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8860404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36.03KB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题及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题一
1、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
钱梦龙的、魏书生老师的李吉林老师的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
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括、、、等内容。
6.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7.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 )、( )、( ),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
语文是最重要的,是
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教师素质结构包括:
知识结构、、心理结构和。
二、选择题:
(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A引入B介入C展开D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A促进学习B选择C排名次D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A语法修辞知识B文学知识C文体知识D读写听说知识
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2500个B3500个C4500D5500
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A典型讲评B综合讲评C专题讲评D重点讲评
7.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容易组织和管理
C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
D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8.《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
A读、写、听、说能力B基础知识
C基本概念D思想教育
9.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
A整理归纳B深入理解C强化记忆D形成能力
10.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
A现代汉语修养B古代汉语修养
C文章和文学修养D语文教育史修养
三、判断(10小题,每题1分)
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
2.听说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训练听说能力,而且包括训练听说的态度。
()
3.“讲授”的方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
4.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
5.单元教学过程包括以下阶段:
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和测试。
()
6.提问的方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
7.光学媒体的特点是能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两方面的信息。
()
8.作文评改应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要少就多改。
()
9.根据考试的目的和用途,考试可以分为学业考试、水平考试、个别考试。
10.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
()
四简答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2.语文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3.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4.语文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五论述(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1.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这些理念和这次课程改革?
2.试论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素质。
3.有人说: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梦”。
你有何看法?
复习题一答案
一、填空题
1.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2.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
3.“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课堂六步教法”、“情境教学法”
4.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
5.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6.反馈、评定、激励、
7.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8.《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9.交际工具人类文化工具性与人文性
10.能力结构、品德结构
2、选择题
1.ABCD2.ABD3.ABD4.ABCD5.B6B7.ACD8.ABC9.AC10.ABCD
三、判断1.( ×)2(√)3(×)4(√)、5(√)6(×)7(×)8(×)9(√)10(×)
四、简答题
1.目标取向:
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过程取向:
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
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2.
(1)讲授法
(2)通读法(3)讨论法(4)练习法
3.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3)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4.
(1)语文教学的共性原则:
a.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b.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c.基本素养与情感态度相结合的原则d.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2)语文教学的个性原则:
a.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b.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c.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d.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五论述
1.目标取向:
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过程取向:
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
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2.要点:
专业素质:
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发展:
知识更新、理念更新、终身学习、教研结合。
3.要点:
语文教师教学语文,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挖掘出文本中一些美好的东西,使学生对这些美好的事物产生无限的向往和憧憬,结合具体的课文举例说明。
复习题二
一、填空题
1、语文素质包括两个层次,四个方面。
直觉层次是指语感;非直觉层次包括()()和()。
2、语文教学原则包括()、()、()和()。
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特性。
4、语文的二重构成要素是()、()。
5、语言学中的言语的三要素包括()、()和()。
6、语感的特征是()、()。
7、语文课程的目的包括()、()、()。
8、学生经常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包括()、()、()、()和()。
9、在听读教学中,需要引起特别重视的三对关系是()、()和()。
10、关于说写教学,需要特别重谨慎对待的三对关系是()、()和()。
11、正确的朗读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和指点朗读法。
12、语文试题的基本类型包括()、()、()和口试。
13、关于语感的心理特征,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它的特征是();作为一个静态的结构状态,它的特征是()。
14、早在1836年,德国语言学家()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15、一般认为,语言的三要素是指()()和()。
16、同化论主张,所谓语感就是()。
17、一般地说,课程可以分为()、综合课程、核心课程与()四种。
18、语文课程教学目的的特征有()()和()。
19、在学生的学习和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
浅表同化、()、片面同化、孤立同化和()。
20、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读”的方法有()()、抄读和()四类。
21、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主要的联想类型包括()()和()。
22、目前,语文课程研究的主要理论要点有()、()、“实践”的观点与()。
23、在语文教学上从苏联引进了其五环节教学法后,就建立起语文教学的“八字宪法”,它具体是指(),从而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24、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性思维具有以下三种特性:
()()和()。
25、远程教育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对话空间观念的变革、多媒体组合教学应用得到广泛实现、()与()。
26、一般认为,语文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全息性原则、()()和()。
27、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要识记方法有理解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和()等等。
28、在语文教学目的的研究上,其总体的趋向是由()到复合目的型再到()。
29、语文是由()和()构成的。
30、语言的三要素是()、()和()。
31、()是语文素质的核心。
32、语文技能包括语文()和()两个方面。
33、语文课程教学目的的特征有()、()、()。
34、语文教材的特征有()、()、()。
35、()的培养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永恒的中心。
36、语文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全息性原则、()、()。
37、传统的语文试题总是由()和()两个基本部分构成。
38、所谓语文知识,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还包括言语知识和()。
39、当今国际教育总的评价趋势是()、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和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多元化。
40、()是()的认知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学说,它是人们在认知客观对象时用已经形成的心理图式来解释和说明对象的过程。
二、名词解释题
1、语文生活
2、语文技能
3、审美化原则
4、教学方法
5、语文测评
6、语文素质
7、语文教学重的创造性原则
8、言语环境
9、朗读
10想象
11、人文说
12、语文教学中的全息性原则
13、孤立同化
14、语文课程“工具说”
15、对话性的语文教学
16、语文技能:
17、语感:
18、朗读:
19、语文思维:
20、水平考试与升学考试
三、判断题
1、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
2、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要素。
()
3、从语文课程来看,语言的习得并没有“自然”的一面,更没有“教育”得一面。
()
4、“语文”即语言的运用,但并不是“语文学科”研究的对象。
()
5、将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认定为“人文性”,主要是根据“语言”的人文性和
文课程是以“语言”为其教学内容。
()
6、所谓“人文”,在语文课程论中的意义就是指语言的人文性。
()
7、所谓教学观念,指的主要就是对教学活动性质的认识。
()
8、语文主要由主体的言语实践转化而来,语文素质主要在主体的言语实践中积
淀而成。
()
9、语文教育活动主要是学生与他者的对话。
()
10、在说写教学中,教师若要成为成功的对话者,没有必要尊重、信任、爱护学
生。
()
四、简答题
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2、简述语文教育特点的三个方面。
3、简述课程教学目的研究的走向。
4、简述语文教学原则。
5、简述有利于识记的方法。
6、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7、怎样理解语文生活的本质内涵?
8、如何选择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
9、如何提高默读的速度?
10、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1、为什么说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
12、语文教师作为对话者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13、语文教学过程中激疑的基本要求
14、语文试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
1、谈谈对语文教学的对话性理解
2、为什么说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
3、语文教师作为对话者的引导作用应该怎样发挥?
4、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运用“理解”
5、试论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激疑”有哪些基本要求?
6、论述对话型教学观念之新的主要体现。
7、论述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六、实践题
