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好教育云平台特供卷四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8817540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7.98KB
届高三语文好教育云平台特供卷四解析版.docx
《届高三语文好教育云平台特供卷四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好教育云平台特供卷四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好教育云平台特供卷四解析版
2018-2019届高三语文好教育云平台9月特供卷(四)
(解析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康德认为,认识含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要素。
感性是接受印象的能力,知性是规则的能力,理性是原理的能力,它们一起构成人类认识的完整结构。
康德的这一划分,揭示了认识的基本层次,确立了理性的至高地位。
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理性主义,而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却与其迥然而异:
它无疑也含有理性主义的因素,但并不归结为理性主义;它较注重悟性、直觉和体验,但又不归结为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
它在本质上更具有“悟性”的色彩,是“悟性主义”。
儒家的“格物致知”,通俗地说,就是用既有的思维尺度、框架去衡量、测度对象。
只是这种把握绝非理性主义,它更具有“豁然贯通”的悟性特色。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如若过多地理性思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往往反致迷惑。
老子的“玄览”,概括了道家的根本思维方式。
“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
超验即要排除一切感性经验、语言概念和欲望,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安宁。
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常无欲,以观其妙”。
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又吸收了儒家特别是道家的要素,凝聚了中国乃至东方悟性思维的精华。
在佛家看来,“开悟”是修行之目的,而“菩提”为所悟之智,“涅”为所悟之理,佛及阿罗汉则为所开悟者。
佛教义理对“悟”或“了悟”有甚为精密、详尽的研究和解说。
依所悟之程度,将悟分为“小悟”和“大悟”;依所悟之迟速,将悟分为“渐悟”和“顿悟”;依所悟之途径,将悟分为“解悟”和“证悟”(由理解真理而知者为解悟,由实践修行而体得真理者为证悟);依所悟之主体,将悟分为“悟自”和“悟他”,更为重要的是,佛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了悟的方法,堪称无数佛教大师和佛教徒通过世代刻苦修行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的悟性体验的结晶。
这种悟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质尤其在中国禅宗中得到典型的充分的呈示。
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在儒家、道家和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悟性理论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
总体上说,以儒道释特别是中国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方式,完全超出了康德所划定的“感性、知性、悟性”的认识框架,超出了康德将理性视为认识的最高形式的观点,从而也超出了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范畴本身。
因此,感性、理性、悟性应是人类认识所固有的要素,它们都不可缺少。
(摘编自侯才《论悟性——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和特质的一种审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格物致知”和道家的“玄览”是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它反对理性主义,倡导超验性观察思考。
B.悟性思维方式在禅宗和佛教中有很多体现,为了开悟,需要“菩提”的智慧,方能悟到“涅”的真理。
C.中国禅宗的悟性理论超出了康德的认识框架,进而也超出了西方康德所代表的“哲学”含义本身。
D.康德建构的人类认识模式基于西方文化和哲学立场,而容纳不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比对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它反对理性主义,倡导超验性观察思考”说法不当。
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由原文可知,儒家的“格物致知”“绝非理性主义”,而道家的“玄览”“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
B项,由原文“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可知,“禅宗和佛教中”说法不当,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是中国化后的佛教;“‘菩提’的智慧”“‘涅’的真理”说法不当,原文是“‘菩提’为所悟之智,‘涅’为所悟之理”。
C项,“超出了西方康德所代表的‘哲学’含义本身”不当,原文是“从而也超出了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范畴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的篇幅阐述中国禅宗的“悟性”思维,表明了中国禅宗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
