GB/T2423.1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在1Hz~9Hz时按位移控制,位移3.5mm;在9Hz~150Hz时按加速度控制,加速度为10m/s2。
1Hz→9Hz→150Hz→9Hz→1Hz为一个循环,共试验20个循环后,产品功能正常,结构不受影响,零部件无松动。
5.8.3.3电气安全性能应符合
a)保护接地端子:
按照6.11.2规定的方法试验,标志应有保护接地端子及其标记;
b)绝缘电阻性能:
按照6.11.3规定的方法试验,测得标志两个电极于表面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20MΩ;
c)安全耐压性能:
按照6.11.4规定的方法试验后,不应出现击穿的现象。
5.8.3.4使用太阳能电池供电时,太阳能电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使用的其他电源也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5.8.4金属腐蚀地名标志
表面、接缝应平整光滑。
使用的漆膜应符合5.8.2.3中的要求。
5.8.5碑碣式地名标志
其建构筑物应牢固可靠,且具有一定的刚性。
5.9地名标志的支撑装置
5.9.1立柱式和悬臂式地名标志,立柱和悬臂应采用耐腐蚀、抗冲击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和其他新型材料。
材料表面光滑,没有污垢、伤痕、裂纹、折叠、轧折、离层和结疤。
立柱管顶端应加柱帽。
立柱和悬臂的尺寸,标志与立柱、悬臂的连接方式,立柱的基础大小等,应根据设置地点的风力、标志尺寸规格等因素确定。
必要时,立柱和悬臂等制作完成后,应进行防腐和防锈处理。
5.9.2附着式地名标志的固定应牢固可靠,其附着的建构筑物应具有一定的刚性。
5.9.3碑碣式地名标志的固定应牢固可靠。
5.10地名导向标志
5.10.1地名导向标志标示地名标志所示地理实体周围的平面图、单位指向等标示信息,用于引导人们方便地到达目的地,通常附着在地名标志的支撑装置上。
5.10.2区片、小区、街、村、行政区域等地名标志宜附设该区片、小区、街、村、行政区域周围的平面图、单位指向牌等地名导向标志。
必要时,其他地名标志可附设地名标志所示地理实体周围的平面图、单位指向牌等地名导向标志。
5.10.3地名导向标志的安装应牢固可靠。
5.11外置照明器材
外置照明器材应符合GB7000.1中的相关规定。
6试验方法
6.1试样制备
根据不同情况,按下列办法之一制备试样:
a)以完整的标志产品作为试样;
b)从标志产品中划出相应尺寸作为试样;
c)从标志产品中截取相应尺寸作为试样。
6.2外观检查试验方法
6.2.1裂纹和气泡
在明亮的环境中(光照度不小于150lx),面对反光地名标志和长余辉蓄光膜制作的地名标志的图文书写平面目测,然后在表面滴墨水,3min后将墨水擦掉,检查是否有残留的墨水渗透其中。
用四倍放大镜检查气泡的面积。
6.2.2损伤和颜色
在明亮的环境中(光照度不小于150lx),面对地名标志图文书写平面目测,检查是否存在损伤和颜色不均匀等现象。
按照GB2893和GB/T3979测量颜色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6.2.3发光性能
在黑暗环境中,距离标志5m处目测正常发光的LED地名标志和激发后的长余辉蓄光地名标志图文书写平面,检查是否存在明显发光不均匀现象。
6.3耐盐无腐蚀性能试验方法
6.3.1试验溶液
试验溶液应按照如下步骤配制:
a)将化学纯的氯化钠溶解于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配制成质量分数为5%±0.1%的溶液;
b)采用化学纯的盐酸或氢氧化纳调节溶液的pH值,使其在6.5~7.2之间,但浓度仍须符合本条a)中的规定,pH值的测量采用精度为0.3的精密pH值试纸;
c)溶液在使用之前应过滤。
6.3.2试验设备
采用盐雾试验箱进行试验。
6.3.3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试验时,盐雾箱内的温度为35℃±2℃;
b)试验采用连续雾化;
c)盐雾不得直接喷射到试样上;
d)试验箱工作空间内顶部、内壁以及其他部位的冷凝液不得滴落到试样上;
e)试验设备内外气压应平衡;
f)雾化时,应防止油污、尘埃等杂质和喷射空气的温湿度影响试验箱内的试验条件。
6.3.4试验步骤
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把尺寸为(150~450)mm×150mm的试样放入盐雾箱内,其受试表面与竖直方向成30°角;
b)相邻两试样保持一定的间隙,行间距不少于75mm;
c)试样放置后,按照6.3.3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规定时间的试验;
d)实验结束后,用流动水轻轻洗去试样表面盐沉积物,再在蒸馏水中漂洗,洗涤水温不得超过35℃,然后恢复2h.
