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名词解释.docx
- 文档编号:28835362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2.28KB
植物学名词解释.docx
《植物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名词解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学名词解释
同源器官(homologousprgan):
来源相同,结构相似,而在形态上和功能上有显著区别的器官称为同源器官。
例如马铃薯的块茎、毛竹的根状茎、葡萄的卷须等,它们形态和机能均不同,但都是来源于茎的变态。
同功器官(analogousorgan):
器官形态相似、机能相同,但其构造与来源不同,称为同功器官。
如山楂的刺为茎刺,是茎的变态,刺槐的刺为叶刺,是托叶的变态,二者为同功器官。
心皮(carpel):
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
无融合生殖:
不经过精卵结合,直接由某种细胞发育为胚的现象。
有以下三种类型。
(1)孤雌生殖:
卵细胞发育成胚,如xx、早熟禾。
(2)无配子生殖:
助细胞、反足细胞、极细胞发育成胚,如葱、鸢尾、含羞草。
(3)无孢子生殖:
珠心、珠被细胞发育成胚,如柑橘。
意义:
是被子植物用来代替有性过程的一种进化形式,它既不同于有性生殖(不受精),也不同于营养繁殖(通过种子繁殖)。
无融合生殖:
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受精发育成胚,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也有胚囊里的卵或者助细胞、反足细胞,甚至珠心细胞或珠被细胞不经受精,直接发育成胚,这种现象叫无融合生殖。
无融合生殖可分为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
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和无籽果实:
不经过受精,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这种现象称单性结实。
单性结实过程中,子房不经过传粉或任何其他刺激,便可形成无子果实,称为自然单性结实,如香蕉;若子房必须通过诱导作用才能形成无籽果实,则称为诱导性单性结实(或刺激单性结实),如以马铃薯的花粉刺激番茄的柱头可得到无籽果实。
凡果实里不含种子的,这类果实称为无籽果实,它包括两类情况,一是单性结实所形成的果实,另一种是胚发育受阻而形成的果实。
雄性不育:
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成为畸形或完全退化,雄蕊发育不正常无生育能力。
雄性不育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花药退化。
(2)花药内不产生花粉。
(3)产生的花粉败育。
多胚现象:
有些植物一粒种子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胚存在,这种现象称为多胚现象。
原因:
由于无融合生殖、受精卵分裂、1胚珠中具多胚囊的缘故。
原丝体(protonema):
苔藓植物孢子萌发后,形成绿色分枝的丝状体或片状体。
原丝体上产生芽体后,即发育成植物体。
苔类的原丝体一般不发达,藓类原丝体在植物体成长后即萎缩,仅少数种类的原丝体是长存的。
原叶体(prothallus):
是蕨类植物的配子体是由单倍体的孢子直接萌发产生,生活期短。
常为具背腹面、扁平心脏形的叶状体,腹面有假根、颈卵器和精子器,它可以独立生活,在原叶体的颈卵器中,可孕育幼孢子体。
精子器(antheridium):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中产生精子的多细胞结构,棒状或球状,外壁由1层细胞构成,内有多数具鞭毛的精子。
颈卵器(archegonium):
苔藓植物、蕨类和大多数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状,上部细狭,称颈部,下部膨大,称腹部,颈部的外壁由一层不孕细胞构成,中间的颈沟,内有一串颈沟细胞,腹部的外壁由多层不孕细胞构成,其内有1个腹沟细胞和1个大形的卵细胞。
弹丝(elater):
苔类植物中,与孢子混生的长形不育细胞,通常胞壁具螺纹加厚,能帮助散放孢子。
纹孔(pit):
植物细胞壁的次生壁在形成时,有一些中断的区域,即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它由纹孔腔和纹孔膜组成。
其类型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
胞间连丝:
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
电镜研究表明,胞间连丝与相邻细胞中内质网相连,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膜系统。
