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五河县苏皖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必修三.docx
- 文档编号:28838485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2.33KB
安徽省五河县苏皖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必修三.docx
《安徽省五河县苏皖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五河县苏皖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必修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五河县苏皖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必修三
高一沈敏
必修三 综合测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省识(shěnɡ) 崔嵬(wéi) 荻花(dí) 环珮(pèi) 数(cù)罟(gǔ) 洿(kuā)池
B.抚膺(yīnɡ) 锦瑟(sè) 吮血(shǔn) 霓裳(shǎnɡ) 庠(xiáng)序 参(cān)省
C.栈道(zhàn) 嗟叹(jiē) 商贾(ɡǔ) 钿头(diàn) 饿莩(piǎo) 锋镝(dí)
D.朔漠(shuò) 惘然(mǎnɡ) 悯然(mǐn) 江渚(zhǔ) 棘矜(qín) 句读(dóu)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B.飞湍暴流争喧豗,硑崖转石万壑雷
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
距离 一去紫台连朔漠去:
离开
B.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
使石滚动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
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长句:
指七言诗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
大姐
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
徒,空 却坐促弦弦转急促:
紧、迫
4.下列古诗节奏划分正确的是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D.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陈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扪参历井:
参、井,星宿名。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
秦、蜀分别是井宿和参宿的分野。
B.鸡人报晓筹:
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C.河内、河东: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这里是柳宗元的故乡,故称之为柳河东。
D.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儒学大师,有“圣人”之称。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主张仁政、民轻君贵。
答案:
1.C(A项,“省”应读xǐnɡ;“洿”读wū; B项,“裳”应读chánɡ;D项,“惘”应读wǎnɡ。
)
2.D(A项,幽愁B.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C.独留青冢向黄昏。
)
3.C(老大,意为年龄大了。
)
4.D 其险也/如此
5.D由“亚圣”之称,主张民贵君轻。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解析:
选A。
B项,句式杂糅,C项,“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不能并列,D项,“使用……朴素的建筑外观”搭配不当。
7.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和谐。
你应该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你应该有操守,但是不要轻率抨击那些得过且过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德适合拿来约束自己,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
答案:
(示例)你应该有情趣 但是不要大声笑话那些品位低俗的人 道德可以记在心里 不可以挂在嘴上
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个字。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
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
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
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注]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
“安石何如人?
”对曰:
“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曰: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 常平:
官仓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名闻四方 甫:
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贼:
残害
C.实欲携贰其徒贰:
离间
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轻:
轻易
解析:
选D。
轻:
以……为轻,轻视。
10.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B.①④⑥
C.②④⑤D.③⑤⑥
解析:
选C。
①③是仁政带来的结果。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出任越州通判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
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
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解析:
选D。
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
(2)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3)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
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
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
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
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
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
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
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
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
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
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
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
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
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
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
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
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
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
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
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神宗曾经问曾巩:
“王安石是怎样的人?
”曾巩回答说:
“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
“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
”曾巩说:
“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
”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三、古诗词鉴赏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梅花。
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
(2)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
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四、名句填空
14.将下列名句名篇补充完整。
《蜀道难》中,借黄鹤和猿猴来反衬,表现入蜀道路之艰险的诗句是:
,
。
《登高》中高度概括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诗句是, 。
《琵琶行》中,写作者和琵琶女情感共鸣,表达理解、相知之意的名句是,
。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城市羔羊
晨 义
城市每天都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今天,在市中心碧绿的圆草坪上,出现了一只雪白的羔羊。
她的飘荡着山野气息的眼神,第一次闪现出犬牙参差的楼厦以及纵横交错的车流。
起初,她似闯入一条不曾啃过野草的峡谷,环视这样的悬崖,顾盼这样的溪水,颈上的两个小铃铛欢快地碰来碰去,还甜甜地叫唤两声,露出少女的天真。
她甚至试着走到草坪边缘,探头嗅嗅来去匆匆的车影,仿佛那是涓涓流水,可以解渴,可以照亮她可爱的模样。
然而她渐渐发现这里的草干枯单调,又短又碎,也没有花朵,连她的小蹄尖都遮不住,吃起来无滋无味,山坡上的草叶多鲜美啊!
这里的声音杂乱,山坡上的声音多悦耳啊!
山坡上的风吹到身上像水洗一样,越吹越白越洁净,而这里的风恰恰相反,而且没有憩息的树阴……同时,她感到了处境的危险,比有一天遇见了饿狼还严重,因为那一刻她可以奔跑,跑到羊群那里,羊群那里有牧人。
但现在,就她一个。
她“咩咩”地叫了几声,惶恐地张望。
她的语言只有她自己听得懂。
这是一座孤岛,除了脚下这些小市民化的草,她成了岛上唯一的求生者。
她怎么来到了这里?
城市的草是不允许长高的,长高了叫荒草,要毫不客气地清理掉,不然会生出野花,生出飞叫着的昆虫,比如蟋蟀、蚂蚱——那不乡村化了吗?
城市的草卑微低矮,直白一律,就那么浅浅一层薄色,看上去平平淡淡,不让你产生任何奇思异想;踩上去软软绵绵,从不留有步步芳菲的浪漫:
含蓄什么?
深沉就别在这里。
这些草从老远的地方一块块买来,曾随阵雨般的流行音乐一起,润染过一片片苍白的心灵。
但日升月落,也就不再新鲜。
你见过失去魅力的情人的瞳眸吗?
