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0 神经调节.docx
- 文档编号:28798640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26.65KB
专题40 神经调节.docx
《专题40 神经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40 神经调节.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40神经调节
专题40神经调节
【基础回顾】
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2.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3.局部电流: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4.
(1)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
(2)传导特点:
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相反。
考点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
突触前膜:
轴突末端细胞体的膜
突触:
突触间隙:
树突与轴突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后膜:
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传导过程
兴奋
突触小体(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考点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下丘脑:
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
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3.人脑的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W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V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S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
H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技能方法】
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img,2015/10/5553-28-8.png}”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
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膜电位的测量
3.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
a点——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
4、兴奋传递过程
(1)兴奋传递的过程:
轴突→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
①组成上的不同:
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变的不同:
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6.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
电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
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
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
变化。
结果分析:
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中
【答案】A
【解析】
在同一个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一般是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果这个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组成,那么刺激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与刺激感受器相同的反应。
因为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一般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会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小脑、脑干和脊髓等,如完成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只能单向传递。
故C错误。
3.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C.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
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答案】C
【解析】
静息电位是指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不能用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表示,A错误;
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图乙表示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而有些激素是分泌蛋白,C正确;
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再转换为电信号,D错误。
4.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断它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由题干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可排除B、C、D项。
杜冷丁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使乙酰胆碱失去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机会。
5.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
B.d内信号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荷
【答案】B
【解析】
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兴奋能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并能引起骨骼肌收缩,A错误;d表示神经—肌肉接头,是突触的一种,所以神经冲动在此处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最终引起肌肉收缩,B正确;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由于d的存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负电荷,故C、D错误。
【能力提升】
1.在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答案】C
【解析】
在熟知反射弧结构的前提下,应通过分析破坏前的实验现象推出存在的反射弧,通过破坏后的实验现象推出可能被破坏的反射弧结构,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
由表可知:
破坏前,刺激左后肢和右后肢的反应一样,说明具有这样的反射弧:
“左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左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到损伤;刺激右后肢,左后肢无反应但右后肢能收缩,说明“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的反射弧完整,而“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的反射弧不完整,说明神经中枢之前的结构正常,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是神经中枢之后的结构,即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2.如图所示,兴奋既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以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传递。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可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B.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C.②处对应的轴突膜上,钠离子通道是开放状态,钾离子通道是关闭状态
D.兴奋在a、b细胞间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
【答案】C
【解析】
a处可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②处对应的轴突膜上,钠离子通道是开放状态,钾离子通道是关闭状态,兴奋在a、b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C选项正确。
3.如图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就会产生兴奋。
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
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新生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一定会引起神经元D兴奋
C.若B受损,其他结构正常,此人的排尿反射不会发生障碍
D.若某人的M和N受到损伤,在其他结构正常的情况下,其排尿反射不会存在
【答案】A
【解析】
新生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正常成年人可以自主控制排尿(N的末端可以释放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从而引起神经元D兴奋或抑制),因此A正确,B错误。
图中的A、B、C、D、E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会破坏反射弧的完整性,排尿反射将发生障碍,C错误;M和N受损排尿反射仍会存在,只是不受大脑皮层控制,D错误。
4.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答案】A
【解析】
由题可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后,大量Ca2+在极短的时间内消除前膜内的负电荷,突触小泡快速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加快了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故A项正确。
5.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
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
A.运动言语区
B.书写言语区
C.视觉言语区
D.听觉言语区
【答案】C
【解析】
语言功能是人特有的高级功能。
人体大脑皮层中有四个言语区,W区是书写言语区,H区是听觉言语区,S区是运动言语区,V区是视觉言语区。
每个言语区的功能各不相同,若受到损伤其功能就会丧失,但是不会影响其他言语区的功能,正是由于人脑中具有这种特有的言语区,才使人具有其他生物所没有的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终极闯关】
1、(2015年上海卷)有关“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不去掉脑,将观察不到搔扒反射
B.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调节一些生理活动
C.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的目的是让搔扒反射现象更加明显
D.由于蛙腹部和脚趾尖都有感受器,刺激两处都会出现搔扒反射
【答案】B
【解析】
若不去掉脑,则脑对脊髓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去掉脑的牛蛙,其脊髓反射的发生,说明脊髓可以不依赖大脑调节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环割并去掉脚趾的皮肤,则缺乏感受器,反射不能发生;刺激脚趾尖发生的反射是屈腿反射。
2、(2015年浙江卷)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答案】D
【解析】
静息电位是细胞膜内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其大小取决于细胞膜内外钾离子的浓度差;动作电位是细胞膜外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其大小取决于细胞膜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
血液中钾离子浓度急性降低,会导致细胞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增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所以会导致膝反射减弱。
3、(2015年江苏卷)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答案】D
【解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时,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相应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Na+内流时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而Cl-内流时使下一神经元受到抑制,两者不能同时发生。
4、(2015届辽宁省沈阳市育才中学高三模拟)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答案】D
【解析】
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故选D。
5、(2015海南卷)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______、___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
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_______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
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 。
【答案】
(1)不会
(2)HC3- HP42- 7.35~7.45
(3)内流 电位变化
【解析】
(1)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是红细胞的等渗溶液,将人体的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水分进出达到动态平衡,细胞形态不会改变。
(2)Na+可与血浆中HC3-、HP42-等无机负离子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7.35~7.45。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大量Na+内流,产生兴奋。
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电位变化,即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形成动作电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40 神经调节 专题 40 神经 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