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28843535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52.08KB
四川省攀枝花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
《四川省攀枝花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攀枝花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攀枝花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
四川省攀枝花市
2018届高三第三次统考试题
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Si-28S-32Cl-35.5K-39Fe-56Ni-59Cu-64Ag-108I-127
1.下列对于各种物质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吸氧剂
B.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C.Al(OH)3可添加到塑料中作阻燃剂
D.ClO2是一种比Cl2更安全的自来水消毒剂
【答案】A
【解析】A.硅胶有吸水性,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不能作吸氧剂,A不正确;B.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可以作纸浆的漂白剂,B正确;C.Al(OH)3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高熔点的氧化铝,故可添加到塑料中作阻燃剂,C正确;D.ClO2不与有机物反应生成有害物质,故其是一种比Cl2更安全的自来水消毒剂,D正确。
2.有机物X、Y、Z的分子式均为C7H8,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均为苯的同系物
B.X、Y、Z分子中的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C.X、Y、Z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1molX、1molY分别与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均最多消耗2molBr2
【答案】C
【解析】A.只有X是苯的同系物,Y和Z的分子中无苯环,A不正确;B.X、Z分子中的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Y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B不正确;C.X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苯甲酸,Y、Z分子中都有碳碳双键,故三者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D.1molY 与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molBr2,X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D不正确。
本题选C。
点睛:
可以把复杂有机物分子分成若干个分子片断,根据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分子6原子共面、乙炔分子4原子共线、苯分子12原子共面等几个基本模型以及单键可以旋转的性质,判断有机物分子中的共面问题。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N5+N5-(全氮类物质)中含有电子总数为5NA
B.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1molCH3CH2OH和1molCH3COOH充分反应生成的H2O分子数为NA
C.在光照条件下,0.1molCH4与0.1molCl2反应恰好生成CH3Cl的分子数为0.1NA
D.在反应Mg+2NH4Cl===MgCl2+2NH3↑+H2↑中,1.2gMg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答案】D
【解析】A.0.1molN5+N5-(全氮类物质)中含有1molN,故其所含的电子总数为7NA,A不正确;B.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1molCH3CH2OH和1molCH3COOH充分反应后,生成的H2O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其分子数小于NA,B不正确;C.在光照条件下,0.1molCH4与0.1molCl2反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产物肯定不是只有CH3Cl,还会有CH2Cl2、CHCl3、CCl4,C不正确;D.在反应Mg+2NH4Cl===MgCl2+2NH3↑+H2↑中,1.2gMg的物质的量0.05mol,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D正确。
本题选D。
4.V、W、X、Y、Z是前四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和Z是金属元素。
V和Z属同一主族,它们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W和Y也属同一族,W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是次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3倍,X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等于Y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Z的简单离子中,Y的离子半径最大
B.在Z2Y2W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会析出黄色沉淀
C.V、Z分别与W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在常温下,X、Z的单质均能与水剧烈反应
【答案】D
点睛:
电子层数较多的离子,其半径较大,电子层数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较小的半径较大。
二元化合物就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5.某新型电池,以NaBH4(B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负极材料采用Pt,正极材料采用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对该极的电极反应具有催化作用),该电池可用作卫星、深水勘探等无空气环境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消耗3molH2O2,转移6mole﹣
B.电池工作时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
C.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BH4﹣+8OH﹣﹣8e﹣═BO2﹣+6H2O
