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886243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502.60KB
铝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
《铝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铝箔行业分析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铝箔行业分析报告
铝箔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1.铝箔的概念和分类
在通常意义上,把铝或铝合金带卷经轧制后形成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毫米的铝带材称为铝箔。
按加工方式划分,铝箔可分为轧制箔、蒸着箔和喷涂箔,其中轧制箔占铝箔总质量的95%以上,总面积的83%以上;按形状划分,铝箔可分为卷状箔和片状箔,其中卷状箔占99%以上;按厚度划分,铝箔可分为厚箔、单零箔和双零箔;按表面状态划分,铝箔可分为单面光箔与双面光箔;按用途划分,铝箔可分为药用铝箔、家用铝箔、空调铝箔、烟用铝箔、容器铝箔、电容器铝箔、建筑铝箔、酒标铝箔、胶带铝箔等。
2.铝箔主要应用领域
铝箔因为其质量轻、密闭性好、包覆性好、环保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器、散热器和建筑等国民经济各领域。
具体来说,铝箔的主要用途如下:
3.行业的独特经营模式
近年来,由于铝锭价格波动较大,包括铝箔生产企业在内的铝加工产业链中的企业大多采用“铝锭价格+加工费”的模式进行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尽可能规避铝锭价格波动的风险。
目前,铝箔生产企业一般采用“以销定产、接单生产”的方式组织生产,产销率一般接近百分之百。
4.铝箔行业的周期性和成长性
由于铝箔应用领域广泛,且铝金属所具备的良好特性不易为其他金属所替代,市场需求较为稳定,周期性不明显。
目前,我国对铝箔产品的总体消费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铝箔的需求量逐年快速增长,高成长性明显。
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铝箔属于家庭生活必需的消费品,市场较为成熟稳定,周期性和成长性都不明显。
二、行业管理体制、行业主要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组织
铝箔行业属于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为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并无具体行业主管部门。
铝箔行业的行业协会组织为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
关于铝箔行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发布部门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通过不定期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列明有色金属产业中鼓励、限制和淘汰类的技术和项目,对本行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2.行业相关经济政策
目前,对铝箔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经济政策或产业政策主要有: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规定》(国发[2005]40号),对国家未来产业结构发展方向进行了原则性规定,标志着包括铝箔行业在内的整个铝加工业在未来几年中产业整合力度会不断加大,未来我国铝加工工业发展将呈现产业资源整合、高精度铝板带材产量快速增长、大力发展节能型材、逐步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低质产品、以及发展安全型工艺技术等趋势。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随着近年来我国铝加工产能大幅增长,为规范市场竞争格局,促进产业健康发展,2005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将“高精度铝板、带、箔及高速薄带铸轧生产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产业”列为鼓励类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有利于我国铝加工行业的产业整合,使产能逐步向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短流程、环保型铝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将得到迅速推广,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将逐步提高。
(3)《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6年4月1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委《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了铝加工行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重点要求:
要求增加高附值加工材比重,至2010年使板带材与型材比例达到6:
4,工业型材与建筑型材达到7:
3,双零铝箔与单零铝箔比例到到4:
6,电解液直接铸轧的比例达到70%,铝加工材综合成品率达到76%,增强先进铝加工装备设计制造能力,淘汰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的落后装备。
(4)《铝行业准入条件》
2007年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铝行业准入条件》,从企业布局及规模和外部条件要求、工艺和装备、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及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安全生产与职业危害、监督管理等方面对铝行业的进入标准进行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
新建铝加工项目产品结构必须以板、带、箔或者挤压管、工业型材为主,多品种综合铝加工项目生产能力必须达到10万吨/年以上,单一品种铝加工项目生产能力必须达到板带材5万吨/年、箔材3万吨/年、挤压材5万吨/年以上。
(5)《关于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2008年11月17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44号),自2008年12月1日起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此次通知涉及到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要包括铜管和铝板带产品,其中:
非合金铝制矩形板、片及带等的出口退税率由先前的11%上调至13%。
(6)《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决定,国家安排贷款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调整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
会议认为,有色金属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关联度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一要稳定和扩大国内市场,改善出口环境。
调整产品结构,满足电力、交通、建筑、机械、轻工等行业需求。
支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
二要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实产能。
三要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力度,推动技术进步。
开发前沿共性技术,提高装备工艺水平和关键材料加工能力。
四要促进企业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企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提高产业竞争力。
