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上关海滨五星度假客栈项目投资建议书.docx
- 文档编号:28842044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9.60KB
大理上关海滨五星度假客栈项目投资建议书.docx
《大理上关海滨五星度假客栈项目投资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理上关海滨五星度假客栈项目投资建议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理上关海滨五星度假客栈项目投资建议书
大理上关海滨五星度假客栈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项目背景
一、区域背景
进入21世纪,面对国内外旅游发展新趋势和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发挥旅游经济的综合效应和服务业发展的领头作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目标和要求,云南省委、省政府于2006年做出了旅游“二次创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决策;2007年又做出了建设“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大部署,并确定了玉溪抚仙湖星云湖、保山腾冲、大理苍洱片区作为旅游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推进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改革与创新,以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再创云南旅游的新辉煌。
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准实施,国家旅游局也已把云南省列为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试点省区。
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旅游开发的方式要明显转变,明确提出了旅游开发的重点必须围绕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来进行,康体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成为产品开发建设的重点,实现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产品转变;二是明确提出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通过大项目的实施,实现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为此,《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提出要借鉴国内外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建设经验,建设康体休闲度假基地,初步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内陆高原型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选择大理苍洱片区作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的综合试点地区,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大理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优势,推进大理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为了促进大理旅游“二次创业”,全面提升大理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把大理建成“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康体养生之地”,必须充分发挥大理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优势,推进大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大理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已经初步形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旅游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大理目前的旅游设施,特别是有特色的高端接待设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变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对高端度假酒店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端度假酒店的缺失越来越成为大理旅游的短腿和软肋,其发展现状与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极不相符。
为加快高端酒店,特别是沿洱海的环海路边的接待设施建设,大理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苍洱片区的环海路周围,要重点发展四、五星级以上高端酒店和客栈,逐步形成以国际品牌酒店、高星级酒店和高档特色客栈为骨干,以中低档酒店和经济型酒店为补充,布局合理、结构协调、风格独特、服务优良的酒店体系,将大理真正打造成休闲度假旅游的胜地。
本项目的提出,正是大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根据是适应深度旅游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的高端酒店设施,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力推动大理旅游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康体旅游为主转变,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生态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构建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生态环境优质化、旅游环境和谐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建设本项目对于优化大理休闲度假基地旅游业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提升旅游开发水平,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政策背景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提出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的任务。
