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事实论据的方法.docx
- 文档编号:2879322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7.72KB
运用事实论据的方法.docx
《运用事实论据的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事实论据的方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用事实论据的方法
运用事实论据的方法
议论文光讲道理容易流于抽象和空洞;还得摆事实,摆事实可使议论文具体而有力。
我们有些同学摆事实基本不讲方法,一路叙完了事,结果文章大为减色。
怎样摆事实呢?
下面举出例子来说运用事实论据的各种方法。
每种方法都各举出两个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所用摆事实的方法作出简要分析,最后用一句话归纳方法。
一、例证方法之一
(一)举例
例一
1、原材料:
①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和波兰音乐家肖邦是一对挚友。
②二人虽然年纪相仿,但李斯特成名在肖邦之前,12岁时就被称为小莫扎特。
③据说,有一次李斯特在某音乐沙龙中演奏,一曲终了,获得了听众的热烈鼓掌。
④这时,李斯特提出,下一曲关掉灯,在黑暗中让众人欣赏。
⑤灯关掉后,悠扬的音乐声轻轻传来,几乎倾倒了每一个人,大家一起称赞,李斯特毕竟是李斯特,技艺之高真是炉火纯青。
⑥就在这时,灯豁然大亮。
⑦原来,黑暗中演奏的并不是李斯特,而是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肖邦。
⑧李斯特以自己的智慧和无私有力的推荐了肖邦,也为匈牙利那些迷信名流崇拜权威的音乐迷上了一课。
2、示例
示例一、筛选信息点,选准叙述角度,用原材料证明“真正的艺术家会无私地举荐人才的”这个观点:
真正的艺术家都会无私地举荐人才的。
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12岁就被称为小莫扎特,颇负盛名,而波兰音乐家肖邦当时还默默无闻,但是李斯特却煞费苦心地推举肖邦。
一次音乐沙龙,李斯特的演奏获得听众热烈的鼓掌,他抓住机会,提出关灯欣赏,然后让肖邦去演奏,结果有力地推荐了肖邦。
李斯特就是这样,让肖邦踏着自己的肩膀登上音乐的殿堂。
简析:
原材料第①第⑤句和第⑧的句后半句与观点关系不大,可不用;第②第⑦两句形成对照,应选用,可选用“颇名盛名”和“默默无闻”这类词来强化;第③第④第⑥三句和第⑦第⑧两句的前半句最有用,但要从“无私”的角度去重组叙述,并选用“煞费苦心”之类词语来点化;最后用一个议论句把叙述“扯”到观点上。
示例二、筛选信息点,选准叙述角度,用原材料证明“在凡人之中同样有不少出类拔萃之人”这个观点:
不要迷信权威,在凡人之中同样有不少出类拔萃之人。
肖邦原是个默默无闻的凡人,但在一次音乐沙龙中,在李斯特建议关灯欣赏的情况下,肖邦去演奏。
悠扬的乐声顿时倾倒了那些迷信名流、崇拜权威的音乐迷,他们称赞说“技艺之高真是炉火纯青”。
但是亮灯后灯光中竟是个无名之辈。
此后肖邦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世界一流的大音乐家。
简析:
证明这个观点,第⑤第⑦两句最有价值,要精选用语,突出“凡人”的“出类拔萃”的表现,从而证明观点。
例二
1、原材料: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一次他去欧洲参加世界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
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接过后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捧,开始指挥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
正演奏着,他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
开始,他以为是演奏错了,就让乐队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于是他提出了异议。
但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他自己的错觉。
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
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
但是,他揣摩再三,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于是,他大吼一声:
“不!
一定是乐谱错了。
”他的喊声刚落,评委们立即站立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置的一个圈套,以考察指挥家是否具备不盲从权威的素质。
他以高超的音乐素养和独立不移的品格,获得大赛桂冠。
2、示例
示例一、真正的人才具有自信和执着的品质。
(论点)小泽征尔在参加世界指挥家大赛决赛时,发现自己指挥演奏的乐曲中有不和谐的地方,于是他提出异议,但评委们却说乐谱没问题。
他经过再三揣摩,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于是他大吼:
“不!