正是如此茫然。
而今日,因为这只明亮的羔羊,它竟闪射出前所未有的奶汁般的神采。
毫无疑问,这只羔羊吸引了众多的注目和议论。
有人还端起油光光的猎枪向她眯起一只血红的三角眼。
“哦,像个天使!
”
“哟,迷途的羔羊啊。
”
“哈,四面楚歌。
”
“很危险了,哼,说不定会叫车碰死。
”
“可惜太小了,还不够一顿涮羊肉。
”
“谁叫这家伙馋哩,啃草啃到城市里来了,这不是破坏绿化吗?
”
“它一定渴了,真可怜。
”
“倒有些诗意。
”
四周都是路,可没有她的一条。
日头西沉,到了归卧家园、品味甘草的时刻。
然而今天,她连回忆的权利都不存在。
她等待着,她要趁夜色快快奔跑!
奔跑!
什么时候找到了野草,生命才能获救。
黑夜来临,她能寻到归去的来路吗?
而且,不到最终的一刻,红唇绿眼的城市不会终止纵横。
何况,城市的夜路并不好走。
她的心可以舒展在崎岖坎坷的旷野,却不敢透露给宽阔平坦的城市。
不过别担心,这羔羊原来只是一尊白石雕像。
她不会走动,不会饥渴。
如果有人打碎它,也听不到痛苦的惨叫,看不见可怕的流血。
感谢上帝。
15.从第三段看,这只“城市羔羊”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请概括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惊奇(新奇)——失望——惶恐。
16.文章题为“城市羔羊”,却用了不少笔墨写圆草坪上的草,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形象展示城市羔羊面临的生活环境;与山坡上的草形成对比,传达羔羊对过去自由生活的怀念;借以抒发作者对单调乏味、直白一律的城市生活的不满。
17.文章为什么要铺陈众人对“城市羔羊”的注目和议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反映了人们对城市羔羊的不同态度;进一步揭示“城市羔羊”将面临的危险处境;为下文写“城市羔羊”欲趁夜色逃离作铺垫。
18.结合全文,试探究倒数第二段在结构安排和主旨表达上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构安排:
照应开头,揭示悬念;出人意料,使文章波澜曲折,达到戏剧性的效果。
主旨表达:
更强烈地传达出作者的悲悯情怀;深化主旨,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思考。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吃出来的血缘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似乎只有通过请客吃饭,才能建立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很看重人际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可靠的,又是“血缘”。
所以,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要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比如“父母官”“子弟兵”“兄弟单位”等等。
血缘关系中,最亲的是母子。
母子关系,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兄弟、乡亲,则是“同吃”的关系。
“乡”这个字,繁体作“鄉”,甲骨文的字形是:
当中一个饭桶(簋),一边一个跪坐的人。
所以,乡,也就似乎“同吃一锅饭”的意思。
实际上,只要是“同吃一锅饭”的人,比如部队里的战友,单位上的同事,也都多多少少有些兄弟般的情分。
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食物是生命之源。
吃了同一食物,就有了同一生命来源,岂能不是兄弟?
所以,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这样的习俗:
如果你能和他们一起共餐,哪怕是只吃一口食物或只喝一口牛奶,便不必害怕被视为敌人。
当然,进餐的方式,也决不能是西方那种“分餐制”。
尽管不少现代中国人也承认,分餐制科学、卫生、不浪费,但同时也认为,那种进餐方式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简直就是怠慢客人,好像怀疑人家有传染病。
所以,越是大家都懂科学卫生,反倒不好意思分餐。
相反,为了表示大家是“铁哥儿们”,最好是连别人的病也一并传染过来。
要知道,“食人之食”是要“死人之事”的,那么无妨先“病人之病”。
作为主人,无妨看作酒菜之外的又一“投资”;作为客人,则无妨看作接受情谊的一种“表态”。
总之,共餐的目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血缘的认同;共餐的目的,在于人情,在于血缘,而亲与疏、敌与友,竟在于“共食”与否。
甚至真正的兄弟,也不能长期不共食。
所以,在中国,分出去的儿子,嫁出去的女儿,总要寻找机会回“娘家”,回到母亲的身边共食。
至少,年三十的“年夜饭”,是不可不吃的。
这一回的家宴之所以尤为重要,在于它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
对前一年已然存在的血缘关系,是肯定和确认;对后一年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则是预约与重申。
不难想象,在那万家灯火的岁除之夜,一家人团团围坐,举筷共食,母亲重温自己“食物和生命的提供者”角色,兄弟姐妹重申自己是“吃同一奶水长大的人”,那可真是其情也切切,其乐也融融!
19.简述文中对“共食”一词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共食是主人酒菜之外的一种感情投资,是客人接受情谊的一种认同表态。
20.“吃出来的血缘”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儿子吃母亲的奶水长大,兄弟姐妹吃同一奶水长大,乡亲、战友、同事同吃一锅饭而产生兄弟般的感情。
21.请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既然吃了别人的饭,理应对他以死报效,更何况一起共食只不过有可能传染上别人的病而已。
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22.林黛玉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祥林嫂勤劳淳朴,身体健壮,意志坚韧,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在封建“四权”的重重束缚下,经济上受尽剥削,政治上备受压迫,精神上惨遭摧残,直至最后沦为乞丐,冻饿痛苦致死;“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打败。
”强有力的声音从桑地亚哥的嘴里,——不,是从他的心里涌出!
他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他的精神却是真实的,他的精神是活的,震撼人心的!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
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五河县 学校 学年 一下 学期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