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四至二0一五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
- 文档编号:2884577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9.11KB
二0一四至二0一五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
《二0一四至二0一五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0一四至二0一五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0一四至二0一五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内容:
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
二、综合训练
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
欣赏曲目达到几十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四、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五、教学难点:
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六、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能较为准确的分析音乐作品,并能用竖笛或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在竖笛吹奏方面,少部分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周次
教学内容
1(3、1—3、6)
第一课:
1、歌曲:
手拉手
2(3、7—3、14)
第二课:
2、歌曲:
来吧!
来踢球
3(3、15—3、22)
第三课:
1、歌曲:
龙的传人
4(3、23—3、31)
第四课:
2、欣赏:
国家
5(4、1—4、8)
第五课:
1、歌曲:
黄河大合唱2、歌曲:
黄河船夫曲
6(4、9—4、16)
第六课:
1、欣赏:
溜冰圆舞曲2、欣赏:
王者之舞
7(4、17—4、24)
第七课:
1、歌曲《七色光之歌》2、歌曲:
八只小鹅
8(4、25—5、7)
第八课:
1、歌曲:
长城谣2、歌曲:
卖布谣
9(5、8—5、15)
第九课:
1、歌曲:
斗牛士之歌2、欣赏:
卡门序曲
10(5、16—5、23)
第十课:
1、歌曲:
我的肯塔基故乡2、欣赏:
牛车
11(5、24—5、31)
第十一课:
1、欣赏:
唱支山歌给党听2、欣赏:
走进西藏
12(6、1、—6、7)
第十二课:
音乐家——舒伯特歌曲:
野玫瑰
13(6、8—6、25)
第十三课:
京剧传统剧目《小放牛》
《拉起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欢快活泼的歌声演唱《手拉手》,通过"手拉手"小伙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使少年儿童真切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热和,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无穷向往,从小培养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信念。
2、熟悉附点八分音符,了解它的时值并在演唱时唱准附点。
二、教学重点:
1、歌曲中附点的演唱及歌曲强弱的力度变化。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的坚定有力。
三、教学难点:
歌曲中附点的演唱及歌曲强弱的力度变化
四、教学预备:
录音带vcd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练习。
二、动一动:
1、师:
首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2、拓展:
请学生自己设计节奏,一起来拍一拍。
三、认一认:
师:
刚才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好,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请大家仔细听辨这条节奏:
1、出示节奏:
2、听老师拍节奏,照照节奏中的难点,大家一起练一练。
四、唱一唱:
师:
刚才我们熟悉并学会了附点八分音符,现在我们一起来活学活用,教案《《手拉手》教案》。
1、把班级分成5个小组,每组领一张卡片,分组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2、分组唱一唱,大家一起评议。
3、听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大家给旋律排列顺序。
4、把旋律连起来唱一唱。
师: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这几条旋律遍成了一首优美的歌曲,一起来学一学。
5、欣赏歌曲《手拉手》,感受歌曲的情绪。
(活泼、欢快)
6、朗读歌词,说说歌曲的意思。
(1)出示歌词,分角色朗读歌词。
(留意豆、妞、沟、手、走、头、球一些字的咬字)
(2)分小组分角色读词。
按节奏分角色配乐朗读歌词。
(读准附点歌词)
7、熟悉附点八分音符,从歌曲中找一找、认一认,知道它的时值。
四、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
来吧,来踢球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拉起手》,《来吧,来踢球》。
2.“声音的模拟与表现”,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模仿足球场上热烈沸腾的气氛。
3.“练练你的听辨力”,辨别三拍子与二拍子的音乐。
听辨《大路歌》开头的节奏,感受朝鲜民歌《思乡》的旋律走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用自信、有感染力的歌声表现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用自制音源表现足球场上的热烈气氛,并对音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分辨二拍子及三拍子的音乐,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线。