五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六要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会议决定,国家安排贷款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调整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
(7)《关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2009年6月3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9]88号),自2009年6月1日起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此次通知要求商品代码为7607111000-7607200000,商品名称为轧制后未进一步加工的无衬背铝箔等铝箔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先前的13%上调至15%。
三、行业竞争状况
1.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行业竞争特点
①行业整体处于充分竞争状态
目前,我国铝箔行业生产企业众多,产业集中度较低,没有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全国铝箔产量为109.8万吨,从事铝箔生产的企业约140家,平均产量0.78万吨,平均规模偏小,小企业较多,在低附加值产品领域存在过度竞争的状况。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导致铝锭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全球铝箔消费市场受到较大的影响。
国内中小铝箔生产企业因缺乏规模效应和技术积累,生产成本较高,受到市场冲击较大,外资铝箔生产企业受母公司影响也纷纷关闭或转让产能,国内铝箔行业呈现产能逐步向具有规模优势和雄厚技术积累的国内大型铝箔生产企业集中的趋势。
②行业细分领域竞争状况
目前,我国铝箔行业已形成了多个较为清晰的铝箔行业细分产品领域,大多数铝箔生产企业采取了定位于特定产品品种进行专业化生产的模式,各细分领域内部形成了龙头企业拥有明显市场份额及技术实力优势的市场格局。
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如下表所示:
③全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随着国内铝箔生产厂商研发能力、生产工艺的提升,再加上产品的成本优势,国内企业出口增长迅速,我国已由铝箔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
在此背景下,为了降低成本和接近目标市场,下游相关行业的国外厂商也增加了对我国铝箔产品的采购力度,拉动了中国铝箔市场的需求。
目前,我国铝箔行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国内铝箔生产企业已经在与国外大型铝箔生产企业展开竞争。
(2)未来市场竞争趋势
未来我国铝箔行业市场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铝箔品质的稳定性。
拥有规范工艺管理和高精度生产设备的铝箔企业将会在竞争中胜出。
②成本控制能力。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将使公司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③交货期。
依靠科学的生产组织,按照合同要求保质保量交货是取得客户信任的关键。
④客户服务。
在提供产品的同时为用户提供增值方案,有助于实现客户重复购买和稳定订货。
⑤品牌竞争。
随着竞争对手的产品趋于同质化,品牌是客户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参数,以良好的信誉和规范运作而培育的市场形象是用户选择的重要目标。
2.行业内主要企业
2007年我国铝箔产量109.8万吨。
我国有140多家铝箔企业,分布在23个省区。
从地区分布看,铝箔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河南、浙江、重庆、福建、上海、河北,以上省市分别占到全国铝箔总产量的20.84%、20.77%、10.0%、9.73%、9.71%、8.23%、7.15%。
铝箔产量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有33家,其铝箔产量占到全国铝箔总产量的82.7%。
铝箔产量3万吨以上的有10家,占到全国铝箔总产量的47.2%。
(数据来源:
尚轻时代金属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铝加工与铝市场通报》)
2007年,单零箔产量前五家分别是镇江鼎胜、江苏常铝、永顺铝业、渤海铝业、明泰铝业。
双零箔产量前五位的是厦顺铝箔、南山铝业、江苏中基、江苏大亚、云南新美铝。
前五位铝箔出口企业是厦顺铝箔、镇江鼎胜、渤海铝业、鲁丰铝箔、南山铝业。
3.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技术壁垒
铝箔行业在技术方面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发展过程,相对于一般制造业而言,对技术和生产经验积累的要求较高。
行业新进者须具备较高的生产技术、工艺能力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但这些技术和工艺并非简单的引进可以获得,而是主要依靠企业自主研发,并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方能初步掌握,短时间内掌握这些技术和工艺非常困难;另外,生产经验的积累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由于铝箔加工具有制造技术先进和工艺流程复杂等特点,行业新进者不仅要具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还要具备依据市场需求持续研发的能力,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
随着空调制造、电子、汽车、建筑、印刷和包装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果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铝箔生产企业将面临较大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压力。
行业领先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能力,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迅速开发出符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这对行业新进者构成强大的技术壁垒。
(2)资金壁垒
进行铝箔加工和生产需要引进大量的先进机器设备和试验、检测设备,铝箔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规模较大,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有很高要求。
目前铝箔行业已经形成大企业主导的竞争格局,小企业参与竞争较为困难,行业新进者必须建成高起点、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企业才有立足之地,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
同时,由于行业特征,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高比重,如果电解铝价格不断上涨,原材料采购及生产经营周转需要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
因此,投资本行业的厂商必须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存在一定的资金壁垒。
(3)客户壁垒
由于铝箔并非最终的工业消费品,而是作为下游产品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及其稳定性直接影响下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因此下游生产企业对铝箔供应商的选择非常谨慎,往往执行相当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认定制度。
铝箔生产厂家要想成为下游行业大型企业的供应商,就必须通过严格的资质认定,这对行业新进者形成了一定的壁垒。
此外,销售网络对于铝箔生产企业意义重大,要形成稳定的客户群和完善的销售网络需要企业长期大量的投入。
行业新进者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稳定的客户群并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合理的销售规模。
