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28836652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38.82KB
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知识点.docx
《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知识点.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知识点
2010年军转干部专业知识培训
考试范围
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内涵
2.公共管理的创新模式
3.政府的职能和角色定位
4.政府职能转变的特点和路径
5.公共资源配置的方式和基本原则
6.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
7.政府绩效考核的内涵与原则
8.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与发展趋势
9.政务公开的内涵、意义与发展趋势
10.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11.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的创新发展
12.领导的特征与构成要素
13.公共管理领导者应具备的领导艺术
14.行政问责制主要内容
15.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政策建议
16.电子政府的概念和发展阶段
17.政府管理创新的内涵
18.政府管理创新的模式
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定义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3.公共政策的功能
4.公共政策主体
5.公共政客体的基本含义
6.社会问题与政策目标群体
7.公共政策环境
8.公共政策问题的含义
9.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
10.政策议程的种类
11.我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12.公共政策规划的内涵
13.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
14.政策规划的分析架构
15.政策方案的决策途径
16.我国公共政策规划的进一步完善
17.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含义
18.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本质
19.公共政策合法化主体
20.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21.政策法律化
22.我国立法机关政策合法化过程
23.行政机关政策合法化过程的含义
24.司法机关政治合法化过程
25.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意义
26.政策执行力的含义
27.政策执行力的构成要素
28.政府政策执行力的评估标准
29.公共政策监测的分类
30.公共政策监测的主要方式
31.公共政策评估的内涵
32.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33.公共政策评估的原则
34.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
35.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
36.公共政策评估的效应标准
37.公共政策终结的内涵
38.公共政策终结的意义
39.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
40.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
41.公共政策终结的阻力
42.公共政策终结阻力的克服
公共经济:
1.公共部门的基本特征及目标
2.公共部门存在的依据
3.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4.市场经济的效率及公平
5.效率与公平的统筹
6.外部性及其分类
7.外部性的解决思路
8.信息不对称的概念
9.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10.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思路
11.公共产品极其提供
12.公共收入及其构成
13.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
14.税负
15.我国的分税制
16.公共支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7.我国公共支出的原则
18.公共支出总量的控制
19.公共支出总量变动对经济的作用
20.支出结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21.投资性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22.投资性支出的基本性质和基本问题
23.BOT方式
24.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
25.消费性支出的属性和项目
26.政府消费性支出规模扩张的成因
27.政府消费型指出规模的控制途径
公共危机管理:
1.风险社会的特点
2.公共危机的含义
3.公共危机的主要类型
4.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5.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程序
6.日本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模式
7.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
8.违法突发事件相关法律法规的责任追究
9.舆情的特征
10.舆情的表达方式
11.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测与汇集方式
12.突发事件的舆情控制与引导原则
13.网络舆情的特点
14.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
15.我国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的改进措施
16.预警的基本流程和方式
17.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
18.政府对公众预警应讲究的技巧
19.突发事件的基本预防策略
20.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六大原则
21.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七大环节
22.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五大举措
23.应急决策的基本原则
24.应急决策的基本策略
25.心理重建的含义
26.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主要形式
27.非政府参与应急管理的主要形式
28.推进社区参与应急管理的政策建议
依法行政
1.法律的概念
2.法律的渊源
3.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4.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5.行政组织法
6.行政行为法
7.合理行政
8.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
9.高效便民的基本要求
10.行政活动值得信赖
11.行政立法是从属立法
12.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
13.行政立法的立法主体
14.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是提高行政决策质量的关键
15.处理好依法决策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关系
16.合法性审查制度
17.行政合同
18.行政指导
19.程序法存在的必要性
20.行政程序的基本要素
21.行政程序的分类
22.听证程序的基本原则
23.行政许可的设定
24.行政许可的实施
25.行政处罚的原则
26.行政处罚的设定
27.行政处罚的程序
28.行政强制的种类
29.行政强制措施
30.行政复议的特点
31.行政复议的受理条件
32.行政诉讼的范围
