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数学第一单元ccq.docx
- 文档编号:28801964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83KB
三上数学第一单元ccq.docx
《三上数学第一单元ccq.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数学第一单元ccq.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数学第一单元ccq
桐庐县百江小学教师备课表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测量1
备课人
学科
数学
教案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
长
宽
厚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
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
“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
怎样来验证?
”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
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
”“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
”……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
“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
”。
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
“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
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四、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
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
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反思重建
桐庐县百江小学教师备课表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测量2
备课人
学科
数学
教案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师:
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谁来说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
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了?
(米、厘米、毫米)
师:
自己比比,这些长度单位大概有多长呀?
师:
它们之间的换算呢?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师:
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那么1分米究竟有多长呢?
呆会你们就知道啦!
板书课题:
分米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师:
同学们,想知道课桌的长吗?
同桌两个同学为一组,自己用尺子量量吧!
小组的同学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老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自己的尺子不够长可以采用的办法)
师:
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多请几组学生回答)
师:
同学们真聪明,虽然手里的尺子不够长却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量出了课桌的长,有的同学是按照自己尺子上最长的刻度为标准来分段测量的;有的同学是按照10厘米为一段来分段测量的;有的……。
你们可真会动脑筋呀!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呀,(齐读课题:
分米的认识)想知道1分米到底有多长吗?
(想)告诉你们吧,刚才有的同学以10厘米为一段来量课桌的长,10厘米的这一段呀就是“1分米”!
(屏幕出示1分米长)
师:
观察一下,1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呢?
(10个1厘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
再想想,1米里面又有多少分米呢?
在小组里说说!
谁来说说?
(1米=10分米) 你是怎样想的?
师:
(拿出米尺)这是1米,请你们1分米1分米的数。
看1米里到底有多少分米?
板书:
1米=10分米
师:
你能用手比比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
同桌互相比比!
师:
请你用左手手掌对准0刻度线,右手手掌对准10厘米刻度线,再抬起双手来,这样两手之间长度大约就是1分米,再试试吧!
2.完成“做一做“
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填空,并说说为什么?
5厘米=( )毫米30厘米=( )分米
8米=( )分米 90毫米=( )厘米
2.练习1第3题。
要求:
学生以小组为按要求完成书上内容。
四、本课小结
反思重建
桐庐县百江小学教师备课表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测量3
备课人
学科
数学
教案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确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更加清晰。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确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
学
过
程
一、准备练习。
1.用手势分别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短。
2.互相说说这几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基础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要求:
先判断、再测量。
(注意提醒学生回忆正方形的特征)
2.练习一第4题。
要求:
独立完成,老师订正。
3.练习一第5题。
要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适当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
这张纸条长( )厘米。
如果用毫米做单位呢?
三、发展练习。
1.练习一第6题。
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评讲时课件演示。
2.练习一第7题。
要求: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3.游戏:
排队。
要求:
请学生将写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的纸块按照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反思重建
桐庐县百江小学教师备课表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测量4
备课人
学科
数学
教案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1千米(公里)的实际长度,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公里)的实际长度,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谁来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
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二、引入课题
大家来估一估长江大桥的正桥部分有多长?
(大约500米、800米、1000米……)对,长江大桥的正桥部分就是大约1千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
三、新授过程
1.教学例3
(1)自己认真看P7的内容,用波浪线勾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2)4人小组活动:
说一说从书上你都了解了些什么?
哪些知识比较重要?
(3)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千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呢?
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想自己走一走体验一下吗?
2.教学例4
(1)让学生走一走体验一下100米的距离有多远,自己走多少步?
(2)想一想,1千米有几个100米?
你大约要走多少步呢?
