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汇总.docx
- 文档编号:28870639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94.40KB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汇总.docx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汇总
第四章复习提纲基础知识复习
【知识网络】
【典型例题】
1.(11盐城)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
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C、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D、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2.(2010鞍山)右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微粒(选填序号)。
A.
B.
C.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3)由“
”构成的物质属于(填序号)。
A.混合物B.化合物C.单质
(4)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堂检测第四章基础知识复习
班级姓名得分
1.(2013江苏宿迁)某校正在创建无烟型校园,你认为在校园内应张贴的标志是
2.(2012年四川广安)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已白磷着火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
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3.在早晨的松树下,部分氧气能转变臭氧,即3O2=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化学变化B.该反应属化合反应
C.O2和O3属同种物质D.该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
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使其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7.2g水,则柠檬醛中()
A.只含碳、氢元素B.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含有的元素无法判断
5、(2013年江苏泰州)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油着火,用水浇灭B.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C.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D.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6、(2013年安徽)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
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
(2)探究一:
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
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
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由上表可知:
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越1800
钠
97、8
883
越1400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由此推测:
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复习提纲第4章考点复习
【中考考点】
1.(2012镇江)最近,各地频发的火灾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1)下列行为不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是(填序号);
A加油站使用明火B私自乱拉电线C燃放烟花爆竹D及时更新电线
(2)住宅楼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应提倡的是(填序号、可多选);
A.从高楼阳台跳下
B.住宅楼有电梯的,乘电梯撤离
C.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D.若火势不大,以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
(3)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或H20扑救.因为镁可与之反应,如镁在CO2中能继续燃烧,
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固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典型例题】
1.(2012日照)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CH4
O2
H2O
CO2
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2.6B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D.X一定含有氧元素
2.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右图所示的实验,将一根
光亮的铁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燃着的蜡烛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
原因是。
若将该铁丝圈放在高温下灼烧,看到的
现象是,把铁丝圈取出冷却后铁丝表面呈黑色。
试写出铁丝在高温时与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丁在化验室里检验一种新材料的组成时,发现新材料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于是他就认为新材料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他的判断正确吗?
正确判断应该是什么?
4、(2013黄冈)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将5g铁
和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
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课堂检测第4章考点复习班级姓名
1.在2x+y2=2Z的反应中,x的相原子质量为24,y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32B.40C.56D.64
2.在反应A+B=C+D中,A和B的质量比为1:
5,,2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4gD,则反应生成C的质量为()
A.2gB.4gC.6gD.8g
3.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4.(2012年綦江)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氮气和二氧化碳。
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温度C、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隔绝氧气
5.(2012徐州)采集圣火是在太阳光下将火炬伸向凹面镜,将其点燃。
凹面镜在圣火采集中起到的作用为。
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气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6.(2011年湖北黄冈)从C、H、O、N、S、P、Na、Ca、Fe、Mn、K、Cl等12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铵根离子;碳酸钙中的阴离子;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红色颜料铁红的主要成分;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实验室加热紫黑色晶体制取氧气。
(4)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变浑浊。
(5)空气中点燃一氧化碳。
7.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
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
在水里燃烧。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
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
原因是。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收集方法是;检验方法是
(4)依据上述信息,白磷保存方法,B装置间接加热优点是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学情调研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班级姓名得分
一、化学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2013连云港)24.“同呼吸,共奋斗”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
大气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x10-6m的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灰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PM2.5治理的是
A.发展燃煤发电B.研发新能源汽车
C.禁止焚烧秸秆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2.(2013苏州)下列几种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并冒黑烟
B.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即燃
C.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甲烷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会爆炸
3.(2013苏州)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
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
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4.(2013临沂)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只有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5.(2013连云港)下列图示的实验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读取水的体积C.点燃酒精灯D.称量氯化钠的质量
6.(2013成都)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
A.拨打119火警电话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
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7.(2013成都)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确定
8.(2013河南)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C.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9.(2013•深圳)如图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其
表示两种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该反应可表示为2H2O═2H2↑+O2↑
C.
甲中所有物质都是化合物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0.(2013黄冈)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点燃后发生的反应为:
2KNO3+S+3C点然K2S+N2+3CO2↑。
该反应前后化合价 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A.硫 B.氧 C.碳 D.氮
11.(2013南京)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12.(2013徐州)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32
1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
5D.物质Y一定是单质
二、化学填空题(共2小题,共10分)
13.(6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请从A干冰B硫酸铜C一氧化碳D氢气E活性炭F石灰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而死亡 。
(2)旱情较为严重时,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3)石硫合剂的主要成分,有毒的蓝色溶液是 。
(4)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被称为“绿色能源”的是 。
(5)作建筑材料,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
(6)用于净化水过程中起吸附作用的是 。
14.(2013临沂)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
(1)写出D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D,E。
(2)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
。
三、化学实验题(共2小题,共20分)
15.(2013徐州)(11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
a,b。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装置序号)
(3)右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
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现象是:
铁丝剧烈燃烧。
改进后优点是(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4)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长到时收集满氧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
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复燃。
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
据此现象你能得到时的结论是。
16.(9分)(2012年浙江嘉兴)在实验中经常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1)如图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天平平衡,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时,“砰”的一声,橡皮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
重新塞上橡皮塞,此时会发现天平仍然平衡,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为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橡皮塞被冲出,可以打开吸滤瓶支管上的夹子,并接上一个。
(2)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
可取的做法是。
A.否定相应的理论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
(3)右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示的现象与实验事实
不相符合,火焰出现的地方应该是(填a、b或c)点,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同学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红磷伸入
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燃烧匙内
火焰熄灭。
接着立即从集气瓶中取出燃烧匙,熄灭的红磷又复燃了。
①请你分析红磷复燃的原因:
;
②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还要继续洒水的原因是。
四、化学计算题(6分)
17.(2013徐州)(5分)已知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
2Na+2H2O=2NaOH+2H2↑。
若把4.6g金属钠投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见右图),充分反应后烧杯中
剩余溶液质量是40g,请计算:
(1)生成NaOH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认识 化学变化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