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课程说明.docx
- 文档编号:2886621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2.95KB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课程说明.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课程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课程说明.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课程说明
课程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政治经济学院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行政管理学和社会学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对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行政管理学和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基础必修课程。
开设这门课程对培养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行政管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哲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其它专业的学生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能够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政治经济学院所有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认识整个世界、观察社会现象和思考历史问题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课程简介
一、课程指导思想及定位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是中国所有高等院校必须开设的公共政治必修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主干课程,是哲学专业所开设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必修课程,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
我们学校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这门课程,我们教研室多年来也一直把这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来建设。
2、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按照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实现校级精品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争取国家级精品课程。
为此,我们在课程建设中要实现课程体系科学化、教材规范化、教学过程现代化、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3、在近期内我们将建成以网络教学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大纲和教学网站。
并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25-35、35-45、45-60三个年龄段的教师都具有),具有较高学历和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师队伍。
4、我们学校所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经过精品课程建设之后,在全国同类课程中应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
在西北地区我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应处于领先地位。
在西安的所有高校中,我们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应继续保持比较优势。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走出西安、走出西北、走向全国,争取在全国同类课程中有一定的地位和著名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教研室20XX年集体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7章内容,分为3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绪论,(第一章)第二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包括第二章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第四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三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第五章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六章社会的规律和历史主体;第七章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
2、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概括介绍哲学的一般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特征问题,特别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历史地位,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3、第二部分具体展开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实践唯物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突出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基础地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辩证法同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联系与区别。
4、第三部分具体展开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上的伟大发现和创新,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革命性)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各章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有全书绪论的性质。
这一章的难点的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重点是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基本特征和伟大意义。
本章分为四节: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概括地介绍了哲学的一般性问题。
由于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抽象性,因此,我们一开始就要理解这些问题,肯定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一节中,我们应掌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了解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和对立的根源。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及其本质特征”,是本章的重点。
因为在绪论中,我们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概括性地了解。
学习这一节,我们首先应从历史的角度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看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对哲学发展史的简单了解,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认识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的意义。
第三节,“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将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知识的进步而发展,并在同各种现代哲学流派的斗争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内容。
学习这一节,我们应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我们大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增强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就只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实际,既有我们所面对的各种实际问题,也包括我们自己的思想实际。
第二章,“世界的本质”,主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学习这一章,要求弄懂并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特别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把实践活动看作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搞清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和人工智能的意义,正确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本章有两个难点:
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二是把实践理解为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第二点又是本章的理论重点。
这一章分为三节:
第一节,“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明确指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学习这一节,我们应了解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关键要弄清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掌握物质、运动、静止、时间、空间等概念,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
第二节,“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是第二章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它在承认自然界对人类优先存在的前提下,把人类的实践活动看作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学习这一节,应掌握实践、人类世界等概念,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弄清人类实践活动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第三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功能”,这一节要求我们从唯物主义角度来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并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学习这一章,应掌握意识、人工智能等概念,了解意识产生的三个决定性环节,弄懂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等原理,搞清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特别要弄清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这一节的最后是本章的总结,要求我们把前面的内容概括起来,全面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正确把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并运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深刻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辨证思维方法”,主要阐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即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即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熟悉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对立统一规律,难点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一章分为四节: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揭示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学习这一节,应掌握辩证法、形而上学、辨证联系、规律等概念;通过对比全面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准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和发展变化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这一节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应当按规律的难易程度来了解。