(3)完成做一做
学生和老师一起估计。
(到黄化园、到大礼堂)
四、巩固练习
1.P9、1、读懂题目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P9、2、同上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有:
1千米(公里)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反思重建
桐庐县百江小学教师备课表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测量5
备课人
学科
数学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正确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正确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1米=()分米2厘米=()毫米50厘米=()分米1米=()厘米
3分米=()厘米80分米=()米1千米=()米
2.1米–7分米=()分米1分米–4厘米=()厘米
25厘米+15厘米=()分米23毫米+27毫米=()厘米
二、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最聪明,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三、新授过程
1.教学例5
(1)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
独立完成书上的填空。
(2)同桌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
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
试一试
(4)老师这儿也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
4千米=()米9000米=()千米
8千米=()米7000米=()千米
12千米=()米10000米=()千米
2.完成做一做p8
(1)弄懂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习
1.P9、3、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在生活中离不开今天学的知识,走,咱们一起去瞧瞧生活着的数学。
2.P10、4、
(1)仔细观察这幅图,他们在说什么呢?
(2)四人小组活动:
讨论回答小精灵提出的问题
3.P10、5
(1)观察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画图
4.动脑筋题P10、6、
(1)读题,讲一讲(讲了一件什么事?
还知道什么条件?
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们能解决吗?
)
(2)四人小组活动:
回答书上的问题,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写出算式吗?
12时-8时=4时4×80=320千米
320千米〉308千米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反思重建
桐庐县百江小学教师备课表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测量6
备课人
学科
数学
教案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吨,了解它的实践重量,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
了解它的实践重量,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
前面我们认识过哪些能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板书:
()千克1000克
2.出示图片:
请说出它们的重量个是多少?
鸡猴小鸭鹿
3千克8千克350克15千克
二.引入课题
这些小动物的体重太轻了。
但森林里的有些动物比这些动物重得多哟,如果把它们的重量加起来那就更重了,我们必须认识新的重量单位,猜一猜是什么呢?
(板书课题:
吨的认识)现在我们去森林里瞧一瞧
三.新授过程
1.教学例6
(1)仔细观察图意(学生自由看书学习)
(2)从图上你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
还获得了什么信息?
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四人小组说一说)
(3)继续看书,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勾画出来。
(4)汇报:
小精灵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你还知道了什么?
(5)现在你们能解决小动物们遇到的困难吗?
(四人小组讨论怎么解决?
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6)汇报:
师板书:
方案一400+500+100=1000
方案二400+300+100=800
方案三300+100+500=900
2.生活中的数学
除了在书上看见这个吨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吗?
(1)看书。
P12:
小精灵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读一读书上3个小朋友举的例子。
(3)你能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例子吗?
3.教学例7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做一做p12
1题:
口答
2题:
(1)读题,理解题意(载重,超载什么意思?
)
(2)自己能解决吗?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师:
6*300=1800千克2吨=2000千克
2000千克〉1800千克
四、巩固练习:
4吨=千克6000千克=吨
6吨=千克5000千克=吨
13吨=千克10000千克=吨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有:
吨1000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反思重建
桐庐县百江小学教师备课表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测量7
备课人
学科
数学
教案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表示物体重量单位的有关知识,能用学过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表示物体重量单位的有关知识,能用学过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答
(1)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吨1000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2)1克大约有多重?
1千克呢?
1吨呢?
2.填空
1吨=千克3000千克=吨
1千克=克7000克=千克
二、重点练习
1.P13、1、
(1)理解题意,独立连线,说一说你是这样想的?
(2)师提醒:
做这类题,同学们要仔细,判断时不仅要看数字的大小,还要看单位的大小,记住了吗?
2.计算1400千克+600千克=()吨
2700+千克+3300千克=()吨
2800千克—800千克=()吨
1吨—500千克=()千克
3.P13、3
(1)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两辆、2吨、一次运完)
(2)四人小组活动:
讨论,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汇报:
师板书
A:
6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2吨
800千克+700千克=1500千克(小于2吨)
B:
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800千克
1000千克+700千克=1700千克(都小于2吨)
C:
600千克+400千克+700千克=1700千克
1000千克+800千克=1800千克(都小于2吨)
4.P13、4汇报昨天的家庭作业
三、发展练习
P14(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1)图:
自己看后,讲给同桌的听:
你都经济了些什么?
(2)下图: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知道吗?
谁来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独立作业P13、2、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练习课)
1.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
吨1000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2.计算1400千克+600千克=()吨
反思重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第一 单元 c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