33.行政诉讼的程序和判决
34.行政赔偿的基本内容
公文写作
1.公文写作的特点
2.公文行文规则
3.命令(令)、决定、意见的主要特点
4.命令(令)、决定、意见的格式与写法
5.公告和通告的区别
6.通知和通报的区别
7.报告、请示、批复的主要特点
8.报告、请示、批复的格式与写法
9.函、会议纪要、议案的主要特点
10.会议纪要、议案的格式与写法
11.计划的特点
12.总结的特点与写作要求
13.调研报告的格式与写法
14.章程、规则、细则和公约的主要特点
15.章程、规则、细则和公约的格式与写法
16.条例、办法和规定的格式与写法
17.决议、公报的格式与写法
18.领导讲话稿的格式与写法
19.经验事迹材料的写法
20.述职报告的格式与写法
21.消息的构成要素与写法
22.通讯与消息的主要区别
23.简报的格式与写法
24.邀请函与请柬的区别
25.开幕词、闭幕词的构成要素与写法
26.贺电的格式与写法
27.讣告、悼词的写法
28.介绍信、证明信的格式与写法
29.祝贺信、慰问信的格式和写法
30.建议书的特点
31.倡议书的格式与写法
32.公文的收文处理程序
33.公文的发文处理程序
34.公文的立卷和归档
35.公文的文献检索与文档一体化
人事管理
1.公共人事管理的概念和功能
2.公共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3.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
4.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
5.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
6.党政领导干部的任职条件
7.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
8.民主推荐的范围和程序
9.考察的标准
10.考察的程序、方法和纪律
11.酝酿的实施主体、范围和方法
12.酝酿结果的运用
13.双重管理干部的酝酿
14.讨论决定的干部管理权限范围
15.讨论决定的人数要求和程序
16.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
17.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
18.党政机关部分领导职务聘任制
19.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时间
20.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意义
21.公开选拔的范围和程序
22.竞争上岗的范围和程序
23.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的对象、重点、范围和方式
24.党政领导干部任职的亲属回避和地域回避及其实施
25.考核的原则
26.考核的方式和内容
27.考核的程序
28.考核结果的评定和运用
29.辞职的情形
30.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
31.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原则
32.报考公务员的资格条件
33录用公务员的程序
34.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形式
35.公务员调任的对象、条件和要求
36.聘任制的实施范围、条件和方法
37.公务员职位分类
38.公务员职务和级别
39.公务员考核的内容、方法、程序、等次与考核结果的使用
40.公务员职务晋升的条件、程序和原则
41.降职的条件和程序
42.公务员的纪律规范
43.公务员处分的类型和原则
44.公务员回避的类型及其内容
45.公务员培训的原则、种类和内容
46.公务员奖励的基本条件
47.公务员奖励的种类与审批权限
48.撤销奖励的情形及效力
49.工资制度的基本形式
50.津贴、补贴和奖金制度
51.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52.福利的主要内容
53.公务员工时制度
54.申诉的范围
55.受理申诉的机关及其分工
56.申诉的有关程序规定
57.公务员退休的方式、条件、审批及其待遇
58.辞职的条件、程序和法律后果
59.辞退的条件、程序和法律后果
60.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61.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
62.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63.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64.公开招聘制度的主要内容
65.解聘辞聘制度的主要内容
66.人事争议的种类和处理方式
67.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68.事业单位竞聘上岗的方式、程序
69.事业单位岗位培训的种类和内容
70.岗位考核的内涵和重点
71.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72.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73.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74.国家出资企业领导人员的任免与建议任免
75.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和公务回避的主要内容
76.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原则
77.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
78.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五项基本原则
79.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结构
80.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完善
2010年上海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知识点
第一部分
(请按教材内容判断对错)
1、购买性支出又称消费性支出。
2、公共政策是以政府机关作为政策主体,为解决公共问题或满足公共需求,利用合法性权威性,所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活动。
3、公共议程是政府议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4、政策规划的基本内容是政策方案设计和方案优化。
5、公共人事管理是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管理。
这里的公职人员不包括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6、政策合法化就是政策法律化。
7、公共危机是要求决策主体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决策、动员社会积极参与、整合社会各种资源进行积极应对的一种紧急形势或状态。
8、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9、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是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以及其他市场竞争方式进行的公共资源配置。
10、社会舆论是公众监测公共政策执行的方式之一。
11、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12、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
13、政策合法化就是指决策程序合法化。
14、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政策制定者由于各种原因,主动采取措施停止政策的行为。
15、公共政策终结的唯一阻力是来自于政策受益者。
16、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是党政领导干部任职的基本条件之一。
17、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进行表决时,以党委应到会成员超过三分之二同意形成决定。
18、公务员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可以实行聘任制。
涉及国家秘密的,也可以实行聘任制。
19、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认定为不称职的,依照《公务员法》规定应当降职。
20、行政权是行政主体享有的权力,因此行政权的行使由行政主体自由决定。
21、行政许可不是要式行政行为。
