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建构.docx
- 文档编号:2886218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24
- 大小:147.82KB
小班下建构.docx
《小班下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下建构.docx(2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下建构
区域活动
美工区
●提供彩色卡纸(画好脸型)、镜子、剪刀、彩笔等物,鼓励幼儿看一看镜中的自己,在已画好的脸型上画上五官并沿轮廓边剪下,作为面具。
也可给爸爸妈妈做面具,为共同游戏作准备。
●提供质地稍厚的纸,幼儿学做拖鞋。
●幼儿活动材料《纸工》第2页“红灯笼”,幼儿制作完成后,可带回家贴在合适的地方。
●温馨家园设计师
材料准备:
——有关家庭生活环境的图片,包括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
——各种家具、家用电器的广告邮报或图片,如沙发、床、电视机、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
——鞋盒、饼干盒等各种纸盒。
——剪刀、固体胶、水彩笔。
指导要点:
——家庭中的许多甜蜜经历和愉快体验都与家庭生活环境密切相联。
对幼儿来说,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是非常亲切的,它们使幼儿更爱家。
此活动应在幼儿熟悉自己家庭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开展。
——把鞋盒侧放当作房间,引导幼儿尝试初步的立体构造。
——幼儿把家具、家电沿外轮廓剪下,摆放到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并用固体胶固定。
——引导幼儿的作品组合固定在墙上,利用日常及家长接送时段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自己布置的“家”,说说自己的家与别人的家有什么不一样。
——可在“房间”里放置一些立体造型的“家具”,以增加“家”的生动感。
●爱的礼物
材料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
——各种小件礼品的广告邮报或图片。
——各种废旧小纸盒。
——各色彩纸、绉纸、固体胶。
指导要点:
——引导幼儿运用搓、团、压、印等各种技能将橡皮泥自由造型为各种小件礼品,作为送给家人的礼物,放进小纸盒装好。
——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装饰礼物盒。
——请幼儿将礼物带回家送给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猜一猜里面藏了什么礼物。
——家长要对幼儿回以拥抱和赞赏,让幼儿体验相互关爱的温暖。
阅读区
●提供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0~14页,指导幼儿学讲故事《生气的爸爸妈妈》。
●提供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5页的《亲亲一家人》,引导幼儿感受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活动情景,体验家庭成员之间温馨、亲密的关系,产生爱家人的情感。
●提供有关亲子游戏的图书,指导幼儿阅读。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开展类似游戏。
角色区
●提供餐具、食物、娃娃、家具、生活用品等物,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妈妈、爸爸等),模仿成人劳动,与同伴友好游戏。
●提供花生、毛豆、蚕豆、小石子等物,小碗、小勺、盘子等餐具,以及各种娃娃,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用小勺舀东西喂娃娃。
●提供各种大小的娃娃及娃娃的衣裤,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给娃娃穿脱衣裤、扣纽扣。
建筑区
●提供各种质地的建构材料(如积木、积塑、纸盒、瓶、罐等),幼儿尝试建造“我家的房子”。
数学区
●提供画有5以内点子的纸盘,各种水果小图片(苹果、橘子、香蕉、梨等),幼儿按点子的数量在盘内放入相应数量的水果。
●提供一些迷宫图,让幼儿走迷宫,如娃娃找家。
●提供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页《我家有几口》、第2页《亲亲一家人》,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知道相同数量的对应关系。
●提供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3页《家里的朋友》,引导幼儿根据经验给生活用品配对,感知其匹配关系。
●快乐大家庭
目的:
学习手口一致地进行5以内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材料准备:
塑封的全家福照片(人数为5位,照片的角剪成圆弧形,以防割伤孩子的手);圆形塑料片5片(颜色以能和全家福的整体色调形成对比为佳)放在碗里。
操作方法:
——幼儿将全家福照片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
——将圆形塑料片一个一个放在每位成员的身上,边拿边点数:
“1个、2个、3个、4个、5个,照片上一共有5个人。
”
观察要点:
——幼儿将圆形塑料片放在家庭成员身上时能否一一对应。
——幼儿能否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指导策略:
——当幼儿不能将圆形塑料片准确地放在家庭成员身上时,教师提醒幼儿仔细观察。
——幼儿点数完之后,如果出现点数结果与说出的总数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可引导幼儿再次数圆形塑料片:
“1、2、3、4、5,照片上一共有5个人。
”
活动延伸:
——可准备家庭成员分别为3、4、5位的全家福照片各一张,让2~3位幼儿一起做。
——在熟练掌握5以内点数后,还可以让幼儿将全家福照片与数字卡片一一对应,理解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给家人分水果
目的:
能按照物体的名称分类,并能说出各类水果的总数。
材料准备:
自制的人物图片若干(上面分别画有家庭成员及其喜欢的水果)放在托盘里;水果图片若干(种类与家庭成员数相同,每种水果数量控制在5以内)放在小碗里;与人物图片数量相同的水果篮数个。
操作方法:
——幼儿拿出其中一张人物图片,说出图片上的家庭成员及其喜欢的水果。
如图片上面画有“爸爸”和“苹果”,幼儿说:
“爸爸喜欢吃苹果。
”
——幼儿将“爸爸”图片及从小碗里找出的所有苹果图片,放在“水果篮”里。
——幼儿数一数“水果篮”里共有多少“苹果”。
如“1,2,3,3个苹果给爸爸”。
——幼儿用同样的方法给家庭其他成员分水果,如“妈妈喜欢吃橘子”“爷爷喜欢吃梨”“奶奶喜欢吃香蕉”等。
观察要点:
——分水果时,幼儿能否找出小碗里所有的同类水果。
——点数水果图片后,能否正确说出总数。
——幼儿能否按照人物图片上的提示分水果,即所选择的水果是否与家庭成员的喜好相一致。
指导策略:
——当幼儿不能将同类水果全部找出时,教师可以提示幼儿将小碗里的水果平摊在桌子上,以方便观察。
——说水果的总数时,教师可进行示范,提示幼儿只数自己放进水果篮里的水果。
——当幼儿将多种水果放进一个水果篮里时,教师可问:
“爸爸喜欢吃什么水果?
篮子里是不是有爸爸喜欢吃的水果?
”请幼儿自己检查。
活动延伸:
——同类水果中可以有大小、颜色的不同,以加深幼儿对同类水果的理解。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将人物图片做成立体的(如用纸盒简单装饰而成),以增加幼儿对分类活动的兴趣。
●数一数家里的用品
目的:
能进行5以内点数,对同类物品进行归类,并能进行简单的记录。
材料准备:
大图片上画有错落呈现的生活物品(如碗、勺子、锅子,数量分别为5、4、3),表格式操作纸(左边画有3种生活物品的图形,每种物品后面均为空白格子),彩色笔。
操作方法:
——幼儿观察大图片,说说图上有什么生活物品。
——幼儿一边数大图片上的生活物品,一边在操作纸相应物品后面进行记录(可用画圆点的方式记录),数一个记一个。
——幼儿结合操作纸数数每种生活物品各有多少,如“大图片上有5只碗、4把勺子、3只锅子”。
观察要点:
——幼儿是否会重复数同一样物品。
——幼儿能不能用圆点记录。
指导策略:
——为避免重复数同一样物品,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数完一种物品即在操作纸的相应物品上划一个“/”。
——除圆点外,可引导幼儿用线条记录,视幼儿的具体能力而定。
——如果幼儿对分类感到困难,教师可以减少生活物品的数量,在幼儿理解之后再逐步增加。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可以请幼儿帮助保育员或家人分发生活用品。
敲门
目标
●关注生活细节中渗融的惦念、关爱之情。
●感受全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
●能用多种方式表达爱爸爸、爱妈妈的情感。
准备
●材料包:
桌面玩偶爸爸、妈妈、我(宝宝)。
●用于装扮爸爸、妈妈的道具,如妈妈的挎包、爸爸的眼镜或帽子等。
过程
●妈妈来敲门
——教师请出玩偶爸爸和我(宝宝)。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我和爸爸在一起等着妈妈回来时,总想谁来敲门?
(妈妈)
——为什么你希望妈妈回来?
——“丁冬,丁冬”,门铃响了。
打开门一看,真的是妈妈回来了。
你们猜宝宝会怎么说,怎么做?
(宝宝会说“妈妈回来了!
妈妈回来了”,和妈妈抱一抱、亲一亲。
)
——幼儿扮演宝宝,教师挎上挎包扮演妈妈,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大胆想象、表现看到妈妈回来时快乐的心情和动作。
●爸爸来敲门
——教师请出木偶妈妈和我(宝宝)。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我和妈妈在家里,总想谁来敲门?
(爸爸。
)
——为什么你希望爸爸回来?