B.文章以西方主流思维方式“理性主义”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中国传统哲学“悟性主义”的价值。
C.文章从中西哲学视角审视东方悟性主义和西方理性主义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
D.对于认识模式,文章先交代西方传统思维方式,接着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最后完善了认识结构。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A项,“表明了中国禅宗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无中生有,文中只提到“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在儒家、道家和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悟性理论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据此无法推出“中国禅宗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用西方哲学的“理性”思维理解中国传统哲学,那么中国哲学就是不可思议的、神秘主义的、直觉的存在。
B.只有读懂精密详尽的佛教义理,从而在刻苦修行的实践中取得丰富的悟性体验,才能觉悟真理实相。
C.鉴于东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各自特点,由此可知未来文化就不应是“西方文化”,而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D.悟性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
对悟性思维的梳理和挖掘,也是对原有人类认识结构的补充和丰富。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B项,以偏概全。
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由原文“佛教义理对‘悟’或‘了悟’有甚为精密、详尽的研究和解说”“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了悟的方法,堪称无数佛教大师和佛教徒通过世代刻苦修行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的悟性体验的结晶”可知,这些内容都是针对“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而言的,不具有普遍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遥远的灯光
阿成
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世界便属于你一个人了。
窗前的我,仿佛又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是啊,这是三十年前的岁月了。
我开着卡车,独自一人行驶在荒野上。
尤是寒冷的冬夜里,那老银色的雪光会一直延伸到迷蒙的远方,四野似乎是一个偌大的银铸世界,只有我开的这辆小若蚁虫的卡车在行驶。
三十年前,那些沉驻在荒野上的乡村,仅由十几幢简陋的茅草房拼成,村口处照例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杆子,上面吊着一盏亮刺刺的灯。
早年时村子里是没有电的,乡下人只能点油灯或蜡烛照明。
为了节省一蹊油、一截蜡,会早早地熄掉它。
是啊,只有村口处那高高竖立的灯,是黑夜里唯一的光亮。
开着老式的卡车行驶在荒野上,当看到那远处的灯光,在孤寂与清冷中,便有了一点橘色的希望。
这烁闪着的亮团引导着你朝它开去——是啊,这黑沉沉、泛着银色雪亮的大野之上,只有这么一盏灯在远方活活地闪烁着——它出现的那一刻,便成了夜行人不弃的伴侣了。
这孤寂的灯光会让你想起许多陈年往事,它一帧一帧地照亮了你早年的某些画面。
这些画面里有你的父母、兄弟,也有你的同学,这些影动着的人们经过岁月的沉淀、灯光的抚绕,竟变得那样的温馨和纯净,让你那原来凉凉的心,在墨色的夜中感到了一束春阳般的暖。
是啊,在这样的回放中,的确很少出现让你齿冷的往事,它们似乎害怕这孤寂的夜、远处的灯,即便是偶一地浮现出来,也会被过滤得那样亲切起来。
远处的灯光终于近了。
常做冬夜的行客,知道前方的那一盏孤灯,或者是用冰做成的灯,里面点着一支微微摇曳的蜡烛,远远的,如一钵文火闪耀着——那儿呀,或许是一片小旅店吧。
我曾多次住过这样的店。
店的夜呵,从不寂寞,车老板们进进出出,须不断地去院子里喂马,解手,或者几个人盘坐在火炕上,边吧嗒着呛人的旱烟,边唠嗑儿。
前面那盏灯下,或许是一个公路检查站。
检查站里有一领长长的火炕,在墙角处有几个齐胸高的大瓦缸,里面分别腌着酸菜、威茉,存着杂粮。
行路人只要交上一两块钱,就可以美美地吃上顿热乎乎的高梁米饭了。
卡车终于从那一域灯光下开了出来,渐渐地将那灯光远远地、远远地甩在后面,直到灯光化作天上的一颗星。
你继续在老银色的荒野上行驶了,听着发动机发出的嗡嗡声。
是啊,风雪中便是英雄也是孤单的哟。
在迷蒙舞落的雪中,你会看到远远地有移动的灯光,那同样是一台夜行的老式卡车,正从你对面驶来。
似乎是司机们都担心败坏这夜的沉静,双方只是用闪烁灯光的方式彼此打一个招呼。
迎面的卡车从你身旁驶过去了,前途又变得浑沌起来,似乎这黑夜里,只有你这一台卡车在孤单地行驶着。
进入山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兴安岭的盘山道,一山一山地缠绕着,卡车驶上这盘山道时,常会看到在山顶上一辆卡车的灯光,它就在你高高的上方,似乎正朝着天上的方向行驶。
当你驾驶的卡车驶上山顶,前面那辆卡车的灯光却倏然地滑落到山腰那儿了。
就是这样,两辆卡车上上下下地盘旋着,有意或无意地追逐起来……
出了山,卡车便进入无涯的平原了。
正当你这个夜行者感到疲倦时,前面又有一束灯光闪烁起来,于是,你再次地振作了起来。
流水似的岁月湍急而过,当你开着私家车又行驶在冬日的大野上时,眼前的景象与三十年前已截然不同。
夜下的高速公路被路灯照得如昼如织,铺成了一条辽远灿亮的灯带。
远处的村庄不再是一盏孤灯下的老式乡村,它已被灯光璀璨、堆砌如冠的城镇所取代。
行驶当中,不断地有车子从你的迎面驶过来,完全没有打招呼的必要了。
昔年的盘山路消失了,变成了一条被风呼啸着的隧道。
夜,不再宁静了,灯光也不再是回忆之桥,你只是开着车木然地看着前方,行驶着……
哦,下雪了。
你披上衣服起来,站在窗前。
已是凌晨3点,透过布满霜花的窗,久久地凝望着空空荡荡、灯火簇拥着的高速公路。
是啊,在这飘雪的夜里,你在等待什么呢?
