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学业.docx
- 文档编号:28835838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9.11KB
心理健康与学业.docx
《心理健康与学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与学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与学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
摘要:
当代大学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了解困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路程。
那么,影响学业的心理健康因素有哪些呢?
据了解“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焦虑”、“自信心”、“择业适应”都是会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结论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鉴于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的影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学业成绩及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2.广泛开展心理测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集体与个别咨询等。
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3.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保健服务,帮助后进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成绩。
目录
前言---------------------------------------------1
一、当代大学生的现状--------------------------------2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类型------------------------------2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4
(一)、心理健康对学业的影响及面对------------------------------4
1.学习适应型----------------------------------4
2.生活挤压型-----------------------------------5
3.情感自卑型-----------------------------------5
4.人际关系型----------------------------------6
5.择业适应型------------------------------6
三、总结--------------------------------------------7
参考文献----------------------------------------8
前言
现在社会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这一系列要求的达成,无一不建立在人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
人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其中更包括心理健康。
人的身与心、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然而,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是否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能否在以后的生活中成功。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心理上出了问题,那么这个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更为严重。
心理上的压抑长期存在而没有良好的引导,交流会使之形成疾病,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严重的导致自残或伤害他人。
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为了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在校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的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重视,负面情绪得不到缓解不仅影响到学业还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前不久,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接连自杀事件,究其缘由,都是因为这些人在年少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当,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舒缓。
面对各方面压力时,无法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酿成恶果。
如果每所学校都把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都能做到尊重生,能够做到及时地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会相当大的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类型
1.学习适应型:
在陌生环境下难以调整状态,无法深入理解学习上的问题,感觉学而不得,疲惫不适。
就可能造成精神紧张心情压抑,从而难以适应学习,学习跟不上,压力过大。
产生厌学,退学等现象。
2.生活挤压型:
在家长殷切的期盼中,老师的高期望下,学生心理负加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挤压,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挫伤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就使他们有了在生活的夹层中活着的感觉。
3.情感自卑型:
花季的烦恼。
在上大学之前,多数大学生都听到过“在大学校园生活中要谈一场恋爱。
”这样的话,但总有不得志者;只要有人便存在比较,无论是学业上,还是外貌上,或者行为举止等等,俗语说:
“与之相较,便有优劣。
”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自信,抑郁,暴力等负面情绪。
4.人际关系适应:
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结识各种层面不同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交友圈,摄取不同层面的知识文化,增加自己的课余活动。
然而人际交往过程中也是大学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
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胆怯,自卑,嫉妒,猜疑,报复”,这类的心理变化是比较常见的。
5.择业适应型:
大学生首要考虑和首要面对的就是毕业工作的问题。
这是每个大学生必经路程,毕业大学生在面临毕业工作的问题时,没有清楚的概念,不清楚专业方向,社会需求,感到就业难,被就业问题所困扰。
易导致大学生不相信自身能力,不相信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完善的规划呈现怠慢,懒散,自我放弃的状态。
以上五大类型都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大学生活的变化,逐渐出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思想健康。
就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言,这些问题在面对学业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
(一)、心理健康对学业的影响及面对
首先,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业的影响我们需要一个清楚的概念,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抓住重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业的影响我们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类型来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学习适应型
学习适应,可以说与学习环境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还来不及调整状态面对新生活,慢节奏的状态是无法更上的。
通过“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1]发现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这种情况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更为普遍。
而学习能力的问题,就是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不得当。
《论语·为政》中有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识就是在学习之后不思考则是迷茫,不解的,光会思考但不继续学习只会使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使得学习停滞不前,学生容易焦虑,紧张。
根据这种类型的心理问题我们找到其根源所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的怠慢性行为要从学生的惰性抓起。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2]告诉我们对学生加以引导,不强迫服从;加以启发;告诫我们要充分利用关键期,采用积极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2.生活挤压型
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挤压,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挫伤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就使他们有了在生活的夹层中活着的感觉。
这种是学生自身压力过大,而得不到疏解,内心纠结,对于学习没有更多心思。
抑郁、焦虑性情绪障碍对学习成绩的影响[3]。
要疏解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和价值观来面对生活压力,让学生学会放松,重新找回作为学生的重心。
3.情感自卑型
花季的烦恼,在校大学生谈恋爱是一种普遍想象。
大学的校园生活中方面是充沛的,但在恋爱过程中大学生容易被影响,从而产生情绪化,自卑,过于依赖等心理问题。
“学生的恋爱与性心理”[4]中清楚的解释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形成的心理问题。
这些因感情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渗透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
在面对感情的问题时,大学生应把握爱情的本质,摆正爱情的位置;进行理智的情绪调控,排除有害的心理障碍;客观正确的认识爱情。
4.人际关系适应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必要途径。
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彼此交流各种信息,感情,兴趣,情绪等,而这些都属于个人心理活动,所以人际交流也是心理交流。
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易受他人影响,在情绪,情感,思想上都会有变化。
而引起我们关注的则是那些负面发展的心理问题。
对于在交往中形成的攀比,自卑,嫉妒,猜疑,恐惧,报复等心理问题,要有自我意识,清楚的理解大学生对于人际关系的正确培养和积极意识。
清楚的认识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
培养自我道德素质意识。
5.择业适应型
大学生择业心理是大学生在面对自己专业择业问题所呈现的心理变化以及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热点关注问题。
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无不影响,冲着这他们择业问题。
在面对择业时,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个体心理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因不了解社会的形式,需求,而感到迷茫;家庭环境的差异,家庭生活的氛围带来的优劣条件;因个人能力的差异,外貌气质的待遇……对社会对工作的不信任,对自我的否定导致大学生在还未走出校门就处于劣势,整日浑浑噩噩,没有规划,更是觉得没有希望而放弃学业。
大学生因明确方向,制定计划,具有良好的受挫能力。
随时调适心理冲突,了解心理变化,学会运用择业技巧。
根据以上分析情况表明大学生的个性,情绪与学业成绩有一定的相辅相成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压力要受重视。
三、总结
当代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乐观的情绪,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分析,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鉴于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的影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学业成绩及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广泛开展心理测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集体与个别咨询等。
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保健服务,帮助后进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艳芬,牛秀平 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4)
[2]西汉戴圣《礼学·学记》[J]
[3]洪宝瑟,刘福源,王志春 抑郁、焦虑性情绪障碍对学习成绩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03)
[4]齐新艳,唐娣芬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教程[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92343)
[5]孙睿君;沈若萌;管浏斯;;大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6]张俐;刘波;;大学生学业成绩与情绪、个性关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年05期
[7]吴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3(0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 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