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伴我成长事迹五篇1500字.docx
- 文档编号:2882960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38KB
名人伴我成长事迹五篇1500字.docx
《名人伴我成长事迹五篇1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伴我成长事迹五篇1500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人伴我成长事迹五篇1500字
名人伴我成长事迹五篇1500字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经常由于心理的阴影,会致使变态的偏差。
这类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敌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
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
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固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怀怀抱。
由于他知道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名人伴我成长事迹,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伴我成长事迹1
1961年的三月,微风中带着丝丝春意,我家的小房子里却闹翻了天。
因为已经42岁的母亲竟然再次怀孕了,而她肚里的那个小生命就是我。
“生出来的宝宝身体可能会很弱,不要冒险,还是拿掉吧。
”“科学界研究过,高龄孕育的宝宝,低能的几率要大一些。
”一屋的亲朋七嘴八舌,极力阻止我来到这世上。
但不管他们怎么举例子、讲科学,母亲都铁了心——“我的孩子个个都健康、聪明!
”就是这样一句充满勇气而坚定的回答,赐予了我生命。
高龄孕育和生产的艰辛,母亲默默承受,绝口不提。
我是个特别顽皮的孩子,几乎不可能安静地在一个地方坐上半小时;上课特爱讲话,甚至惹得忍无可忍的老师用胶带封了我的嘴;为了能晚睡一小时,我把家里的钟表全调慢一小时,害得母亲第二天迟到……但母亲并不像其他家长一样对我严厉管教惩罚,反而觉得我非常有趣。
我想,母亲一定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才能如此容忍甚至欣赏孩子的调皮和淘气吧。
母亲陪我们玩游戏总是很投入,有次她跟哥哥玩水战,在楼上看到哥哥从楼下经过,就把一盆水全倒在了他头上,两人玩得开心极了,家里却变成了一片汪洋。
曾有个邻居夸口,说他家水池里养了一百条鱼,我们全家都不信。
几个孩子趁邻居不在家,将水池的水放干,一条一条地数鱼,只有五十多条!
鱼被折腾死不少,气急败坏的邻居到我们家抗议,母亲一面道歉,一面偷笑,因为“数鱼行动”就是她亲手策划并带着我们干的。
和这样的母亲在一起,我们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
即便是现在,母亲也和我们打成一片。
幼儿园的第一次跨越
母亲的宽容和“顽皮”并非没有节制。
一旦与我的成长、未来相关,她就会变得严肃起来,要求也非常严格,甚至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
在这样的教育下,当其他同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我已会背《九九乘法表》和古诗词了,我并不热衷于撒娇,我渴望长大。
记得那一天,母亲告诉我:
“明天送你去幼儿园。
”我兴奋地在床上蹦跳着,仿佛一入学就是大人了。
刚去幼儿园的几天,一切都很新鲜,连糖果都比家里的好吃,还有这么多同学一起玩儿。
但好日子没过多久我就腻了,吃点心、唱儿歌,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就足够了,但我们每天都重复着吃呀唱呀,我连做梦都是听腻的儿歌……我跑回家,大声宣布:
“我不上幼儿园了行不行?
我要上小学。
”
母亲问我:
“怎么了,幼儿园不好吗?
”
“太无聊了,老师教的东西也太简单了。
”我一股脑地倾诉着。
“你才五岁,再读一年幼儿园就可以读小学了。
”
“让我尝试一下好吗?
下个月私立小学有入学考试。
如果我的能力不够,我就没法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可如果我通过了,就表明我有这样的能力,你们就应该让我去读小学。
”
母亲确信我不是一时冲动:
“好吧,我明天去学校问问。
”
小学入学试题对我来说易如反掌。
放榜那天,母亲陪我去学校,一下子就看到“李开复”三个字在第一名的位置闪亮。
母亲像个孩子般激动地叫起来:
“哎呀,第一个就是李开复,你考上了!
”
我也激动地抱住母亲哇哇大叫。
那一刻,母亲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自豪即便是过了几十年我也记忆犹新。
原来,孩子一丁点的小成功都能够让母亲那么骄傲。
感谢母亲给了我第一次跨越的机会,让我体会到了大胆尝试、积极进取的成功。
在中国,父母不愿让孩子冒险尝试与众不同的东西,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
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和判断力是很重要的。
严厉的慈母
中国人总是把孩子的“听话”当作优点,但我的母亲更希望我学会“讲理”。
考入小学后,我不免得意。
每逢父母有朋友来家做客,我都要偷偷告诉他们我有多聪明、多厉害:
“阿姨,我已经读小学了!