首先是质量互变规律,在理解这个规律时,要掌握质、量、度、量变、质变等概念,弄清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其次是对立统一规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因为它是辩证法的核心。
学习这个规律,我们应掌握辨证矛盾、矛盾同一性、矛盾斗争性、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等概念;准确理解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辨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这是本章的难点,因为理解这个规律需要广博的知识和一定的思辩能力。
学习这个规律,我们应掌握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等概念;弄清辨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准确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和特点;并学会用这个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学习这一节,应掌握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形式、内容、本质、现象等概念;弄清这些成对范畴之间的辨证关系;并懂得割裂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所导致的错误观点。
第四节,“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辨证思维方法是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自觉形态。
学习这一节,我们应掌握归纳和演绎、抽象和具体、分析和综合、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并在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中自觉地应用这些方法。
第四章,“认识的基础、本质和过程”,主要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学习这一章要求了解认识的基础,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重点把握认识的本质,明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其他认识论的区别;熟悉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掌握认识发展的规律;弄清辨证唯物主义在真理观上的基本观点;搞懂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这是本章的难点。
这一章分为三节:
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和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学习这一节,应掌握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能动反映论、消极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可知论、不可知论等基本概念;必须弄懂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特别是在认识的来源问题上,要搞清楚一般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认识的本质问题是本章的重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搞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认识论的界线;弄清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批判不可知论。
第二节,“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学习这一节,应掌握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等概念;了解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把握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和途径;弄清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途径和重要性;深刻理解认识发展的规律性;明确认识过程中理性认识和非理性认识的关系;并懂得在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过程中把握真理。
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学习这一节,应掌握真理、谬误、价值、客观真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等概念;了解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弄懂真理的客观性及其意义;把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深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
这一节的难点是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这也是全章的理论难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过程,既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价值的过程,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应把真理和价值统一起来。
第五章,“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从这一章开始主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
学习这一章,首先应明确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区别与联系,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理解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把社会生活的本质理解为实践活动。
其次要把人类社会划分为经济、政治、思想等不同领域,分析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
最后还应弄清这些基本结构之间的关系,掌握社会整体的基本结构。
这一章分为四节:
第一节,“社会的实践本质”,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理论上的难点。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区别与联系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只有用实践的观点理解社会历史,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
学习这一节,应掌握神学历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社会有机体等概念;理解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基本观点;分析实践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所起的作用,明确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把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变化理解为由社会实践推动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的经济结构”,学习这一节,应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社会经济结构等概念;了解生产力的结构和构成要素,生产力的客观性、社会性和历史性;重点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弄清生产关系的结构和构成方面,掌握生产关系的基础,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理解阶级的产生和实质;弄清阶级、等级和阶层的关系;还要理解社会经济结构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
第三节,“社会的政治结构”,学习这一节,应掌握政治上层建筑、国家、国体、政体等概念;明确社会政治结构的构成要素和核心;了解政治结构的基本功能;搞清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分清国家的类型,把握国家演变的基本趋势。
第四节,“社会的意识结构”,学习这一节,应掌握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概念;了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并把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弄清社会意识的构成要素,特别是社会意识形式的各种具体形态;深刻理解社会意识诸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第六章,“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主要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物质运动过程,因而就必然是一个有客观规律的发展过程。
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又不同于自然规律,它必须通过人的能动活动才能实现。
因此,学习这一章,重点是理解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难点是搞清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历史主体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这一章分为三节:
第一节,“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及其基本内容”,这是本章的重点。
学习这一节,应掌握社会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概念;重点把握社会规律的本质、特点和基本内容;弄清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客观力量,明确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二节,“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及其社会作用”,学习这一节,应掌握人民群众、英雄史观、唯意志论、历史宿命论、历史人物等概念;明确历史主体能动性的含义;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领会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了解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认识英雄史观长期存在的根源;对历史人物的社会作用给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第三节,“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历史主体能动性的关系”,这是本章的难点。
学习这一节,应掌握历史决定论、历史选择论、历史预成论等概念;通过对社会规律的历史生成和实现机制的把握,深刻理解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历史主体能动性的辨证统一关系;弄清历史主体的选择活动在社会规律的实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这一章是唯物史观的结论。
唯物史观重点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结果,因此,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不能离开人的发展历史。
唯物史观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一个历史进步过程,同样,也把人的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由解放的过程。
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是共产主义,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是全面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
这就是唯物史观的结论。
本章分为三节:
第一节,“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进步过程”,学习这一节,应掌握社会进步、社会形态等概念;把握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辨证关系;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及其关系;深刻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辨证关系;弄清社会历史进步的原因;掌握衡量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标准。
第二节,“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由解放过程”,这是本章的难点。
学习这一节,应掌握人的本质、人的价值、自由、自由个性等概念;用唯物史观理解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问题;在自由和必然的辨证关系中正确地把握人的自由的历史内涵;了解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搞清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未来趋势;认清在人的发展问题上所存在的各种错误观点。
第三节,“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这是本章的重点。
学习这一节,应掌握共产主义、必然王国、自由王国、人的异化等概念;弄懂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深刻理解在必然王国中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和异化状态;充分认识只有在自由王国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扬弃人的异化状态;理解并坚信共产主义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为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内容改革
第一个问题是时代主题的转换要求突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内容,通过研究新时代的现实问题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反映的是殖民化时代反殖民斗争的时代精神。
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和毛泽东,他们都生活在资本主义殖民化的时代,作为无产阶级领袖人物,他们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成为反殖民化斗争的勇士。
因此,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充满着战斗精神和批判锋芒,对旧世界、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一切异化现象毫不留情的进行批判,他们的哲学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这是战争和革命时代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
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世界历史进入到全球化时代,尽管马克思根据自己的理论逻辑很早就预见了全球化的趋势,但对全球化的具体复杂情况马克思并来细述。
全球化虽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但它却出现了一些经典作家从未遇到的新情况,由于全球化使人类处于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的生存状态,人类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要求人们彼此妥协、对话、让步,因此新的时代主题便是和平与发展。
当对话代替对抗,和平代替战争,建设代替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必须适应时代精神(或主题)进行转换。
第二个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突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内容,通过研究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问题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得到应用并被证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传统的哲学教科书总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批判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
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情使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市场经济可以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这个问题我国目前正在改革中实验,深层的理论问题并未解决,改革的最终结局尚不可知,急待我们从哲学高度给以理论性的前瞻。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所导致的现实生活市场化趋势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的实用主义倾向,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中心话语退居到边缘状态,全民学哲学的热潮已被全民经商的热情所取代,这对大学生学习理论,特别是对学哲学的热情无疑是一个严重冲击。
第三个问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要求突破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通过研究和吸取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的成果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第一次科技革命时代,尽管以后的发展也吸收了新的科技成果的内容,但从总体上看它的基本内容带有牛顿时代的特征: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同自然规律虽有区别,但本质是一样的,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
这种基本内容被卡尔·波普称为历史决定论,虽然卡尔·波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攻击有歪曲之嫌,但整个20世纪科技进步的确突出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无论是量子力学还是系统科学,无论是分子生物学还是复杂性科学,都把事物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偶然性问题突显出来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虽然也辩证的论述了偶然性问题,但它强调的却是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在社会发展问题上我们过份的强调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忽略了人在选择历史、创造历史过程中的能动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易被误解为带有历史宿命色彩的历史决定论。
第四个问题是后现代主义思潮提出的问题要求突破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通过对当代人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现代化过程中,对后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状况和发展趋势虽有理论上的宏观预见,但却缺少现实的微观感受。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理性主义色彩和整体主义特征,它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也是以人类、阶级的命运为对象的,对个人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现状和命运问题语焉未祥,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提出人学问题来填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空场”,对人的存在、孤独、死亡、焦虑和意义问题提出哲学思考,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四、教学方式方法
1、三结合教学法。
具体说就是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历史论述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哲学理论和社会现实相结合。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抽象性和艰涩性转化为具体性和易懂性,学生反映原来感到抽象枯燥难懂的哲学课变得生动易懂爱学了。
2、引导式教学法。
具体说就是从学生生活中普通的经验现象入手,逐步地引导学生离开现象进入本质,并用相应的哲学范畴加以概括,使学生感到抽象的哲学理论其实来源于现实生活,并懂得怎样把现实生活中包含的哲学理论概括出来。
这种方法使用的时间长了,就可以在引导学生的时候,作到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去从现实生活中概括哲学理论。
3、提问式教学法。
具体说就是从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哲学理论分析,使哲学道理能够解决回答现实问题和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到哲学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不是无用之学,而是“无用之大用”的学问。
4、对话式教学法。
具体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问题,然后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利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准确把握问题的要害,真正理解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营造教学过程中的平等氛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
5、评介式教学法。
具体说就是通过评价介绍某种哲学观点,使学生对这种观点的来龙去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特别是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对于反面的观点不能采取简单武断的办法,而是通过具体分析讲道理,使学生即正面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又学会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6、20XX年我们在网络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已经采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使几万名网络学院的大学生可以在自己家里进行学习。
7、从1999年起我们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面却认识不够明确。
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是抽象的理论课程,能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怎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当时的确心在疑虑。
8、20XX年在网络学院利用网络技术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之后,才真正解放了思想,20XX年我们向学校申报了3个项目:
一是把全校国政治课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建设成为网络精品课程;二是把哲学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三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建设成为利用多媒体上课的课程。
后两项被学校合并为一个大项,这些项目在20XX年建成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就完全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五、教学师资队伍
1、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高学历教学队伍。
20XX年之后我们教研室在学校和院系的大力支持和督促下,采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措施,先后为教研室引进了5位博士,使哲学教研室成为政治经济学院和全校博士率最高的教研室之一。
2、积极培养青年教师,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水平。
从1998年开始,我们教研室在学校和院系的大力支持和督促下,已经先后派出了4位青年教师到其他学校攻读博士学位,支持两位博士教师到其他学校博士后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理 教案 课程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