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教程.docx
- 文档编号:28817398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07
- 大小:7.07MB
《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教程.docx
《《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教程.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教程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效果。
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以及系统化设计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
1.1现代教育技术
1.1.1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演变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西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本书是在AECT主持下,通过美国众多教育技术专家的积极参与,并举行一系列专题学术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历时5年时间,最后由西尔斯和里奇总结成文。
因此该书是美国电教界的集体研究成果。
(一)美国AECT的94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本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研究对象是工程和资源,基本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它是按系统方法应用过程的阶段特点来阐述他它们的理论和时间。
其结构图如图1-1所示。
管理
计划管理
资源管理
传输系统管理
信息管理
利用
媒体使用
革新技术的传播
实现和制度化
有关的政策和规定
开发
印刷技术
视听技术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
综合技术
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信息设计
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
评价
问题分析
标准参照测试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理论
实践
图1-1AECT94定义的结构图
本定义中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指:
为达到给定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进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策略中又包括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的教学系统与教学信息的设计。
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包括:
将音像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CAI和ICAI)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二)AECT94定义的四个组成部分
1.理论和实践
一个专业或学科必须有支持实践的基础理论。
理论部分包括对知识体系
关的概念、理论架构和原理等。
实践部分是指这些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应用。
2.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这些术语涵盖了这个领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人员的职能。
这几个范畴的研究基本上是各自独立的。
其中,设计范畴集中地表达了教学技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
开发范畴亦较为成熟,其他几个范畴的理论仍引用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
3.关于过程和资源
这个组成部分包括定义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过程和资源。
过程就是用于“产出”和指导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是一个包括输入、行为和输出的序列,包括了设计和传递过程。
过程通常是程序化的,但亦不总是这样。
当过程有一系列有序的步骤组成时,它是程序化的;当活动顺序不是很有序时,过程就是非程序化的资源是支持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料库,它包括支持系统和教学材料与环境。
但资源并非仅指用于教学过程的设备和材料,
它还包括人员、预算和设施。
可以说它包括了一切有助于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因素。
4.为了促进学习
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影响并完成学习。
这个组成部分所用的术语是为了强调学习的结果,阐明学习是教学的目的,教学是完成学习的一种手段。
学习是检验教学的标准,它表现为知识技能或态度的改变。
定义中的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个人或行为相对持久的改变”,是心理学中的定义,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学习是指的听课、读书等。
(三)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教育技术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以及系统化设计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逐渐从教学方法范畴内分离出来的一门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
教学技术、教育技术这两个术语在70年代才在正式文件中出现。
由于教育技术是一个正处于发展中的年青学科,所以从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先后给出了七个定义。
这些定义在文献中被大量引用。
1.AECT(前身)1963年的定义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包括:
⑴研究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图像信息和非表征性信息的独特的相对的优缺点;⑵在教育环境中利用人员和设备将信息结构化、系统化。
这些任务包括对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
它的实际目标是:
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
”该定义的目的是为“教学技术领域提供一个工作性定义,作为领域未来发展的框架并引导教学的改进”(Ely,1963)。
这个定义也是促使这个组织由视听教育部更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委员会的一个因素。
1963年定义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将本领域所涉及的职责或功能列出。
这种方法促使领域由关注设备并以机器来解释领域的产品定位,转向一种规定事件之间动态、连续的关系的过程定位(Ely,1963)
2.教育技术委员会1970年的定义
该定义是由美国总统教育技术委员会完成的。
委员会的报告中认为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定义:
第一种定义方式:
在人们较为熟悉的定义中,教育技术是指产生于传播革命的媒体,这些媒体可以与教师、课本、黑板一起为教学目的服务教育技术是由电视、电影、投影、计算机等软件和硬件所组成……
第二种定义方式:
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特定目标来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
它以对人的学习与传播的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人力、物力资源,以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的目的。
这两个定义对教育技术的解释仍然是不明确的。
第二个定义中有几个新的方面:
首先,教育技术必须包括特定目标,这可能是受斯金纳(B.P.Skinner)和梅格(RobertMager)的影响,他们的观点被领域中的实践者广泛采用;其次,用于达到特定目标的方法和技术必须以研究为基础;第三,定义中提到“更有效的教学”这一短语有效性也是技术的一个关键特征(Heinich,1984),不过,“有效性”这个字眼并没有在该领域的主要定义中出现,可能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只要教育技术的原理被使用,就会产生有效性。
1970年定义和1963年定义之
间微妙的但很重要的差别就是从“系统”(system)向“系统化”(systematic)的转变。
“系统”的概念复杂,使用“系统化”术语的目的或许是试图使教育技术的过程更简化、更清晰。
3.西尔伯(Silber)在1970年的定义
第三个有影响的定义就是由西尔伯提出的,他后来主持AECT的定义与术语委员会的工作。
教育技术是用系统化的方式对教学系统组成部分(包括讯息、人员、材料、设备、技术和环境)的开发(包括研究、设计、制作、评价、支持-供给和利用)以及对开发的管理(包括组织和人员),其目的是解决教育问题。
这个定义和1963年的定义有三方面的不同,特别是开发的概念。
在第一个定义中,“开发”是指对人的潜力的开发,这对于较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方法是重要的。
在西尔伯的定义中,“开发”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它指为了教学而对技术进行设计、制作、使用和评价。
1970年和1963年的定义一样,假设教育技术是一种人机系统,假设经验与材料有关。
1970年定义同以前的一样,指出了教育技术专家的职责,不同的是,它列出领域一些额外的组成部分(如:
技术、环境),从而改变了教育技术的范围。
组成要素的扩展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教育技术的新的研究机会。
然而,教育技术对职责和组成成分的强调,使许多人觉得它更面向实践而不是理论。
在西尔伯的定义中第一次提到“问题”这个概念,而且“问题”成了他定义的核心。