”
“真的吗?
你不是才五岁吗?
”
“对啊,我跳级考进去的,还是第一名呢!
”
“那进去以后的成绩呢?
”
“除了100分,我连99分都没见过呢!
”
没想到,我刚夸下海口,第二周的考试就得了个90分,而且跌出了前五名。
看到我的成绩单,妈妈二话不说,拿出竹板把我打了一顿:
“打你是因为你骄傲。
你说‘连99分都没见过’,那你就给我每次考100分看看!
不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
别人出自真心夸奖你,才值得你高兴。
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
懂了吗?
”
“知道了。
妈妈还生气吗?
”
“不气了,要不要躺在我怀里看书?
”母亲的气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但她每次的处罚都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让我永远牢记。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就是躺在母亲怀里读书。
有次考了第一名,母亲带我去买礼物。
我看上了一套《福尔摩斯全集》,但母亲说:
“书不算是礼物。
你要买多少书,只要是中外名著,随时都可以买。
”结果,她不但买了书,还买了一只手表作为礼物送给我。
从那时起,我就整天读书,一年至少要看两三百本书。
直到现在,书也是我不可或缺的朋友。
42个月的陪读生活
我10岁时,远在美国的大哥回家探亲。
他跟母亲抱怨,怪台湾的教育太严厉,小孩子的灵气越来越少。
母亲叹了口气:
“唉,为了高考,有什么办法呢?
”
名人伴我成长事迹2
李静是《超级访问》《情感龙门阵》《美丽俏佳人》《娱乐麻辣烫》和《静距离》5档节目的主持人,也是国内首个把电视节目卖给电视台的人。
她灵活善变和机智幽默的主持风格不仅征服了亿万观众,其制作的节目也发行到海内外200多家电视台,成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如此辉煌的她当初创业时仅有4万元,穷途末路时,她借债200多万元,连房子也抵押出去,发工资都捉襟见肘。
可令人惊讶的是,她深陷绝境时,她的搭档戴军一直没离开她,其手下员工宁愿不要工资,也要跟她风雨同舟。
她为何有如此魅力,又靠什么建立起自己的传媒王国?
其成功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欠债200万
拉不来广告也不准女孩去喝酒
李静1993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后,开始在北京电视台做记者,之后跳槽到中央电视台做音乐编辑。
李静到央视不久,便在一次紧急招聘中当上了《欢聚一堂》的主持人。
1999年,李静已是小有名气的主持人了,但她很快发现,在这个环境里很难让节目表达自己的思想,便毅然辞去了工作。
本来,她想像许戈辉和陈鲁豫那样去凤凰卫视主持节目,但没能如愿,她便邀请了几个同学成立了一个工作室,一边写剧本,一边拍戏。
由于当时年少轻狂,她广告一直没拉来,几个同学便做鸟兽散。
李静失业后,于2019年春着手策划了一档电视节目《超级访问》,并热情邀请戴军担当搭档。
当时,戴军觉得自己唱歌多年也没大红大紫,于是在李静的游说下,同意了她的请求。
主意定下,李静随后叫上妹妹李媛和几个同学开始了艰难创业。
那时,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访谈节目,李静利用手上的人脉关系,请来一批名人朋友,开始制作《超级访问》访谈节目,然后前往上海电视节招商。
可令她沮丧的是,吆喝了几天也没有召来一个广告商。
没有广告商,节目还得一期期录下去。
那时,李静手上仅有4万元。
更要命的是,由于没有广告和发行的专业人员,她每做完一期节目就不得不到处找朋友借钱,最多时,她居然欠下了200多万元债。
为了制作节目,她连房子都抵押了,几个人栖身在北京西城区小西天的一间民房里。
李静搭台创业时,只有几个女孩一直跟着她,由于没有经验,大家对很多业务都不懂,只好一起摸索。
而在这其中,最难的事就是拉广告。
那时,这帮女孩出去谈广告,每次都要陪人喝酒。
有一天,一个女孩为了谈成广告,陪客人喝得烂醉如泥回到办公室。
她一回来,就哭哭啼啼地吐得房间都是污物。
李静见了,心疼得就像自己的妹妹被人欺负了一样,抱着女孩大哭。
哭完,她忽然仰起头对她们说:
“以后,你们出去拉广告谁也不许再喝酒了,如果谁让你们喝酒,你们就直接拒绝他,即使广告跑了,我也不怪你们!
”但是广告跑了,李静靠什么生存呢?