——“丁冬,丁冬”,门铃响了,打开门一看,真的是爸爸。
这时,宝宝会怎么说,怎么做?
(宝宝会说“爸爸回来了!
爸爸回来了~”,还会抱着爸爸亲一亲。
)
——幼儿扮演宝宝,教师扮演爸爸,边念儿歌,边进行表演。
●还有谁来敲门
——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学念儿歌。
——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还希望谁来敲门?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鼓励幼儿把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编进儿歌里,一起学念。
建议
●亲情渗融在具体而平常的生活细节里。
本活动借“敲门”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家人之间互相惦念的浓浓亲情。
本活动以及由此引发的整个主题活动,都应该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细节里渗融的亲情,并且大胆地表达这种亲情,哪怕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声问候。
●活动后可让幼儿在阅读区阅读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3页《敲门》,体验画面传递出来的浓浓亲情。
●活动的导入环节也可采用情境表演的方式进行。
●在情境表演中,应激发幼儿大胆表达一家人团聚时激动、幸福的情绪,如欢呼,与“爸爸”“妈妈”拥抱、亲吻脸颊等。
●此活动与音乐活动“亲亲热热在一起”相关联,要注意按歌曲的节奏朗诵儿歌。
附
敲门
我和爸爸在家里,
总想妈妈来敲门,
丁冬丁冬,
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
我和妈妈在家里,
总想爸爸来敲门,
丁冬丁冬,
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
我们全家在家里,
亲亲热热在一起,
哈哈哈哈,
亲亲热热在一起,在一起。
亲亲热热在一起
目标
●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愿意尝试歌曲表演。
●体验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感。
准备
●音乐磁带。
●已学过儿歌《敲门》。
过程
●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
——带领幼儿一起有节奏地念儿歌,感受歌曲的节奏。
——引导幼儿倾听音带,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学唱歌曲
——边弹琴边范唱歌曲,请幼儿倾听歌曲的旋律与歌词。
——带领幼儿学唱,提醒幼儿富有韵律感地念白。
——启发幼儿唱出期盼爸爸、妈妈回家的感觉。
——和幼儿一起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不大声叫喊。
在念白处表现出激动、快乐的情绪。
●尝试歌曲表演
——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视幼儿演唱歌曲的熟练程度,适当加快念白部分的节奏,以表达期盼的急切心情。
——启发幼儿用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来替换相应歌词并进行表演,如“我和妈妈在家里,总想外婆来敲门”,“我和外婆在家里,总想外公来敲门”,等等。
建议
●本次活动安排在语言活动“敲门”之后,儿歌《敲门》即是歌曲《亲亲热热在一起》的歌词,这样可以降低演唱难度。
●有的幼儿可能会对歌曲念白处特别感兴趣,教师应满足他们的表达需要。
我的爸爸
目标
●愿意和爸爸合作游戏,体验和爸爸在一起愉快、甜蜜、安全的感觉。
●增进父子之间的亲情。
准备
●邀请几位幼儿的爸爸来园与幼儿一起参与活动,事先让他们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各个环节。
●每个幼儿事先在家里将爸爸的手掌印在纸上,并沿轮廓剪下,带到幼儿园来。
●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4~9页的《我的爸爸》。
过程
●这是爸爸的大手
——请幼儿拿出爸爸的手印,将自己的小手与爸爸的手印比一比,说说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把自己的小手放在爸爸的手心(手印)上,回忆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经验。
——请出几位幼儿的爸爸,引导幼儿问好,欢迎爸爸们到班上做客。
●和爸爸玩游戏
——请幼儿完整欣赏散文诗《我的爸爸》。
——引导幼儿翻看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4~9页的《我的爸爸》。
——请一对父子表演:
爸爸双手举起孩子,让孩子像小飞机一样飞来飞去。
爸爸举起宝宝,宝宝像什么?
(小飞机)
——请一对父子表演:
宝宝坐在爸爸跷起的二郎腿上,一上一下。
坐在爸爸跷起的二郎腿上,就像坐什么(跷跷板)?
——请一对父子表演:
宝宝爬到爸爸大腿上,滑滑梯。
你们和爸爸玩过这样的游戏吗?
——请一对父子表演:
宝宝骑在爸爸的脖子上。
现在谁是高个子?
骑在爸爸脖子上有什么感受?
——你喜欢你的爸爸吗?
为什么?