教育技术作为一种问题解决的活动的概念将被包含到随后的定义中。
最后需指出,西尔伯的定义无法独立来理解。
如果想充分理解必须阅读有关定义的详尽解释。
这样,就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全面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教育技术学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
4.麦肯齐(MacKenzie)和厄劳特(Eraut)在1971年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的系统化研究(assitedinEly,1973)。
以前的定义都提到了“机器”“设备”或“媒体”这类词,这是第一个没有提到硬件或软件的定义。
它是对领域的一个基于过程的描述。
定义中使用了“研究”的术语,似乎比两个没有提及该词的1970年的定义更加强调了教育技术是智能化的努力,尽管麦肯齐和厄劳特的定义中并没有明确的提出这一点。
对手段的研究,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出口了。
这比只研究视听讯息的范围要广多了。
“手段的系统研究”也指教育技术可被认为是一个探索的领域。
5.AECT1972年定义
本定义由当时的定义与术语委员会提出,得到AECT的批准。
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利于人类的学习(AECT,1972年)。
这个定义说明,教育技术是开发和使用教学资源的系统化过程。
它试图将教育技术作为一个领域来下定义(Ely,1972)。
“控制”和“确定的目标”在这个定义中被“过程”和“利于人类学习”所代替(Ely,1983)。
1972年定义的一个特点就是决定将视听传播作为一个领域来下定义。
这一决策促成了视听传播是一个行业的思想的形成。
6.AECT1977年定义
正式的定义有十六页,这是定义的概述。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方面,与人类的学习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1977年定义试图将教育技术定义为一种理论、一个领域和一个行业。
比较前面所提到的几个定义,有些概念在许多定义中都出现了,尽管其背景和含义可能有所变化。
像“系统化”、“资源”和“过程”等词经常出现。
在1994年定义中范畴的标题性词语在早期的定义中也出现了,如“设计”、“开发”、“使用”和“利用”、“组织”或“管理”以及“评价”等。
另一方面,早期定义中的一些词语在后来的定义中被删去了。
像“控制”、“利于”、“程序”、“人机”以及“设备”等。
每一个定义陈述的目的都和目标、手段与目的、学习以及问题解决相关。
从时间顺序上来看这些定义就会发现,1994年的定义和1963年、1971年的定义比和近期的定义更为接近。
这是因为,这两个定义中所陈述的目的都是为了促成学习。
还因为,1963年的定义更加基于理论与实践而不是后来的定义中所强调的功能。
1973年,伊利讨论了这样的思想,即关于教育技术的各种定义均有三方面主题,他们表达的思想说明教育技术是:
✧一种系统化的方法
✧一种对手段的研究
✧一个具有某种目的的领域(Ely,1973)
1994年定义将手段解释为过程和资源,将系统化描述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
它反映了教育技术从一场运动发展到一个领域和行业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个领域对理论与实践做出的贡献。
7.AECT2005定义
2004年6月,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定义,由于定义的正式文本于2005年公布,所以又称为AECT2005定义。
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
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esandresources.定义的英文可在印地安纳大学BLOOMINGTON分校IST系Molenda副教授的网页上下载。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焦建利副教授译文如下:
“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实践。
”
该新界定表明:
1.界定的概念名称是“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而不是“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Technology)。
2.教育技术有两大领域:
“研究”(study)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ethicalpractice)。
3.教育技术有双重目的:
“促进学习”(facilitatinglearning)和“改善绩效”(improvingperformance)。
4.教育技术有三大范畴:
“创造”(Creating)、“使用”(using)、“管理”(managing)。
5.教育技术有两大对象:
“过程”(processes)和“资源”(resources)。
6.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技术性。
表现为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是适当的技术性过程与技术性资源;表现为技术实践的"符合道德规范"性、技术工具与方法运用的先进性、技术使用效果的高绩效性。
1.1.2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国内被大量使用的一个术语,它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个概念。
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带有强烈的现代化、信息化色彩,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数字音像、卫星广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
所以,在定义上与教育技术稍有不同。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其内涵具体体现在:
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
2.现代教育技术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的技术或方法
3.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
4.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方法是系统方法
5.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1.2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1.2.1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现代教育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幻灯教育、无声电影、广播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现代教育技术萌芽于19世纪未期,19世纪90年代幻灯用于教育领域,从此揭开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序幕。
之后,无声电影、留声机、无线电广播应用于教育领域,现代教育技术开始了最早期的发展。
1922年美国成立了“视觉教育协会”(TheVisualInstructionAssociationofAmerica)。
2.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30-40年代),以有声电影、录音教学的出现为标志。
20世纪20年代未,美国华纳兄弟发明了有声电影,并在30年代初应用于教育。
40年代,各种录音(包括钢丝录音、唱片录音、磁带录音)媒体也进一步引入教育领域,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46年,美国视听教育家伊嘉·戴尔(EdgarDale)撰写了《视听教学法》专著,提出了早期视听教育理论―“经验之塔”(ConeofExperience)理论,对视听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7年,美国的“视觉教育协会”正式改名为“视听教育协会”(TheVisual-AudioInstructionAssociation),标志着现代教育技术已进入了对具有视、听双重特性的媒体进行研究的新阶段。
3.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以电视、程序教学机及CAI的出现为标志。
20世50年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自动教学机器、程序教学迅速兴起并风靡一时,教育电视迅速发展,由实验阶段进入教学实用阶段,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拉斯韦尔、香农-韦弗等人的传播理论开始影响教育领域,出现了教育传播。
从原来的只把教育媒介作为教育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扩大为研究教师(传者)、学生(受者)和整个教育传播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更加注重对各种媒体的综合利用和对学习过程的研究。
4.系统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以各种系统媒体的出现为标志。
从70年代开始,电视、录像、卫星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被引入教育,使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了系统发展阶段。
同时,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被广泛用于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也成为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建设更加科学、严密。
由于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扩大及教育技术理论的不断成熟,视听教育这个名称已不能完全涵盖其研究范畴和实践领域。
197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正式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CommunicationandTechnology简称AECT)。
