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84442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4.87KB
《病梅馆记》教案.docx
《《病梅馆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梅馆记》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梅馆记》教案
课题
《病梅馆记》
授课日期
教材
分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伤梅花之受摧残,含蓄地批评了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扼杀人才的现实,表达了对个性解放的殷切希望,主题与学生在小学时所学的《己亥杂诗》相似。
本文作为自读课文,除了几个关键字词外,语句比较容易理解。
学情
分析
经过几年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应当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鉴于此,我打算在学生结合注释初步感知和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依次概括文章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探索文章的主题、理解托物言志的妙处、反思我们现在所接受的的教育。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重点
难点
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文学常识:
1、介绍背景
2、作者简介
诵读课文:
疏通字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课外作业:
教后小记及预习指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清朝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有一首诗几乎人人会背,那就是《己亥杂诗》,大家能不能齐声背诵一下?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呐喊?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八股文是一种固定的文体,易于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残酷镇压知识分子,龚自珍看到这样的社会现实,感到十分不满,强烈地呼吁社会要解放个性,殷切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扫除“万马齐喑”的局面,这也是当时作者创作《己亥杂诗》的目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小品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病梅馆记》
二、、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散文小品《病梅馆记》。
1、介绍背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
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书生,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一阵清风袭来,书生来了雅兴,随口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件事传到朝廷,结果书生被砍了头。
罪名是攻击朝廷统治者不懂文化(同学们很快就会反应到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
“清风”中的“清”与清朝中“清”是一个字)仅仅这样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
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
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作者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
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
龚自珍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病梅馆记》正是反映这种思想的代表作。
然而,作者在当时的社会又不能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议政。
这也正是我们熟知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字瑟人,号定庵,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其实他还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之一。
他对严酷的封建思想统治表示强烈的不满,要求“更法”“改图”,废科举,重人才,但他的思想一直为保守势力所不容,所以在京城辗转数十年后还是被迫弃官还乡。
他的诗词散文大多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三、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配乐——古筝名曲《梅花三弄》)
强调读音、释义:
欹、鬻、斫、垢
自由诵读(快慢不拘,大小声皆宜,但绝不可默读)
引姚鼐语“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自悟。
若但能默看,那终生做外行也。
”
集体诵读(掌握节奏、控制语调、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朗读水平与语文能力成正比)
2、初读有印象
检测一:
(猜谜语)谜面:
梅花“三弄”,猜《病梅馆记》中弄梅的三个动词。
谜底:
.
(斫直,删密,锄正)
检测二:
(找句子):
诗圣杜甫有诗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表达了作者心忧天下的胸怀。
本文中哪一句跟此句类似。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3、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龙蟠pán欹qī诏zhào斫zhuó孤癖pǐ鬻yù梅遏è诟gòu厉贮zhù
4、词类活用
夭其稚枝夭: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
名词用作动词,约束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病
锄其直锄:
名词用作动词,锄掉,铲除。
纵之顺之顺: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顺着
必复之全之复: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恢复
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保全、健全。
4、一词多义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而江浙之梅皆病(显出病态)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有病)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病态的)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君之病在肌肤(疾病)
课题
《病梅馆记》
授课日期
教材
分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伤梅花之受摧残,含蓄地批评了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扼杀人才的现实,表达了对个性解放的殷切希望,主题与学生在小学时所学的《己亥杂诗》相似。
本文作为自读课文,除了几个关键字词外,语句比较容易理解。
学情
分析
经过几年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应当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鉴于此,我打算在学生结合注释初步感知和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依次概括文章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探索文章的主题、理解托物言志的妙处、反思我们现在所接受的的教育。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重点
难点
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本文表面写梅,实际上处处写人,借梅议政,针砭时弊,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追求个性解放)
为什么要采用托物言志写法?
明确:
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奴役人民,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作者要直接表达批判和揭露清朝统治者压制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主题是不可能的,所以作者只有采取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巧妙地以梅喻人,托梅议政。
课外作业:
教后小记及预习指导: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古代咏物的诗文很多,初中学过一篇周敦颐的《爱莲说》,文中通过莲表达了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品格。
这种写法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病梅馆记》就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好文章。
二、再读无障碍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读音是否准确?
句读是否清楚?
2、把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
3、合作学习扫除学习中存在的部分字词意义障碍。
4、教师设障碍并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彻底扫除障碍。
障碍一:
“以欹为美”中“欹”为何义?
假使没有句解,你能解释这个字吗?
欹:
倾斜(对应法“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障碍二:
文中句子“以夭梅病梅为业”中“病”字与题目《病梅馆记》中“病”意思是否相同?