是在等待从远处驶来的卡车的灯光吗?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作者追忆自己三十年前夜晚荒野开车的情景,“偌大的银铸世界”“小若蚁虫的卡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下文对灯光充满感情的描写。
B.作者最盼望的还是旅店的灯光和公路检查站的灯光,虽然作者讨厌这些地方的嘈杂,但这些地方能够留宿和饱餐,免于雪夜冻饿之苦。
C.文中使用的“是啊……”的句式,其中包含着肯定、感慨的意思,前后反复这样写,强化读者的认同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结尾写站在窗前,结构上照应开头,感情上通过对等待对象的追问,回扣上文对灯光的追忆,表达了对当年卡车灯光的一往情深。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B项,“最盼望的还是旅店的灯光和公路检查站的灯光”错,文中对灯光没有比较;“作者讨厌这些地方的嘈杂”错。
5.小说以“灯光”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①串联贯通文章内容,使内容更集中、紧凑。
②突出“灯光”这一意象,增强形象感,同时由实到虚,使表达的感情含蓄隽永。
③集中描写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受,使追怀的感情更强烈(使主旨更突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分析。
小说以“灯光”为中心谋篇布局的好处,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布局谋篇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文章结构言之有序。
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
不板不乱。
具体要求有四:
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串联贯通文章内容,使内容更集中、紧凑。
突出“灯光”这一意象。
“灯光也不再是回忆之桥,你只是开着车木然地看着前方”“是在等待从远处驶来的卡车的灯光吗”,集中描写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受,使追怀的感情更强烈。
6.在文中“灯光”有怎样的含意?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分)
【参考答案】
(1)指“我”过去经历中具体的灯光,也指灯光给人的希望、温暖和力量。
(2)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灯光及其带给人的温馨记忆的赞美和怀念,也表达了对因社会发展灯光引不起人们的回忆和相互问候的怅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及情感分析。
在文中“灯光”有怎样的含意,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分析。
“在这样的回放中,的确很少出现让你齿冷的往事,它们似乎害怕这孤寂的夜、远处的灯,即便是偶一地浮现出来,也会被过滤得那样亲切起来”,指“我”过去经历中具体的灯光;“开着老式的卡车行驶在荒野上,当看到那远处的灯光,在孤寂与清冷中,便有了一点橘色的希望”“变得那样的温馨和纯净,让你那原来凉凉的心,在墨色的夜中感到了一束春阳般的暖”“前面又有一束灯光闪烁起来,于是,你再次地振作了起来”,也指灯光给人的希望、温暖和力量。
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作者对过去灯光及其带给人的温馨记忆的赞美和怀念。
“四野似乎是一个偌大的银铸世界,只有我开的这辆小若蚁虫的卡车在行驶”“行驶当中,不断地有车子从你的迎面驶过来……你只是开着车木然地看着前方,行驶着”,对因社会发展灯光引不起人们的回忆和相互问候的怅然。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
但是你扪心自问:
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
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
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
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你看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
你慢些都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
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
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
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剌激你思考。
(摘编自朱先潜《谈读书》)
材料二: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
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
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
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我们说过很多次,一个好的读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
他在阅读时很主动,努力不懈。
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另外一些观念。
你想要用来练习阅读技巧,尤其是分析阅读技巧的书,一定要对你也有所要求。
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
你大可不必担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变魔术一样让你达到目标。
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
事实上,这些书就是你要找的书,因为它们能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技巧的读者。
有些读者会有错误的观念,以为那些书——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
结果一般人都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只有科学作品,或是哲学作品才是这种书。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已经说过,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
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
譬如从许多方面来说,荷马的书就比牛顿的书难读——尽管你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对荷马的体会较多。
荷马之所以难读,是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是很难写好的东西。
读一本好书,却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
最好的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
当然,这样的回馈分成两种:
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
第二,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
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
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
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毕竟,人间有许多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
一些人与人之间,或人与非人世界之间的关系,谁也不能下定论。
这不光在科学与哲学的领域中是如此。