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把旅游业上升到战略产业的高度,这对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建设的云南省和大理州来说,是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发展水平,实现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发展、建设旅游强省和旅游强州的历史性机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
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
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
中央政府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的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
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
云南省旅游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开发内陆湖滨型、休闲文化型、置业度假和休闲小镇等多种类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加快云南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型转变,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重点建设20个生态运动休闲综合性旅游度假社区项目,初步构建起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成为云南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和发展旅游新业态的示范区、旅游要素聚合的重要基地,初步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内陆高原型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大理苍洱地区作为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生态居住、旅游集散地的综合改革示范区,主要任务是加快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产品开发建设的创新力度,探索旅游与生态、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机制。
积极探索政府对核心旅游资源实施保护性开发的新途径。
在旅游开发用地和土地流转方面进行探索。
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大理苍洱地区建设成我国最具特色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培育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示范区、发展低碳旅游和低碳经济的示范区、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区、以旅游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重点任务包括:
抓好环洱海截污工程和旅游景观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强休闲度假配套设施、旅游小镇和特色旅游乡村建设;强化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进旅游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平台改革和政策创新。
规划还提出要围绕大众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建设要求,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
认真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签署的《关于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促进云南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合作协议》,推进落实《云南省旅游用地规划》,加快建立协调推进省发改、国土、林业、环境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落实重大(重点)旅游项目用地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协同推进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的工作格局。
大理州苍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规划提出要加快旅游开发和建设发展,促进休闲度假、康体娱乐设施和旅游集散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和配套设施体系,促进现代旅游新业态发展,把苍洱旅游试点区建成生态环境优美、休闲度假舒适、接待设施完善、服务质量优良、旅游形象鲜明、中外游客向往,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提出了通过构建统一高效的旅游项目行政管理平台,推进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构建旅游建设用地管理平台,促进旅游开发建设用地供应上有突破。
探索先行先试的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企业发展、旅游开发用地、旅游投融资、旅游环境保护和旅游文化开发方面的政策。
第二章发展条件
一、项目概况
(一)区位交通
1、地理区位
项目规划区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海北端,大理市上关镇东沙坪村境内。
东南距离大理市区下关40公里,南距离大理古城28公里,西北距离洱源县城20公里,东北60公里外是鹤庆县城。