D.b极材料是MnO2,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NaBH4+4H2O2===NaBO2+6H2O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NaBH4是还原剂,其在负极上被氧化为BO2﹣,电极反应式为BH4﹣+8OH﹣﹣8e﹣═BO2﹣+6H2O,;H2O2是氧化剂,其在正极上被还原为OH﹣,电极反应式为4H2O2+8e﹣═8OH﹣,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NaBH4+4H2O2===NaBO2+6H2O。
所以电极a是负极、电极b是正极。
A.每消耗3molH2O2,O元素的化合价从-1降到-2,故转移6mole﹣,A正确;B.电池工作时Na+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B不正确;C.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BH4﹣+8OH﹣﹣8e﹣═BO2﹣+6H2O,C正确;D.b极材料是MnO2,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NaBH4+4H2O2===NaBO2+6H2O,D正确。
本题选B。
6.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KNO3和KOH 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为蓝色
NO3-被还原为NH3
B
在Cu(NO3)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溶液分层,上层溶液呈紫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氧化性:
Cu2+>I2,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C
向2 支盛有2mL 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相同浓度的AlCl3和MgCl2溶液,振荡并静置
前者无沉淀,后者有白色沉淀
Ksp[Al(OH)3]>Ksp[Mg(OH)2]
D
相同温度下,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0.01mol/LKMnO4酸性溶液和2mL0.1mol/LH2C2O4溶液,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快速加入少量MnSO4固体
加有MnSO4的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较快
MnSO4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向KNO3和KOH 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为蓝色,说明有生成NH3,则NO3-被还原为NH3,A正确;B.在Cu(NO3)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溶液分层,上层溶液呈紫色,下层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碘生成,则KI是还原剂、Cu(NO3)2是氧化剂,所以Cu2+氧化性强于I2,Cu2+有可能被还原为+1价,故白色沉淀可能为CuI,B正确;C.向2 支盛有2mL 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相同浓度的AlCl3和MgCl2溶液,振荡并静置,前者无沉淀,后者有白色沉淀,前者可能因生成的Al(OH)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而无沉淀,故无法判断Ksp[Al(OH)3]和Ksp[Mg(OH)2]的相对大小,C不正确;D.相同温度下,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0.01mol/LKMnO4酸性溶液和2mL0.1mol/LH2C2O4溶液,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快速加入少量MnSO4固体,加有MnSO4的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较快,说明MnSO4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D正确。
本题选C。
7.已知:
25℃,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1.76×10-5。
25℃,向1L0.1mol/L某一元酸HR溶液中逐渐通入氨气,若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所得混合溶液的pH与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推知:
25℃,0.1mol/LNaR溶液的pH约为10
B.当通入0.1molNH3时,所得溶液中:
c(NH4+)>c(R-)>c(OH-)>c(H+)
C.pH=7时,所得溶液中:
c(HR)>c(R-)=c(NH4+)
D.pH=10时,所得溶液中:
c(R-)>c(HR),c(NH4+)>c(NH3·H2O)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pH=5时,
,所以
,所以,25℃,0.1mol/LNaR溶液中,
,
,所以pH约为9,A不正确;B.当通入0.1molNH3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H4R,NH4R的阴、阳离子可以发生互促双水解,由于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1.76×10-5,而HR的
,故R-的水解程度较大,溶液显碱性,所以c(NH4+)>c(R-)>c(OH-)>c(H+),B正确;C.pH=7时,由图可知,
,则
,所以c(R-)>c(HR);由电荷守恒可知c(R-)=c(NH4+),所以,所得溶液中c(R-)=c(NH4+)>c(HR),C不正确;D.pH=10时,c(OH-)=
,由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1.76×10-5,可以求出
,所以c(NH4+)<c(NH3·H2O),由图可知,pH=10时,
,即
,所以c(R-)>c(HR),D不正确。
本题选B。
8.某工厂将制革工业污泥中的铬元素以难溶物CrOH(H2O)5SO4的形式回收,工艺流程如下,其中硫酸浸取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Cr3+,其次是Fe3+、Al3+、Ca2+和Mg2+。
回答下列问题:
(1)4.8mol/L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27g/cm3,该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2)H2O2的作用是将滤液Ⅰ中的Cr3+转化为Cr2O72-,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3)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
阳离子
Fe3+
Mg2+
Al3+
Cr3+
开始沉淀时的pH
2.7
—
—
—
沉淀完全时的pH
3.7
11.1
5.4(>8溶解)
9(>9溶解)
①Cr(OH)3溶解于NaOH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Cr2O72-转化为CrO42-。
滤液Ⅱ中阳离子主要有______;但溶液的pH不能超过8,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钠离子交换树脂的反应原理为Mn++nNaR→MRn+nNa+,利用钠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滤液Ⅱ中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
