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学设计1剖析.docx
- 文档编号:28820105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62.17KB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学设计1剖析.docx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学设计1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学设计1剖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学设计1剖析
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1课时氯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通过了解海水中丰富的化学资源,创设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化学史实的学习,学会从史料获取化学知识,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品质和科学态度。
3.能说出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列举氯气与水、碱的反应及相关的生活生产应用。
4.认识氯气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能够书写氯气分别与金属(钠、铁、铜)、非金属(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熟悉氯气的化学性质。
5.进一步认识燃烧现象的本质,深入理解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6.通过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分析小结和归纳能力。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学会从物质分类的角度,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微型实验,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学生提高环保意识。
3.联系氯气的毒性及其广泛用途,体会科学使用化学物质为人类服务。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
初中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单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本节以前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学科能力:
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知方式:
由感性到理性为主。
生活经验:
零散的了解一些含氯的物质,听说过氯气,对海水中的资源了解很少。
学生特点:
观察、实验记录往往不够全面,往往会遗漏信息,分析小结和科学表达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教学难点主要是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其二是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方程式的落实。
教学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漂白剂的漂白成分及原理。
教学难点
氯气与水反应、与碱溶液的反应、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演绎推理法、视频教学法
教学准备
仪器:
微型实验仪器一套、针筒1支、酒精灯(火柴)、烧杯、250ml的集气瓶2个(内集满氯气)、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导管、干燥的红色布条两条
试剂:
蒸馏水、碘化钾、硫酸亚铁、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思路
情景线内容线活动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入课题。
文字资料有海水中盐的数据:
“海水中含有几十种化学元素,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大部分以盐的形式存在,氯是最重要的成盐元素。
据推测,海水中含盐3%。
”“若将海洋中的盐全提取出来,铺在地球的陆地上,可使陆地平均升高150m”。
图片资料有长芦盐场和莺歌盐场工作的图片,引入本节内容。
[板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展示生活、生产中含氯的物质,用图片资料和分子式,如消毒剂、清洁剂、聚氯乙烯、合成杀虫剂等。
3.引入新课。
本节我们来学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具体研究氯元素组成的重要物质——氯气。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1.观看、倾听、思考。
2.笔记。
3.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含氯元素的物质。
如消毒剂、清洁剂等。
1.了解海水中丰富的化学资源,树立资源观。
2.创设含氯物质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问题情境,产生亲近感,不惧怕氯元素。
3.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学习的过程。
教学环节2
观察氯气
阅读史料
认识氯气
物理性质
1.展示一瓶氯气,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史话”(P82)“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并思考三个问题:
(1)从氯气的发现到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
你从这一史实中得到什么启示?
(2)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2.引导学生说出史料对自己的启示。
3.分析引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反应方程式。
4.引导学生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演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板书]物理性质:
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扇闻法,易液化,密度小于空气,溶解性约1:
2。
1.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观察氯气、阅读“科学史话”(P82)“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并思考问题,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2.学生交流对三个问题的思考,互相碰撞。
3.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1.通过化学史实渗透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2.学会从史料获取科学知识。
3.学生学会筛选信息进行交流。
4.学生逐步提高观察、思考、多角度分析、提炼、小结的能力。
教学环节3
通过实验
探究氯气
化学性质
1.教师引导。
回忆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氯气的类别预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
[板书]化学性质
2.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实施实验方案。
(9个实验,为防止氯气逸散污染空气,采取实验录像、教师演示实验和微型实验相结合)
(1)播放实验录像:
钠在氯气中的燃烧、铁在氯气中的燃烧、铜在氯气中的燃烧。
(2)教师演示实验:
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3)教师演示微型实验:
氯气与碘化钾、硫酸亚铁、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并通过实物投影放大,保证全体同学能够观察清楚。
(4)观察前面所做氯气在水中的溶解。
(5)演示实验:
氯水的漂白作用,有色布条放在前面制得的氯水和干燥的氯气中,观察现象。
3.引导学生分小组整理实验记录、解释实验现象、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参与到部分小组的活动中。
4.师生共同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
[展示]展示学生的学案,引导学生逐一分析落实。
1.回忆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预测氯气作为非金属单质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探究。
2.全面观察,在学案上记录实验现象。
(1)观看实验录像。
(2)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3)观察微型实验。
(4)观察实验现象。
(5)观察现象,尝试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3.学生分小组整理实验记录、分析讨论、解释实验现象、总结氯气的化学性质。
4.小组之间交流分享,师生共同小结,整体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研究物质的基本思路、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化学反应方程式。
1.学会从物质分类的角度,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学习化学。
通过设计实验、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1)实验量很大,为防止氯气逸散,由老师进行实验。
且污染严重的采用实验录像、同时引入微型实验,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2)着重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全面准确记录、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3)通过微型实验,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创新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氯气的强氧化性。
