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典型材料.docx
- 文档编号:28795716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32KB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典型材料.docx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典型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典型材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典型材料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典型材料
以人为本 求真务实
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汝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05年6月24日)
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全县总面积2401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36个村(居)委会,四个社区,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总人口36.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万,有下岗失业人员7329人,符合发证条件并已核发《再就业优惠证》的有4426人,持证“4050”人员1489人。
近几年来,我们把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截至2005年6月底,共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351起。
两年来共落实小额贷款担保资金210户,发放小额贷款金额420万元。
今年完成110户,发放贷款金额220完万元,在全市率先完成任务,占下达任务的183%。
扶持了210个小型微利项目顺利上马,共创造661个就业机会,帮助292名下岗失业人员顺利实现再就业。
一、畅通“三条渠道”,调查摸底清清楚楚,把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做为“民心工程”来抓
把开展小额担保工作做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民心工程”来抓,在全县深入开展了“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调查活动。
一是社区专干走下去。
县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城关镇、四个社区居委会开展专项调查,由局领导带头主抓,社区专干分片包干,逐户逐户摸清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是问卷调查报上来。
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向重点行业、重点地段、重点人员发放问卷,抽样调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三是张榜公布核出来。
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张榜公布其出生、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等,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举报。
经核实不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纠正。
提高调查的透明度。
通过三管齐下,做到了家庭情况清、就业状况清、社会关系清“三清”。
调查统计显示,在7329名下岗失业人员中,有6078人实现就业,其中有1336人从事灵活就业,1420人在企事业单位就业,2445人在外打工,877人在家歇业。
在这些下岗失业人员中,有892人有一技之长,有创业欲望,但缺少启动资金。
这些调查材料,为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激活“三个机制”,社会参与群策群力,把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作为“德政工程”来抓
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帮扶机制,营造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扶持下岗失业人员的浓厚氛围。
一是政府推动。
召开了县长办公会议,专题听取情况汇报。
成立了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劳动、财政、银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小额担保贷款资格审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有力。
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注入担保资金210万元,解决根本问题,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部门联动。
形成了“劳动部门主动牵头,财政、工商、银信部门主动配合”的高效运作格局。
财政部门保证了担保基金的按时足额到位,从而实现了在全市率先启动。
工商、税务部门大力推行便民服务,保证办证办照快捷准确。
农业银行、信用联社简化程序,热心服务,积极发放贷款。
同时,组建了创业服务中心,对贷款的再创业人员实行跟踪管理,形成创业、就业、再创业的良性循环。
三是干部主动。
单位干部职工积极为自己的下岗失业人员亲友开展政策咨询,代办各种手续,踊跃为亲友承担工资担保。
三、把住“三个环节”,具体运作明明白白,把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做为“阳光工程”来抓
坚持“既办成好事,又规避风险”的原则,突出两性(可操作性、严密性)一化(规范化)。
一是严密操作。
我县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汝城县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汝城县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流程》、《汝城县小额担保贷款资格审查领导小组工作细则》、《汝城县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担保中心工作细则》等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为我县顺利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规范放贷行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是严格程序。