三、教学过程
(一)学唱《拉起手》、《来吧,来踢球》
课前放《拉起手》和《来吧,来踢球》,营造热烈的气氛。
1、听、议:
听教师或录音机范唱,议一议歌曲表现的情绪。
2、听唱学歌曲:
歌曲《拉起手》其重难点在切分节奏加跨小节连线,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掌握,可用拉手上下摆动的动作体验这个节奏型。
歌曲《来吧,来踢球》曾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是一首脍灸人口的歌曲。
重难点在衬词
3、律动、表演:
根据歌曲情绪,分组律动表演《拉起手》和《来吧,来踢球》,突出运动的特点,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
(二)声音的模拟与创造,即兴创作
1、课前布置学生回家寻找可表现足球场景的音源,打击乐、哨子、彩球、表现该类场景的音乐等等。
2、欣赏图片:
足球场上的精彩画面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分组表演,表现啦啦队的呐喊助威,也可表现足球入门时的狂欢。
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或音源将自己心中的场景用音乐表现出来。
3、即兴创编歌曲,音符不限,调式不限,能表现出热切期盼进球的情绪即可。
(三)听辨练习:
1、听辨节拍,引导学生用律动的方式体验两首歌曲的节拍,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用身体左右摆动体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用踏步体验《婚礼进行曲》的二拍子音乐的特征。
(四)小结。
龙的传人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喜爱本单元所选的赞颂中华文明又富于民族特点的曲目在演唱和欣赏活动中表达爱国之情。
2、通过学唱《龙的传人》,感受小调式旋律的色彩特点;通过学唱《我是中国人》,领略京剧西皮腔的韵味。
3、了解作曲家聂耳。
二、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感受歌曲
二、学唱歌曲
1、模唱
2、学唱歌谱
(1)复习常用音符、节奏。
(2)复习音阶。
(3)鼓励学生尝试。
3、再唱歌曲,表现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的爱恋之情。
第四课时
一、复习歌曲:
《龙的传人》
二、学唱《我是中国人》,感受并表现京剧西皮唱腔。
三、欣赏教学
1、男声独唱:
《乡音乡情》
2、民乐合奏:
《金蛇狂舞》
感受乐曲情绪的同时介绍聂耳生平及作品。
3、管弦乐曲:
《红旗颂》。
黄河大合唱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黄河及《黄河大合唱》。
2、练习轮唱《黄河大合唱》。
教学目的:
1、学生初步了解黄河及《黄河大合唱》。
2、学生懂得轮唱这种演唱形式并能合作演唱《黄河大合唱》。
3、学生懂得从学习的内容想开去,关注音乐与相关艺术。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
1、PPT展示资料2、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PPT展示中国地图,学生找出黄河。
教师介绍黄河:
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二、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黄河的资料。
(音乐与相关文化:
古诗)
三、介绍《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四、作品介绍: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五、1、介绍轮唱:
[轮唱]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称之为“轮唱”。
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
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
2、结合《保卫黄河》说明轮唱的表现特点。
[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听范唱、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
)
六、教师指导练习轮唱《保卫黄河》1、先跟范唱练习齐唱。
2、练习轮唱。
(注意速度要一致,要看指挥)3、教师指导轮唱的技巧。
(轮唱时,每一句的开始的第一个字要重唱,后面的词要唱得轻一点;速度一定要一致;合唱不是比赛,而是合作,在自己唱时要学会听其它声部的声音。
)
七、学生轮唱《保卫黄河》。
八、课堂小结:
《溜冰圆舞曲》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溜冰圆舞曲》,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
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聆听音乐,你能否听出是几拍的?
2.介绍三拍子的舞曲特点。
二、教学新课
(一)首先我们来聆听第一小圆舞曲。
1.请思考音乐中有几段不同的旋律?
2.旋律的出现顺序是怎样的?
3.这两段主题旋律给你怎样的感受?
1)欣赏主题A,并分析,展开想象。
a.多用长音,连音,音乐宽广舒展,旋律优美流畅,展现了溜冰场上舒展的、愉快的心情。
b.跟钢琴哼唱主题A,划拍子。
c.师生互动,学生表演舞蹈,其他同学哼唱。
2)欣赏主题B,哪些地方体现了活泼的气氛?
a.跟着音乐哼唱。
b.分析主题B。
大量地使用了八分音符,旋律紧凑,第4、5小节运用了休止符号使音乐更具有跳跃的感觉。
3)完整聆听第一小圆舞曲,同时完成图形谱
(二)欣赏第二小圆舞曲,听听它的风格是否有变化?
比第一小圆舞曲更有激情,我们分段来体会一下。
1、首先聆听主题A,它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强有力的节奏,旋律的走向(上行、下行、平行)?
而且是那直上直下的旋律线条,忽上忽下的大跳音程,体现了欢快的情绪。
2.想象画面,此时的表演家们在溜冰场上应该是怎样的动作?