2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法律一般禁止的活动。
23、公文无小事,所有的公文都应该进行登记以便日后查阅。
2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25、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程序是一种司法化的行政处罚程序。
26、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7、公共行政在内容上,强调维护与建立公共秩序,实现公共利益,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28、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意味着管理理论的重大变化与管理主体和对象的重大变化;意味着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意味着政府权利要由无限转变为有限;意味着社会管理对象的多元化。
29、参与型政府模式认为,传统的官僚制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是影响公共管理效率发挥的主要障碍。
30、政府绩效考核,是指在分析政府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基础上,对政府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与最终成果反映的绩效进行考核。
31、通告、通报、通知这三类行政公文的接收对象并不明确,就像倡议书、布告一样。
32、创新公务员管理理念,应运用“资源管理”的新理念,从“吸引、录用、保持、发展、评价、调整”六个方面着手,为有资格从事公务员工作的人才提供均等的机会。
33、行文方向主要根据发文单位和收文单位的行政级别高低来决定。
34、隶属关系是指可以直接进行职能和业务往来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35、意见只是对某一工作提出参考意见,指导性不强。
36、条例是规章制度中的最高样式,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能称为条例。
37、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束语是一篇消息稿必不可少的五个要素。
38、一般事务性文件,由分管副职领导签发;日常工作性文件,可有秘书部门领导或办公室领导签发,无需授权。
39、由于电子文件的特殊性及现有的科技条件和档案管理水平限制,目前还是采用纸、电共存的方式,即归档的双轨制。
40、公共危机是要求决策主体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决策、动员社会积极参与、整合社会各种资源进行积极应对的一种紧急形势或状态。
41、“一案三制”是我国应急管理基本框架。
42、预警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准确的预测。
43、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所以具有一定的教育性。
44、应急决策是一种程序化的紧急性决策。
45、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应该“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后救物”。
46、外部性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结束后给第三方带来的公共物品。
47、公海中的鱼是一种公共物品。
48、在经济体系中,如果存在垄断,则称之为市场失灵。
49.在我国法院体系中,上下级人民法院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领导下级人民法院的工作。
50、公共部门的三大职能是资源配置、经济稳定和提供公共物品。
51、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法律权利强制征收的。
52、纳税人一定是税负的承担者。
53、“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也是我国公共支出的原则。
54、在我国,民主党派行使职能所需的费用属于消费性支出中的科教文卫支出。
55、典型的税收转嫁的基本方式有左转和右转。
56、宪法从其本质上讲仅是限制国家公权力的一种手段,而其根本目的是为借助这种手段达到配置国家权力,并最终为作为国家组成分子的每一个单个个人提供平等的保护,进而促进作为整体的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57、矩阵式组织注重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建立共同目标,再将目标化为具体的计划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重视成员的自我管理与自我评估,以期激发成员潜能,达成组织目标。
58、法律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因此,行政机关不得实施行政拘留这一行政行为。
59、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J.佛瑞斯特认为,组织问题是政策执行中的关键环节。
政策执行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组织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组织活动,就没有良好的政策执行。
60、组织变革的成长模式与过程模式相区别的主要地方在于它是从组织从小到大、从年轻到成熟的整体生长过程来研究组织变革的规律性。
61、行政指导就是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非强制性的、以影响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为目的的行政活动。
62、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的,经有关机关的批准,可以领取适当的报酬。
63、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签订的国际条约及协定优先于国内法律的适用。
国际条约及协定中涉及国内行政的部分,构成行政法的渊源。
当然,我国签订时予以保留的条款不能成为我国行政法规范的组成部分。
64、在行政赔偿诉讼的审理中,人民法院在坚持合法、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就赔偿范围、赔偿方式和赔偿数额进行调解,同时还完全实行被告负举证责任。
65、“囚徒困境”表明,只考虑个人的最佳选择,最终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66、参加行政听证活动的当事人,认为主持者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67、政治领域中交易各方的权力是均等的,交易一旦确定,就不能轻易取消或更改,因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征。
68、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的法治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与西方单纯强调法对公共权力的控制不同,我国当前实行的依法治国方略还同时注重保证国家权力的正常运行,发挥法治在维护公民权利,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积极能动作用。
69、在实际生活中,普遍采用多数原则,在只有两种被选方案时,就会出现循环投票,这种现象称之为“投票的悖论”。
70、林达尔均衡理论认为:
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必然存在“免费搭车”现象,它使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低于所需水平。
71、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
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级晋升职务。
72、行政主体代表国家从行政相对人处无偿取得货币或实物,无需给付任何代价,这被称为行政征收的无偿性。
73、公共产品理论为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从理论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干。
74、社会主义国家学者一般认为行政法是国家管理法,特别突出强调国家职能的有效实现,这与“法律工具论”的法律价值观的影响不无关系。