胞间连丝主要起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刺激传递的作用。
xx:
指皮层以内的中轴部分,在根中,它由中柱鞘、维管组织和薄壁组织组成;在双子叶植物茎中,它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组成。
内始式:
一般指的是茎的初生木质部细胞分化成熟的顺序是从内部开始,逐渐向外,即成熟的顺序是离心进行的,原生木质部在内,后生木质部在外,这种分化成熟的顺序由内及外的方式就称为内始式。
茎初生木质部的内始式发育方式,是与茎所执行的功能相适应的。
内起源(endogenousorigin):
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起源方式,侧根起源于中柱鞘。
传递细胞(transfercell):
传递细胞是一些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征,其细胞器和胞间连丝发达,行使物质短途快速运输的生理功能。
通道细胞:
单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细胞多数都五面加厚,正对木质部脊处的细胞壁不增厚称之为通道细胞,其功能为促进皮层与维管柱间的物质交换。
泡状细胞:
一种明显增大的薄壁的表皮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和其他许多单子叶植物叶片表皮中常排列成纵行;细胞中具一个大液泡,不具叶绿体;泡状细胞与叶片卷曲和伸展有关,所以又称为运动细胞。
胚珠:
种子植物特化的大孢子囊及其外面的包被(珠被)。
受精前胚珠中部包藏着具卵细胞的雌配子体(成熟胚囊),外部被薄壁组织构成的珠心和一至二层珠被所包围。
珠被常在胚珠先端留下小孔,即珠孔;胚珠的基部有小柄,即珠柄。
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
髓射线(初生射线)(pithray):
位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维管束之间,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由薄壁细胞组成,可以使物质进行横向运输。
维管射线(次生射线)(vascularray):
在根和茎的次生结构中,从维管形成层处向内外贯穿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由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的辐射条形的结构,称为维管射线,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其功能主要是进行横向运输。
淀粉鞘(starchsheath):
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中相当于内皮层的细胞,富含淀粉粒,把它称之为淀粉鞘。
无孢子生殖(apospory):
在蕨类植物中,存在着孢子体不经过孢子而产生配子体的现象。
无配子生殖(apogamy):
在蕨类植物中,存在着配子体不经过配子的结合而直接产生孢子体的现象。
侧膜胎座(parietalplacenta):
一室的复子房,胚珠沿着相邻二心皮的腹缝线排列成若干纵行,称侧膜胎座。
五桠果亚纲的堇菜目、杨柳目和白花菜目均具侧膜胎座,属侧膜胎座类。
边缘胎座:
一室的单子房,胚珠沿心皮内唯一的腹缝线成纵行排列,称为边缘胎座。
侧膜胎座:
单室复子房,胚珠着生于室内的多条腹缝线上。
中轴胎座:
多室复子房,胚珠沿中轴排列。
特立中央胎座:
单室复子房,胚珠沿中央短柱分布。
基生胎座:
单室复子房,胚珠着生子房底部。
顶生胎座:
单室复子房,胚珠着生于子房顶部。
片状胎座:
多室复子房,胚珠着生于隔膜的各面。
总状花序:
花有梗,排列在一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花轴能继续增长,如白菜、药材等。
伞房花序:
花有梗,排列在花轴的近顶部,下边的花梗较长,向上渐短,花位于一近似平面上,如麻叶绣球。
如果几个伞房花序排列在花序中总轴的近顶部者称复伞房花序,如石楠等。
伞形花序:
花梗近等长或不等长,均生于花轴的顶端,状如张开的伞,如五加、刺五加等。
如果几个伞形花序生于花序轴的顶端者叫复伞形花序,如胡萝卜、旱芹等。
穗状花序:
花无梗,直接生长在花梗上呈穗状,如车前、大麦等。
肉穗花序:
穗状花序轴如肥厚肉质,即称肉穗花序,基部常为若干苞片组成的总苞所包围,如玉米的雌花序。
柔荑花序:
单性花排列在一细长而柔软的花序轴上,通常下垂,花后整个花序或连果一齐脱落,如桑、杨、柳等。
头状花序:
花无梗,集生于一平坦或隆起的总花托(花序托)上,而成一头状体,如菊科植物。
隐头花序:
花集生于肉质中空的总花托(花序托)的内壁上,并被总花托所包围,如无花果、榕树、辟荔等。
杯状花序:
杯状花序又称杯状聚伞花序,其外观似一朵花,外面围以绿色杯状的总苞,有4或5个萼状裂片,裂片和肥厚肉质的腺体互生,内面含有多数或少数雄花和1雌花,花单性,无花被,雄花仅具1雄蕊,花丝与花柄间有关节,雌花单生于杯状花序的中央而突出于杯状总苞外,由1个3心皮雌蕊所组成,子房3室。
