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8872134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1.92KB
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01年,严复完成翻译亚当·斯密的名著《论国家财富的性质和来源》,在此二十年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第一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获得关于西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一些基本信息。
1881年,亨利·法西得的《政治经济学手册》一书的部分汉译,出现在东京。
译者是同文馆的教习汪凤藻和丁韪良。
两年后,北京同文馆出版这本书,其译文的标题是《富国策》(字面意思是“国家富强的政策”),这是中国人试图表达西方“政治经济学”术语的早期尝试。
日语术语“经济”和“经济学”,在19世纪晚期作为字形借语被汉语采用。
在词典编纂领域,早在1892年,带有“政治经济学”新意义的术语“经济”一词已经出现在翟理斯的《汉英词典》中。
就文本领域而论,正如马西尼指出,该词首先出现在梁启超1896年的作品中。
沈国威、内田庆一及其他人作了类似的观察:
《时务报》(1896年)出现了“经济学”,并被译者解释为“富国养民策”。
马西尼精确列出了所有用汉语发表的文章和书籍表格,研究1900年前后的“经济学”学科。
但是,术语“经济”和“经济学”不容易被中国读者大众所理解,它们不得不伴随着许多不同的形式,其中大部分是汉语新造词,这些词作为“经济”、“政治经济学”的对等语流行于世。
严复在《天演论》和《原富》里,几乎总是把“经济学”翻译为“计学”。
根据森时彦的观点,梁启超不愿在发表于世纪之交甚至许多年以后的作品中使用“经济”。
显然,他感到该词的经典语文背景太强,不能赋予这一术语以“economy”或“economics”的含义。
因此,对这一概念,他使用了大量的对等语:
“富国学”(如何使国家富的科学)、“资生学”(资源和生活的科学)、“理财学”(如何整理财富的科学)、“生计学”(谋生手段的科学)、“商学”(经商的科学)、“商务”(商业事务)、“平准学”(如何保持物价平衡的科学)。
最后一个术语明显地从中国古代的“平准法”派生出来。
所有这些术语的含义,都被梁启超等同于日语的“经济学”。
同样地,“财学”一词(财产科学)还有音译的“叶科诺米”(严复在《原富》中使用这一译名),“爱康诺米”、“伊康老米”在那时也被使用。
若干年以后,“经济”和“经济学”收录于普通词典中。
《英华大辞典》(1912年)将“经济”和“理财”作为“economy”的译语,将“理财学”和“经济学”作为“economics”的译语。
将“经济学”一词收录于《社会科学大辞典》(1929年)中,标志着这个术语对其他竞争术语的胜利。
(摘编自李博《日语和汉语中“政治经济学”术语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严复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中的作用当然有被夸大的倾向,但是从我所关注的较窄的语境来说,他的参与确实具有决定性影响。
他不仅最终将逻辑和宗教分离(“异教”在现代中国仍然引起如此多的怀疑),他还引进许多概念,尽管不是词语,这些将决定直到20世纪20年代的逻辑话语。
严复的不朽成就之一是约翰·斯图加特·穆勒里程碑式的《逻辑体系》的部分内容,译文中他暗中使用或者模仿先秦散文的古典风格,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术语。
虽然他发明的词语几乎没有被沿用下来,他的译本被广泛阅读和征引,如某些批评家所指,仅仅是由于严复的公众影响力,而且,严复通过一个短命的名学会和许多公众演讲传播新科学。
他的坚持不懈的游说,也为逻辑学很快被纳入中学和大学的课程起了推动作用。
对于严复而言,逻辑并不仅仅是纯学术的关注。
深深着迷于他在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接触到的穆勒的“狂热归纳推理”,严复将逻辑想象成普遍适用的“艺术”,当持续应用时,将带来无限的科学和社会政治进步。
西方力量的基础是培根的科学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依靠逻辑才能得到实际应用。
这样,逻辑使欧洲人建立“新理”,“新理”使欧洲在现代得以富强。
相反,中国不能以同样的道路发展,因为中国的经典中缺乏逻辑严密和想象,而且由于忽视正确的定义,其中充满了模糊。
从1895年开始,严复再三告诉其日益增长的读者群,逻辑学潜在的奇异的艺术仅由两种基本方法组成:
“归纳”(他译为“内导”或“内籀”)和“推理”(“外导”或“外籀”)。
他在一篇早期的论文中写道,在“内导”时,人们“合异事而观其同,而得其公例”,而在“外导”时,人们“于意中皆有一例”,这个“例”(规律)是通过“试验”印证过的,因此,“印证愈多,理愈坚确也”。
因此归纳法是中国所急切需要的自然科学应走的捷径。
但是,严复与穆勒有同样的信念,即认为在残酷的事实基础上,推理法提供了推理和验证一个原理的方法,不管它是数学法则或政治和哲学的信仰。
合在一起,正如严复所描述的,西方逻辑的“二端”,作为必不可少的现代性的推理工具,是治疗中国许多疾病的良药。
20世纪早年知识大众对新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发展速度之快,证实了严复在使读者分享他的非常乐观的信念方面,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成功。
(摘编自顾有信《将名称和实际配对:
翻译和中国逻辑学的发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同文馆出版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名著时将其书名译作《富国策》,这标题表明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的认识。
B.“经济学”这一术语经过三十余年的时间最终战胜了流行于世的对等语,获得了知识分子的普遍认可,被收录于普通词典中。
C.严复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中的作用确实有被夸大的倾向,但他也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不朽的成就,他翻译的作品被广泛阅读和引用,这大大提升了其公众影响力。
D.严复积极向中国的知识大众推广“归纳法”,他将两种基本方法翻译成“内导”和“外导”这两个词,只是这两个概念没有沿用下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启超不愿意使用“经济”这一术语,是因为在中国语言中“经济”一词另有重要的特定的含义,不能包含西方所谓“经济”的涵义。
B.严复积极推广逻辑学知识,是因为他看到现代西方的富强,与科学探索精神有密切的关系,而逻辑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严复将“经济学”翻译为“计学”,梁启超则将其翻译为“富国学”“资生学”等,由此可见,梁启超对“经济学”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严复。