体会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和辨证发展的观点。
(5)对比试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整理归纳知识重点,提高学生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环节4
[讲述]氯气的用途
认证听课,思考
深入理解性质与用途的内关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环节5
交流分享
归纳小结
辩证思考
1.教师引导。
氯气和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2.资料再现。
废品收购站的事故、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二战期间化学武器、DDT的广泛应用和禁止使用。
3.达成共识。
合理利用资源、科学使用化学物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
1.学生思考、举例。
2.观看、思考。
3.分享资料、达成共识。
1.创设情境氯气不当使用带来的问题,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
2.联系氯气的毒性及其广泛用途,体会对立统一的观点。
3.帮助学生再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计划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氯气——活泼的黄绿色气体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扇闻法,易液化,密度大于空气,溶解性约1:
2
2.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强氧化性
(2)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强氧化性
(3)
光照
与水的反应:
Cl2+H2O=HCl+HClO
2HClO===2HCl+O2
(4)氯水的漂白作用:
使有色物质褪色,并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5)氯气与碱液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3.氯气的用途
(1)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2)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反应。
教学反思
这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Ⅰ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是一节以氯气性质为探究重点的常规课,教学力图突出:
(1)紧密结合STS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树立资源观,创设含氯物质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问题情境,产生亲近感,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不惧怕氯元素,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学习的过程。
(2)整体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
学会从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氯气的类别切入,采取比较研究、分类研究、实验研究的方法整体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
(3)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提高环保意识。
实验量很大,氯气有毒,为防止氯气逸散污染教室环境,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实验录像(老师事先录好)、微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突出物质性质研究的思路,重点引导学生从录像和教师演示实验中观察、记录、整理实验现象,进而归纳小结氯气单质这种活泼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从开始备课时就教学内容和实验的取舍就感觉很为难。
既想引导学生学习从物质分类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入手,通过实验探究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且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体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虽然把具体检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再落实、氯气与水、氯气与碱的反应实质探究放在下节课,仍感觉内容较多,实验较多,时间会紧张,思来想去,还是想试一试。
结果时间还是有些紧,实验量大,学生观察、记录、分组讨论后,交流分享的时间较少,有些学生想法还来不及表达出来。
还有在分享交流的环节上,铁丝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红热现象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实上也是,本想再放一遍录像,但是没有时间了,只能通过其他观察到此现象的同学来补充,倒也达到了效果。
这些是以后值的注意和探讨的地方,有时候真正做到舍得才更好。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其重要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水及碱的反应。
学习提示
氯气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有毒气体,能与金属、非金属、水、碱发生反应,学习时应该注意总结规律,将为后面非金属的学习提供参考。
复习巩固
材料一、2004年4月15日晚,重庆市江北区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露事件,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在与英法联军作战中,首次使用氯气攻击对方,开了战争史上使用化学武器的先例。
1.以上事例说明氯气有,能与发生反应。
2.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氧气与Fe、H2等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FeH2,说明氧气具有。
探求新知
阅读课本P82-84页,完成下面探究学习:
一.氯气的结构: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易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故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很强的性。
二.物理性质
⑴通常状况下,氯气是色的体,有毒,有刺激性气味(怎样闻?
)。
⑵密度比空气(可用什么方法收集?
)。
⑶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体积的氯气。
三.化学性质———强氧化性
1.与金属的反应
⑴Na+Cl2=⑵Cu+Cl2=
(3)Fe+Cl2=(4)Al+Cl2=(5)Mg+Cl2=
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若金属有可变价态,则生成价氯化物,如Fe。
说明:
①大多数金属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Cl2发生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
②变价金属与Cl2反应时被氧化为高价。
2.与非金属的反应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现象为方程式为H2+Cl2=(工业制HCl原理)
3.Cl2跟水的反应:
Cl2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是混合物,呈浅黄绿色,溶解的氯气少量跟水反应,
反应方程式。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跟碱的反应:
①Cl2+NaOH=(主要用来吸收多余Cl2)
②Cl2+Ca(OH)2=(工业用来制取漂白粉)
四、Cl2的用途
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物质,可作消毒剂,制造盐酸、漂白粉、氯仿等有机溶剂,在有机化工中是合成等的重要原料。
巩固达标
1.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氯气能溶于水
C.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D.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2.下列氯化物中,不能用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CuCl2B.FeCl2C.MgCl2D.FeCl3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
B.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l+ClO+H2O
C.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2OH=AlO2+H2↑
D.氧化铝溶于盐酸中:
Al2O3+2H+=Al3++H2O
4、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消毒。
如果实验室中没有蒸馏水,可以用自来水配制某些急需的药品,但有些药品若用自来水配制,则明显会导致药品变质。
下列不能用自来水配制的是()
A.Na2SO4B.NaClC.AgNO3D.AlCl3
5、制取漂白液的化学方程式是:
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
A.1:
1B.1:
2C.2:
1D.3:
2
收获与反思
1.学习了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富集 海水 中的 元素 教学 设计 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