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教案03.docx
- 文档编号:2885759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59.43KB
禁毒教案03.docx
《禁毒教案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禁毒教案0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禁毒教案03
四年级毒品预防教育教案
主讲教师:
张元鹏地点:
四年级教室时间:
2016.9.15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它有什么危害,教育他们怎样自觉防范,远离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远离毒品关爱生命)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
都有那些毒品呢?
谁能说一说呢?
(指名回答)
2.讲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罂粟、吗啡、冰毒、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有:
(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罂粟、可卡因、止咳水、等。
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
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自由交谈。
)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
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毁人毁健康。
(1)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
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
(学生发言。
)
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反对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五年级毒品预防教育教案
主讲教师:
张元鹏地点:
五年级教室时间:
2016.9.15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毒品的概念,能识别常见毒品,进一步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能力目标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生命意识、禁毒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懂得要做有用人才。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PPT,安排学生演习快板。
教学过程
一、提问:
国际禁毒日是什么时候?
(6月26日)为什么要制定国际禁毒日?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
毒品已经使世界1000万人丧失了劳动能力。
因为吸毒,每年有10万人死去。
毒品已成为当今世界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列的人类三大公害之一。
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尤其是青少年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1987年6月12—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禁毒会议,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
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通过了《政治宣言》,宣布世界各国在毒品问题上负有“集体责任”。
会议还确定今后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二、多媒体出示图片:
罂粟花讲解:
罂粟花非常漂亮、艳丽,但同时也是制作毒品的原料,人们因吸吸食它制成的毒品,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万人丧失生命。
因此被人们称为“恶之花”、“毒花”。
设问:
什么是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的新毒品还有冰毒、摇头丸、K粉、杜冷丁等。
我省常见的毒品有海洛因、冰毒、K粉等活动
三、“慧眼识毒”:
(请学生根据图片,辨别毒品,说出名称)
讲解:
常见毒品知识表名称俗称毒性症状鸦片大烟、烟土、阿片会出现面无血色、瘦弱不堪、呆滞失眠,体质器官损坏,急性中毒呼吸抑制死亡。
海洛因:
白粉、白面、毒品之王毒性是吗啡4-5倍,成瘾性极强,精神麻木,器官损坏,容易引起呼吸抑制中毒死亡。
可卡因:
导致心律不齐血压高,心肺与肝功能损害,丧失判断能力,把幻觉当成真实出现自杀。
甲基苯丙胺(冰毒):
具有强烈精神依赖性,有人使用一次就会上瘾,数量每日1-2次增加到每日6-7次。
氯胺酮(K粉):
有致幻作用,导致感觉与意识分离,产生幻觉,麻痹人的神经。
多在歌舞厅发现。
摇头丸(迷魂药):
有致幻作用,导致意志丧失、任人摆布,行为失控冲动,听曲即跳,甚至摇断脖子。
四、提问:
毒品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1.成瘾性。
是指吸毒会产生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就会产生戒断的症状。
兴奋结束,开始“万箭穿心”。
2.管制性。
因此,我们青少年学生千万不要去碰它们。
一朝沾上,终生痛苦。
等到你想摆脱它们时,已经来不及了。
多媒体——这一组照片拍的是同一位妇女在吸毒前后的对照图,原来脸色红润健康,吸毒后逐渐变黄消瘦,最后骨瘦如柴,像一个活着的僵尸,令人恐惧。
讨论:
1.她的变化是什么造成的?
(吸毒)
2.你知道吸毒者都有哪些病态症状?
学生回答(可以相互讨论):
面色灰黄、形体消瘦、皮肤溃烂、怕冷厌食、神情呆滞、涕泪交加、哈欠频繁、思睡乏力、衣冠不整、生活邋遢、声音哑颤、焦虑不安等。
毒品使吸毒者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生不如死。
五、讨论:
1.吸毒对个人有哪些危害?
(摧残人的身体、丧失人的尊严、导致自残死亡、毁灭自己前途。
)展示系列图片资料。
2.吸毒对家庭有哪些危害?
(摧残成员精神、造成倾家荡产、导致家破人亡、祸害家庭后代。
)展示系列图片资料。
3.吸毒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威胁他人生命、败坏社会风气、引起各种犯罪、造成经济损失。
)展示系列图片资料。
禁毒知识归纳:
毒品摧残人的身体,毒品破坏家庭生活,毒品危害人类社会活动:
“一试身手”知识竞赛,大烟、阿片—鸦片;白面、白粉--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迷魂药--摇头丸;氯胺酮---K粉;毒品之王--海洛因;世界无烟日--5月31日(第21个);世界禁毒日--6月26日(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标志--红丝带。
六、讨论:
1.吸毒是个人的私事,不违法的,对吗?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
不对,吸毒是违法行为。
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六十二条规定:
“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十三条规定:
“对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拒绝接受戒毒的,第三十八条规定: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
2.哪些行为构成了涉毒犯罪?