项目规划区地处洱海北岸冲积湖滨带上,洱海源头由西北洱源方向流经规划区注入洱海,西闸尾河是主要的入湖河道。
规划区所在区域是洱海湖滨带湿地发育最为典型的地方,西侧是大面积湿地和水域——芦苇荡,西北侧有罗时江湿地生态公园。
2、旅游区位
项目规划区是苍洱旅游片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理市苍山、洱海旅游区的范围内,周边旅游景区点分布集中,近距离范围内有罗时江生态湿地公园、蝴蝶泉、喜洲小镇、南诏风情岛、苍山风景区、洱源西湖等主要的景区点,东面双廊正在建设大理世博城项目,区域内旅游综合体的集聚效应明显。
项目规划区还是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是昆明—大理—鹤庆—丽江、昆明—大理—洱源—剑川—香格里拉旅游热线的必经之地。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旅游业较发达,游客相对集中,在云南乃至全国地位突出、品牌影响力较大。
规划区发展具有非常好的旅游区位。
3、交通区位
项目规划区在东沙坪村西闸尾地区的洱海环海路边上,紧邻国道214线,昆明—大理—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大理—丽江高等级公路、昆明—大理—丽江铁路在这里交汇,规划区通过环洱海公路与它们相连。
规划区距离大理机场、大理火车站、大理汽车客运站均在20公里内,距离丽江机场50公里。
规划区周边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具有很好的进入条件。
(二)景源基础
1、苍洱旅游片区核心区旅游资源
项目规划区所在的苍洱旅游片区核心区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分布集中、组合度好,级别较高、吸引力强。
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山水风光、气候生态优势突出。
核心区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12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个,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
2、项目规划区景源基础
项目规划区地处环洱海旅游圈上,其旅游资源融洱海风光、苍山风光、罗时江湿地生态公园、海北江尾湿地风光、农田风光、民居风光、历史文化、白族文化、地方物产为一体,从空间分布上大致可分为洱海风光区、苍山风光区、湿地风光区、农田风光区、民居文化历史文化白族文化区。
从规划区周边环境来看,苍山、东山、洱海将规划区环抱其中,形成优美的区域山水背景。
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相对集中,从资源互补性来看,规划区具有较好的景源条件。
项目规划区景源分类
大类
中类
小类
自然
景源
海景
洱海
山景
苍山、东山
天景
朝霞、晚霞、云雾
水景
湖水、湿地、河流
生景
草地、水生植物、水生鱼类、湿地珍稀鸟类
人文
景源
园景
白族院落、上关花、田园风光
建筑
白族民居、历史建筑
胜迹
寺庙
风物
节日庆典、白族民俗、传说故事、水乡物产
项目规划区用地较小,但苍山、洱海、湿地、田园、民居、民俗、历史背景等区域性景源具备延伸游赏链条的条件,为规划区项目的生态休闲、民俗体验、康体运动、环境教育等功能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是开发方向的多元化资源利用模式的基础。
(三)旅游市场
项目规划区是大理苍洱休闲度假旅游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和突出的旅游区位比较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大理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持续增长,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大理的支柱产业。
2009年,旅游业总收入实现88.92亿元,相当于全州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26.8%,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75.9%。
大理州旅游业已从单一的产业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功能转化,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教育、文化的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应、社会就业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日益显现。
通过多年的旅游开发建设,大理已形成了海外游客以观光休闲、历史文化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为主,国内游客以观光游览、特色购物、康体度假、宗教朝觐为主的产品体系。
从2001—2009年,大理旅游区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游客人均消费都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
接待旅游总人次从528.77万人次增加到1071.17万人次,累计达到6388.98万人次,年均增长9.2%;旅游总收入从25亿元增加到89亿元,累计达到438.74亿元,年均增长17.2%;游客人均消费从472.80元增加到为830.12元,年均增长7.3%。
总体上,大理旅游区的发展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多来,每天在大理的过夜散客已接近或达到3万人,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根据对各项旅游发展指标的测算,到2015年,大理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将达到1903万人次,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将是2927万人次,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将是3500万人次,市场潜力巨大。
上关五星级度假客栈项目发展将充分依托这一潜在的市场,同时项目将以其独有性有力地拉动区域客源市场,真正形成市场聚集规模效应,拓展旅游市场发展的空间。
大理州区域旅游市场发展情况
类别
单位
2009年情况
2015年预测值
年均增长率%
2020年预测值
年均增长率%
海外旅游者
万人次
31.46
80.71
17
148.70
13
国内旅游者
万人次
985.71
1843.68
11
2708.97
8
旅游者总数
万人次
1017.17
1902.53
11
2927.28
9