一定是乐谱错了。
”原来这错误是评委们特意设置的。
小泽征尔用他的自信和执着赢得评委、赢得挂冠。
简析:
原材料前三句可全部放弃。
“正演奏着”后面的句子,用“自信”“执着”去筛选信息点,然后指向论点,重组表述。
示例二、在权威面前要不迷信、不盲从。
(论点)小泽征尔在参加世界指挥家大赛决赛时,发现乐谱存在问题,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勇敢地提出异议。
虽然权威们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他自己的错觉,他自己也产生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最后仍坚持说:
“一定是乐谱错了。
”他不迷信不盲从的精神,赢得了评委们热烈的掌声。
简析:
用“在权威面前他表现得怎么样”去原材料中筛选信息点,既突出“权威影响”,又突现他的“独立和主见”。
(二)、归纳方法:
例证方法之一:
用论点去原材料中筛选有效信息,然后把准角度去叙述,去证明观点。
二、例证方法之二
(一)举例
例一:
①坚持不懈的努力,自然是“苦”事,但它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观点)②德国化学家欧立希为挽救昏睡病人和梅毒病人,立志研究特效药,失败了六百零五次,才制成“六o六”,又经过三百0七次的失败,终于制成疗效更好的“九一四”。
③这也就是鲁迅先生提倡的“韧性”的战斗精神。
④现实中,只有这种坚韧的精神才能见困难不低头,遇失败不灰心,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也只有具备这种坚韧精神的人,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第③第④句是议论,这两句议论挖掘出了②句所叙事例的内涵,把此事例“扭”到观点上去了,从而增强了事例的论证力量。
若把议论句换成“试想,欧立希倘无坚定不移的志向,能够战胜“九一二”次失败,最终走向成功吗?
”则又可把②句的事例“扭”去证明“崇高的理想是事业的支撑”这样的观点。
若把议论句换成“是什么东西使欧立希能抗击“九一二”次失败的痛苦?
是意志,是他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则又可把②句的事例“扭”去证明“欲成大事业,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这样的观点。
例二:
年轻时代正是大“搏”一场的好时光。
(观点)马克思23岁就被称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恩格斯21岁就发表论文批判当时德国著名哲学家谢林的思想。
列宁17岁就开始他的革命生涯,斯大林15岁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毛泽东领导湖南革命,主编《湘江评论》时,也才26岁。
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精力最盛,能力最强,正是拼搏出成绩的最好时期。
最末一句把几个事例“扭”到论点上去了。
若把最末一句换成“古往今来,有志青年,都是这样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他们大多成就了光耀千古的伟业”,则又可以把那几个事例“扭”去证明“有志青年成大业”这样的观点。
(二)简析:
在方法之一里,我们知道,同一个事例,从不同角度重组叙述,可以用来证明不同的观点;反过来,同一个事例(多义性事例),用不同的议论句去挖掘其内涵,也可以用来证明不同的观点,如上面的示例。
(三)归纳方法:
例证方法之二:
叙议结合,叙述之后用议论把事实材料“扭”到论点上去。
三、例证方法之三
(一)举例
例一:
众多闻名世界的伟人都具有勤于思考的可贵品质。
①牛顿在一次散步时,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落到地上,他从此便忘记一切,全神贯注在这件事上,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最终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②瓦特勤于思考,因而就能从水蒸气将壶盖顶起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蒸汽车;③魏格纳勤于思考,因而能从世界地图上的微妙现象,创立“大陆漂移”学说。
④达尔文不勤于思考,就不会创立“进化论”;⑤爱迪生不勤于思考,也就不会成为“发明大王”
例二,苦难如磨刀石能磨砺出真正的人才。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白天工作,晚上写作,还要逃避债主的催逼,他就是这样写出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的《人间喜剧》。
音乐之王贝多芬的创作爆发期是在他饱经沧桑和双耳失聪之后,张海迪的成就都是在全身瘫痪之后取得的,华罗庚在煤油灯下演算,高尔基在流浪中成长,历史上许多伟人名人都是在逆境中挺立起来的。
(二)简析:
议论文中的叙述不要求象记叙文那样详尽,无需“六要素”完整;即使是具体叙述,虽要求内容具体,但语言则要尽量简练。
