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docx
- 文档编号:28842242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90.04KB
南昌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docx
《南昌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昌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
南昌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每个化学反应都要放出热量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2.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的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气体所含分子个数之比。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N2、CO、HCl,将其依次通过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无变化,但有红色物质生成(设各步反应均充分),再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少,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则可推断该混合气体中()
A.一定有N2和CO,肯定无HCl
B.一定有N2和CO,可能有HCl
C.一定有CO,HCl和N2
D.一定有CO,可能有HCl和N2
3.下列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放鞭炮
B.贴春联
C.包饺子
D.洗衣服
4.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5.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72
B.108
C.70
D.27
6.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
金刚石与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不同
B.结构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C.转化观:
在一定条件下,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
D.守恒观:
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2和H2O,经测定水的质量为18g,则甲烷质量为16g
7.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NaOH溶液治疗胃酸过多症:
NaOH+HCl=NaCl+H2O
B.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
H2SO4+CaCO3=CaSO4+CO2↑+H2O
C.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锈迹:
Fe2O3+6HCl=2FeCl3+3H2O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8.从微观角度看“水结成冰”的实质是()
A.分子间隔改变
B.分子种类改变
C.分子静止不动
D.分子体积变大
9.下列有关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多
D.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10.已知R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56
B.32
C.27
D.120
11.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
下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锂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锂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D.锂原子核内有3个中子
12.在点燃条作下,甲、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了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中甲、乙的分子数比为1:
1
D.一定条件下,丁可转化为乙
1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4
17
20
10
反应后的质量/g
10
0
2
x
A.甲物质全部完全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20g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x为89
14.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都有的图标是
A.
B.
C.
D.
15.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一组是
A.NH3NOHNO3
B.NOHNO3NH3
C.NONH3HNO3
D.HNO3NH3NO
16.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氮气、稀有气体
17.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B.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C.农村田地上的秸秆及时焚烧处理
D.发展太阳能电池
18.下列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
C.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下列有关化学知识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人体健康
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人体缺锌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症
①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②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③保护金属资源只能通过防止金属锈蚀实现
C.“低碳经济”的措施
D.日常生活经验
①改造或洵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和筷子等
①炉具清洁剂去油污—是溶解作用
②区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
③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A.A B.B C.C D.D
20.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液态氧、蒸馏水、透明的河水
B.稀有气体、氯化氢气体、液化石油气
C.氮气、干冰、冰水混合物
D.天然气、煤、石油
二、填空题
21.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_______;
②氢分子:
_______;
③2个硫酸根离子:
________;
④氧化铁:
_______。
(2)写出符号“2SO2”中数字的含义
①前面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面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19年10月9日下午5点45分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John B Goodenough教授、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学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
图①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②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_________。
(2)从上图②可知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者“失去”)形成_________(填离子符号);锂原子和锂离子都属于锂元素的粒子是因为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
(3)A、B、C三种粒子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填“A”、“B”、“C”)
(4)A、B、C三种粒子中与②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
(5)微粒C所表示的符号可表示为_________,如果与B结合形成物质,其化学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3.下面是实验常用仪器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
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
____________,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②下面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____;
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d.试管中装药品,固定于铁架台上 e.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f.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现准备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燃烧的实验使用,选择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收集氧气便于直接做这个实验。
(4)某同学在实验室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制取CO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C装置与B装置相比较,优点为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如图G)收集二氧化碳,验满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填“a”或“b”)端,如果火焰熄火.则收集满了。
(5)在标准状况下,氨气(NH3)的密度约为0.8g/L,空气的密度约为l.3g/L,且l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同时会产生氯化钙和水,则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填序号,从A~F中选择),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4.燃气灶是家庭生活必备的用品之一,如图是一款燃气灶的示意图:
(1)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写一种即可)。
(2)某燃气灶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写出该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3)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充满氮气,原因是_______。
(4)人类正面临常规能源枯竭的危机,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
_______。
五、流程题
25.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良性能,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实验室可利用绿矾(FeSO4·7H2O)和磷酸(H3PO4)为原料制备LiFePO4,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磷酸铁(FeP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2)“溶解”步骤时H3PO4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___。
(3)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和_____。
(4)取反应1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依次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5)请你完成“反应2”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LiOH+6H2C2O4+2FePO4=2LiFePO4+7CO2↑+5_____+7H2O(在空格中填写正确的化学式)。
六、科学探究题
26.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
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
甲CO2H2O;乙CO H2O;丙NH3CO2H2O;丁CO2CO H2O.
你认为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
_____(填“能“或“否”).
(2)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_____同学猜想成立.
(3)请写出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反思与交流):
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D装置后添加一大气球的原因是:
_____.
七、科普阅读题
2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022,相约北京”文艺表演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形象。
熊猫木偶熊猫木偶高2.35m,质量仅为10kg,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做框架,配合LED灯制作而成。
其中,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
力学上,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使材料变形和断裂时所需的力越大强度就越高。
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必须选择适当的预氧化条件。
预氧化过程主要影响强度的因素有温度、热处理时间等。
下图是预氧丝强度与热处理温度关系曲线。
智能机器人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与轮滑舞者共舞、互动,在导航精准性、动作复杂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实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升级创新。
石墨烯智能发热服这种智能发热服可在−20℃的条件下持续发热4h。
石墨烯是一种超级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通过工艺的处理可以持续的发热,成为“要温度不要厚度”的可穿戴材料,并且能在30-50℃之间自由的调控温度,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
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
随着科技的发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也层出不穷。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熊猫木偶框架的制作材料是____。
(2)碳纤维
的特点是_____。
(3)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墨烯,反映微粒的特征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熊猫木偶、智能机器人、石墨烯智能发热服展现了“中国智慧”
B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在动作、导航等方面实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升级创新
C碳纤维具有优良的性能,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碳纤维生产过程中,热处理温度越高预氧丝强度越大
八、计算题
28.元明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右图是某品牌元明粉包装袋上的部分标签。
为测定该元明粉中Na2SO4含量是否符合标签要求,把15.0g样品(假设只含不溶性杂质)
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解,过滤得100.0g滤液。
取10.0g滤液,加入10%的BaCl2溶液20.8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O4+BaCl2=2NaCl+BaSO4↓。
(1)计算10.0g滤液中Na2SO4的质量。
(2)根据这一次检测,计算并判断样品Na2SO4的含量是否符合标签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昌市 九年级 学期 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