目前国内重点铝箔生产企业与下游大型厂商已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销售网络、市场份额方面均已有了一定积累,这对行业新进者形成了较大的壁垒。
4.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
(1)铝箔市场供应情况
进入21世纪,中国铝箔消费大幅增加。
从而促进了铝箔工业投资的增长和铝箔产能、产量的大幅提升。
到2007年,中国已约有铝箔生产企业140家,生产能力达到130万吨/年,占到全球铝箔产能的29.5%,为2001年的3.6倍,近6年平均增速达23.9%;2007年产量达到109.8万吨,占到全球的33%,为2001年的3.9倍,近6年平均增速达25.5%。
从2006年起,中国铝箔产能、产量持续保持全球首位。
中国铝箔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由2004年的20%上升到2007年的35%,增加了15个百分点,近3年,中国铝箔工业实现了高速增长。
(数据来源:
尚轻时代金属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铝加工与铝市场通报》)
2001年—2008年铝箔产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2)市场需求情况
由于铝箔具有耐腐蚀、耐高温、防火、防爆、可表面处理、可焊接、超轻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交通、电子、化工、食品、医药等诸多领域,市场需求增长较快。
2001年—2007年我国铝箔消费情况如下:
铝箔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铝箔消费量的迅速提升。
2005年开始铝箔消费量迅速增大,2007年铝箔消费量达到83万吨,其中双零铝箔消费量约14万吨。
2001年—2007年实现铝箔消费平均增速18.5%,热传输是铝箔最大的市场,占铝箔消费量的47.5%。
其次是包装17.2%、电力电子电容器15.9%,尤其是食品包装、药品包装、电解电容器、汽车空调和建筑保温装饰等新兴产业对铝箔消费贡献度较大,2001年以来,以上产业的铝箔消费比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3)行业出口情况
随着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产品质量的大幅提高,我国铝箔行业已走出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不仅能够基本满足国内需要,还大量出口至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铝箔工业发达国家。
近年来中国铝箔的消费量逐年加速增长,但是出口贸易的增速更快。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2年我国净进口铝箔1.7万吨,从2004年起我国对铝箔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2004年,我国铝箔进口总量为6.4万吨,出口总量为7.4万吨,净出口1万吨;2005年,我国铝箔净出口达6.1万吨;2006年,我国铝箔净出口进一步扩大到13万吨。
2007年、2008年铝箔产品净出口分别为26.97万吨和35.51万吨,增长势头较快。
在主要出口国家中,对土耳其、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出口增长较快。
目前,我国是铝箔生产大国,也已成为铝箔出口大国。
5.行业利润水平
铝箔行业为铝产业的下游环节,铝价的波动直接影响到铝箔的生产成本。
近年来,由于铝价波动幅度较大,为便于商务谈判,尽可能的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铝箔生产企业大多采用“铝锭价格+加工费”的计价方法进行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产品与所消耗原材料间的加工费之差扣除加工成本后,即为铝箔加工企业的盈利空间。
电解铝价格随市价波动,加工费相对稳定,加工费的高低成为衡量产品附加值的主要标准。
目前,我国铝箔行业集中度较低,铝箔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且各生产企业的规模及利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从铝箔细分行业来看,中国铝箔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优势,行业内部供求格局也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业务毛利率水平趋于分化,即使不同规格和质量的同类产品,其间的“加工费”差异也十分明显。
少数拥有雄厚研发实力、先进技术装备,能够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且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企业,利润水平能够稳定的保持在较高水平。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2005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铝工业发展专项规划》、《铝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铝合金、铝深加工产品。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0号),将“高精度铝板带箔及高速薄带铸轧生产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列入鼓励类产业。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589号)也明确了铝加工结构调整的目标,提出增加高附加值铝加工材的比重,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重点开发高精度铝板带箔及高速薄带和轨道交通用大型铝合金型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2005年,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电解铝宏观调控的力度,包括制定新的税收政策,国家不仅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取消铝锭出口退税8%的政策,并对电解铝出口征收5%的出口关税,并自2006年11月1日起电解铝出口关税由5%提高到15%;2006年,国家下调了部分铝型材和铝丝、铝带的出口退税,但是对于铝箔的出口仍然采取鼓励支持的态度,继续执行13%的出口退税率。
2009年6月,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铝箔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上调至15%。
(2)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带动需求增长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带动了铝箔消费的持续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测算,我国铝材需求增长率达到GDP增长率的1.65倍。
根据国家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GDP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将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将为我国铝箔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3)国际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
随着我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我国正在经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受此影响,空调、汽车等制造行业的跨国公司出于降低成本和接近目标市场等目的,越来越多地将制造业务转移到中国,在中国设立独资或合资工厂。
国际企业将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不仅扩大了我国铝箔的市场规模,还将先进的铝加工技术带入我国,有利于提高我国铝板带箔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
(4)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目前国内铝箔生产厂商较多,但平均规模较小,低端产品主要采用价格竞争手段,造成行业竞争加剧。