例一中第①个事例是具体叙述(用肯定句),而第②—⑤个事例则是概括叙述(句式是两句肯定两句否定),例二中第①个事例比较详细,而后面四个事例都比较简略。
(三)归纳方法:
例证方法之三:
具体叙述与概括叙述结合,往往是一个事例具体叙述,其他事例概括叙述。
四、例证方法之四
(一)举例
例一:
真正的有志者能从荆棘中前行,从泥泞中奋进。
我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宏愿,所以在后来的考察旅行中,尽管多次遇险,几丧生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一直旅行考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给后人留下了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李国豪,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在“四人帮”时,他被禁闭在阴暗潮湿的小屋里,不时受到非法的审讯和鞭挞,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悄悄地钻研,决心把祖国的桥梁事业搞上去。
但是,现在社会上有部分青年,他们年纪轻轻,个人条件和社会环境那么好,却胸无大志,不是想如何搞好学习和工作,而是浑浑噩噩地打发日子。
例二:
在天下人之前忧虑,在天下人之后享乐,这是需要有无私的精神的,要有舍己为公的气魄和风度的。
昔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样的“为公”,至今仍为人称颂。
汉代青年将军霍去病为了国家安宁,御侮图强,发出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感慨,终生鏖战。
宋代范仲淹一生耿耿正直,竭忠尽智地为国为民,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惟独没有他自己,历史把他的芳名记下。
而秦桧、严嵩这些奸臣,袁世凯、汪精卫这些卖国贼,为了一己之私利一己之欲望,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历史理当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
(二)简析:
例一先用较具体的叙述从正面讲了徐霞客和李国豪这两个事例,接着又从反面概述了一个群体事例,一正一反论证观点。
例二先用具体叙述从正面讲了大禹、霍去病、范仲淹这三个事例,接着从反面概述了四个人物,也是一正一反论证观点。
(三)归纳方法:
例证方法之四:
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相结合。
用此法要谨防反面事例游离观点。
五、例证方法之五
(一)举例
例一:
①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风度,但只要在为人民为民族服务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全部才智和力量,就算得上有风度。
②荆轲刺秦王,蔺相如渑池挺身而出,诸葛亮舌战群儒,都有风度。
③列宁在群情鼎沸的冬宫演说,斯大林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衔烟斗乘吉普视察,④周总理处理西安事变时的从容不迫,⑤李德全在指挥中央乐团时的胸有成竹,更有风度。
⑥解放军战士日夜巡逻,茶乡姑娘唱着民歌采茶,清洁工人在曙光中清扫街巷,也一样有风度。
例二:
只有实干才能发掘科学的宝藏,建成事业的大厦。
古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作《史记》,他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足迹遍及了大半个中国。
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为祖国寻找宝藏,走遍千山万水,精心研究了各种地质构造,为我国开发大油田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一千多项发明,哪一项不是苦干实干的成果?
哪一项不是辛勤汗水的结晶?
李国安沙漠找水,风里来,沙里去,付出过多少艰辛和汗水?
李素丽车上服务,口上热情关心,手上主动帮助,耐了多少烦用了多少心?
(二)简析:
例一第②句概述三个中国古代名人事例,第③句叙述了两个外国现代政治家事例,第④句叙述了一个中国现代政治家事例,而第⑤句则是一个中国现代音乐家事例,第⑥句是中国当代群体事例。
例二先叙述了两个中国人物,一个古代,一个现代,接着再叙了一个外国现代人物,最后简述了两个中国当代人物。
(三)归纳方法:
例证方法之五:
兼顾诸类,即中外结合,古今结合,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物结合,以增加观点的可信度。
运用事实论据的方法,多数时候要综合用。
常用的各种论证方法
把中心论点分解成了若干个起支撑作用的分论点之后,还得一句句把道理讲清楚,表述成文。
有些同学的议论文,东一榔头西一棒,后语不搭前言,段内句间逻辑关系混乱。
怎样写出流畅而严密的议论文呢?
