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8806836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84KB
高中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
注意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科普文学习的乐趣。
3.德育目标
领悟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学习本文准确全面的语言特点。
2.引导学生分清层次结构,探求描写和说明的有机结合点,体会二者结合之妙处。
【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分小组讨论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播放几组动物游戏时的照片,然后提出设计的问题:
这些可爱的动物们都在做什么?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都做过哪些游戏?
为什么做游戏?
继续播放人类游戏时的图片,继而提出设计的问题:
人类的游戏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果,可以理解的。
大家有没有想过动物为什么游戏呢?
(板书:
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
二.走近作者
周立明,中国现代动物研究专家,科普作家,国际行为分析协会会员,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
作品有《动物游戏之谜》《会说话的动物》。
三.阅读方法:
科普说明文:
介绍科学领域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
语言准确、全面。
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人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科普文的阅读方法:
1.把握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本质。
①从语句,语段中找出事物的特征。
②从文章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
2.理清思路,弄清楚说明的条理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态等。
4.体会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语言平实,简明的特点,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四.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让学生们用五分钟的时间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以下三个问题:
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动物的事例?
2、科学家认为,动物的游戏有几种类型?
科学家对动物游戏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师生一起解决问题:
1.文章开头列举叶猴在跳荡嬉闹、渡鸦在滑雪而下、露脊鲸举起尾鳍,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
这些动物是在游戏。
2.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
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3.科学家对动物为什么游戏的研究,得出了演习说、自娱说、学习说、锻炼说四种假说,之后让同学们把课本61页的图表填上,交流和分析。
假说
根据
结论
演习说
猩猩掌中戏水的游戏
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自娱说
河马玩浮叶
渡鸦滑雪梯
在生理上心理上保持平衡,自我安抚自我保护
学习说
黑猩猩玩棍子、动物玩捉迷藏和追逐游戏
游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锻炼说
羱羊奔跑跳跃
北极熊夏天游戏
动物通过游戏来锻炼身体和生存能力
提问:
根据你的观察或理解,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
说说你的理由。
文章的最后一段:
动物学家们解开了动物游戏的秘密了吗?
明确:
要解开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这样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整体思路:
科学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动物为什么游戏 演习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自娱说
学习说
锻炼说
五.分组讨论,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
分组讨论,六个同学分成一个小组,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人们估计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让小组在讨论五分钟后,推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智能潜力:
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
自我克制能力:
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
”“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
创造性和想像力:
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计谋:
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捉迷藏游戏等。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
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
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问题探究二:
任何作品总会向读者传达一种信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动物世界存在的令人无法理解的游戏行为,他难道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研究吗?
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播放视频《CCTV经典音乐<动物世界>》。
明确:
游戏历来被当做人类的专利,但科学却证明了被人们视为低等的动物也会游戏,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兴趣,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使人类重新审视动物、审视自己,更重要的是要让人类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
其它动物,一样是地球的主人!
六.课后作业
每年的10月4日是世界爱护动物日,
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写一句公益广告词。
七.板书设计
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动物为什么游戏 演习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自娱说
学习说
锻炼说
《动物游戏之谜》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系统学习过说明文,对说明文基本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同时在生活中也观察并积累了一些有关动物游戏的常识,所以对本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做为母语教学,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上没有障碍,学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自信心和比较稳定的听课情绪。
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我计划采用以旧促新的方法,用旧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采用多种方式的讨论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做到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快乐,同时学有所得。
《动物游戏之谜》效果分析
这堂课整体课堂氛围较好,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教学内容安排上有偏差。
对于科普文说明文,语言教学应该是一个重点,这一点在目标中已有体现。
但实际教学中,由于导学案内容和篇幅的的限制,覆盖面不大,不能面面俱到,又担心学生对语言品析不感兴趣,怕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致使课堂气氛低沉,因此,将本课的语言品析只作了浅层次的分析,而课堂的后半节课多用来拓展迁移,想以此训练学生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但这个知识点考试会考到,所以只有在练习过程中采取灌输的方式来讲解。
所以就这一点来讲,还没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二、驾驭课堂能力、教学的应变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学生的思维是多样的,在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个问题,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尤其是对于语文这种特殊的学科,答案更是新奇而多样。
作为教师,应该做到针对学生的回答做适时的变通,尽可能的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但我这点做的还不够,尤其对学生所答问题的点评,有时还不够深入,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加强的。
《动物游戏之谜》教材分析
《动物游戏之谜》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课前让学生利用移动设备查找大量动物游戏的类型和科学家的四种假说,上课可利用学生自制ppt,3G手机中的微信及QQ群互相交流、展示,另外,可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假说,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探讨,做到有理有据。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和模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以移动计算设备为工具进行学习信息传播和交流的能力,促进移动学习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拓展移动学习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范围。
本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科普说明文既具有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更具有科普文自身的特点,科普文是介绍科学领域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本课主要围绕“动物为什么游戏”这个问题展开,这篇课文既贴近生活,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可以将移动学习与语文学科整合运用移动设备技术来扩充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物游戏之谜》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嬉闹(xī) 坠地(zhuì) 聒噪(ɡuō zào) 懵懂(měnɡ)
B.默契(qì) 衔恨(xián) 勾当(ɡōu dānɡ) 嚼舌(jiáo)
C.汲取(jí) 调剂(tiáojì)天赋(fù) 长史(zhǎnɡ)
D.陡峭(dǒu qiào) 消融(rïnɡ) 惬意(qiâ)垓心(ɡā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兴高彩烈 缅甸 嬉闹 撕打 B.得意洋洋汲取 睚眦 天赋
C.比比皆是 反馈 端倪 锻炼 D.各执己见 陡峭 悬崖 纷纭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
B.动物为什么游戏?