75、采用放任型领导行为模式的领导者重感情交往,关心下级的需要,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某些要求,同下级维持着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76、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辞去所担任的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职务,解除国家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的任用关系。
77、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78、行政沟通就是开展行政工作所需要的信息传递和了解的过程。
79、政治系统决策模式理论的最大特点是运用控制论的分析方法,揭示了政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缺陷是没有很好地说明决策是如何做出的。
80、从领导者自身的行为方式着眼,可以将领导者运用权力的方式分为说服、示范、命令三种。
其中命令是权力运用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最符合领导之本质规定的权力运用形式。
第二部分
(单项选择题)
81、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机关或其他政策主体为解决公共问题或满足公共需要,利用合法性权威性,所作为、如何作为或不作为的一系列相关活动。
82、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要对考察人选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并要注重考察:
工作实绩。
83、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指政策环境中以某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个人和团体或组织。
84、政策客体的基本含义是公共政策处理和发生作用的对象具体包括社会问题和目标群体。
85、政策目标群体是指行为受到特定政策规范的制约和引导、利益受到特定政策方案的影响和调节的社会成员。
86、我国法律监督机关是:
人民检察院。
87、政策环境是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与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88、政策问题的特征是关联性、主观性、人为性和动态性。
89、公共议程范围广泛,而且流传于民间。
成为公共议程的条件是:
能引起普遍关注、多数人期盼解决、属于政府权限范围并能够解决的问题。
公共议程的形式主要是对话、讨论、议论、议案。
90、政府议程是指公共议程已为政府所关注,并且必须采取积极行动加以解决的政策议题。
91、公共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关系是后者是前者的发展结果。
92、政策规划的分析架构必须坚持系统和有序的思想原则,全面思考政策规划的因果逻辑,建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分析框架。
93、政策规划框架包括:
确定政策目标、政策方案设计、政策方案决策和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这四个阶段。
94、依据行政组织内部各机构功能与性质来划分的,行政组织可分为科层制与职能制。
95、在群体中既然存在着竞争、也必然存在着冲突。
所谓群体冲突指一个群体与其它群体之间的敌对和冲突。
在解决群体冲突时,如果有第三方介入时冲突解决的方式有调停、仲裁、裁决。
96、最优方案的决策取决于对方案形成一致的共识。
决策者达成一致共识的途径是:
交换、说服和强制途径。
97、为了完善我国的公共政策的规划,需要加强政策研究组织建设;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方法技术以及提高人员素质,和把公共决策纳入到法制化轨道。
98、政策合法化程序中,通过行政计划、行政方案或行政命令的方式实现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是行政程序。
99、司法机关政策合法化过程主要体现在违宪审查。
100、政策执行的重要地位在于,政策执行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因此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
101、政策执行力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为达到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政策资源的调度、控制和使用,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效力。
102、政策监测中司法范畴的监测方式是司法机关通过公诉、审判等行为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来对公共政策进行监测和控制的活动。
103、政策规划是为了最有效解决一定的政策问题,通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考虑到未来可能演变的方向,经过一系列科学流程制定出相应的最优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104、党管干部原则是:
制定正确的组织路线,用路线管干部、制定方针政策来管干部、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管理。
105、确定“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干部群众参与度”等五项目标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的文件是:
2009年《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106、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提拔担任县处级领导党政领导职务,必须具备一定的任职条件是:
身体健康。
107、公共管理客体是指公共管理活动中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社会公共事务。
社会公共事务内容包括社会问题、公共项目、公共物品和资源。
108、领导干部考核中被评定为不称职的,视具体情况,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作出免去现任领导职务、责令辞去领导职务或降职的处理。
109、具有良好的品行是录用为公务员的条件之一。
110、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都能达到任职的要求,能够很好或者比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考核的等次应为:
称职。
111、公务员特别优秀的或因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越一级晋升职务。
112、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之一是实现由“效率型”向“效能型”政府转变。
113、属于公务员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是:
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私利。
114、行政机关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对公务员的违纪行为进行处分。
公务员处分形式的是包括开除、降级、记大过。
115、政策合法化实质是政府机关针对公共问题形成方案,将方案提经有权核准的立法机关、决策委员会、行政首长等,加以审议核准,完成法定程序以便付诸执行的动态过程。
116、为了对公务员在艰苦边远环境下工作生活进行补偿,国家给付公务员是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117、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其培训种类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
118、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分为:
A、B、C、D、E五个级别。
119、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某县民政局越权处罚违法的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军队 转业 干部 培训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