国际旅游收入
万美元
8623.87
25980.15
18
50022.55
14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82.35
171.44
13
263.79
9
旅游总收入
亿元
88.92
185.13
13
298.15
10
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
%
26.64
42.75
—
55.11
—
(四)人文社会
大理市上关镇于2004年由洱源县江尾乡划归大理市并更名而来。
上关镇位于洱海北岸,苍山云弄峰东麓,北靠洱源县邓川、右所两镇,东接双廊镇和鹤庆县黄坪镇,镇政府驻地距大理市下关40公里。
镇内河流众多、交通便利,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呈“川”字形注入洱海,入海口湿地面积较广。
国道214线、大理—丽江高等级公路、环海路呈“爪”字形穿越腹地。
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为上关镇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全镇下辖13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142个村民小组,人口10163户40806人,居住有白、汉、回、傣、彝、傈僳、纳西等民族,白族占总人口的92.8%。
全镇国土面积为129平方公里,耕地20588亩。
上关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但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0.51亩。
境内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742毫米,无霜期为230天左右。
主要产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盛产无公害大蒜、优质米、蚕豆、玉米,素有“鱼米之乡”、“乳牛之乡”的美称。
2009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1619万元,财政总收入实现3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41元。
上关历史文化久远,是大理文化发祥地之一。
该镇在行政区划调整前名为江尾,因境内“三江”入海,位于江河尾部而得名。
上关镇古为邓赕诏属地。
上关物产丰富,素有“唢呐之乡”、“鱼米之乡”、“乳牛之乡”的美称。
上关各民族能歌善舞,耍龙、对歌、大本曲弹唱是上关人民各种重大节日庆典的必备节目。
全镇有54个农村文艺宣传队,15个龙灯队,6个洞经音乐演奏队,30多人的对歌队伍,10余人的大本曲弹唱人员,其中江尾村大本曲弹唱者刘沛曾荣获“云南省民族民间艺人称号”。
(五)洱海保护
大理市境内的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湖区面积25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28公里。
洱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生物多样性分布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
洱海流域内共有16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58个村委会、912个自然村,总人口约8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4万人)。
流域经济以农、牧、渔、旅游和电力为主,GDP占大理州国内生产总值的45%以上。
为加强对洱海的保护治理,早在1989年大理州就颁布实施了《洱海管理条例》,2004年大理州将隶属洱源县的江尾、双廊两镇划归大理市,实现了对洱海的统一管理。
近几年来,大理市累计投入15亿元,实施了洱海综合治理保护“六大工程”,使洱海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洱海水质富营养化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恢复,实现到2010年洱海水质年均8个月以上达到Ⅱ类水的标准。
被国家环保部推广为“洱海保护模式”。
“六大工程”分别为:
一是环洱海生态工程。
完成了取消洱海机动渔船动力设施、取消网箱养鱼的“双取消”和退田还林、退塘还湖、退房还湿地的“三退三还”工程。
建成58公里环洱海生态湖滨带建设,恢复湿地面积1040万平方米。
开展水生植物专项治理,进行鱼种投放,恢复洱海沉水植物,建成18平方公里的洱海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保护洱海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二是污水处理和截污工程。
建成环洱海综合截污干管(渠)49.7公里。
三是面源污染治理。
四是入湖河道和村落垃圾处理工程。
五是洱海面山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
六是洱海环境管理。
在不断深化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的同时,实施了《大理苍洱田园风光保护利用规划》和《洱海北部四个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规划》。
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洱海北部喜洲、上关、双廊、挖色这四个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
加快实施以弥苴河入湖河口水质净化生态湿地示范工程为重点的“两江一河”生态湿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控制面源污染。
投入7000多万元,在上关镇罗时江实施了首个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项目。
在实施过程中,创新湿地开发建设模式,使原来单一分散的水稻种植湿地向开发经济植物种植、特色水产养殖和湿地生态旅游转变,实现生产方式和生产内容的转变,让农民成为公司的股东和职员,在湿地生态公园中从事农业生产、渔业生产和旅游业服务工作,转变农民生产经营方式,让农民在洱海保护治理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保护治理使洱海北岸山水风光、田园风光、生态景观得以很好地保留并进一步优化,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了条件。
洱海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融合互动的模式为进一步的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发展条件
(一)土地利用条件