小结:
1997年新《刑法》具体规定了有关毒品犯罪的12种罪名。
对涉毒行为将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毒品罪--走私鸦片不满50克、海洛因或者冰毒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构成犯罪;贩卖毒品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如有贩卖毒品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运输毒品罪--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或交付托运毒品的行为构成犯罪。
此外还有:
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等。
(逐一讲解,联系学生)
七、活动:
“法律小博士”案例分析案例介绍:
21岁的陆小姐有一晚约5位朋友到家。
酒足饭饱之后,小年青们跳起了迪斯科,一阵狂舞后有人从背包中取出“摇头丸”来助兴,几个人争先恐后地吃了下去。
因吵闹声,居民叫来了警察,由此这起吸食毒品案件被发现。
案发后,吃“摇头丸”的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被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而没有吃“摇头丸”的卞小姐却被判了刑。
请分析:
1.陆小姐没有吃“摇头丸”为什么也犯罪?
2.陆小姐犯了什么罪?
(陆小姐为他人吸毒提供了活动场所,根据《刑法》第354条的规定: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陆小姐犯了容留他人吸毒罪。
)
八、讨论:
青少年为什么要远离毒品?
1.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任何人的生命都只拥有一次。
2.我们青少年有着美好的前途,人生美好的前途要靠自己去努力创造。
沾染毒品,就是毁灭人生。
3.我们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少年雄则国雄。
4.吸毒是违法行为,涉毒是犯罪行为。
九、讨论:
青少年怎样远离毒品?
1.我们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崇尚科学、反对愚昧;遵纪守法、珍爱生命。
2.我们一定要从小远离毒品、抵制毒品,好好学习,强身健体,成为有用人才,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3.不吸烟、不吸毒;不听信毒品能带来快乐、能减肥;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不进营业性歌舞厅、不被他人欺骗上当;不参与一切涉毒违法、犯罪的活动。
十、小品表演:
最后我们来看一段快板:
说毒品来道毒品,毒品真是害人精;一朝被它沾染上,好比毒蛇缠在身;毒瘾发作苦难言,丑态看出难自尊;为买毒品毁家财,换来白粉毒自身;道德法律全不顾,毫无人家羞耻心;只要能够过把瘾,当猪当狗也甘心;毒品又是吸血鬼,吸干鲜血百病生;骨瘦如柴无人要,死亡逼近细无声;劝君远离毒魔鬼,宝贵生命要自珍;莫把前程当儿戏,人生难得几回春;罂花美丽别欣尝,对毒莫存好奇心;人生道路多坎坷,一朝失足千古恨;禁毒忠言要牢记,诚告南来北往人。
十一、活动(庄严宣誓):
同学们,请大家起立。
我们举起右手,面对国旗,庄严宣誓:
“我们承诺:
为了祖国,我们要珍爱生命,遵守法律,远离毒品。
十二、课堂小结
六年级毒品预防教育教案
主讲教师:
张元鹏地点:
六年级教室时间:
2016.9.1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
(6月26日)
二、什么是毒品?
常见的和最主要的毒品有哪些?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摇头丸、可卡因、大麻。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
1.毒品毁人毁健康。
A、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B、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C、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D、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A、丧失工作能力。
B、倾家荡产。
C、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防毒的五种措施。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主动出击法——立刻转移话题。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五、材料分析。
材料1:
张某,19岁,身高1.80m,初中毕业后在家乡从事农业劳动。
吸毒前,他体健如牛,100kg的粮食扛起来就走,乡亲们都叫他“铁牛”。
“铁牛”不仅自家的农田收拾得好,而且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干活,深受村民的喜爱。
一天,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来找他。
久别相逢,“铁牛”高兴地吸了同学的3支“进口香烟”。
此后他日夜思念这“进口香烟”,这同学也一次次地把香烟送来。
后来同学告诉他:
“你吸的是海洛因。
”此时的“铁牛”已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开始购买和吸食毒品。
两年后,“铁牛”终因吸毒而被捕。
当公安人员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卷曲着骨瘦如柴的身体,感慨道:
“毒这东西,谁沾上谁就脱不了身。
”
分析讨论:
2某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
②后来,他明知吸的是毒品,为什么还要购买和吸食?
③在短短的两年中,他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④“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
”这句话对吗?
材料2:
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
他说:
“我开始以为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
”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虏。
分析讨论:
①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
②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③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六、总结。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我们从小要有防范毒品的意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禁毒 教案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