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单元4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特色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
- 文档编号:28847765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52MB
高中历史 《单元4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特色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
《高中历史 《单元4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特色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单元4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特色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单元4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特色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单元4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特色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余,龙骨长乾挂梁稆。
鲥鱼出网蔽洲渚,获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代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
这是王安石描述变法以后农民生活的一首诗,诗中不兔有些夸张,但也大致反映出当时的一些状况。
王安石变法过程虽然曲折重重,但富国强兵的变法措施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探究的主要问题]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有哪些?
王安石变法最值得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重要概念]
“三不足”
◎变法的命运
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一开始就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反对。
他们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
如说日食、地震、山崩等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比较严重的水旱灾害,都是由于变法违背了天意。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
(1)目的:
驳斥保守派以“天变降罚”作舆论武器,破坏变法。
(2)内容: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3)意义:
驳斥了反对派的谬论,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智慧能力和勇气。
针对这些指责,王安石坚持自己的“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他认为自然现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人们对变法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是正常的,但不能听信流言蜚语,更不能因此而使改革废止;传统的习惯和法制可以继承,但不合时宜的部分要进行改革,不能一成不变。
【时事背景】温家宝谈“三不足”精神
2007年9月6日在大连召开的“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非常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三不足”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
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
未来的中国,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倡的这种:
不畏、不法、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去,未来中国的巨变、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
在激烈的斗争中,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顽强地推行着一项项改革措施,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动摇了。
1074年,王安石被迫辞职。
次年,宋神宗一度恢复王安石的职务,想使改革继续进行下去。
然而,仅仅过了半年,王安石又被迫辞职。
此后,改革虽然并未完全停止,但改革的范围和力度都大大缩小了,青苗法、免役法等陆续废止。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支持王安石,变法顺利进行──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1075年,恢复王安石职务,继续变法──和王安石意见不一,1076年王安石再次辞职,法令陆续废止,王安石退居江宁至死。
【宋神宗对变法态度的动摇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变法的艰难曲折】
[学思之窗]
变法期间,宋神宗曾经召集大臣议论变法的事,枢密使文彦博,王安石等都参加了。
他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文彦博曰:
“朝廷施为,务合人心,以静重为先……祖宗以来,法制表必皆不可行,但有废坠不单之处耳。
”
上(家神宗)曰:
“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张?
”
王安石曰:
“朝廷但求害民者去之,有何不可?
万事颓堕如西晋之风,兹益乱也。
” ——《续资治通鉴长编》
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
参考答案提示:
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宋神宗支持变法。
◎积贫局面的改变
1、积贫局面改变的表现: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裕。
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
变法以后,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政府府库储存的货物,可供政府20年的财政支出。
史书记载,那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2、富国之法的成效:
积贫局面的改变
富国之法的措施
作用和成效
局限
农田水利法
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裕,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了
方田均税法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青苗法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免役法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市易法和均输法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农田水利法颁布后,单是水利工程一项,在熙宁年间就兴修了上万处,使36万多顷土地获得了灌溉之利。
有的水利设施对后代还产生了良好效益。
例如,福建莆田的木兰陂当时修好后,就使万顷土地“变泻卤为上腴,更旱嗅(hdn)为膏泽”。
奖励耕田水利的措施,也很见效。
这些水利工程和河道的修治,不仅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今日的木兰陂
同时,政府鼓励垦荒使得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南方的水田和淤田①增加尤其显著。
北方在治理黄河的同时,在河渠沿岸,淤灌出大量淤田,使贫瘠的土壤变成良田。
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它不仅抵御海潮,同时又截住永春,仙游等地的淡水河流,灌溉了大片农田。
圩田是指有土堤包围能防止外边的水侵入的稻田。
太湖流域是圩田较早开发的地区,北宋时已十分兴旺。
方田均税法实行以后,在北宋境内清丈出的征税田占垦田总数的一半以上。
豪强地主隐瞒的大量土地被清丈出来,他们不得不据实纳税;而那些靠山林荒地为生的民户免除了赋税负担,得到了实惠。
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使原归大商人的巨额利润转归国家所有,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资料回放]
当时的一位变法追随者写诗颂扬了王安石变法的功绩。
诗中说道:
“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
“
——北宋·韦骧《钱塘集》卷七
可是,有些变法措施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例如:
青苗法的实施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有些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二是利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
虽然比起高利贷百分之一百甚至几百的利息,半年20%的利息不算高,但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
免役法使得那些缴纳一定费用的人能够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史书记载,两浙富户交的免役钱是过去的7倍。
但是,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有些人甚至为支付免役钱而家破人亡。
◎积弱局面的改善
1、改善的表现:
“强兵之法”的推行,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2、积弱局面的改善
强兵之法的措施
作用和主要成效
保甲法
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主要表现:
西部边境的巩固和开发
设置军器监
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保马法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将兵法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精简军队
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王安石变法也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例如,保甲法的实施,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而且寓兵于农,既实现了兵农合一,又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保甲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多后,官员就向宋神宗汇报说,地方治安大有好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军队精简方面也卓有成效,至神宗末年,军队总数由原来的110余万减少至80万。