根据所学的教学理论写一篇简短教案,要求逻辑谨严、思路清晰、教法新颖、切实可用。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答案:
评分标准①逻辑谨严、思路清晰。
②逻辑谨严、思路清晰、教法新颖。
③逻辑谨严、思路清晰、教法新颖、切实可用。
复习题二答案
1、答:
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
2、答案:
全息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3、答案:
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答案:
言语、语言
5、答案:
言语主体、言语环境、言语作品
6、答案:
心理特征、言语特征
7.答案:
单一型目的观、复合型目的观、中心型目的观
8、答案:
浅表同化、疏陋同化、片面同化、错失同化、孤立同化
9、答案:
文内与文外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10、答案:
“根本”和“枝叶”的关系、“我”和“你”的关系、创造和规范的关系
11、答案:
激发生命意识、设置对话情景
12、答案:
标准化试题、客观型试题、主观型试题
13、答:
迁移、图式
14、答:
冯·洪堡特、言语
15、答:
语音、语汇、语法
16、答:
建立在言语材料意义基础上的言语意义创造
17、答: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18、答:
规定性、预期性、可行性
19、答:
疏漏同化、错失同化
20、答:
朗读、默读、背诵
21、答:
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22、答:
“课程”的视角、“言语”的范畴、“对话”的精神
23、答:
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24、答:
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25、答:
对话方式的变革、教师职能的转变、方便有效地实现终身教育
26、答:
审美化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27、答:
提纲记忆、概括记忆、形象记忆
28、答:
单一目的型、中心目的型
29、答:
语言言语
30、答:
语音词汇语法
31、答:
语感
32、答:
动作技能心智技能
33、答:
规定性预期性可行性
34、答:
文选的形式模糊的序列丰富的内容
35、答:
创造
36、答:
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37、答:
基础知识作文题
38、答:
语文文化知识
39、答:
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诊断性、更加注重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
40、答:
同化论、皮亚杰
二、名词解释题
1、语文生活
语文就其本真状态而言,它不是客观意义上的、有待我们去把握的存在物,而是人为之人的生活世界。
我们不是用语文来生活,我们就是生活在语文中,语文就是我们生活之所在。
我们把这种以语文为本体的生活存在称之为“语文生活”。
2、语文技能
答案:
语文技能是指通过反复实践在个体身上形成较稳固的语文动作方式和语文心智活动方式。
关键有两个,一是它是自动化的,二是它是巩固的。
3、审美化原则
答案:
语文教学对话的审美化原则,即主体(包括类和个体)在对话过程中,运用强有力的语言材料,直接对人或人类的生命存在本身进行塑造、规范和引导,以促进人的审美化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原则。
4、教学方法
答案:
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特征是:
首先,教学方法必须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即方法服务于目的。
其次,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本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师生合作是教学概念的核心。
再次,教学方法是师生活动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
5、语文测评
答案:
语文测评是指语文教师或其有关部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效果所进行的测试和评价。
它属于整个教育评价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的以环。
语文测评的范围很大,按测评的目的和方式可以分为校内进行的各类测评活动和校外进行的水平考试两大类。
5、语文素质
它是借用“素质”的原始意义创造出来的语文学概念,具体是指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修养。
换句话说,一个人语文修养方面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所讲的语文素质。
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其实也就是一个人生活世界的智慧品格和境界。
6、语文教学重的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指的是,在语文教学对话过程中,教师全力营造一种支持学生言语创造的环境,运用创造教学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创造的动机,培养言语创造的能力。
在教学中,它变“知识文化观”为“智慧文化观”;变“被组织”为“自组织”;变“模仿”为“创造”;从而提高创造思维品质。
8、言语环境
所谓言语环境,就是指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条件系统。
一般情况根据各种条件因素与言语活动关系得远近不同,可以分为情境语境和背景语境两大类。
情境语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交际场合;而背景语境包括了言语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背景。
9、朗读
朗读是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言语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言语的创造性对话活动。
朗读是一种生命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物理、生理现象,朗读其实是对文本意义的一种创造。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提升语感品质、提升言语品味的捷径。
10想象
所谓想象,就是从人类储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出发,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形象或结构的一种思维活动。
表象和言语是想象的两个重要条件,而且两者密不可分。
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11、人文说
人文说是在工具说指导下的语文教学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在对工具说的反拨中崛起。
人文说立足言语教育,强调“语言教育”的质变,并把对话理论引入课程教学,从而使人文说得到长足发展。
人文说已经成为指导语文课程教学的性质理念。
12、语文教学中的全息性原则
全息就是指整体上的任何一个部分或母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包含着整体或母系统的全部信息。
语文教学中常说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揭示的就是全息关系:
部分组成整体,整体“照亮”部分。
因此,任何言语活动都是与言语主体的心理、思想、感情、个性以及时空背景等信息密切相关的。