(5)写出上述流程中用SO2进行还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7%
(2).2Cr3++3H2O2+H2O
Cr2O72-+8H+(3).Cr(OH)3+OH-
CrO2-+2H2O(4).Na+、Ca2+、Mg2+(5).pH超过8会使部分Al(OH)3溶解生成AlO2-(6).Ca2+、Mg2+(7).3SO2+2Na2CrO4+12H2O
2CrOH(H2O)5SO4↓+Na2SO4+2NaOH
【解析】试题分析:
由流程可知,含铬污泥经酸浸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把Cr3+氧化为Cr2O72-,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到8,Cr2O72-转化为CrO42-,Fe3+和Al3+完全沉淀,过滤,滤液以钠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除去Ca2+和Mg2+,最后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将CrO42-还原为CrOH(H2O)5SO4。
(1)4.8mol/L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27g/cm3,该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
37%。
(2)H2O2的作用是将滤液Ⅰ中的Cr3+转化为Cr2O72-,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r3++3H2O2+H2O
Cr2O72-+8H+。
(3)①类比Al(OH)3溶于NaOH溶液的反应,Cr(OH)3溶解于NaOH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OH)3+OH-
CrO2-+2H2O。
②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Cr2O72-转化为CrO42-。
滤液Ⅱ中阳离子主要有Na+、Ca2+、Mg2+;但溶液的pH不能超过8,其理由是pH超过8会使部分Al(OH)3溶解生成AlO2-。
(4)钠离子交换树脂的反应原理为Mn++nNaR→MRn+nNa+,利用钠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滤液Ⅱ中的金属阳离子是Ca2+、Mg2+。
(5)上述流程中用SO2进行还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O2+2Na2CrO4+12H2O
2CrOH(H2O)5SO4↓+Na2SO4+2NaOH。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无机物的制备。
主要考查了物质的转化规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有关溶液组成的计算等等,难度一般。
要求我们要掌握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陌生的物质,能熟练书写离子方程式,能根据化合价升降规律书写并配平氧化还原反应。
9.碘化钾可用于有机合成、制药等领域,它是一种白色立方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
有两个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后,分别设计以下实验装置制备KI:
【查阅资料】:
(1)3I2+6KOH═KIO3+5KI+3H2O
(2)H2S是有剧毒的酸性气体,具有较强还原性,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
(3)HCOOH(甲酸)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较强还原性,弱酸;
(4)在实验条件下,S2-、HCOOH分别被KIO3氧化为SO42-、CO2。
Ⅰ组.H2S还原法,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上图所示的C中加入127g研细的单质I2和210g30%的KOH溶液,搅拌至碘完全溶解。
②打开弹簧夹向其中通入足量的H2S。
③将装置C中所得溶液用稀H2SO4酸化后,置于水浴上加热10min。
④在装置C的溶液中加入BaCO3,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⑤将滤液用氢碘酸酸化,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得产品145g。
Ⅱ组.甲酸还原法,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⑥在三颈瓶中加入127g研细的单质I2和210g30%的KOH溶液,搅拌至碘完全溶解。
⑦通过滴液漏斗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入适量HCOOH,充分反应后,再用KOH溶液调pH至9~10,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得产品155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
(2)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滤液用氢碘酸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Ⅱ组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6)Ⅱ组实验中,加入HCO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7)与Ⅰ组相比较,Ⅱ组实验的优点是(至少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S+2H+
Fe++H2S↑
(2).饱和NaHS溶液(3).吸收多余的H2S气体(4).除去溶液中的SO42-(5).除去溶液中的CO32-(6).93.4%(7).3HCOOH+IO3-
I-+3CO2↑+3H2O(8).操作简单、产率高、原料无剧毒等
【解析】Ⅰ组.H2S还原法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A装置制备硫化氢气体,B用于除去硫化氢中的氯化氢杂质,C是制备碘化钾的装置,D是尾气处理装置。
(1)图中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H+
Fe++H2S↑;B用于除去硫化氢中的氯化氢杂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硫化氢在饱和NaHS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故装置B中的试剂是饱和NaHS溶液。
(2)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H2S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步骤④中加入BaCO3,可以将溶液中的SO42-转化为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硫酸钡,故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SO42-。
(4)步骤④中加入BaCO3,在生成硫酸钡的同时,有CO32-生成,故步骤⑤中“滤液用氢碘酸酸化”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O32-。
Ⅱ组.甲酸还原法
试题分析:
与与Ⅰ组相比较,该实验中没有使用有毒原料、不用除杂、不用进行尾气处理、产品的产率较高。
..................