另外,军器监的设立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保马法的实施使马匹质量和数量都得以提高,政府还大大节省了养马费用;将兵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大胆改革,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宋朝的热兵器——梨花枪.梨花枪属于燃烧性火器,将火药简装在长竹竿的前段,利用向前喷发的火焰烧灼敌人,由于火药喷发时有如梨花飞舞,所以称为“梨花枪”。
神臂弓,神臂弓是一种单兵操作的弩,其威力之大,为弓弩之冠。
在460米的射程内,可以穿透两层铠甲鳞片。
【合作探究1】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原因分析:
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②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③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④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
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合作探究2】如何全面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性质:
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
但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注定改革必然失败。
积极作用:
(1)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
(3)在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培养了大批学以致用的人才。
(4)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局限性:
①变法没有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王安石变法被废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提示:
(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3)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4)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2.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提示: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3)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4)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二、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找一本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书来读,然后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争鸣
王安石和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困难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善于理财之人,提出·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著名论断。
●司马光反驳说:
“天下安有此理?
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①
你对此怎么看?
你认为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能增加国家的财富吗?
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学习目的
商鞅变法、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遇到过极大的阻力。
通过本次活动,加深认识三次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形成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原因。
这三次改革都为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通过本课活动,进一步了解商鞅、孝文帝、王安石的改革,认识只有坚持改革不畏风险,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课前通过各种方式,选择下列问题,收集各种图文资料,分类整理:
1.收集商鞅、魏孝文帝坚持改革不动摇的典型事迹。
商鞅变法和魏孝文帝改革带来的社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2.王安石改革前北宋的社会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
课堂展示
请所有同学公开展示自己收集和整理的图文资料:
1.展示这三次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展示商鞅、魏孝文帝,王安石坚忍不拔推进改革的事迹:
3.展示古代这三个改革成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然后由同学们相互评价哪个同学的资料最完整最能说明问题。
班级同学分成小组,选择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凡是改革都必然面临困难和问题。
导致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如何才能排除困难,坚持改革?
课后整理
学会和同学交换资料,重新整理自己的资料,并思考如何将自己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将大家的观点尽量整理进来,并分析自己的观点应当怎样改进,别人的观点是否有偏颇之处。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单元5第1课欧洲的宗教改革》特色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教学目标】
(1)识记:
基督教及其分裂;天主教在社会各方面的地位;法国“异端”运动、威克里夫和胡司的思想主张;资本主义萌芽、西欧民族国家发展、文艺复兴冲击了教会;
(2)理解“两个原因”:
天主教占据支配地位的原因;宗教异端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3)分析: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进了西欧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4)通过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和宗教“异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6世纪的天主教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成为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
(5)宗教裁判所摧残了进步势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西欧向近代过渡。
难点:
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学习要点】
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口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口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学习建议】
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在欧洲由中世纪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建议联系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等历史事实,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作用和必要性。
同时,参考相关历史地图,认识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
师:
世界上有哪三大宗教?
生: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教师对三大宗教作一简单介绍:
佛教:
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其教义:
宣扬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伊斯兰教:
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经典是《古兰经》;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在我国穆斯林中视其为“清真言”,突出了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具体而言又有五大信仰之说:
信安拉、信使者、信天使、信经典、信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
基督教:
产生于一世纪亚洲西部,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
经典是《圣经》。
其教义有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
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
师:
天主教属于哪一宗教?
生:
基督教。
师:
你身边有教堂吗?
教堂有什么特征?
生1:
众多的教堂反映了历史上的建筑艺术。
生2:
星罗棋布的教堂,证明天主教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大。
师:
对,基督教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了三大派,即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
那么新教是怎样形成的呢?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不仅支配文化教育,而且干预国家政治。
天主教统治下的人们,基本上既是一个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于民。
在“十字架”的重压下,人们只得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展开反封建与反神权的斗争。
随着西欧从封建制度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一场宗教改革的大风暴即将来临。
【探究的主要问题】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什么是中世纪宗教“异端”运动?