5.网络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使用多媒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为标志。
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虚拟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成熟,标志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了网络发展阶段。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多媒体传输系统是一个教育适应性很强、服务范围广的开放教育体系,它将使教育的全民化、终身化、多样化、自主化、全球化成为可能。
90年代以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引入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1.2.2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至今已走过70多年的历程。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萌芽阶段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萌芽阶段是指20世纪20年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这一阶段主要是运用幻灯、播音、电影等媒体进行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活动,由此揭开了中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序幕,并在教育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始终处于自发的状态。
2.我国教育技术的初步发展阶段
建国以后,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1949年11月在文化部科技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教育技术工作。
在这一阶段
(1)播音教育和电视教育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2)学校电教促进教育改革。
在高等教育方面,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许多高校开设了“电化教育”、“视听教育”等课程。
从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6年,中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电化教育工作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3.我国教育技术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阶段
“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的教育技术重新起步。
从20世纪20年代视听教育引入中国并定名为“电化教育”以来(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高师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将“电化教育”专业改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我国开展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这20年。
从1979年开始,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负责全国的电教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
在各级电教机构的积极组织和努力工作下,中小学和高等学校的电化教育工作迅速开展。
由于国家和地方对发展教育技术的重视,我国用于现代化教育的设备、设施在20年间有了较大的更新,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较好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流,发展计算机教育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率先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专门从事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工作。
进入90年代后,教育领域多媒体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日益高涨,使我国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1.2.3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将会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理论研究的深入化及应用模式的多样化方向发展。
1.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计算机网络的蓬勃兴起,信息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Internet的出现及其迅猛发展,将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表现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将引起教学模式和教学体制的根本变革。
在网络环境下,既可以进行个别化学习,又可以进行协作型学习,并可按学习者的意愿进行学习,实施因材施教,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
2.多媒体化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的信息实时交流的一种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表现在:
①电子出版物(ElectronicPublishing)的广泛应用。
②教学信息的超文本组织结构方式。
③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等。
3.智能化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技术是研究如何以人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能力的一门新兴学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构成了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CAI)及智能化教学系统(IntelligentTutoringSystem)。
智能化教学系统是以认识科学为理论基础,综合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教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的新兴教育技术。
4.理论研究的深入化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其自身理论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并且加强了将认知学习理论应用于教育技术实践的研究
5.应用模式的多样化
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可概括为如下四种模式:
(1)基于常规教学媒体(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的“常规模式”;
(2)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
(3)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
(4)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
在广大中小学,常规模式仍是当前主要和大量使用的模式,多媒体模式和网络模式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要追求的发展模式。
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应考虑是否适应学习目的,考虑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1.3现代教师与信息时代
1.3.1信息时代与教育
处于急剧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有着极其良好的发展环境,获得了改革变化的机会。
1.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时代,信息(知识)成为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
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是传授知识,因而对教育有更高的要求。
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迅速更新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与其他电子、通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和存储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
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为迅猛,形成“知识爆炸”。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截止1980年,当代人类知识体系中,人类有史以来一百多万年积累的知识占10%,而近30年积累的占90%。
90年代后,人类知识积累的速率加快更加明显。
人们需要掌握的信息,需要学习的知识都在按照指数规律增加,用爆炸两个字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一位网虫这样写到:
“我深深地感到信息时代到来了。
如果说面对堆积如山的书籍我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读的话,那么在网络上只有按自己特别的兴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教育技术 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