《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介绍了演习说、自娱说、学习说、锻炼说等几种假说,究竟哪种假说更有道理,文章作者莫衷一是。
C.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养精蓄锐,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大有好处。
D.研究者认为,动物的战斗游戏可能比真的战斗更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适可而止,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动物行为中被认为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B.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C.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D.它们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吗?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2)动物为什么要___________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
(3)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__________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A.调剂 消耗 熟悉 B.调节 消费 熟悉
C.调节 消耗 熟习 D.调剂 消费 熟习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被认为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B.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和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
C.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D.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7.下面四句话中都用了引号,其作用相同的两句是( )
A.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B.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始”,这一句是我翻造的。
C.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判断什么情况是“过”,什么情况是“不及”,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恰到好处”。
D.“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8.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
②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③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
④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⑤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
A.①④⑤③② B.①②④③⑤ C.②④⑤①③ D.②⑤①④③
2.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
②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③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
④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⑤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
A.①④⑤③② B.①②④③⑤ C.②④⑤①③ D.②⑤①④③
(科技文阅读,直接的目的和结果就是获取知识,了解以前知之甚少甚至完全陌生的事物,这就是获取信息。
在阅过程中对各种信息的性质加以辨别,根据一定的要求对之进行筛选并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
具备较强的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需注意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培养在阅读中对文中重要概念、知识及类似词语的敏锐感知能力。
2.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角度、信息范围,即内容搜索区间。
3.注意对各种相关信息的比较分析,并具备一定的整合能力。
)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
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
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
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
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
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
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
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
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
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9.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10.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11.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知识方法梳理】
科技文阅读的一些方法
高考中选用的科技文往往反映的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
许多考生对此类考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心理。
其实,如果能掌握此类试题的命题规律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就完全有可能在考试中取得这一部分的理想分数。
下面就是指导学生复习科技文阅读的一些方法,仅供参考。
一、树立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就是:
科技文阅读考察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科技知识。
因此,命题也是着眼于考察语文能力的。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科技文阅读的试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科技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具备两种心理状态。
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著,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二是仔细。
科技文阅读的所设的题目虽然其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不可的。
三、明确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
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只有这样才不会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二步,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第三步,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四、探索命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
命题者将选项的干扰点基本都设置在如下几大“雷区”上。
1.部分与整体2.已然与未然3.或然与必然4.原因与结果5.言此与言彼6.客观与夸大7.有据与凭空8.先期与后期
【知识导学】
1.文体知识
科普说明文——介绍科学领域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
语言准确、全面。
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人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2.趣闻故事
人们通常认为动物的智商远远低于人类,二者之间简直无法沟通。
此外,有些带“野性”的动物常常对人类的安全构成威胁,令人避之犹恐不及,何谈与之交往?