不相同。
(1)“使……病”,动词;
(2)病态的,形容词。
生活中如“愚人节”中的“愚”,可以有两种理解
(1)愚弄,动词
(2)愚笨的,形容词。
障碍三:
请指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其钱也。
”一句中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介词“把”
(2)连词,表目的,“来”。
障碍四:
请指出“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一句中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
积累:
课后请把文中含有“以”(14个)和“之”(23个)的句子按意义和用法分类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三、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原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
翻译: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产梅。
有的人说:
“梅以(枝干)曲折算作美,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算作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算作美,稠密了就没有美态。
”
提问:
课后第一题第1问:
“引用的话有什么作用?
”
明确:
三句引用的话,表面是说明一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实际上是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
他们扼杀那些有才能、有骨气的正直的人,专门选用那些奸佞、毫无生气的庸才。
原文:
固也.此文人画土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翻译:
原来是这样。
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号召,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的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作为职业来赚钱。
原文: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翻译:
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曲折,又不是愚蠢地追求金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
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种偏嗜成病的情趣明白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那端正的(枝条),培养那横斜的枝条,删掉那些繁密的(枝条),使那些嫩枝弯曲,锄掉那些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这样)来谋求高价:
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为病态的。
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
提问:
课后第一题第2问:
“这几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明确:
这里,“明告鬻梅者”的人实际正是文人画士的帮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些残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卑鄙伎俩,他们迫害有才能、有作为、有骨气的人才,所企求的则是一些唯唯诺诺的奴才。
提问:
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板书)
本文主旨就是品评梅,批评文人画士吗?
作者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写法?
明确:
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的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们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
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原文: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翻译: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残的,没有一盆完好的。
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它们:
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着(天性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都种到地里,解开捆绑梅枝的棕绳;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保全(自然的形态)。
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甘愿受到(他们的)辱骂,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提问:
第二段主要写什么?
(板书)
原文:
呜呼!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翻译:
唉!
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存贮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用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提问:
第三段写了什么?
提问:
表明坚持斗争的精神,表现追求个性解放的政治理想,也是向全社会发出的呼吁。
小结:
本文表面写梅,实际上处处写人,借梅议政,针砭时弊,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追求个性解放)。
分析:
作者的思路是,从梅的产地写到评梅的标准、梅致病的原因,写到梅所受的摧残,写到疗梅的决心,写到疗梅的措施以及疗梅的愿望。
文中梅是人才的化身,记的是梅,说的是人,议的是政。
表面上句句讲的是梅,没有一处涉及到统治者用人取士,实际却借文人画士的癖见,影射统治者颠倒用人标准,迫害“正”、“直”,字字在揭露封建统治者束缚、摧残与扼杀人才的罪行。
——是托物言志的散文
提问:
为什么要采用托物言志写法?
明确:
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奴役人民,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作者要直接表达批判和揭露清朝统治者压制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主题是不可能的,所以作者只有采取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巧妙地以梅喻人,托梅议政。
课题
《病梅馆记》
授课日期
教材
分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伤梅花之受摧残,含蓄地批评了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扼杀人才的现实,表达了对个性解放的殷切希望,主题与学生在小学时所学的《己亥杂诗》相似。
本文作为自读课文,除了几个关键字词外,语句比较容易理解。
学情
分析
经过几年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应当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鉴于此,我打算在学生结合注释初步感知和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依次概括文章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探索文章的主题、理解托物言志的妙处、反思我们现在所接受的的教育。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重点
难点
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讨论学习
1.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
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
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
6.文章结尾用一长句有力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外作业:
1.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文,讲清一个道理。
教后小记及预习指导: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重点语句、段落进行讨论。
二、讨论学习
1.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
明确:
产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隐示产梅之盛。
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的病态的评梅标准,实则是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当局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曲,邪侫,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出开用这一标准云衡量“天下之梅”,实际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
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
明确:
“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
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呼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无不表现作者追求个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这也正是他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6.文章结尾用一长句有力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在黑暗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作者有“疗梅”的决心却自责能力渺小,以感叹领起,抒发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
作者意变革现实,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爱惜人才、培养人才,这几点是有积极意义的,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这种抱负的写照,表达了作者坚持战斗,为改造社会奋斗不息的决心。
三、总结归纳
1.关于“托物言志”
①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用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则读“志”。
②为什么用“托物言志”?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在当时“文字狱”恐怖气氛笼罩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统治者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主题,只能用这种的托物言志的曲笔来揭露时弊,大声呐喊,托梅议政,拯救人才。
四、背诵全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文,讲清一个道理。
六、总结课文:
本文以“病梅”为话题,以“疗梅”为中心。
表面上句句说梅花,实际上是句句说人才。
文章托物言志,以梅喻人,借梅议政,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压制和摧残人才的愤怒和强烈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课题
《病梅馆记》
授课日期
教材
分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伤梅花之受摧残,含蓄地批评了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扼杀人才的现实,表达了对个性解放的殷切希望,主题与学生在小学时所学的《己亥杂诗》相似。
本文作为自读课文,除了几个关键字词外,语句比较容易理解。
学情
分析
经过几年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应当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鉴于此,我打算在学生结合注释初步感知和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依次概括文章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探索文章的主题、理解托物言志的妙处、反思我们现在所接受的的教育。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重点
难点
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复习提问
二、比较阅读
三、讨论问题
四、教师小结
课外作业:
1、梅的病态是什么?