(6)Ⅱ组实验中,加入HCO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HCOOH+IO3-
I-+3CO2↑+3H2O。
(7)与Ⅰ组相比较,Ⅱ组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产率高、原料无剧毒等。
点睛:
本题是有关无机物制备的实验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尾气处理的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化学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等等,难度一般。
要求我们要知道物质的制备的一般流程,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把握住实验目的。
10.甲烷以天然气和可燃冰两种主要形式存在于地球上,储量巨大,充分利用甲烷对人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乙炔(CH≡C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上可用甲烷裂解法制取乙炔,反应为:
2CH4(g)
C2H2(g)+3H2(g)。
甲烷裂解时还发生副反应:
2CH4(g)
C2H4(g)+2H2(g)。
甲烷裂解时,几种气体平衡时分压(Pa)的对数即lgP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1725℃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H4,达到平衡时CH4生成C2H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
②1725℃时,若图中H2的lgP=5,则反应2CH4(g)
C2H2(g)+3H2(g)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注:
用平衡分压Pa代替平衡浓度mol/L进行计算)。
③根据图判断,2CH4(g)
C2H2(g)+3H2(g)△H_____0(填“>”或“<”)。
由图可知,甲烷裂解制乙炔过程中有副产物乙烯生成。
为提高甲烷制乙炔的产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2)工业上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制得合成气(CO、H2),发生反应为:
CH4(g)+H2O(g)
CO(g)+3H2(g)△H>0
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的两条代表压强分别为1MPa、2MPa时甲烷含量曲线,其中表示1MPa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图中M点而不是N点对应的反应条件,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同时考虑实际生产,说明选择该反应条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利用CH4、CO2在一定条件下重整的技术可得到富含CO的气体,在能源和环境上具有双重重大意义。
重整过程中的催化转化原理如图所示:
已知:
CH4(g)+H2O(g)
CO (g )+ 3H2(g)△H=+206.2kJ/mol
CH4(g)+2H2O(g)
CO2(g )+4H2(g)△H=+158.6kJ/mol
则:
①过程II中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只有过程I投料比
=______,过程II中催化剂组成才会保持不变。
③该技术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2.5%
(2).1×1013(3).>(4).充入适量乙烯或使用选择性更高的催化剂等(5).a(6).与2MPa的压强相比,1MPa条件下CH4的平衡转化率更高,对设备要求不高,有利于降低成本;虽然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但700℃时CH4的平衡转化率已经较高,再升高温度,平衡转化率变化不大;700℃时催化剂活性高,反应的速率快。
(7).3Fe+4CaCO3
Fe3O4+4CaO+4CO↑(或分步写成CaCO3
CaO+CO2↑,3Fe+4CO2
Fe3O4+4CO)(8).1:
3(9).CH4(g)+3CO2(g)
2H2O(g)+4CO(g)△H=+349 kJ/mol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在1725℃,2CH4(g)
C2H2(g)+3H2(g)达到平衡时,CH4、C2H2、C2H4的平衡分压的对数分别为2、2、1,故其CH4、C2H2、C2H4的平衡分压分别为100Pa、100Pa、10Pa。
CH4(g)+H2O(g)
CO(g)+3H2(g)△H>0,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平衡时甲烷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1)①1725℃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CH4、C2H2、C2H4的平衡分压的对数分别为2、2、1,故其CH4、C2H2、C2H4的平衡分压分别为100Pa、100Pa、10Pa,在同温同体积条件下,不同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CH4、C2H2、C2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
10:
1,由C原子守恒可知,CH4生成C2H2的平衡转化率为
62.5%。
②1725℃时,若图中H2的lgP=5,则反应2CH4(g)
C2H2(g)+3H2(g)的平衡常数Kp=
1×1013。
③根据图可知,C2H2的平衡分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反应2CH4(g)
C2H2(g)+3H2(g)为吸热反应,故其△H>0。
由图可知,甲烷裂解制乙炔过程中有副产物乙烯生成。
为提高甲烷制乙炔的产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充入适量乙烯使2CH4(g)
C2H4(g)+2H2(g)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或使用对甲烷转化为乙炔的选择性更高的催化剂等。
(2)CH4(g)+H2O(g)
CO(g)+3H2(g)△H>0,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平衡时甲烷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所以,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表示1MPa的是a。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图中M点而不是N点对应的反应条件,类比工业上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可知,选择该反应条件的主要原因是:
与2MPa的压强相比,1MPa条件下CH4的平衡转化率更高,对设备要求不高,有利于降低成本;虽然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但700℃时CH4的平衡转化率已经较高,再升高温度,平衡转化率变化不大;700℃时催化剂活性高,反应的速率快。
(3)①由题中重整过程的催化转化原理示意图可知,过程II中第一步反应是为了实现含氢物质与含碳物质的分离,故第一步反应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与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钙反应生成铁和碳酸钙;过程II中第二步是为了得到富含CO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CaCO3
Fe3O4+4CaO+4CO↑(或分步写成CaCO3
CaO+CO2↑,3Fe+4CO2
Fe3O4+4CO)。
②由过程II中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CaCO3
Fe3O4+4CaO+4CO↑可知中,其第一反应反应为Fe3O4+4CaO+2CO (g )+2H2(g)+2CO2(g )
3Fe+4CaCO3+2H2O(g)时,过程II中催化剂组成才会保持不变。
由反应CH4+CO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攀枝花市 届高三 第三次 统考 理科 综合 化学 解析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