语文教学必然而且必须覆盖言语及其活动的全部关系及其所映射、所敞开的整个世界,从而促进以语感为核心的语文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13、孤立同化
一篇文章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某一部分具有完全不同于它独立于这个有机整体之外的价值,尽管这一部分本身秋毫无损。
阅读和理解中不能将部分从其整体中孤立出来,而必须立足于整体来看待部分,否则就会谬以千里。
14、语文课程“工具说”
所谓工具说,就是认定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和思想性的性质理论学说。
它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践途径。
它是一种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最重要的一种理论学说。
但它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它所倡导的通过语文教学,一是学语言,二是进行思想教育。
从而导致语文教学本体构成的缺失,使语文课程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无由达成,还使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误入歧途。
15、对话性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作为对话,它是由教师、学生、课文、教材编写者等多个对话者的多重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课文、学生和他的听者或读者之间、学生和教材编写者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课文、教师和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对话)相互交织而成。
这种对话型教学,重学生的感悟,重学生的实践,重学生听说读写的动机、意向、态度,它既重结果更重过程。
16、语文技能:
答:
语文技能是指通过反复实践在个体身上形成叫稳固的语文动作方式和语文心智活动方式。
17、语感:
答语感是一种综合语文修养,属于主体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在语言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18、朗读:
答:
朗读是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音言语的创造性对话活动。
19、语文思维:
答:
语文思维是指具体在读写听说活动中与言语同步展开的思维活动与思维能力,包括对交际对象、情景的辨识、判断,听读内容的领悟、把握,说写目的、思路的确定与调整,等等。
20、水平考试与升学考试
根据预定的考试大纲,通过考试达到标准准予毕业,或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依据,这一般被称为水平考试或学能考试/升学考试。
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的目的并不一样,前者考查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后者考查学生的潜在能力,但两者作为校外考试,具有权威性,有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
三、判断题
1、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
答:
对
2、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要素。
()
答:
对
3、从语文课程来看,语言的习得并没有“自然”的一面,更没有“教育”得一面。
()
答:
错
4、“语文”即语言的运用,但并不是“语文学科”研究的对象。
()
答:
错
5、将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认定为“人文性”,主要是根据“语言”的人文性和语
文课程是以“语言”为其教学内容。
()
答:
对
6、所谓“人文”,在语文课程论中的意义就是指语言的人文性。
()
答:
对
7、所谓教学观念,指的主要就是对教学活动性质的认识。
()
答:
对
7、语文主要由主体的言语实践转化而来,语文素质主要在主体的言语实践中积
淀而成。
()
答:
对
9、语文教育活动主要是学生与他者的对话。
()
答:
对
10、在说写教学中,教师若要成为成功的对话者,没有必要尊重、信任、爱护学
生。
()
答:
错
四、简答题
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答:
(1)语言是社会性的,言语是个体性的。
(2)语言是潜在性的,言语是显在性的。
(3)语言是空间性的,言语是时间性的。
2、简述语文教育特点的三个方面。
答:
一是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二是指出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三是指出要充分考虑汉语文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3、简述课程教学目的研究的走向。
答:
(1)单一型目的观
(2)复合型目的观(3)中心型目的观
4、简述语文教学原则。
答:
(1)全息性原则
(2)审美化原则(3)实践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
5、简述有利于识记的方法。
答:
(1)理解记忆
(2)规类记忆(3)提纲记忆(4)概括记忆(5)联想记忆(6)形象记忆
6、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答:
所谓语言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所谓言语,则是指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及作品。
它们的区别主要有:
1、语言是社会性的,言语是个人性的。
2、语言是潜在性的,言语是显在性的。
3、语言是空间性的,言语是时间性的。
它们的联系主工要是:
1、言语是语言的历史前提,语言是言语的逻辑前提2、言语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语言推动了言语的发展3、语言潜存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方式。
7、怎样理解语文生活的本质内涵?
P22-29
答:
一、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方式。
1)语文是人的符号本质的对象化;2)语文是人性的积淀性遗传方式;3)语文是人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二、语文生活是一种“对话”实践。
1)语文生活具有对话语文学解释的意义;2)语文生活具有对话的伦理品格;3)语文生活具有对话的认识价值;4)语文生活具有对话的本体论意义。
8、如何选择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
答:
选择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的一般根据是:
教学媒体对促进语文素质发展目标或教学目的的完成所具有的潜在能力,这个潜在能就是指教学媒体本身的特性和在语文教学中所具有的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一些具体的选取择依据,如媒体的特征和功能、教学目标类型和学生特点、各种媒体的优化和实现程度等等。
每一种媒体都有一定的特征和功能,因而也就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但没有一种万能媒体,各种媒体都有其长处和短处。
同时要注意,新媒体的产生并不能完全代替旧媒体。
多种媒体的优化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语文 教学研究 复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