表现了表演家们矫健的腾越动作,旋转,跳跃的姿态。
聆听主题第二小圆舞曲主题B,除了主旋律以外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三)欣赏第三小圆舞曲。
1.出示两个图形谱,根据图形想象音乐情绪2.思考第三小圆舞曲的结构与第一小圆舞曲的结构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第一小圆舞曲ABA。
第三小圆舞曲AB
(四)完整聆听全曲(五)介绍作曲家
三、课堂练习:
小组创作,表演.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用人声打击乐伴奏(用拍手,踏脚)的节奏模仿溜冰,为主旋律伴奏。
七色光之歌
第七课时
一、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
装饰音。
2、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3、歌曲艺术处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认识并学会演唱波音与滑音。
2、使学生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二声部的合唱曲。
3、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及歌曲所表现朝气蓬勃的生活。
三、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四、教学难点:
学会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二声部的合唱曲。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断音、连音练习。
2/4 5 0 | 5 0 | 5 3 | 1—||
mi mi mi
ma ma ma提示:
这条练习常在开始时用,充分利用好m把声音送上去,腹肌动作有力而不僵,声带在气息的强有力支持下,迅速闭合好,唱连音时有一种在高位置上叹气的感觉,把声音甩上去,E调半音往上,再下行练到C调。
三、节奏练习
拍打节奏,区别下列节奏相同与不同之处
(1)X XX |XX X|X XX|XX X|
(2)X XX | XX X|X XX | XX X|
四、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1、 B段的视唱分部进行,加波音记号练习。
2、 二声部练习,将这个部分的旋律加上下方三度音。
3、加上衬词“来”进行练习。
4、视唱B段旋律,先找出相同的乐句再分声部练习,尾声第一声部5——4七度大跳要唱准。
5、自学A段的旋律,要求划分乐句并找出相同乐句中的不同之处,以便区别学唱歌词,突出切分音的节奏,突出强拍唱出歌曲的韵味。
6、歌曲艺术处理,让学生讨论在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方面进行,选择最好的方案进行演唱。
速度:
快力度:
变化可以大些形成对比,A:
中弱——中强,B:
强——中弱——中强。
演唱形式:
A:
领唱与齐唱,B:
合唱
五、活动与练习。
课后练习:
进行创作游戏,对话游戏先可以从模奏开始,然后根据第一句的素材进行变化重复,最后让学生自己自由的创作,只要结束音在do上,答句所用的音乐材料与问句有相同的地方也可以。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七色光之歌》,大家想想白帆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这首歌曲实际上象征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讨论)。
长城谣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哼唱《长城谣》的旋律,通过学唱《长城谣》,了解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能用不同的声音、气息,有控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问题欣赏法、视听结合法、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
3、初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哼唱《长城谣》的旋律;能有感情地朗诵、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朗诵歌词、学唱歌谱,能了解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歌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带问题欣赏歌曲《长城谣》
思考:
同学们,今天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有名的歌曲,边欣赏音乐边思考这首歌曲把你带到了哪个年代?
三、师生换为,学唱歌曲。
1、初听乐曲:
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就是由作曲家刘雪庵在抗日战争时期看到人民苦难的生活写下的曲子叫《长城谣》。
让我们再次边听边思考:
这首乐曲表达了作曲家怎样的情绪?
生欣赏乐曲《长城谣》,回答。
师:
你们说得都很好。
其实,这首器乐曲是由同名歌曲《长城谣》改编来的,让我们从歌词中了解一下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分析每个乐句的大意。
生:
表现了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情感。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这首歌曲还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导入:
(老师鼓掌)唱得真棒!
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
这首《长城谣》在抗日初期风行全国,那时在我们中华民族危难时刻,听着这歌声,全中国人民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团结起来一致抗击日寇,书写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啊!
其实在那个抗日战争年代,还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你们学唱过的、听到过的,电影里看到过的,谁能唱唱、说说?
六、课堂小结
斗牛士之歌
第十二课时;
活动目标:
1、感受进行曲雄壮有力的旋律特点。
2、初步尝试通过舞蹈动作创编身体节奏谱。
3、通过节奏乐,享受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韵律《斗牛士之歌》的经验;音乐伴奏;各种打击乐器等。
活动过程:
一、韵律《斗牛士之歌》。
要求:
感受节奏,表现斗牛士的英姿。
二、创编身体动作节奏谱。
1、根据不同的韵律动作创编相应的身体动作:
“我们刚才表演的第一个动作的节奏是怎样的?
如果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可以怎样做?
”(如:
跺脚、拍手)
“第二个动作的节奏跟第一个的一样不一样?
一样的话还可以用哪些身体动作节奏来表示?
”(如:
跺脚、拍腿)
“蹲下、起来的节奏是慢还是快?
可以做什么动作来表示?
”(如:
拍头)
“接下来是一个节奏很快的间奏,我们表演的是什么动作?
我们还可以用脚尖点地来表示吗?
”
2、幼儿用身体动作完整的表现《斗牛士之歌》的节奏。
3、幼儿看教师指挥,分组合作用身体动作表现《斗牛士之歌》。
(教师用与幼儿相同的动作来指挥)
三、幼儿使用乐器为《斗牛士之歌》伴奏。
1、探索铃鼓的两种不同使用方法:
“这一组的小朋友脚的动作有两种,一种是跺脚,一种是脚尖点地。
现在你们使用的乐器是铃鼓,演奏时的方法一样不一样呢?
不一样的话,要怎样使用铃鼓来奏出相应的节奏呢?