[重要概念]
赎罪券宗教“异端”文艺复兴
1、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1)产生:
公元1世纪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2)定国教:
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3)分裂:
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4)神权统治的确立:
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其发展演变如下示意图:
大约1世纪左右,基督教产生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随即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播。
最初,基督教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到了4世纪初期,基督教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势力日益扩大。
476年,在奴隶起义和日耳曼人南侵的打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
基督教会转而托庇于新兴的日尔曼封建王权,得以继续发展。
11世纪时,基督教会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中心,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来分别称东正教和天主教,活动范围分别主要在欧洲的东部和西部地区。
天主教的领袖是罗马的主教,后来称教皇。
教皇在罗马建立了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称为教廷。
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并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行了持续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1)原因:
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通过整顿,天主教的领袖是罗马的主教,后来称教皇。
教皇在罗马建立了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称为教廷。
②天主教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
③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这是1095年教皇为发动十字军召集会议的情景。
“十字军东征”名义上是反对异教徒对基督教“圣地”与信徒的蹂躏,实际上是为了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范围。
参加东侵的封建主。
商人是为了掠夺土地与财富。
因参加者都在外衣上缝有十字为标志而得名,从1096年一1291年近两百年间,共进行了8次东征,最终遭到失败。
中世纪(“中世纪’也称中古,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
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2)表现:
①经济上:
天主教拥有大量地产,通过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
赎罪券,亦称“赦罪符”,拉丁文意为“仁慈”或“宽免”,后被引申为免除赋税或债务。
皇乌尔班二世(PopeUrbanII),于1095年,发动第一次十字军运动,为了让十字军战士加强其宗教信仰,教皇宣布所有参军的人,可以获得减免罪罚。
并为每一位十字军人发放赎罪券。
1313年天主教会开始在欧洲兜售此券。
教皇宣称教徒购买这种券后可赦免“罪罚”。
开始决定100年出售一次,可是尝到甜头之后,于1400年时调整为50年一次,到了1450年又改为每25年一次。
到了1501年贪财的教皇宣告5年出售一次,到了1506年干脆改为1年出售。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德国钱币名称),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德国由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②政治上,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③思想文化领域:
教会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④社会生活方面:
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
教堂星罗棋布,人人信教,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在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②教会要求信众把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交给教会,称为什一税。
)。
教会还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
【历史纵横】
赎罪券,拉丁文意为“仁慈”或“宽免”,后被引申为免除赋税或债务。
天主教认为基督功德无量,“善功”积累起来就成为教会的功德库,教会有权决定在罪人完成一定条件后,从功德库中获得一些功德以抵偿罪罚之债。
主教有权免除部分罪罚,教皇则可免除全部罪罚。
14世纪以后,它演变为以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成为教会搜括钱财的一大手段。
16世纪中期,教会不得不在各方的反对声中,废止了这一做法。
但是,免罪罚的原则仍继续保留不变。
在政治上,罗马教廷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廷,甚至向教皇称臣纳贡。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就是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一个典型例证。
在思想文化领域,当时有文化的人几乎都是教士,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
教会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掌握了《圣经》解释权。
即使是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也无处不在。
教堂星罗棋布,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据说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
二、宗教“异端”
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常常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①宗教思想发动民众,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异端’运动。
1、“异端”的概念:
中古西欧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中古西欧教会内部一直存在着对教义、信条的不同理解和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主流派以正统自居,视其他派别为异端,不断加以排挤、迫害。
如12~13世纪,法南部的阿尔比派;14世纪,英国的威克里夫派和以约翰·保尔为首的“罗拉德派”;15世纪前半叶,捷克的胡司派,该派异端又衍生出市民圣怀派、农民的塔波尔派等,都是反抗正统教会的产物。
对这些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异端派别,罗马教廷及各国封建阶级采取了强硬措施,经常纠集“十字军”进行血腥镇压。
而上述异端派别则针锋相对,从异端反抗发展为武装起义。
如意大利多里奇诺雷起义、法国的扎克起义、英国的瓦特·泰勒起义、捷克的胡司战争和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等,都与宗教异端教派有着密切的联系。
【合作探究】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会发生密切的联系,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
等到18世纪,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便抛开宗教的外衣,打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旗号,掀起了宣传资产阶级理想的启蒙运动。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反宗教“异端”的主要表现:
(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在各派异端学说中,规模较大而且影响较深远的是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4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高中历史 单元4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特色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 王安 变法 历史 作用 特色 教案 新人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