严格按照“个人申请、社区推荐、资格审查、中心担保、银行核贷”的工作程序,成立了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
为维护广大下岗职工的利益,防范贷款风险,确保资金安全,除严格按规定组织小额贷款项目评审外,还特别规定小额担保贷款的申请人必须有国家公职人员(工资由县财政工资统发中心发放)提供的反担保,作为担保中心审批的先决条件。
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不良分子套取贷款,确保了资金安全,维护了广大下岗失业人员的根本利益。
三是严肃纪律。
对下岗失业人员弄虚作假骗贷的,进行公开嚗光,三年内不允许享受小额贷款政策,对国家公职人员违规提供反担保的,由所在单位负责人进行“警示谈话”,从而确保落实政策的严肃性。
四、力求“三个效果”,享受政策实实在在,把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做为“富民工程”来抓
通过发放小额贷款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力求实现政策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的最大化。
具体来说,实现了“三个一”。
一是提供了一项创业资本。
把工作重点放在向具有创业能力但缺乏启动资金的下岗失业人员上,帮助他们解决创业启动资金问题,增强创业的造血功能。
供销系统下岗职工李娜,三口之家,还要赡养两个老人,家中唯一的收入只有丈夫的一点微薄工资,生活相当艰苦。
经过市场调查,李娜想开个手机美容店,又苦于没有启动资金。
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我们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她成为了第一批小额贷款户,拿到了急需的2万元。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打拼,小店的生意蒸蒸日上,一家人也过上了舒坦日子。
二是扶持了一批创业典型。
一批小额贷款户,经过资金扶持,滚动发展,成为私企公司,得到持续发展。
何福堂是第一批小额贷款的受益者,由一家小日杂店起家,而后搞起了小型超市,如今已是金鑫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金鑫公司现已成为县里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员工近60人,其中吸纳下岗职工20多人,人均工资达到600元以上。
三是创造了一次就业机会。
在贷款户中有95%的人从事的是第三产业的经营。
210个贷款户在实现自主就业的同时还吸纳了近300名下岗职工就业。
随着这些经营实体的不断发展,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将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扶持下岗职工自主创业与再就业是我们的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将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不断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增加担保资金规模,完善担保中心功能,利用劳动保障部门的优势向下岗职工提供全方位服务,使更多的下岗职工得到贷款支持,让更多的下岗职工走上自主就业之路。
很荣幸老师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参加了2004年东北林业大学首届大学生绿色营,第一次真正进入了自然,感受了自然,了解了自然。
这十几天的集体生活使我受益匪浅,可以说对我一生都会有很大影响。
做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和环境生的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我们美丽的大家园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7月29日晚8点半我们开始了此次旅程。
在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她的出现让我们有了先为她做个小环教的想法,于是我们便主动和她聊了起来,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她是一名小学生,我们问她平时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
她说:
“不破坏花草树木,不随地丢垃圾……听着小女孩幼嫩的声音,看着她那双纯洁又明亮的大眼睛,让我们觉得未来的一代是有希望的,我们要不断的传送给他们好的新的信息,让他们在更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分手前我们送给了小女孩环保书籍并鼓励她好好学习、保护身边的环境,同时留下了她学校的地址,我们将长期与她和她的学校联系。
7月31日下午,我们抵达太平沟,正式开始了此次行程。
稍做修整我们便到当地老乡家进行入户调查,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地村民只能靠做小买卖,种地,养家禽来维持生活。
即使村子被林场环绕他们也不能轻易进入林场拾柴,只能捡一些林场工人砍伐树木后留下的碎木头烧火取暖。
进行完入户调查的第二天我们一大早便来到了太平沟小学给这里的小学生做环保知识教育。
远远望去学校的门口早已挂上了欢迎我们到来的条幅,沿着一排水泥路,我们走进了简单而又明亮的教师。
在做环教时我们接触的都是些孩子,他们的心灵是那般的纯真和干净,他们所拥有的那些话语和行动都是最真切的,纵然有时候也会犯些错误,但那都是无心的。
当你给了他们一点爱,他们会很感恩的,他们甚至会对你以及你的伙伴们都很好,会亲切的叫我们每位‘大哥哥’或者‘大姐姐’;他们不知道“用心去爱”,但他们一直在用心去爱——纯洁无暇的爱!
和我们一起上课的小学生是我所见过的最可爱的小学生,他们是那么的爱学习,对外面的世界那么的向往,在那个村子里他们是幸福的,他们还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而许多村子里的孩子却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的责任,相比之下我们的城市孩子幸福到不知哪里去了,他们有耐克鞋穿,可那个村子的孩子们却不知道什么是‘耐克’,他们有美味的蛋糕,而那个村子的孩子吃上一个椰子都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城市里的孩子做着美丽的梦的时候,农村的孩子做着什么样的梦,我无从知道。
环境教育就不应该让我们这样一堆成天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义务去做,它本来就应该让教师去做,然而中国的农村教育体制被排离在城市教育体制外,在农村九年义务的基础教育都得不到保证,而我们怎么要求在农村实施环境教育?