因为关于自然与其定律,存在与演变,谁都还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们熟悉的日常事物,诸如男人与女人,父母与孩子,或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都如此。
这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
伟大的经典就是在帮助你把这些问题想得更清楚一点,因为这些书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
(摘编自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7.下列不能作为“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增长心智。
B.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分辨出哪些书有益。
C.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把你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
D.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提升阅读能力。
【答案】B
【解析】题干是“下列不能作为‘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的原因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注意题目要求,找出信息筛选点,比如本题“不能”“作为‘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的原因”“一项”,然后仔细阅读选项和文章内容,在文章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内容,仔细阅读,进行理解,判断正误。
本题B项,“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分辨出哪些书有益”不能作为“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的原因,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
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
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可以看出。
故选B。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就要被恶习惯引诱。
B.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所有的书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读懂。
C.文学作品比科学作品和哲学作品难读,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很难写好的。
D.不光在科学与哲学领域,就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也都存在人类无法最终理解的问题。
【答案】D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筛选信息,理解分析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材料一第二段,“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不能等同于“没有养成读书习惯”,“说不定要”也不同于“就要”,把或然变成了必然;B项,材料二第二段,“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掌握”不能等同于“读懂”;C项,材料二第三段,“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
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同时还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主题难写好是针对荷马而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
故选D。
9.概括两则材料所指出的读书作用分别是什么。
(6分)
【参考答案】材料一:
读书能让人寻出某种人生趣味,提升抵抗引诱的能力。
材料二:
读书能提升阅读技巧,增进人们对世界与自身的了解。
(针对两段材料,意思对即可)
【解析】题干是“概括两则材料所指出的读书作用分别是什么”,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所给的材料,整体把握材料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本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
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本题,通读两则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材料一的第二段和材料二的第二、五段,仔细阅读这三个自然段,可以从中筛选出“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
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
事实上,这些书就是你要找的书,因为它们能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技巧的读者”“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
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
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两则材料所指出的读书作用分别是什么。
概括时注意针对两则材料,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文华,字用光,嘉定州人。
正德三年进士。
授大理评事。
擢监察御史,巡按贵州。
乖西苗阿杂等倡乱,偕巡抚魏英讨之,破寨六百三十。
玺书奖劳。
江西副使胡世宁坐论宁王宸濠系诏狱,文华抗疏救曰:
“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顾又置世宁重法,杜天下之口,夺忠鲠之气,弱朝廷之势,启宗藩之心,招意外之变,皆自今日始矣。
”不纳。
帝遣中官刘允迎佛乌斯藏,文华力谏。
不报。
文华既数进直言,帝及诸近幸皆衔之。
会文华条上宗庙礼仪,祧庙、神袷、特享、出主、祔食,凡五事,考证经义,悉可施行。
帝怒,责其出位妄言,章下所司。
礼官暗于经术,又阿帝意,遂奏文华言非是。
命下诏狱,黜为民。
时正德十一年十月也。
世宗即位,起故官,历河南按察副使。
嘉靖二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大理右少卿,寻转左。
时方议兴献帝“大礼”,文华数偕诸大臣力争。
明年七月复倡廷臣伏阙哭谏,坐停俸四月。
已,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会廷臣大议,文华与汪伟、郑岳犹力争。
武定侯郭勋遽曰:
“祖训如是,古礼如是,璁等言当。
书曰大臣事君,当将顺其美。
”议乃定。
及改题庙主,文华谏曰:
“孝宗有祖道焉,不可以伯考称。
武宗有父道焉,不可以兄称。
不若直称曰‘孝宗敬皇帝’、‘武宗毅皇帝’,犹两全无害也。
”疏入,命再夺俸。
六年秋,李福达狱起。
主狱者璁、萼、献夫,以议礼故憾文华等,乃尽反狱词,下文华与诸法官狱。
狱具,责文华阿附御史杀人,遣戍辽阳。
遇赦,卒于道。
隆庆初,赠左佥都御史。
自大学士毛纪、侍郎何孟春去位,诸大臣前争“大礼”者,或依违顺旨,文华顾坚守前议不变。
其被谴不以罪,士论深惜之。
(《明史•徐文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B.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C.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D.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语文 教育 平台 特供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