讲练逻辑是很困难的,我想是不是可以通过讲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来让同学们获得感性的逻辑思维意识,渐渐把道理讲严密,写出有力的文章。
下面举例来介绍常用的各种论证方法。
对各例子所用论证方法的分析,插在相关文句前后。
通过对运用了同一种论证方法的几个例子的分析,概括出此论证方法一般的展开方式和论证效果,以帮助同学们掌握并用好这些论证方法。
一、正反论证
1、什么是正反论证:
从正反两面做分析讲道理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2、例一,我们说“小事不妨糊涂些”,并不是要学陈蕃(东汉)那样“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该做的小事也不做,更不是鼓励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反面讲道理。
以下简化为“反面”]。
[正面讲道理。
以下简化为“正面”]而是说,一个人在努力实现某一目标时,对于与目标紧密相联的事要抓紧做好[正面],[反面]而对于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不妨视为“小事”,可以“糊涂”时就“糊涂”些。
例二.2006年高考浙江卷一篇满分作文选段:
现在也有句话,叫“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如果不懂得休息,工作的疲劳就不能恢复,心理的压力就不能缓解,思想的包袱就不能放下,身体的疾病就不能及时诊疗。
[反面][正面]久而久之,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工作成为一种痛苦,追求变成海市蜃楼,事业变成摧残人的恶魔。
[层进论证]最终的结果就是厌学、厌工,甚至是厌生、厌世。
例三.勤奋是成功的秘诀。
勤奋地学习,勇敢地进取,是一切成功的秘诀[正面],[反面]而安于现状,消极疏懒,畏缩不前,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
例四.有了优越条件不一定就能成材。
如果认为有了好条件,不怕不成材,满足于舒适的条件和环境,不去发奋图强,那将来很可能就会一事无成,就可能会耽误成材[反面];[正面]相反,有些人学习条件很差,但他们在逆境中受到了锻炼经受了考验,立志成材,奋发努力,用加倍的付出来弥补条件的不足,最终却脱颖而出。
3、正反论证一般的展开方式
①用“不是……而是……”“不应……而应……”等否定肯定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分析;
②用“相反”“否则”“而”等词语来从正面或从反面讲道理;
③用假设来从正面或从反面讲道理;
④意思上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
4、正反论证的效果:
正反结合来讲道理,可以把道理讲得全面、充分、严密,使论证有力,无懈可击。
二、类比论证
1、什么是类比论证:
通过两个属性相似的事物的类比,推断其中一事物也具有另一事物某一属性的说理方法叫类比论证。
2、例一。
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缺点,我们不能因为老师的某些缺点,如了解实际不够,处理问题失之片面等,就否定这个老师。
[道理]一棵石榴树上难免结出一两个质差点的果子,或许还枯了一两枝,但谁都不会因这一两个质差点的果子,一两枝枯枝,就看不到一树的碧绿,满树的红石榴。
[以石榴树类比来讲道理]
例二.人生难免缺憾。
[道理]可不是么?
月有阴晴圆缺,路有弯曲、上坡下坡,草有繁荣日也有枯萎时。
[以多种自然物类比]这样看来,人生不如意是正常的事,又何必为一时的失意而长嘘短叹,心灰意懒呢?