D.中国的经典中缺乏逻辑严密和想象,忽视正确的字义,充满了模糊,这也就给中国的科学和社会政治的进步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结合材料的阅读,从严复、梁启超等先驱翻译介绍西方的新知识时的种种努力中,我们可以推想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下面对其心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西方强大的认可心理B.对民族富强的担当心理
C.对民族文化的捍卫心理D.对日本崛起的向往心理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严复等人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的重要概念时所采用的翻译的方法。
5.中国的知识分子因为什么目的而积极介绍西方新知识的?
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广新知识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碑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
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
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
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
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
“大娘!
”
“咳呀!
李连长来了!
”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
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
“你看你,小心点。
”
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
“大伯在家吗?
”
“在家里。
干什么呀,这么急?
”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
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
“十几个人?
他们哩?
”大娘问。
“在外边。
我是跳墙进来的。
”老李说。
“那你就快点吧!
”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
走吧,同志。
”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
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
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
他很忧愁地说:
“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
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
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
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
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
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
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
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
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
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
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
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
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
“二十个。
就剩我们两个人了!
”战士们说。
“老李呢?
”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
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
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
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
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
老金把眼光收回来。
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
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
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
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
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
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
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
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
”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
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
他轻轻地撒着网。
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
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了赵庄村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十几个战士跳河牺牲,赵老金坚持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故事。
B.大娘和小菊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大娘“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与上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相照应,暗示战争形势紧张。
C.小菊天真、聪明、懂事,如当李连长说明来意时,她马上去西间告知父亲;但她毕竟年纪小,对母亲“带翻纺车”的原因不能完全理解。