e)用四倍放大镜检查试样表面。
6.4耐湿热性能试验方法
6.4.1试验设备
采用调温调湿箱进行试验。
6.4.2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试样的特性不应明显地影响调温调湿箱内的温湿度条件;
b)调温调湿箱内壁和顶部的凝结水不应滴落到试样上。
6.4.3试验步骤
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把尺寸为(150~600)mm×(90~400)mm的试样放入调温调湿箱内,相邻两试样正面不相接触;
b)把箱内温度逐渐升至47℃±2℃,相对湿度升至96%±2%,达到规定温湿度时,开始计时;
c)使试样在规定温湿度条件下进行规定时间的试验;
d)关闭电源,使试验箱自然降至室温;
e)取出试样,放置2h,用四倍放大镜检查试样表面。
6.5耐高温性能试验方法
6.5.1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
试验设备应符合6.4.1的要求。
试验条件应符合6.4.2的要求。
6.5.2试验步骤
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把尺寸为(150~600)mm×(90~400)mm的试样放入调温调湿箱内,相邻两试样正面不相接触;
b)把箱内温度逐渐升至70℃±2℃,达到规定温度时,开始计时;
c)使试样在规定温度条件下进行规定时间的试验;
d)关闭电源,使试验箱自然降至室温;
e)取出试样,放置2h,用四倍放大镜检查试样表面。
6.6耐低温性能试验方法
6.6.1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
试验设备应符合6.4.1的要求。
试验条件应符合6.4.2的要求。
6.6.2试验步骤
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把尺寸为(150~600)mm×(90~400)mm的试样放入调温调湿箱内,相邻两试样正面不相接触;
b)把箱内温度逐渐降至-40℃±2℃,达到规定温度时,开始计时;
c)使试样在规定温度条件下进行规定时间的试验;
d)关闭电源,使试验箱自然升至室温;
e)取出试样,放置2h,用四倍放大镜检查试样表面。
6.7耐候性能试验方法
6.7.1试验设备
对试验设备要求如下:
a)采用氙气耐气候试验机进行试验;
b)试验机应配备辐照计对累计辐射能量进行监测;
c)试验机内应配备黑板测温计,测量试样表面的温度。
6.7.2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应符合下列条件:
a)试验过程中,采用连续光照;
b)黑板温度为:
63℃±3℃;
c)喷水周期为:
每120min为一个周期,其中18min连续喷水,102min不喷水。
6.7.3试验步骤
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将尺寸为150mm×90mm的试样固定于试样架上;
b)按6.7.2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规定时间的试验;
c)达到规定时间后,若试样所受累积辐射能量小于4.32×10kJ/㎡,则应延长试验时间,以保证试样所受累积辐射能量值;
d)经过规定时间试验后,试样用质量分数为5%±0.5%的盐酸溶液侵泡45s,然后用水彻底冲洗,最后用干净软布擦干,用四倍放大镜检查试样表面。
6.8辐射性能试验方法
6.8.1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地名 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