随着竞争格局的改变,家电、汽车等下游行业逐步形成行业寡头,这些行业寡头对配件供应商的产品开发实力、产品品质、价格水平、交货期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规模企业为其提供配套,以提高自身产品的价格竞争实力。
这样一来,小型的铝加工企业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优势企业的规模效应将会日益突出,从而导致国内铝箔企业的集中度加快提升,有利于铝箔行业的良性发展。
(5)技术水平的提高
下游行业产品性能的提升和高精度化的发展趋势,对铝箔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铝箔企业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新产品。
技术领先的厂商通过新产品的研发,可以取得较高的利润率水平,保证对于研发和设备的持续投入,保持优势地位;同时技术含量的提升也提高了行业的进入门槛,有利于避免行业内低层次的恶性竞争,从而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对行业发展的制约
我国铝箔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平均规模偏小,现代化铝箔制造企业与大批小企业并存,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粗放,生产工艺和装备落后,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
上述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容易引发企业间低端产品的过度竞争,行业整体难以获得生产和研发上的规模效益,不利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行业发展的制约
我国铝箔行业是伴随着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发展起来的,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在面对电子、电力、信息、食品卫生、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出新要求的环境下显得相对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的铝箔总产量迅速上升,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仍然偏低,许多还得从国外大量进口,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五、行业技术水平
1.铝箔生产工艺的演化
铝箔是铝材产品产业链中加工工序最长且加工难度最大的产品之一,生产工艺复杂,对技术及设备要求很高。
铝箔的轧制一般采用0.25mm—0.35mm的热轧/冷轧毛料或铸轧/冷轧毛料经过粗轧、精轧、双合精轧、分切、退火工序加工而成,其中粗、中、精轧为铝箔的轧制延压过程,产生纵向延伸和厚度减薄,从工艺的角度看,可以大体从轧制出口厚度上进行划分,一般的划分方法是出口厚度大于或等于0.05mm为粗轧,出口厚度在0.013mm—0.05mm之间为中轧,出口厚度小于0.013mm为精轧。
分切是将产品分割成不同规格所需的宽度和卷径,退火过程可使产品达到特定的机械性能及表面特征。
铝箔生产流程的演化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的铝箔生产流程是基于二辊轧制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随着四辊铝箔轧机的产生和控制水平的发展,铝箔生产流程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这种生产流程仍然局限于前期坯料生产质量和当时设备控制水平,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20世纪90年代以后,铝箔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流程大大简化,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目前多数铝箔生产车间所采用的典型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铝箔工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步入了成熟期,从简化工序的角度,铝箔生产流程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先进的铝箔企业把流程优化的重点转向了工序运行效率和工序之间的协同性,通过工序的标准运行和工序之间的通畅物流来实现“短周期、高质量、低成本”的铝箔生产。
2.我国铝箔行业技术水平
近年来,我国陆续从发达国家引进大批先进生产、检测、科研的设备和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已形成了完整的自主发展工业体系。
我国铝箔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成果显著,重型设备制造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的提升,我国铝箔产品的质量也有大幅提高。
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我国铝箔产品综合成品率有了较大提高,国产铝箔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性能已达到国际发达国家水平。
3.铝箔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商业化轧制的铝箔的最薄厚度为0.0045毫米,且还可以生产的更薄一点,但因成本远超过其实用价值,不符合经济性要求。
因此,铝箔的厚度并不是目前铝箔加工企业的主要追求目标。
如何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实现铝箔的生产成本最低、生产效率最高,如何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更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是铝箔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科技进步,现代铝箔生产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
“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与大型化”。
六、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铝箔行业处于铝加工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下游其他制造业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1.铝加工产业链
铝加工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2.上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
从上游行业看,虽然我国铝土矿资源并不丰富,但铝土矿的冶炼加工能力很强,是世界第一大铝生产国。
我国电解铝产量逐年快速增长,导致国内电解铝市场一直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2006年以后,呈现出氧化铝与电解铝同步扩张的态势。
近年来,国家限制原铝出口,鼓励高附加值的铝深加工产品出口,为铝板带箔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下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
从下游行业看,空调制造、电子、汽车、建筑、包装、医药等下游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也带动了铝箔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铝箔在包装业的应用越来越显示出所特有的优越性能,为铝箔在包装业的应用,打开了新的增量空间。
据欧洲铝箔工业协会统计,欧洲有70%以上的铝箔应用于各类包装制品。
在美国这一比率高达75%,在日本包装用铝箔消费占70%,其中仅食品包装就占在铝箔消费量的30%。
目前,我国铝箔在包装业的应用比率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包装工业的快速发展,铝箔在包装领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铝箔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