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14年.docx
- 文档编号:28804469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6.65KB
教学14年.docx
《教学14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14年.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14年
第六章教学
一、选择题
1、中小学实施"双基"教学,其中"双基"包括()。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在我国,教学的基础是()。
A.知识的授受 B.技能的训练 C.品德的发展 D.个性的完善
3、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
A.有个性的 B.有特长的 C.片面发展的 D.全面发展的
4、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教学活动 C.班主任活动 D.实践活动
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讲演法
6、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
A.外部分组,内部分组 B.知识分组,能力分组
C.年龄分组,性别分组 D.学科分组,兴趣分组
7、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称()。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跨学科能力分组 D.学科能力分组
8、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A.教学方案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9、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教学 D.设计教学
10、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1、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12、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13、不是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的是()。
A.新授课 B.实验课 C.练习课 D.演示课
14、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15、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
一是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二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差异;三是了解()。
A.学生个体的动机 B.学生个体的追求 C.学生个体的需要 D.学生个体的目标
16、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1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间接经验 B.生产活动 C.直接经验 D.生活经验
18、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兴趣 C.学习目的 D.学习内容
19、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生产活动 D.社会劳动
20、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与学的矛盾B.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D.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
21、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能力,这遵循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2、教学工作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教学评价
23、“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
()。
A.量力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2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出自()。
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
25、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孔子B.杜威C.赫尔巴特D.凯洛夫
2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27、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A.教学规律 B.教学规则 C.教学原则 D.教学细则
28、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经过事物本身来教学,体现了()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29、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
A.概括性 B.灵活性 C.具体性 D.抽象性
31、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练习可分为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
A.模仿性练习 B.创造性练习 C.实际操作练习 D.独立性练习
32、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3、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演示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34、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35、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指教学原则中的()。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6、课的类型是指根据( )划分课的种类。
A.教学规律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任务
37、“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38、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要求的是()。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9、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村施教原则
40、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41、启发的首要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
A.创造性 B.交往性 C.多样性 D.主动性
4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43、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
A.补充 B.环节 C.延长 D.部分
44、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练习可分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和()。
A.口头练习 B.创造性练习 C.书面练习 D.实际操作练习
45、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
A.课的模式 B.课的结构 C.课的内容 D.课的形式
46、根据某一年级的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分成不同的A、B、C组称为()。
A.学科能力分组 B.跨学科能力分组 C.内部分组 D.外部分组
47、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的一节课内向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A.小班教学 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 D.分组教学
48、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A.一种实践活动B.一种主体活动C.一种文化活动D.一种认识活动
49、“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50、“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首先提出的。
A.《论语》B.《孟子》C.《学记》 D.《劝学篇》
51、“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苏霍姆林斯基D.凯洛夫
52、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A.讲述、讲解、讲演B.讲述、讲解、讲读
C.讲读、讲演、讲评D.讲述、讲解、讲评、
53、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及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A.教学策略B.教学方法C.教学过程D.教学原则
54、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____。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55、极力提倡使用发现法的人是()。
A.杜威B.布卢姆C.布鲁纳D.罗杰斯
56、教学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
C.讨论法D.实验法
57、非指导性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布卢姆C.布鲁纳D.罗杰斯
58、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是()。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B、英国牧师贝尔
C、苏联教育家凯洛夫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59、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B.班级授课制C.个别教学D.分组教学
6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称为()。
A.内部分组 B.学科能力分组 C.外部分组 D.目标分组
61、班级授课制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
A.分组教学 B.因材施教 C.个别辅导 D.个别教学
6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这段话描述的是对师生关系的哪个要求?
()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心理相容 D.教学相长
63、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64、不是因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开展的教学策略是()。
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综合型策略D.方法型策略
6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
A.活动课时制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66、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说明这次测验的( )较好。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67、体现测验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程度的指标是()。
A.效度 B.难度 C.信度 D.区分度
68、衡量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是()。
A.效度 B.难度 C.信度 D.区分度
69、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的指标是()。
A.效度 B.难度 C.信度 D.区分度
7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一是背景评价,二是输入评价,三是过程评价,四是()。
A.目标评价B.成果评价 C.目的游离评价D.学生评价
71、测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较强的客观性的测验是()。
A、标准化测验B、教师自编测验
C、客观性试题测验D、主观性试题测验
7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后辅导D.练习
73.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A.时教必有正业B.君子之教,喻也
C.藏息相辅D.不凌节而施
7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A.直接经验为主B.间接经验为主C.生活知识为主D.生产知识为主
7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实验法D.演示法
76.“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主要说明的是()
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过程
77.《学记》提出“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揭示了教学中的()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8.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有领导的认识
79、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80.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的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高。
A.效度B.难度C.区分度D.信度
8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8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
83.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
A.以上课为主B.以课外活动为主
C.以智育活动为主D.以体育运动为主
84.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
85.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
86.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申,布鲁纳提出了()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87.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88.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
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
89.教学过程中首要事件是()
A.引起学生注意B.提示教学目标C.引起先前经验D.呈现教学内容
90.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主要部分B.基本部分C.主要途径D.基本阶段
91.19世纪末一些国家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采取了()的教学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
92.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是()
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C.卢梭D.杜威
93.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行”的统—过程的是()
A.孔子B.孟子C.朱熹D.韩愈
9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B.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C.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95.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教学环节是()
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
96.下列关于智育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智育是教学要完成的任务
c.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D.教学就是智育
97.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
A.杜威B.布鲁纳C.克伯屈D.赫尔巴特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备课受到三备,具体讲就是钻研教材、__________、考虑教法。
3.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课堂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现场教学、__________。
4.我国班级授课制最早是在清政府开办__________采用的。
5.“坏的老师奉送真理,好的老师引导发现真理”,这说明了教学的________原则。
6.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有3种: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___________。
8.__________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9.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__________过程。
10.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的原则。
1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申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的______的关系。
12.教师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是__________。
13.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__________而采用的方法。
14.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15.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16.学生以学习为主。
17.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作用。
主导
18.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19.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现场的观察要与教师的相结合。
20.启发性原则是依据将教学活动中的规律提出来的。
2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预定的要求,利用指定的设备,采用特定方法而进行独立操作,并在观察研究中获取直接经验、培养技能技巧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23.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可包括研读、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教学参考资料。
24.课外辅导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的学习指导。
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__________形式。
25.学业成绩的检查,主要是通过和考试两种方法来进行。
26.评定学生的成绩,一般采用记分和两种方法。
27.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称为。
28.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称为。
29.__________是教学阶段中的中心环节.
30.一个老师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跃”这个字,右边的“夭”正好是今天学的这个字“笑”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笑”这个字的时候就容易多了,这个老师是运用______________原则来进行教学的。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任务。
(1)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能、创造才能和体力
(3)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美感,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
要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3、简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之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学生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基础,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
③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只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一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
4、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1)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2)只有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能力。
(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必须防止单纯地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能力发展的片面做法。
5、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
其次,知识学习的本身是艰苦的劳动,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6、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这个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7、简述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
要点: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简述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9、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10.简述因材施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