象征了什么?
2、致梅成病态的手段是什么?
这又象征了什么?
3、疗梅的决心是怎样体现的?
教后小记及预习指导: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一、复习提问
这篇小文不足三百字,寓意深刻、写法独特
1、梅的病态是什么?
象征了什么?
(参考答案:
曲、欹、疏,象征对人格的扭曲。
)
2、致梅成病态的手段是什么?
这又象征了什么?
(斫、删、锄,象征对人才的压迫摧残)
3、疗梅的决心是怎样体现的?
A、先有行动:
购梅、辟馆;
B、具体办法:
纵、顺、埋、解、复、全
(困难与苦衷:
来自文人画士的垢厉,暇日与闲田不多,身单力薄)
C、态度愿望:
不怕打击,置垢厉与度外;穷其后半生,将疗梅事业进行到底。
其勇气、其魄力、其意志,令人钦佩、令人敬慕。
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的托物言志:
梅——人才;病梅——畸形人才;文人画士——清朝统治者。
作者谴责摧残梅花的举动,实际上抒发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与痛恨,表达了要求改革的心情。
理清思路(板书——略)
体味情感(——无限同情,满腔悲愤。
引导学生从课文找出表达悲愤情感的语句)
1、“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其实是为人才惨遭摧残而痛心疾首“夭其稚枝、遏其生气”如泣如诉何其悲凉,激起读者的共鸣。
2、皆产梅”与“梅皆病”遥相呼应,写出病梅之广、数量之多、语气之沉痛。
“文人化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更是义愤添胸;一声“呜呼”更是令人荡气回肠。
要拯救饱受压抑摧残的天下英才,岂是一人一时能做得到。
尤其让作者忧心忡忡的是,病态人格普遍存在,人们没有感到这有什么不正常,无人提出疑义,这是一种可怕的集体沉默,这也正是时代的悲剧。
作者怎能不悲、不叹、不恨、不愤?
这真是一腔悲愤寄梅中。
(屏幕上打出大字)
集体诵读(体味情感、领悟情感、读出感情)
二、比较阅读
这感情太沉重了,让我们暂时走出来。
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一个比较性的阅读;请看大屏幕,阅读上面的小诗,试比较一下它和《病梅馆记》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盆松
一样金色的种子,
一样绿色的生命,
恨不能成梁化栋,
却作这点缀的盆景。
成才也不能,
成灰也不能,
空有萧萧岭上情,
谁知我心中的不平?
参考答案,同:
都反映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主张个性解放的思想,都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异:
《病梅馆记》以梅喻人,借梅议政,比喻贴切,形象鲜明,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旨。
《盆松》是一首咏物诗,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直抒胸臆。
小练习:
以梅喻己,体味梅的痛苦以及愤愤不平的情感,并用语言将之表述出来。
三、讨论问题
我们再试着把思维向前推进一步,讨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怎样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激活思维,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谈)
讨论中有可能谈到的问题:
教育制度、考试方式、人与环境的关系、挫折教育、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弊端等。
(环境宽松,学有所用,允许人才流动;高考制度改革,面向所有人;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中的跑官卖官,毕竟是少数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法制制度的健全,这些问题逐步可以得到解决……)
四、教师小结
我们的社会,终于从万马齐喑的阴霾年代里挣脱了出来,它的兴旺发达需要建设者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和才干,它不再用笨重的模子铸出呆板的陶佣,不再用残忍的棕绳,绑出扭曲的病梅,它呼唤色彩、鼓舞个性,这些都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环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没有人就没有科学技术。
市场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得人才者得天下,能用人才者无敌与天下!
还记得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吗?
让我们一起来诵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呼唤和拯救人才的呐喊,如同冲天的惊雷,滚过神州大地,响彻历史的长空,震撼人民的灵魂,任何一个时代人才的成长都需要自由广阔的空间。
我们永远期待“不拘一格降人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梅馆记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