——启发幼儿回忆并介绍自己最喜欢和爸爸一起在家里玩的游戏。
——请爸爸介绍在家与孩子常玩的游戏,并示范。
建议
●爸爸同孩子的交流、玩耍,不但能增进父子之间的亲情,也会使整个家庭气氛更融洽、更温馨。
这个活动的意图就是让幼儿具体感受、体验父子亲情,并学会如何与父亲亲热地玩耍。
●可邀请四位个子较高的爸爸参与表演。
活动前,与各位爸爸商量好需配合的几个环节:
一位爸爸托起宝宝,像一架小飞机;一位爸爸跷起二郎腿,让宝宝在上面像坐跷跷板;一位爸爸伸直双腿,让宝宝滑滑梯;一位爸爸让宝宝骑在脖子上。
如不能同时邀请到四位爸爸,邀请一位也可以。
●尽可能邀请个性相对内向的或平时较少交流的父子来参与活动,让孩子体验亲情与游戏的乐趣。
●在“和爸爸玩游戏”这一环节中,来参加活动的爸爸可轮流邀请其他幼儿参与,特别要注意让那些爸爸没来参加活动的幼儿也能体会到与爸爸一起游戏的快乐。
附
我的爸爸
我喜欢爸爸的大手,喜欢把小手放在他手心上。
我喜欢爸爸举起我,像小飞机一样飞来飞去。
我喜欢坐在爸爸的二郎腿上,就像坐在跷跷板上。
“忽悠忽悠”,一上一下。
我喜欢爬到爸爸大腿上,再滑到脚上,“哧溜哧溜”,就像滑滑梯一样。
我往爸爸背上爬,就像爬山一样。
骑上他的脖子,就像到了山顶上。
哈哈!
最高、最高的高个子,现在是我了。
我喜欢爸爸的怀抱,轻轻一搂,我和妈妈都贴在他的心窝上。
我喜欢爸爸打呼噜,就像打雷一样,“呼噜噜、呼噜噜……”我和妈妈笑得捂住了嘴巴。
嘘!
别吵醒爸爸。
我喜欢我的爸爸。
(章 涵/文)
爸爸的领带
目标
●能选择多种作画工具装饰爸爸的领带。
●熟悉爸爸的衣饰特点,能主动地关心爸爸。
●体验成功的喜悦,表达对爸爸的爱意。
准备
●色彩、图案各异的领带若干条。
●勾画出领带轮廓的画纸每人一张。
●水粉颜料、油画棒、水彩笔、印章、积木、旧报纸团、剪刀等,在作画区域铺上报纸或塑料布。
●请爸爸在家里与幼儿一起边交流边画一幅半身自画像(画幅不小于A4纸)。
教师可先画一幅贴于墙上,给家长作示范。
过程
●爸爸喜欢的领带
——出示色彩、图案各异的领带,请幼儿想一想家里谁喜欢用领带。
——幼儿观赏领带,说说领带的颜色及花纹。
——启发幼儿讲一讲想用什么材料和方法来装饰爸爸的领带。
●给爸爸做条领带
——幼儿观察教师用拓印的方法装饰领带,提醒幼儿拓印时不要把颜料沾染到其他地方。
——幼儿挑选一种作画工具,装饰爸爸的领带。
——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工具进行装饰。
——沿外轮廓线剪下已装饰好的领带。
●我为爸爸戴领带
——把设计好的领带装饰在爸爸的自画像上进行展览,引导幼儿互相欣赏。
——请幼儿看看戴上领带的爸爸神气不神气。
建议
●领带是男性特有的衣饰品。
装饰领带的活动可以使幼儿熟悉爸爸的衣饰特点,从而更加留意、关心自己的爸爸。
爸爸会被孩子的这份心意所感动,从而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活动前,教师可通过家园栏告知家长:
关心他人,获得关爱;漠视他人,易受冷淡。
此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关注家人,感受他人需要的能力。
有了关注他人需求的能力,孩子更容易受欢迎,更容易适应社会。
因此,爸爸应该积极配合,提供领带,讲述领带的来历(如妈妈送的生日礼物),选购领带时的审美感受(为什么选这样的颜色、花纹)。
收到孩子的礼物(领带)时,爸爸要表现出由衷的欣喜与赞赏,与孩子一起分享这份浓浓的亲情。
●和孩子一起画爸爸的自画像,其主要意义不在于画像的逼真与否,而在于引导幼儿观察爸爸的面部特点,更细致真切地了解爸爸。
作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体验亲情的过程。
●活动后,请幼儿把装饰好的领带拿回家,亲手为爸爸戴上(用双面胶粘贴在爸爸的领口处),体验成功的愉悦,表达对爸爸的爱意。
我的爸爸和妈妈
目标
●了解并描述爸爸妈妈的喜好。
●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尝试关心爸爸妈妈。
准备
●每位幼儿拿一件爸爸、妈妈最喜欢或用过的物品来园。
●活动前请幼儿了解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过程
●我的爸爸和妈妈
——你最喜欢爸爸(妈妈)身上的什么地方?