杯状花序为大戟科大戟属所特有,故又称大戟花序。
柔荑花序:
柔夷花序为无限花序的一种,由多数无柄或短柄的单性花着生于花轴上,花被有或无,花序下垂或直立,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如杨柳科、壳斗科、胡桃科、荨麻科植物的雄花序。
这类具柔夷花序的植物称肉夷花序植物。
壳斗:
壳斗科植物的总苞由多数坚硬苞片覆瓦状排列组成,呈杯状或囊状,半包或全包坚果,此总苞特称壳斗。
壳斗外有鳞片或刺,成熟时不裂、瓣裂或不规则撕裂。
壳斗是壳斗科特有的结构。
单果:
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如大多数植物。
聚合果:
由一朵花中的离生雌蕊形成的许多小果,相聚在同一花托之上,如莲、草莓、悬钩子。
聚花果:
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果实的组成,如桑、凤梨、无花果。
荚果:
由单雌蕊发育而成。
成熟后,沿腹缝线和背缝线裂开,如大豆、豌豆等。
但花生的荚果并不开裂。
角果:
由两心皮组成,具假隔膜。
成熟后,果皮从两个腹缝线裂成两片而脱落,只留住中间的假隔膜,十字花科植物的果实属此类型。
其中油菜、萝卜为长角果,荠菜为短角果。
蓇葖果:
是由单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如毛茛科的牡丹和飞燕草等)或背缝线开裂(如木兰科的木兰和辛夷等)。
聚合蓇葖果(aggregatefollicle):
在一朵花内,多数离生心皮聚生于一花托上,每一心皮发育成一蓇葖果,一朵花则发育成聚合蓇葖果。
蓇葖果是由单个心皮发育而来的干果,沿背缝线或腹缝线开裂。
木兰科植物多聚合蓇葖果。
瓠果(pope):
瓠果是浆果的一种,为葫芦科植物特有。
瓠果由侧膜胎座合生心皮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来。
花托与外果皮愈合一起,形成较为坚硬的假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化;胎座也肉质化,并且特别发达,有时把子房的空间填满。
如南瓜、黄瓜和冬瓜等果实。
蒴果:
由复雌蕊构成的果实,成熟时有各种裂开的方式,如棉、百合、烟草、牵牛等植物的果实。
连萼瘦果:
由二合生心皮组成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来的瘦果,其果实为合生的萼筒所包围。
瘦果:
常由1至3心皮构成,种子1粒,如向日葵由2心皮组成;荞麦由3心皮组成。
颖果:
特指禾谷类植物的果实,由2至3心皮构成,1粒种子,其果皮与种皮愈合不易分开。
谷粒去壳后的糙米和麦粒与玉米粒均是颖果。
翅果:
果皮伸长成翅,如三角枫、山黄麻、榆树和槭树等植物的果实。
坚果:
由2至多个心皮构成,果皮坚硬,1室,内含1粒种子,如板栗和栓皮栎等壳斗科植物的果实。
分果:
果实成熟时按心皮数目裂成若干个分离的果实,与果轴或花托分离。
双悬果:
由二心皮二室有棱或有翅的子房发育而来,成熟时沿两个心皮合生面分离成两个分果片,顶部悬挂于细长丝状的心皮柄上。
胞果(囊果:
)由合生心皮形成,果皮薄,囊状,不开裂,内含1种子。
壳斗:
壳斗科植物的总苞由多数坚硬苞片覆瓦状排列组成,呈杯状或囊状,半包或全包坚果,此总苞特称壳斗。
蔷薇果:
蔷薇属植物的果由多数分离的小瘦果聚生于壶状的肉质化筒内所形成的聚合果,称为蔷薇果,如金樱子的果。
真花学说(euanthiumtheory)与毛茛学派:
被子植物的花是1个简单的孢子叶球,它是由裸子植物中早已灭绝的本内铁树目,特别是拟铁树具两性孢子叶的球穗花进化而来的。
拟铁树的孢子叶球上具覆瓦状排列的苞片,可以演变为被子植物的花被,它们的小孢子叶可发展为雄蕊,大孢子叶发展成雌蕊(心皮),其孢子叶球的轴可以缩短成花轴。
也就是说,本内铁树的两性球花,可以演化成被子植物的两性辐射对称花。
这种理论称为真花学说。
按照真花学说,现代被子植物中的多心皮类,尤其是木兰目植物是现代被子植物的较原始的类群。
坚持真花学说的学者形成一个学术派别,被称为毛茛学派。
假花学说(pseudoanthiumtheory)和恩格勒学派:
被子植物的花和裸子植物的球穗花完全一致。
每1个雄蕊和心皮分别相当于1个极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来自于裸子植物的麻黄类中的弯柄麻黄。
在这个设想里,雄花的苞片变为花被,雌花的苞片变为心皮,每个雄花的小苞片消失后,只剩下一个雄蕊,雌花小苞片消失后只剩下胚珠,着生于子房基部。
由于裸子植物,尤其是麻黄类和买麻藤都是以单性花为主,所以原始的被子植物,也必须是单性花。
这种理论称为假花学说。
假花学说是恩格勒学派的韦特斯坦为解释恩格勒分类系统而建立的。
赞成假花学说和恩格勒系统的学者所形成的学派称为恩格勒学派。
植物界系统发生的幼态成熟(neoteny)学说:
阿尔伯、塔赫他间等人把动物界系统发生的幼态成熟说应用于解释植物界的系统发生,即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植物个体发育的幼年阶段,可以突变为具有成年期成熟形体,而成年期的植物体,也可具有幼年期的构造。