D.小说写敌我交战时,“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
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这说明双方力量悬殊,也表现了八路军战士勇敢应对的沉着。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部分多次写到“风声”,意在突出风大,天气恶劣,为下文滹沱河结冰,战士难以顺利返回并最终因突围而跳河牺牲设下伏笔。
B.小说两次写赵老金“看到”战士跳进滹沱河的情景,一实一虚,揭示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壮烈,表现了赵老金无法平息的悲痛。
C.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意吸纳了部分方言词汇,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等,这为小说增添了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D.滹沱河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味,如结尾说它“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表达了赵老金渴望战士归来的执著。
8.言外之意,是文学表达中的常见现象,试概括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言外之意。
9.关于“碑”,古人认为“碑者,悲也。
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
请结合古人对碑的认识探究小说结尾“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一句的写作意图。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郦范,字世则,范阳涿鹿人。
父嵩,天水太守。
范,世祖时给事东宫。
高宗践阼,追录先朝旧勋,赐爵永宁男,加宁远将军。
以治礼郎奉迁世祖、恭宗神主于太庙,进爵为子。
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南征,范为左司马。
师次无盐,戍主申纂凭城拒守。
识者佥以攻具未周,不宜便进。
范曰:
“今轻军远袭,深入敌境,无宜淹留,久稽机候。
且纂必以我军来速,不去攻守,谓方城可凭,弱卒可恃。
此天亡之时也。
今若外潜威形,内整戎旅,密厉将士,出其非意,可一攻而克之。
”白曜曰:
“司马之策是也。
”遂潜军伪退,示以不攻。
纂果不设备。
于是即夜部分,旦便腾城,崇朝而克。
白曜将尽以其人为军实。
范曰:
“齐四履之地,世号‘东秦’,不远为经略,恐未可定也。
今皇威始被民未沾泽连城有怀贰之将比邑有拒守之夫。
宜先信义,示之轨物,然后民心可怀,二州可定。
”白曜曰:
“此良策也。
”乃免之。
进次肥城,白曜将攻之。
范曰:
“肥城虽小,攻则淹日,得之无益军声,失之有损威势。
且见无盐之卒,死者涂炭,成败之机,足为鉴矣。
若飞书告喻,可不攻自伏;纵其不降,亦当逃散。
”白曜乃以书晓之,肥城果溃。
白曜目范于众曰:
“此行也,得卿,三齐不足定矣。
”
军达升城,青州刺史沈文秀遣张元孙奉笺归款,请军接援。
白曜将遣偏师赴之。
范曰:
“桑梓之恋,有怀同德。
文秀家在江南,青土无坟栢之累。
拥众数万,劲甲坚城,强则据战,势屈则走。
师未逼之,朝夕无患,竟何所畏,已求援军?
且观其使,词烦而颜愧,视下而志怯,币厚言甘,诱我也。
若不远图,惧亏军势。
未若先守历城,平盘阳,下梁邹,克乐陵,然后扬旌直进,何患不壶浆路左以迎明公者哉!
”白曜乃止。
遂表范为青州刺史以抚新民。
还朝,年六十二,卒于京师,谥曰穆。
(《魏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皇威始被/民未沾泽连城/有怀贰之将/比邑有拒守之夫
B.今皇威始被/民未沾泽/连城有怀贰之将比/邑有拒守之夫
C.今皇威始被/民未沾泽/连城有怀贰之将/比邑有拒守之夫
D.今皇威始被/民未沾泽连城/有怀贰之将比/邑有拒守之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我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B.桑梓,古人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以“桑梓”借指故乡。
C.壶浆,即箪食壶浆,意指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与“箪食瓢饮”同义,常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
D.谥,是封建时代,一个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给予的称号。
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评定授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郦范随慕容白曜出征,他不迎合主帅,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在他的帮助下,慕容白曜分别夺取了无盐、肥城、升城。
B.在攻克无盐城后,慕容白曜想把俘虏来的敌军士兵发配至远方,郦范却主张应该从长远考虑,对俘虏首先要讲信义。
C.在攻占肥城的时候,郦范认为肥城可能会吸取无盐城失守的教训,拼死抵抗,不如用书信开导守将。
这一建议最终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D.在攻打升城的时候,敌人假装归顺,被郦范及时识破,他劝说慕容白曜停止派遣偏师援救升城,先攻打其他城池,从气势上征服升城的敌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曜目范于众曰:
“此行也,得卿,三齐不足定矣。
”
(2)且观其使,词烦而颜愧,视下而志怯,币厚言甘,诱我也。
14.慕容白曜是如何攻克无盐城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与①病起,移书二美②、吴下群贤,
爰修禊事踊跃胜游,遥为属寄
(明)李攀龙
伏枕经春忆旧游,永和三日命扁舟。
一时艺苑人亡恙,千载兰亭事可求。
吴下山川何蕴藉,王家兄弟本风流。
独怜搦管传觞处,有客中原自白头。
注:
①子与:
徐中行,字子与,明代诗人。
②二美:
指诗人王世贞(字元美)、王世懋(字敬美)兄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起句交代活动缘起,说徐子与久病初愈因想念朋友,于是模仿兰亭集会,写信邀请朋友在吴地聚会修禊。
B.“永和三日”“兰亭事”呼应了题中的“修禊”,使读者通过对兰亭盛事的联想,感受这次聚会的热闹气氛。
C.“一时艺苑人亡恙”中“亡恙”一词,既关联徐子与身体恢复健康之事,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们的美好祝愿。
D.“吴下”两句融入王羲之兰亭集会一事,以借该地胜景、王氏兄弟风流衬出吴下山川佳美、群贤毕至的盛况。
16.诗歌的尾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的作品“______,______”,称赞他的诗篇虽然描写的是平常事物,但包含的意旨却极其博大。
②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在乘船归家的途中轻快的心情。