(头发、眼睛、嘴巴、笑脸、气味等)
——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你身上的什么地方吗?
●爸爸妈妈最喜欢的……
——展示并介绍爸爸妈妈最喜欢(或用过)的东西。
——学一学爸爸(妈妈)是怎么用这件东西的?
(如挎着包出门上班、围着围裙做饭等)
——结合记录图画,说一说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
——学一学爸爸妈妈最喜欢说的话。
——说一说爸爸妈妈最喜欢做的事。
●我最喜欢……
——你最喜欢对爸爸妈妈说什么?
——你最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干什么?
——建议幼儿回家后把自己的心愿告诉爸爸、妈妈。
建议
●时时留意、关心家人,有利于亲人之间的沟通、了解,也能使关爱之情有声、有形地潜入幼儿的心灵,教师要明确这一活动意图,家长也需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配合活动。
●活动前,教师应与家长充分沟通,请家长与幼儿充分交流,帮助幼儿圆满地完成相关的准备工作。
●让幼儿用图画记录爸爸妈妈喜欢吃的食物,不必太在意形象是否逼真,只要看得懂就行。
生气的爸爸妈妈
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
一家人即使吵架了,也不会(并且不应该)分开。
●想出更好的办法让爸爸妈妈不生气、不吵架。
准备
●挂图第1号。
●材料包:
妈妈和爸爸的形象图(妈妈头发有点散乱,好像刺猬;爸爸怒瞪双眼,好像狮子)。
过程
●刺猬妈妈和狮子爸爸
——出示妈妈和爸爸的形象,请幼儿看一看这两个人是谁。
——他们怎么会变得像刺猬和狮子?
●爸爸妈妈生气了
——我喜欢爸爸妈妈,可是我不喜欢他们吵架。
——听教师讲述一遍故事。
妈妈生气了,变得像什么一样?
爸爸生气了,变得像什么一样?
——结合挂图再次欣赏故事。
故事中的宝宝愿不愿意和妈妈去外婆家,为什么?
(宝宝和爸爸都不愿意让妈妈走掉,家里的人不能分开。
)
——宝宝想让妈妈找不到,躲到了哪些地方?
最后发生了一件什么意外的事情?
——重点讨论:
当宝宝不小心碰了一下时,爸爸妈妈两人还生气吗?
他们是怎么做的?
●爸爸妈妈别生气
——有没有看见过爸爸妈妈生气的样子?
——爸爸妈妈生气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爸爸妈妈不吵架?
(比如,对爸爸妈妈说“别吵了,我们是亲亲热热一家人”,“别吵了,小朋友都不吵架的”,等等。
)
建议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理解:
一家人不能分开,即使在有误解、有隔阂的时候。
●故事形象地描述了爸爸妈妈呕气吵架的情形。
故事的转折处是“我”一不小心磕了一下,爸爸妈妈由于心疼孩子、关心孩子,自然而然地消了气。
故事描述的是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教育的目的则是要让幼儿明白应该怎么做。
为此,活动中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不能过于渲染宝宝(“我”)的头撞得怎么疼,而应该描述为只是“碰”了一下;第二,活动的最后环节应该引导幼儿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爸爸妈妈别吵架,而自己又不发生意外情况。
附
生气的爸爸妈妈
“怎么了!
怎么了!
怎么不说话了?
”妈妈生气了,像长满了刺的刺猬对着爸爸。
“哼!
”爸爸生气地扭过头去,不理妈妈。
“你说呀!
你说呀!
怎么不讲话了?
”妈妈更生气了。
爸爸扭过头来,眼睛瞪得比狮子的眼睛还要大,好像一头生气的狮子,气得“呼呼”喘粗气。
“走,我们回外婆家!
