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题库.docx
- 文档编号:28842040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2.95KB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题库.docx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题库.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题库
1、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1)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
(2)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2、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3、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1)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其主要观点是:
①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②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
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特点。
(2)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
①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②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③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的著名论断,他批判性地讨论了西方以往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4、试论述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常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
它主要是十月革命后苏联教育家提出的,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家大多同意此类说法。
其主要观点是:
①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而产生的。
②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产生为条件的。
语言和教育同时都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⑤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5、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如下:
(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8、试论述“经济发展,教育要先行”。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教育先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不能超越经济的发展水平。
教育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并不意味着教育消极地等待经济条件,而应当在现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经济条件,使教育的发展先走一步,从而为经济发展做好人才的准备。
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推进,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教育必须超前于经济的发展。
其次,教育先行是当代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现代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使科学知识与人结合,同时实现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在科技知识广泛运用于生产过程的现阶段,教育对于生产、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更为突出。
再次,教育是为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教育工作效益的滞后性,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必须先于经济的发展。
不能等经济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使教育的发展在适当程度上优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准备好适当的人才。
11、在被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初中阶段,个体发展的任务是什么?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初中教育在个体这一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12、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应该做到循序渐进,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这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特点的教育。
同时,还要看到各年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开,要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个体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关键期,为了有效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工作要及时施教,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
这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
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面对全体学生要树立起坚定的信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13、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14、试论述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的,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
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
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17、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与性情得到陶冶。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18、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1)人身权。
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
由于未成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人身权受到特别的保护.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2)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联系实际谈谈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丁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0、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这种精神上的、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
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这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
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做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做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
这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精神挑战。
21、简述师生在教学上的关系。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
首先,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其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第三,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2、试论述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课程任务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
基础型课程的要求最基本,适应范围大,并可以作为生长点,在此基础上拓展
。
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
基础型课程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
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上。
例如,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的教育与拓展学生文化素质的文化素养课程和艺术团队活动,注重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环境保护等课程,都属于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比起基础型课程来有较大的灵活性。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也可以不提供目标和结论,由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得出结论。
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而从一定程度来说.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
各类型、各科目的课程在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
从课程目标来说,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能够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
正是三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了整体,因此才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9、简述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主要类型。
(1)内容型策略。
在内容型策略中,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说,可以有两条途径:
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
(2)形式型策略。
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3)方法型策略。
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方法、技术、程序和模式的领域。
(4)综合型策略。
综合型策略不是以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31、教师课外辅导的内容有哪些?
应注意哪些问题?
辅导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
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
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
课外辅导的内容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能够独自计划学习和自我监督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是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
包括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学生补习,指导其学习方法。
此外,还可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和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等。
教师课外辅导学生需要注意:
(1)启发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疑难的门径,不应代替学生的独立钻研,也不应该把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加重学生负担。
(2)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确定辅导的内容、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缺陷。
(3)对学习差的学生的辅导,除以教师为主进行帮助外,也可以适当让学习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以达到互相促进并形成良好互助品质的目的,但不要占用学习好的学生过多的时间。
40、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联系来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入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实现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44、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班级管理有如下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包括: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②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
③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①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
②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
③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①制定集体奋斗目标。
②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③创设良好的同学交往环境。
④形成良好的班风。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必须要争取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①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班主任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调节各学科教育负责人,妥善做出全面的安排。
②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协助团队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帮助团队组织落实计划;帮助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
③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
要定期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全面情况;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争取校外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以此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45、试论述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常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
它主要是十月革命后苏联教育家提出的,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家大多同意此类说法。
其主要观点是:
①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而产生的。
②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产生为条件的。
语言和教育同时都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⑤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55、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拨、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
(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
(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
(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重视人生观教育。
57、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教育关系,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能力。
同时,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
首先,教师应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应牢固树立民主思想,热爱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公正地处理问题,用更为宽容的态度去接纳学生的独特个性行为表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兴趣、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身体状况等,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感化、移情等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既做学生的教师,又做学生的朋友。
58、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
①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②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③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④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⑤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及结构进行规划;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⑦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以上七个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这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59、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教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教学能简捷地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
通过教学,不仅促进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进程,而且使人类文化一代代地继承发展
(2)教学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它扩大了个体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但是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65、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这一要素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它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72、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1)概念: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
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意义: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133、论述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持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1)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的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教育 心理学 答题 论述题 名词解释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