③杜甫《蜀相》一诗中,“______,______”,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凸显其生平业绩,写出他忠君爱国的精神品格。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一些“经典”的前辈作家那里,即便是写一个短篇,也要积存并“开垦”大量的材料,以从中撷选最独特、最富表现力的东西。
所谓“精当”,必由大量舍弃而来,而舍弃的前提是具有大量丰厚的积存。
当今的文学“操练者”大都能侃几句“冰山”理论——( )。
“省略”是个不那么轻巧的词儿,一个作家因为不了解而省略某些东西,其作品只会出现漏洞。
没有厚重深广的贮存和明锐犀利的洞察,谈何剔抉舍弃,谈何“水面上”与“水面下”?
更何况大量舍弃的还在“八分之七”以外,蕴含在作品之下之后的“八分之七”也不仅仅是一堆生活事象,那里更重要的还有作家的人格修为、气质秉赋、灵性才情、魂魄血肉及其对人生、对时代、对自然、对艺术的领悟、发现与理解。
多年前曾有人指出某些“乡土诗”写得过实过满、具体物事堆砌过多、泥土味呛鼻、视野浑浊没有天空的弊病。
而在一些充斥目下刊物的所谓都市及市民小说那里,我们看到的同样是一派不加节制、选择和提炼的俗世生活之流的率意截取,大量无新鲜感无独特性无目的指向的庸常细节的胡乱堆砌,没有景深,看不见天空,读者如入垃圾站或废旧物品市场,只感觉窒闷恶心、烦乱狂躁,冗赘繁杂的后面空洞单调如一片白地。
18.下面句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划线句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少了陶渊明的“两分梁甫一分骚”,清代张英的山林之志更多的是园林雅趣。
B.陈丹青先生认为,每个“个人”的品质是需要唤醒的,是需要锻造的。
C.《红楼梦》中,一人一个腔调,刘姥姥、林黛玉乃至焦大一开口,就是独特的话语,“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D.“直隶三书”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民国时期的直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编纂者居功至伟。
19.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不知道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也不明白那水下的八分之七从何而来,意味着什么
B.他们知道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却不明白那水下的八分之七从何而来,意味着什么
C.他们知道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意味着什么,也明白那水下的八分之七从何而来
D.他们不知道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意味着什么,却明白那水下的八分之七从何而来
20.比喻,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读者通过对喻体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被比喻对象,请结合语段内容,说说“白地”在这里具体指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
“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千字文》《百家姓》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 ① 。
”为什么呢?
首先,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的审美要求。
“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
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 ② :
“天地”,“方圆”,“日月”,“山川”等等。
古人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惟一的字数较少但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
不但“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而且几乎能组成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各种结构变化。
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
从现代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忆的效率。
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妙之处。
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
《庄子·逍遥游》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
我有一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
它的树干疙里疙瘩,树枝弯弯扭扭,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
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却看都不看它一眼。
这棵树虽大,却是不材之木,人们只会鄙弃它。
庄子微微一笑:
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东西啊!
把它栽种在旷野之中,大树因为不成材,不会遭到刀斧砍伐。
你也可以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逍遥自在地躺卧于树下,还有什么值得困扰呢?
材料二: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请以“有用与无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C
3.D
4.新造词语;从古代借鉴派生;音译;采用日本借汉语字形表意的术语。
5.其目的是为了“富民强国”。
他们所采用的方法有:
翻译介绍西方的名著;组织学会,积极演讲;利用个人的影响;推动教育机构开设课程。
6.C“对母亲‘带翻纺车’的原因不能完全理解”错误,结合上文“‘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
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和下文“把纺车也带翻了。
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可知,小翠是能理解母亲见到八路军时的惊喜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苏州市 高三三模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