但是古往今来,世上也确实流传许多脍炙人口的动物与人类良性互动的故事,令人觉得这些动物简直通了人性一般,很值得玩味,有待科学家们加以深入研究。
在此试列举数例如下:
良驹护兵:
据传当上法兰西帝国皇帝的拿破仑,当他还是一名普通士兵时,因中弹倒地,正遭受危难之际,他心爱的战马“玛利亚”迅即将脊背贴地。
抄起他来就跑,救了他一命。
古今中外历史上,这类战马救护士兵使之免于遭难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鹦鹉报警: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发生一只“能说会道”的鹦鹉呼救保全一名女婴性命的神奇故事。
一名2岁女婴由于吃饼干噎住开始窒息,而照看婴儿的临时保姆当时正在盥洗室中。
这时家中的宠物鹦鹉看到婴儿脸色变紫后,立即开始疯狂地扑扇翅膀并大声“呼救”,临时保姆听到鹦鹉尖叫声后,迅速赶到拯救了窒息女婴的性命。
灵狐报恩:
1976年初夏的某个晚上,唐山有一位还没入睡的老人,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便抄起家伙去看个究竟。
原来是一只前来偷吃鱼的野狐不小心掉进了缸里,怎么也爬不上来了。
想到前几次不明就里地鱼就少了,真想弄死这只讨厌而倒霉的狐狸泄恨。
但当他用强光手电照着狐狸正欲动手时,看到狐狸的眼里充满了惊恐,甚至还有眼泪,他的心又软了……最终还是放过了这只野狐。
不久后,同年7月28日凌晨3时左右,这位熟睡中的老人被一种急促的抓挠声音和呱呱鸣叫吵醒,他听出来是那只狐狸,就起身下床打开房门--那只野狐焦躁不安地仰脸望着他,并一次次地就地兜圈子,像一个有急事的满腹话语的哑巴。
他想可能是狐狸没找到食物,饿急了,来求援了。
可是,就在他想回屋里取吃的东西给它救济时,那只狐狸忽然咬住了他的凉鞋襻,狠命地往外拉。
他忽然有一种什么预感。
于是,随狐狸来到院子里。
就在这时,举世皆惊的7.8级的大地震轰然降临,他居住的小小的配电室,瞬间即坍塌,而老人则因狐狸的预报得以幸免于难。
狼窝育婴:
世界上有些国家例如中国内蒙的科尔沁草原、俄罗斯中部的一个山区、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小山村以及泰国等地,均流传过“狼孩”的故事。
据当事者跟踪到狼窝察看,发现狼孩原来是被狼叼走后,在狼窝里吃“狼奶”长大的,因而具有了狼的许多天性,减少了人性。
人们惊奇地发现,心目中原本穷凶极恶的野兽--狼,居然也有“善良”的一面。
这个事例向人们宣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人与动物其实是一种共生的关系。
在当今生态平衡遭到大面积破坏的情况下,人与动物如何“改善关系”,达到共存共荣之目的,已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动物游戏之谜》课后反思
我讲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动物游戏之谜》。
这堂课的教学整体来说还算成功,学生反映积极,导学案完成的较为顺利。
作为探索过程中的尝试,这一节课能顺利的按照既定的目标完成,从内心来说是很欣慰的。
同样,一节改革过程中的探索课,也包含着许多不足之处。
因此,对这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觉得在编写导学案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坚持。
首先,针对学生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动物游戏之谜》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有着它自身特有的优势。
文章思路很清晰,列举的动物游戏的现象非常有趣,语言也通俗易懂,富有趣味,学生在阅读上没有什么障碍。
那么这堂课学生最应该学什么?
经过认真思虑,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结构及说明顺序。
2、把握科普说明文语言特点。
3、养学生筛选信息,提取要点及概括叙述的能力。
4、注意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科普文学习的乐趣。
5、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但是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要深入完成这些目标明显过于困难,要使教学顺利有效的进行,就必须要缩小教学目标。
经过再三斟酌,我将教学重点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以及叙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因此,一节课都是围绕这一个目标来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小了,教学重点就突出了,教学实施也就更顺利。
其次,精心设置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动物游戏之谜》这篇文章是在列举了各类动物游戏现象的基础上,引发了“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这一疑问,而后通过各种假说来解答这一问题。
动物游戏这种现象生活中多有存在,因此我先是挑选了两幅儿子平时玩的很高兴时的照片,引入了游戏的话题,接着我挑选了几幅有趣的动物游戏的图片,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完成了由人的游戏向动物的游戏的过渡,同学们对这些图片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动物游戏中加入了“语言”,更增加了动物游戏的趣味性。
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提出一个疑问:
动物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表现?
从而导入新课。
趣味性的导入为整堂课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的和谐轻松是这堂课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
导学案教学实质上是先学后教的过程,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来学。
这个班级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使教学进行顺利,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他们的知识和认知水平,我设置了相应的内容,由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到文章重点部分的精读,再到围绕精读部分做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情感到达高潮时的练笔。
教学各环节紧密相联系,并且始终围绕一个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以及叙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由于教学各环节层层深入衔接紧密,教学过程进展的很顺利。
这堂课整体课堂氛围较好,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教学内容安排上有偏差。
对于科普文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游戏之谜 高中语文 动物 游戏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