”妈妈向我走来。
我可不能让妈妈因为生气而去外婆家,爸爸也一定舍不得让妈妈这样走掉的。
我得躲起来,让妈妈找不着我,这样她就不会走了。
我赶紧躲到沙发后,妈妈冲过来。
我急忙逃到衣柜旁,妈妈追过来。
我钻进桌子底下,妈妈来拽我。
“砰!
”一不小心,我的脑袋撞在了桌子腿上。
妈妈抱起我,坐在沙发上。
爸爸拿来凉毛巾,轻轻捂在我头上。
妈妈眼里转着泪花,身上一点刺都没有了。
爸爸一手搂着我,一手搂住妈妈,满脸着急,一点儿也不像生气的大狮子。
我的头还有一点点、一点点疼。
可是,我知道:
爸爸、妈妈不会再吵了。
我家在这里
目标
●根据观察和想象大胆使用线条表现房子的基本特征。
●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乐于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感受合作完成作品的成功感。
准备
●观察过自家和周围的建筑,对各种造型的房子有感性经验。
●在幼儿园户外平整的水泥地上画好几条交错的马路。
●各种楼房的课件或图片、画报。
●各色粉笔、照相机。
过程
●我喜欢的房子
——播放课件或出示图片、画报,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感知房子有高有低、有尖有圆等不同的特征。
——请幼儿说说,喜欢什么样的房子,自己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房子怎么造
——带领幼儿到户外场地上,沿着事先画好的马路站好。
——用彩色粉笔示范画墙体:
先画房子的墙体,一层楼、两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喜欢画几层都可以。
——示范画房顶:
在最高一层楼上画个房顶,这样的房子就能遮阳和挡雨了。
——示范装饰房子:
给楼房开好门窗,给墙体粉刷上不同的颜色和花纹,把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我来造房子
——请幼儿自由选择一块空地作画。
可以画自家的房子,也可以画别人家的房子。
——引导幼儿把房子画在马路旁边,一层、一层往高处画,把房子画得结实些。
——肯定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并激发其他幼儿的积极性。
——提醒幼儿开好门窗,自由进行装饰。
——鼓励动作快的幼儿在房子周围添画花、树等。
●我家在这里
——请幼儿指出自己的家在哪里,介绍自己家的特征,如:
房子大门开在哪里,有多少窗户等。
——引导幼儿集体参观大家画的房子,感受合作绘画的成功与快乐。
——给幼儿的集体创作拍照留影。
建议
●本活动以粉笔为绘画工具,以在户外水泥地上作画为绘画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活动的游戏性、趣味性,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活动前可在建筑区张贴、布置各种房子的照片、图片,日常组织幼儿观看、讨论、交流,把握建筑物的基本构造特点,丰富他们的经验。
●将作品保留一天,邀请其他班级幼儿或家长一起来欣赏,让幼儿再次体验自豪感。
全家福
目标
●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知道不同的家庭中成员的数量会有差异。
准备
●幼儿每人带一张全家福,布置在“亲亲一家人”的主题墙上。
教师从中选择家庭成员分别为3个、4个、5个的三张全家福照片予以放大,将照片中的幼儿头像遮住。
●数量分别是3、4、5的圆点卡片各一张。
过程
●谁的全家福
——依次出示家庭成员为3个、4个、5个的全家福照片,引导幼儿猜猜是谁的全家福。
——呈现幼儿的头像,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分别说出每张全家福中家庭成员的总数。
●我家有几口
——幼儿分组到主题墙上拿取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指着照片上的家庭成员数一数共有多少人。
——在黑板上出示数量分别为3、4、5的圆点卡片,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数量,将全家福放到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下面。
——将按人数多少重新排列的全家福照片布置在主题墙上。
●谁家的人口多
——全家福上都有谁?
——幼儿观看重新排列的全家福,比一比谁家的人多,谁家的人少,哪些是一样多的。
建议
●活动前让幼儿将全家福照片随意地布置在主题墙上,再以此为媒介在集体活动中引入数的概念。
幼儿将无序的布置变为有序时,有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可结合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页《我家有几口》、第2页《亲亲一家人》,进一步在活动区感知5以内的数量,知道相同数量的对应关系。
爱意摇篮曲
目标
●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氛围,并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准备
●教师及幼儿每人一个布娃娃或毛绒玩具。
●音乐磁带《睡吧,布娃娃》。
●一个摇篮,一条娃娃盖的被子。
过程
●欣赏《睡吧,布娃娃》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班 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