”(引导幼儿表现敲铃鼓和摇铃鼓的动作)
2、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乐曲一遍。
3、幼儿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演奏乐曲第二遍。
4、请一名幼儿尝试当小指挥,全体演奏乐曲第三遍。
四、游戏:
《魔法师斗牛》。
玩法:
幼儿在活动室中间的空地上边唱《农场里的牛》,边自由模仿牛的动作,教师则变成魔法师,当幼儿唱到牛的“哞哞”声时,魔法棒指到谁,谁就要保持固定姿势不能动,直至歌曲结束。
我的肯塔基故乡
第十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我的肯塔基故乡》,让学生了解美国,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学唱《我的肯塔基故乡》,让学生熟悉美国民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感,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复习巩固“do、re、mi”三个音的音高及手号。
3、听赏《牛车》,让学生感受广东民间鼓乐及歌舞,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等节奏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唱《我的肯塔基故乡》,让学生熟悉美国民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感,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复习巩固“do、re、mi”三个音的音高及手号。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的肯塔基故乡》
1、听中设问。
播放高胡及广东民间乐器演奏的《我的肯塔基故乡》旋律,提问:
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课件《我的肯塔基故乡》,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美国山村风情。
3、范唱。
4、听音乐、朗读歌词。
播放《我的肯塔基故乡》音乐,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教师的范唱中感受歌颂孙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二、学唱《落水天》。
1、看中听。
播放课件《落水天》,引导学生从广东民间风土人情中感受各国民歌风格、情调。
2、感受音高。
熟唱歌曲后,请同学看看歌曲《落水天》是由哪几个音编成的,并跟随老师听音乐打出“do、re、mi”的手号。
手号要清楚,线条流畅富有情感。
三、听赏《广东狮子锣鼓》。
课前准备:
请学生自制狮子头面具、扇子、鞭炮、大头娃娃面具。
1、看看(与多媒体结合)。
播放“锣、鼓、钹”节奏,引导学生看课件。
2、想想。
请同学表演一下印象中的舞狮动作,或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几个舞狮动作。
3、做做。
可用桌子拼个小舞台周围摆椅子,表演的同学稍作化妆。
如:
腰绑红绸,头带狮子头等。
4、玩玩(与表演结合)。
播放《广东狮子锣鼓》,请同学轮流表演。
随着锣鼓声,踩着鼓点,模仿舞狮子。
四、小结。
唱支山歌给党听
第十四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西藏民歌有初步的认识,了解西藏民歌常见的节奏特点。
二、通过对比欣赏蒙古、新疆的民歌,感受西藏民歌的风格。
三、初步了解西藏民间舞蹈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西藏音乐,创编舞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走近西藏音乐。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屏幕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
(二)视听感受、了解西藏民歌节奏特点
1、教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走进西藏》,你们对西藏有哪些了解?
学生:
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法轮,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达赖喇嘛,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
2、教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欣赏西藏民歌,请看大屏幕,音乐响起才旦卓玛演唱的《宗巴朗松》。
3、听后提问:
你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
给你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藏族歌曲有:
《唱支山歌给党听》、《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
4、教师:
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
(三)对比欣赏西藏民歌和蒙古民歌
1、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舞片断,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
2、分组讨论西藏民歌、蒙古民歌以及新疆民歌的不同音乐特点。
西藏民歌:
歌声嘹亮、高亢,乐器主要有藏京胡(形制与二胡相近,男子边奏边舞)、铁琴、神鼓等。
蒙古民歌:
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蒙古乐器主要有马头琴。
新疆民歌:
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主要乐器有弹布尔、东不拉、独它尔等。
音乐家——舒伯特
第十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能认真听赏钢琴独奏曲《军队进行曲》,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情绪;能在听赏音乐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积极参与表现。
3、能用柔美的声音深情地学会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馨、甜美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能认真听赏钢琴独奏曲《军队进行曲》,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情绪;能在听赏音乐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积极参与表现。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学生随着《军队进行曲》的音乐在教室律动。
师:
在欧洲,有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你们知道是什么地方?
维也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CAI,教师随画面介绍。
)
二、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三、听赏乐曲-----《军队进行曲》
1、导入
师:
刚才我们了解到,舒伯特一生创作了998部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
一次,他看到家乡凯旋归来的军队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作品。
下面,请大家来听一听其中的一段。
2、听赏全曲,参与表现
师:
下面请大家完整地将整首乐曲听一遍,请你随着音乐的变化选择适当的动作进行表现。
师:
这首乐曲一共有三个乐段,其中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这样的乐曲结构我们称它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6、总结
师:
这首乐曲就是舒伯特创作的《军队进行曲》。
乐曲描写的是士兵在行进中的雄姿和人们在街头欢迎凯旋而归的士兵的热闹场面。
)
音乐家——舒伯特
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能认真听赏钢琴独奏曲《军队进行曲》,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情绪;能在听赏音乐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积极参与表现。
3、能用柔美的声音深情地学会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馨、甜美的情绪。
教学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至 学年度 第一 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