项目规划区用地现状:
环湖路以北的约50亩土地为一般耕地,环湖路以南为水淹田和湿地。
土地位于湖滨冲积平坝上,土地平整,资源充足,以苍洱旅游产业改革与发展综合试点的特殊政策为依据,以洱海北岸休闲度假旅游小镇建设为机遇,可以加快推进湖滨带土地流转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以此为基础,项目用地完全可以保证。
(二)基础设施条件
由于项目规划区位于上关镇附近,主要公用基础配套设施可依托这个城镇延伸供给,如供电、通讯、医疗、垃圾处理等。
通过多年的旅游开发建设,大理古城和附近旅游城镇已成为游客的重要旅游集散地,主要公用基础配套设施可以满足。
东沙坪村现有供水管网可满足一期项目饮用水、洗漱用水、厨房用水使用,规划在路歧大河上游建设独立供水设施,待沿湖环线供水管网建设完成后,并入系统供水,但局部供水水压满足不了使用的设局部给水加压泵站供水。
卫生间用水、绿化维护用水等以净化后的中水管道系统供给。
供电设施,现阶段可从西闸尾村35KV变电站架线引入。
总体来看,规划区项目已有较好的公用基础配套设施满足建设需要。
第三章项目内容
一、总体布局
按照规划区发展目标和性质定位,根据规划区的面积大小、土地情况、景观构成、民俗风貌、交通基础等结构要素的空间配置关系,把规划区划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洱海环湖路以北地块,规划为五星级度假客栈建设区域。
以高端度假客栈建设为主的区域,配套建设接待中心、特色餐饮区、庭院休闲(客房)区、洱海流域农耕文化展示区、康体及娱乐区、会议会所区、后勤管理和停车区。
二是洱海环湖路以南地块,是借用湿地的景观,规划为生态休闲、湿地景观、洱海观光、生态教育活动区域。
三是西闸尾村的新农村建设内容,建设一批与度假客栈项目配套的大理白族民俗项目,如“捕鱼世家”、“扎染作坊”、“银器工坊”、“茶马驿站”、“白族小吃”、“烧烤夜市”、“便客超市”等。
项目位置面积为规划区环湖公路以北区域,面积约48亩,约合3.2万平方米。
区域命名:
“大理上关海滨五星度假客栈”。
二、设计构思
作为一个位于洱海边,具有浓重大理民族色彩的星级客栈,挖掘当地民俗民风很重要。
本设计紧紧围绕白族“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
尊重自然,充分运用白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布局,营造一种小桥流水人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空间。
三、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为“三区”、“三轴线”,“四级”、“四中心”。
“三区”——度假客栈建设区、借用湿地景观区、特色民俗新村区;
“三轴线”——三轴分别是指连接“接待中心和康体娱乐中心”的轴线,以及从游客接待中心到客房部的轴线,以及连接前两条轴线的东西向轴线。
三条轴线形成一个三角,成为整个客栈的稳固构架。
“四级”——四级是地块整体高差成四级,通过场地平整,设计将河流旁边的康体及娱乐区的高程降低至项目地原貌的水平面一下,接待中心略高于水平面,而降客房区分两部分提升高程,使项目用地整体形成四级高差。
考虑项目用地以南具有良好的景观,洱海景观、湿地景观以及农田景观,特进行场地平整,其主要目的是让每个客房都能获得良好的观景位置而没有遮挡。
“四中心”——一是指游客接待中心,设施主要包括:
酒店的大堂、服务台、大堂休闲咖啡吧、书吧、雪茄吧、中西餐厅等功能设施。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游客接待中心还包括一个渔业捕捞民俗文化馆,这是针对客栈独特区域位置——在洱海边上,而规划设计的一个体现当地渔民文化的设施。
第二是则是指康体及娱乐中心,设施主要包括:
游泳馆、桑拿房、网球场、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儿童游乐场等多种康体及娱乐配套设施。
第三是借用湿地景观地带,以本项目所面对的环海路以下的湿地和洱海为主要景观。
第四是西闸尾村特色民俗中心,以民俗展演、特色旅游购物、民间小吃等项目为主。
四、项目区内道路交通组织
规划用地内主要道路成一个环线接到环洱海路上,次要道路成东西向连接环线。
以满足消防及其他要求。
规划道路也作为各个功能区的界限,既将各功能区进行一定的分隔,同时又将各个功能区便捷地联系到一起。
五、项目区细部处理
1、建筑设计
白族人把三开间的房屋称为“坊”。
“三坊一照壁”即三幢三开间的房屋加上一面照壁。
照壁正对厢房,相邻两“坊”山墙之间设耳房及“漏角天井”。
“四合五天井”则是不设照壁,由四“坊”组成的封闭式四合院落。
房屋四角设有“漏角天井”,加上院中的大天井,一共有五个天井。
项目建筑设计充分体现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格局。
一色的白墙青瓦,一色的斗拱飞檐,一色的画栋雕梁。
同时,通过进一步的规划设计,形成既有民居特色又宜人的建筑内部以及外部空间。
2、植被选择
大理的“风花雪月”闻名远近。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让人迷醉的景色。
大理气候温和湿润,“止于凉,暑止于温”,最宜于花木生长。
项目用地为上关镇,此地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鲜花铺地,姹紫嫣红,人称“上关花”。
在设计中,植被选择当地树种,特别是山茶花,并在建筑庭院中种植各种花卉,使得整个客栈的内部、外部,近景、中景、远景均给人以美的享受。
3、高差处理
对项目场地进行平整,并分为四级,将滨河的康体娱乐区进行挖方以降低高程,再把土填到客房部北部区域。
在场地内部形成一种填挖方的均衡,又达到客房区观景的需求。
同时也丰富了用地层次。
4、水体的运用
充分利用项目周边的河流,将水体直接或间接引入用地范围内,形成各种形式、大小不等的水体景观。
水体经过每个客房院落,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空间。
水景时而动、时而静,或出于地面,或隐于地下,好不活泼生动。
六、环保处理
考虑项目的绿色生态性,在河流和项目用地之间设计有绿带,以保护河流使其不被污染。
规划设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有专门的节污干管,污水处理房。
将客栈污水集中后经过植物型污水净化设施处理,重复利用于绿化灌溉、卫生间等处。
在各功能区设置垃圾箱。
集中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
第四章项目规模
一、建设规模
(一)度假客栈区建设规模
1、接待中心
建设包括:
酒店的大堂、服务台、大堂休闲咖啡吧、书吧、雪茄吧、中西餐厅等,占地约4000平方米。
2、康体娱乐中心
设施主要包括:
游泳馆、桑拿房、网球场、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儿童游乐场等多种康体及娱乐配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理 海滨 五星 度假 客栈 项目 投资 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