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8828732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80.64KB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全国高铁网中心的武汉,建成了覆盖全国24个重点城市的“米字形”高铁网。
B.我省优质旅游资源密集,5A级景区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4A级及以上景区占比达38.6%。
C.看了电影《攀登者》,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在奋斗的新时代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攀登者。
D.“撸起袖子加油干”既反映出中华民族走在伟大复兴路上的精神面貌,也将深刻地影响未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印记。
2.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C.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D.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秀颀(qí)刹那(chà)堕入(duò)海市蜃楼(shènɡ)
B.飞甍(ménɡ)桑梓(zhǐ)星宿(xiù)面面厮觑(qù)
C.逮捕(dài)俯瞰(kàn)憬悟(jǐng)卷帙浩繁(zhì)
D.钦佩(qīn)跻身(jī)魁梧(wǔ)不屑置辩(xiè)
4.下列故事,不属于表现孩子聪慧是()
A.司马光砸缸
B.曹冲称象
C.道旁苦李
D.刻舟求剑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夏时节,明月湖的朵朵荷花,妖娆多姿,栩栩如生。
B.今天下午,阳光明媚,同学们穿着统一,排列整齐,鳞次栉比,进行广播操比赛。
C.双十一促销活动中,家用电器一马当先,频繁降价,强力提升了市民的消费积极性,原本濒临滞销的数字彩电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D.从古至今,许多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二、现代文阅读
(题文)阅读《疫苗是怎么起效的》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1796年,科学家爱德华・詹纳把牛痘病毒注射到一个八岁男孩的体内,让他免受天花的侵害,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
②但它是如何起效的?
③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
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
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
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
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
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
④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
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依然存在风险。
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年轻,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力道不足。
⑤在这些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
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
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
⑥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
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
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
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
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效力。
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称之为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
⑦为使身体对特定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科学家分离出目标抗原的基因。
当人体注射后,疫苗内的基因会刺激体内细胞制造抗原,这会引发更强大的免疫反应,让身体准备好对抗任何潜在威胁。
这类疫苗仅由特定基因的物质组成,不含病原体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如果能研发成功,就(可能 必然)在几年内建立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对抗病原体的感染。
(选自《读者》2016年12期)
6.(小题1)说说第①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7.(小题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选文⑥段主要运用了______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__________。
(2)请在第⑦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阐述理由。
我选择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疫苗起效的原理。
阅读散文,回答问题。
【甲】春 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
“春脖子短。
”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
“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
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
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
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
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
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
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批注: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北国春风来临时的迅猛与力度。
】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
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
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
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
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乙】婉转的春
李丹
旧历年过了,阳光明媚起来。
二月的季节里,春还在某个角落里蛰伏着不动声色,冬日的余寒还在一波一波地侵蚀着,寒意在角角落落恋恋不舍地徘徊着,对于阳光的驱逐置之不理,偶尔有风吹过还有种凉寒彻骨的感觉,有时甚至还会有一场稀薄的雪。
这样的时节人们便有了盼春的心情。
角落里的春天脚步婉转,一波三折地扭着细弱的腰枝款款而来,最初没有什么气势却执着,一寸寸地拓展着自己的领地,先是空气里有了一丝暖意,迎面的风抽了筋骨般不再那么硬朗,阳光一扫冬日里的倦怠,愈发变得明媚灿烂起来,那样的阳光很是有了几分力量,毫不吝啬地落在角角落落里。
墙脚的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一场细雨过后,便大大方方地绿起来,没有了丝毫的羞涩感。
堤岸的柳也耐不住寂寞了,细长柔软的枝条在风中飞舞,听到春天的消息悄悄鼓起了米粒般的芽苞,却忍着,掩饰着,和不经意的春风在温暖的阳光里调情。
某一天,阳光更加温暖了些,那柔嫩的黄才一日日从芽苞中泄露出来,像一粒粒金黄的豆子挂满了枝头。
还是那场雨吧,雨后,叶子便如一只只纷飞的蝶跃然在枝头翩然而舞,转眼就是一树的葱茏了,这个时候,春天才加快了行走的脚步,在一夜之间唤醒了千花万朵。
【批注:
____________。
】
果园里,最先登场的是杏花,枝枝杈杈还干枯着,毫无声色,却在你的回首间爆出了一树的雪白;还在惊叹着花的神奇,微风过处,却有花瓣纷然飘落,想必它在忙着花落结籽吧,这时,嫩黄的叶才姗姗露出了它的颜面。
之后,是桃花那一张娇艳脸,有了前人们那么多诗句的沉淀、浸染,怎么看桃花都是那么笑意盈盈的,有娇俏也有几分筋骨,婉若二八女子的脸。
桃花似乎是最为大写意的春天,桃花开了,苹果花,梨花也相继登上春天的舞台,浓墨重彩地在春天里歌唱,奉献自己的完美。
春天在这样的繁华盛世里,在这样热热闹闹的花丛中正式来到人间,开始它极为短暂的旅程。
风在春天里也是那样的耐不住寂寞,它在春天里修了那么多的时日,收了棱角与锋芒,侵染了花香与温暖。
这样的风穿过树叶与花朵,在肌肤之间肆意的游走,不冷也不热,恰到了好处,温润得如邻家少女。
春天悄悄地来着,忽有一日便这样大肆张扬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满眼都是绿色的时候,春也就深了。
(选自2010年3月2日《华文报摘》)
9.【甲】文江南的春风和北京的春风各有什么特点?
【乙】文写出春天怎样的特点?
10.【甲】文作者面对北国的春风,感情是怎么变化的?
11.同样写小草,【乙】文用“探”,朱自清《春》中用“钻”,试体会二者的妙处。
(1)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
(2)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2.【甲】文结尾写道: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试说说作者为什么怀念北国的春风?
13.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好方法。
试仿照【甲】文画线句的示例,给【乙】文画线句加上恰当的批注。
【批注:
。
】
14.同样是写春风,【甲】文与【乙】文的作者对春风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试说说两文的作者对春风的感受有何不同。
三、句子默写
1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山朗润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运用想象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古文《赵普》,完成下列各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②阖户启箧取书 ()
③及次日临政() ④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17.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太祖)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18.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材料:
七月卒,年七十一。
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
“……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选自《宋史•赵普传》)
翻译:
……。
太祖听到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哀悼,对身边的人说:
“……我做皇帝以来,常常用优厚的礼仪待他,赵普也竭尽全力忠心报效(朝廷),真是治理国家的贤臣啊,我真是非常痛惜啊!
”
A.韦编三绝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19.根据材料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
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20.在课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课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
课文原句:
课文中的内容概括:
A B
五、诗歌鉴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1.“昔人”是指_______;一、二两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2.想象本首诗第三联所展示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六、综合性学习
23.八年级
(2)班以“气象物候”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1)请仿照示例,从二十四节气(如冬至、霜降、芒种)中任选两个解释含义。
示例:
清明。
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
(2)你的同学小芳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奇特,请你从物候学的角度对这句诗提出不同的看法。
七、作文
24.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按要求完成作文。
题目:
感谢那次
要求:
(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字数在600-900之间。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如有需要可用“××”代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综合性学习
1、
七、作文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版八 年级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II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