她底气十足地说:
“以后我们就靠节目质量,如果节目做好了,我就不信广告不来!
”
李静如此动情,那些小姐妹听了都非常感动。
因为,她们知道静姐是真心疼她们、保护她们,大家都铆足了劲为她干。
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心换心,李静艰难的时候发工资给她们,她们异口同声地说:
“静姐,你把钱先花在制作节目上吧,我们就是没钱也跟你干下去!
”这样,当她手下的人都不计得失地与她风雨同舟时,她也找到了一个最简单、最省心的管理方法。
不卖广告卖人情
静姐手下员工皆亲人
2019年,李静说服了一位投资人免强撑了半年,但她制作的《超级访问》因为不懂宣传造势,加上资金严重不足,她彻底陷入了困境。
那段日子,由于深陷痛苦泥淖,不能自拔,她时常开着一辆破斯格拉车,大声放着《伤心太平洋》,一边在郊外驾车大唱,一边哭喊,任由泪水在脸上流淌……
制作节目得有资金,为了拉来广告,每次陪客户吃饭,李静就会化好浓妆,然后出门前强装笑脸地倚在门框上,娇媚地告诉手下女孩:
“姐妹们,大家都别急,你们就在家等我的好消息吧!
”但每次回来,她除了带回一嘴酒气,便是满脸无奈。
此后,为了逃避现实,她经常喝醉,喝醉后就放声大哭。
这样,在交了一年多学费后,李静开始明白,自己单纯靠贴片广告的生存方式只会让自己永远处于被动,于是,她痛定思痛,毅然决定改变思路——卖节目!
李静的想法无疑标新立异,当她把想法告诉同行后,一名发行总监惊讶地说:
“中国的电视从来只卖电视剧和广告冠名,哪有卖节目的啊!
何况你的节目鲜为人知,别人凭什么买你节目?
”李静的员工也说:
“卖节目靠人脉关系,这可比拉广告更难呀!
”李静体谅大家,为了做出样子,也为自己争口气,她开始奔波于全国各地的电视台进行推销。
毕竟原来在北京和央视工作时积累了一些人脉资源,李静到各个电视台游说时,人家一见她来,首先带着她吃喝玩乐,而唯独不提买节目的事。
李静知道对方是在堵她的嘴,为了笼络他们,她干脆趁着酒兴卖起了人情。
一次,她前往湖北电视台推销时,一位台领导陪她吃饭。
席间,她见大家喝得高兴,就说:
“我在这儿吃饭,可我公司还有一帮女孩没饭吃,你们能不能先看看节目录像?
如果看了觉得节目不行,我马上就走;如果觉得节目可以,我可以免费送给你们,你们赚了钱我分文不要,就当我送给你们一个人情,日后也好再谈合作!
”那位台领导见她说话爽快,为人仗义,便召来相关人员一起审片。
结果,大家看完节目后一致说《超级访问》做得非常好。
为了做成这笔生意,李静当即决定将节目中的5分钟贴片广告全送给对方,而只把其中的30秒时间留给自己。
李静对他们说:
“这个节目如果收视率第一,你们一分钱不投就可大赚一笔;如果收视率低了,你们就把节目停了,反正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她这样一说,电视台立刻同意试试,并决定每期节目给她2019元。
这样,李静成了中国第一个卖节目给电视台的人。
她这一卖就是50家电视台,而她一期节目能卖10万元。
当时,一期节目的成本才3万元,这一出一进就赚了7万元。
名人伴我成长事迹3
“她是演出了智慧、活出了常识的本心骑士。
她甘愿并正在做一个社会化的艺人,而不是一名谐星。
她和房价较劲,和市政认真;她和潘石屹争论,和张伟平叫阵;她率直真实、敢说不讳,她让我们看到公众人物的世间关照。
”2019年11月,著名喜剧明星宋丹丹获封“2019时代骑士”。
一个年过半百的女性艺人如何变身骑士?
她做出了怎样的举动得以代言时代?
跟家人较真
宋丹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曾担任北京市文联党委书记,母亲是一个美术教师。
她是老幺。
小时候的宋丹丹在兄弟姊妹当中,是最没有艺术细胞的一个。
因为哥哥芭蕾舞跳得好,姐姐又能唱又能跳,唯独她沉默寡言。
但这赋予了宋丹丹爱思考、爱总结的秉性,她也想跟哥哥姐姐一样被父母欣赏和重视,当时家里贴满了哥哥姐姐的奖状,于是宋丹丹也希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人 成长 事迹 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