还是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吧,把一切不开心的东西忘掉,在游戏里面我们还能找找属于孩提时代的梦。
“付出得越多,收获的也越多”,真心的付出会让人得到最有价值的回报!
环教中的付出、收获,我很满足!
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此我们无怨无悔。
我们会这样做,我们一定能做到的!
我们心中不变的追随的梦,在不断鼓舞着我们每一个绿色战士在前进,为了共同的家园,为了每一种生物,为了每一滴纯净的水滴,为了每一缕不搀杂污染物的空气,为了地球的健康,为了孩子纯真的微笑,我们愿意为环保事业坚守到底。
之后我们在太平沟林场的郑书记接待下,参观了太平沟卫生筷子厂。
一进厂门,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满地散落着横七竖八的卫生筷,两个工人正将地上的筷子装到麻袋里,不远的空地上堆满了直径在10-15厘米左右的木芯。
一打听才知道,地上的筷子是废品,要用来烧火;木芯是不能做筷子的废料,可能用来做纸浆或压缩后做菜板。
一车间里的切割机正把粗粗的大木柱片成厚度近一厘米的木片,再把木片截成长条送到二车间切成卫生筷的雏形:
一条木片,中间劈道缝,上面还有很多毛刺。
女工们再把筷子按一定的数量用皮套扎成捆。
这些初成品将被运到外地进行打磨、消毒后运到全国各地销售。
看到成堆的木筷,心里真不是滋味:
卫生筷的生产成本是很低的,但对环境和人的负作用恐怕是无法估计的。
一棵生长了几十年的大杨树做成筷子能为当地获得几百元的收入,可是活的大杨树每年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参与生态食物链等价值怎么算?
不用说环境恶化对人的影响了,单单就这种简陋的生产环境就令人担忧:
满屋的细木屑、木绒在空中飘舞,似蒙上一层轻雾,可是竟没有一位工人戴口罩!
这可是最简单的矽肺防护措施了。
我估记这里的工人挣的菲薄工资根本无法保证矽肺的常规治疗的医药费用,而且现在还没有彻底治愈矽肺的方法!
这意味他们的后半生可能就在痛苦中挣扎……
虽然筷子厂看到的一切让人触目惊心,但黑龙江的美景的更让我们震惊。
初到黑龙江边,真的难以相信眼前这静静流淌的河流就是大名鼎鼎的黑龙江!
她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幽雅,与对岸的青山一起被夜的黑幕笼罩,却在明月的照耀下现出一层似乎透明的黑来,愈发增加了她的神秘感,让人忍不住想亲手揭开这神秘的面纱,探出她最深层的秘密……
最后一个游戏给每一个人十分钟独处的机会,在丫头的口哨声下集合再回来谈谈自己在这十分钟内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每个人
(林学院张书记与大家联欢)
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独特的感受,但共同的心愿都是希望这美丽的月夜永存……
看到江边有村民捕鱼我们也不想错过这样一个好机会,团队当中当数张老师捕鱼兴致最高,方法也最为独到,几个矿泉水瓶在张老师的手里一会儿的功夫便被制成了捕鱼的工具。
看到当地的居民都拿小罐头瓶子旋鱼,张老师又有了新的想法,他买来水果罐头给大家分享,然后让大家吸取村民的捕鱼方法自制捕鱼工具并进行捕鱼比赛。
这些比赛不仅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会了怎样捕鱼,还锻炼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加了队员间深厚的友谊。
8月6日我们大家都起的很早,因为8点钟我们将准时出发开始一天的林场穿越。
洗漱完毕、吃完早餐,大家背上行囊开始了艰苦而又漫长的穿越路程。
刚开始大家劲头十足有说有笑,可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路程的增加队员的体力有些下降,精神头也没有刚开始足了,于是大家大约一个小时休息一次,来及时恢复体力。
快到下午1点时大家才到达目的地,这时的我们己经筋疲力尽,一个个像个小病猫,张老师看到我们这个样子,立刻做出明智的决定,马上补充能量恢复体力——吃午饭。
当然午饭只是些简单的易充饥的食物,像压缩饼干、面包、方便面、榨菜之类的,但大家都吃的很香很开心。
休息的时间并不长,1点半大家又背上行囊继续前进。
下午的路不是很好走,林中穿越嘛,当然周围都是草、树,地上还有很多积水,很多砍伐完剩余的木材倒在地上而且植被茂盛根本看不到脚下的路,所以大家走的很困难速度也很慢.由于一上午的徒步行走,有的队员脚上磨出了水泡走的很慢,但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没有让一个人掉队。
大约下午五点时,大家才穿出了林场。
大家坐在路边你一句我一句,忘却了旅途的疲惫,叽叽喳喳很是开心……就这样一天的穿越生活结束了。
大家感慨万分,都为成功的完成穿越而高兴,自豪.