被子植物的起源于演化是多幼态成熟和多方面突变、演化的结果。
这即是植物界系统发生的幼态成熟学说。
系统发育:
亦称“种系发生”,指生物种族的发展史。
可以指整个生物界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也可指一个类群(如各科、属、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如关于被子植物的起源演化即为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
球果(strobilecone):
球果由大孢子叶球发育而来的球状结构,球果由多数种磷和苞鳞及种子组成,是裸子植物松柏纲(球果纲)特有的结构。
珠鳞:
松柏纲植物可育的大孢子叶特称为珠鳞,其上面生有1至多枚胚珠,下面有一薄片状物为苞鳞,珠鳞与苞鳞分离、半合生或完全合生。
顶枝学说(telometheory):
由德国植物学家京默尔曼提出,顶枝学说认为:
无论是大型叶还是小型叶,都是由顶枝演变而来的,大型叶是由多数顶枝联合且变扁而形成的,小型也叶则是单个顶枝扁平化而成。
合蕊柱:
(1)萝藦科植物花中花丝分离,花药与柱头粘合成合蕊柱。
(2)兰科植物花中1或2枚雄蕊和花柱(包括柱头)完全愈合而成一柱状体,称合蕊柱。
合蕊柱是兰科植物最突出的特征。
花程式:
用符号和数字表示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和相互关系,称为花程式(也称花公式),如*K
2+2C
2+2A
2+2G
(2:
1)为十字花科植物的花程式。
花图式:
花图式是指用图解表示一朵花的横切面简图,借以说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和相互关系,也可借以比较各植物花的形态异同。
花图式也就是花的各部分在垂直于花轴的平面上的投影。
世代交替(alternationofgenerations)和核相交替(alternationofnuclearphase):
世代交替时指在植物生活史过程中,由产生孢子的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和产生配子的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核相交替是指细胞中单相核和双相核有规律的相互更替的过程。
生活史(lifecycle):
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的全过程。
孢子体(sporophyte)和配子体(gametophyte):
孢子体是指植物的世代交替中产生孢子的二倍体的植物体。
配子体是指植物世代交替中产生配子的单倍体的植物体。
厚囊性发育(eusporangiatedevelopment):
孢子囊壁由几层细胞组成,孢子囊较大,内含多数同型孢子,整个孢子囊是由几个细胞共同起源的,称这种孢子囊发育方式为厚囊性发育。
存在于厚囊蕨纲植物。
相应地,如果孢子囊起源于1个原始细胞,孢子囊壁只一层细胞,则为薄囊性发育。
xx镶嵌:
同一枝上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把这种现象称为叶镶嵌。
叶迹:
茎中维管束从内向外弯曲之点起,通过皮层,到达叶柄基部的这段称叶迹。
xx:
xx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xx柄痕迹为xxxx痕。
单雌蕊:
一朵花中的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称为单雌蕊。
离生雌蕊:
一朵花中有2个以上离生的心皮构成的雌蕊,称为离生雌蕊。
复雌蕊:
一朵花中有2个以上的心皮合生而成,称为复雌蕊,也称合生雌蕊。
假种皮:
受精后,由珠柄或胎座发育而成,包被在种皮外,常为肉质,如卫矛、丝绵木、荔枝、龙眼等。
丝状器:
被子植物胚囊内的助细胞中,一些伸向细胞中间的不规则的片状或指状突起,称为丝状器。
丝状器是通过细胞壁的内向生长而形成,它们的作用是使助细胞犹如传递细胞。
具丝状器是助细胞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
模式标本(holotype):
植物新种命名所依据的标本。
雄性生殖单位:
被子植物雄配子体中的2个精细胞以带有胞间连丝的部分联结在一起,并有一共同的包被,这种在一对精细胞之间以及精细胞与营养核之间存在结构上的连接和物理上的联结,在受精过程中共同组成一个遗传单位行使功能,称为雄性生殖单位。
(对精子和营养核构成一个功能的复合单位。
)
杯状花序:
又称杯状聚伞花序,其外观似一朵花,外面围以绿色杯状的总苞,有4或5个萼状裂片,裂片和肥厚肉质的腺体互生,内面含有多数或少数雄花和1雌花,花单性,无花被,雄花仅具一雄蕊,花丝与花柄间有关节,雌花单生于杯状花序的中央而突出于杯状总苞外,由一个3心皮雌蕊组成,子房三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学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