接下来的行程相对轻松些,目的地——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月10日返回哈尔滨,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虽然活动结束了,但它的影响对于我们来说可以是伴随一生的。
在这十几天里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互相学习,我们也将更加关心周围的环境,更加努力学习、工作为我们的大家园贡献出自己一分力量。
活动结束了,但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
作为东北林业大学最大的社团---绿色使者志愿者协会,在校团委,校社团联合会,林学院领导,老师的带领下将会继续努力工作.作为“绿使”协会野外生存中心副主任,我在这次的活动中学到很多:
从不知道野外生存的真正含义到现在已经掌握了一些野外生存的技能;从对野外生存的向往到对野外生存的理性认识;以及在实践中学会攀岩、徒步行军、搭帐篷、野外生火、做饭、点篝火……总之我要感谢领导、老师和“绿使”的学长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去学习。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把野外生存活动做得有声有色!
至今,还清晰记得,进入“绿使”时我那坚定又有些怀疑的一句——“我加入”。
就这样我进入了这个绿色的大家庭,结识了很多热爱环保的同学。
转眼间,我在这里已经成长了半年多。
这半年多来我得到了大家的很多帮助并从一个不知道什么是“绿使”的新会员成长为对“绿使”这两个字赋予的使命有着深刻责任感的组织机构成员。
一年多来的努力与锻炼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使我这个学环境的学生对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明白这将是一条长久而艰难的路……人类为了建设新的事物,达到自己享用生活的目的,而去破坏仅有的一个----地球,还美其名曰的说这是在建设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共有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可人类怎会知道他们走的是一条不归路?
难道非要等到我们的地球母亲流完最后一滴眼泪,发出最后一声呻吟时才会想到去补救,去保护?
如果真到那时那一切的努力也只是杯水车薪,人类也只能发出最后一声长吟“地球,究竟要我们怎样拯救?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为我们自己的家园出一份力。
此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唤醒人们保护周围的环境,关注周围的环境问题.
一年多来在“绿使”我参加了很多活动,从中收益匪浅。
从刚加入“绿使”时听“地球之友”吴方笑薇老师在黑大与林大的两次环保讲座,到听首次成功为东北虎做肿瘤切除手术的刘文良老师的知识讲座、到与可口可乐公司协办分类垃圾箱的活动、到组织成立黑龙江省各高校环保社团联盟、到组织同学进行野外生存的理论讲座和体能训练、到为协会成立八周年而努力做的一切准备工作,最后到此次绿色营,这一切的一切,都记录着“绿使”的成长、记录着“绿使”人的努力。
我们要说,我们为“绿使”、为环保做出了我们最大的努力,我们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我们一直在行动,是认真的,热情的,投入的,努力的,发自内心的在行动着,我们从未停下绿色的脚步!
就让我用这次活动的口号表达我的心声“爱在随手间举手做环抱明天会更好”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
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
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
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
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
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
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
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
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
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
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
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
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
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
别忘了!
你是农村户口!
!
!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
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
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
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
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
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
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
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
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
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
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
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
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
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
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
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
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
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
人才不足!
!
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
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
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
在
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
孩子们需要的不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 社会保障 下岗 失业 人员 小额 担保 贷款 工作 典型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