[分析引申]
3、类比论证一般的展开方式:
寻找道理上相近的具体事物来类比。
形式上可以是:
①道理+类比+分析引申;
②道理+类比;
③类比+分析引申+道理。
4、类比论证的效果:
用属性相似的事物类比推理,不仅能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而且可以使行文生动活泼。
三、层进论证
1、什么是层进论证:
层层深入地做分析讲道理论证观点的方法。
2、例一.多练笔才能把文章写好。
一个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书读了不少,写作知识也学了不少,但不少学生说起作文就头疼,两节作文课下来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现象]。
究其原因,除读书收获小,写作知识没学活外[次要原因],还有就是对客观事物熟视无睹,对生活缺乏真切感受[次要原因],而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平时懒于动笔,疏于练习[主要原因][原因]。
倘能效先贤悬发之志,仿匡衡偷光之举,躬身伏案,勤于笔耕,文章自然会渐演至熟,而达到精妙的境地[方法]。
例二.虚心学习才能进步和发展。
对于个人,无论是学业还是工作,要进步,就必须虚心学习,虚心向前人学习,虚心向别人学习。
一个单位要进步要发展,除了抓好内部工作,也要与外单位比一比,比出差距,虚心学人家的好方法好经验,以扬长避短,更上层楼。
大到国家也一样,只有开放门户,既引进来又走出去,积极吸取别国先进的文化、科技和管理方法,才能进步得大一些,发展得快一些。
[范围扩大]
例三。
有些干部做官不为民做主,不思造福一方,建功立业,却利用党和人民给的职权,大肆吃喝玩乐,贪污受贿。
这种官的所作所为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干群关系,是应该要垮台的。
这种官不仅忘记了党的事业,人民的要求,忘记了自己的责任,而且无视党纪,无视国法,贪婪无度,横行无忌,完全得罪了人民,是必然要垮台的。
[理由层进]
3、层进论证一般的展开方式:
①范围扩大;
②理由逐层深入;
③由表及里:
现象、实质、结论;或表现、危害、本质、方法;或属性、意义、作用;
④由主到次,由重到轻,由大到小,程度渐浅,或程度渐深。
4、层进论证的效果:
层进论证往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因此说理透彻,富有深度和力度。
四、因果论证
1、什么是因果论证:
从事物的因果关系上分析问题证明观点的方法。
2、例一.加己所不欲于人,无非是借以平衡自己的心理[果]。
[因]因为这些人的潜意识里认为,当有人和自己蒙受了同样的损害时,自己的痛苦就不至于剧烈难忍了,[层进论证]甚至还能收获一些快意。
例二.多次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我国乒乓球队,他们之所以能够几十年兴盛不衰[结果],[原因之一]除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原因之二]教练员运动员的拼搏外,[原因之三][层进论证]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不陶醉于过去的胜利之中,能不断革新乒乓球技术,创造了“高抛发球”“怪球”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打法,技术上始终走在各国的前面,赢得了主动权。
例三.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只要你稍不注意,它就会象白驹过隙般不见了。
而虚度光阴那将是可悲的,“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两个原因]。
[结论]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徒有理想而不珍惜时间,等于一艘漏油的轮船,永远不会到达目地[喻证]。
3、因果论证一般的展开方式:
①由因到果式:
用“所以”“因此”“可见”等词语得出结论;
②由果溯因式:
用“因为”“由于”等词语追寻原因。
4、因果论证的效果:
由于是从事物的因果关系上作分析,揭示出了观点的必然性,因而论证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令人信服。
五、引用论证
1、什么是引用论证:
引用名人名言、科学原理等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2、例一。
休息也是一种生活色彩[观点]。
列宁说:
“不懂得休息的人也就不懂得工作。
”[引用]。
[分析]工作是色彩,休息也是色彩。
我们让休息的色彩五彩缤纷,正是为了让工作的色彩更绚丽,让生活的色彩更丰富。
例二.学习,需要的是积极性和主动性[观点]。
诗人歌德说得好: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引用]。
[分析]自己没有兴趣,在别人的强迫下学习,必定消极,甚至产生逆反情绪。
这样做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用引证的要求:
①引用必须指向论点;
②引用后多半要作分析,或直接引申,或类比引申,把话往论点上说。
4、引用论证的效果:
所引用的东西是已经证明为正确的理论等,用这样的理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此不仅能更加有力地证明观点,而且可以节省文字,做到言简意赅。
六、比喻论证
1、什么是比喻论证:
用某种具体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抽象道理的方法。
2、例一。
聪明在于劳动[观点]。
人的天赋就象火花[比喻],[引申]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使它成为熊熊烈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再劳动。
例二.探索真理需要韧劲[观点]。
探索的韧劲恰如山上淌下的泉水[比喻],[引申]夜以继日地一滴滴地往下滴,才把地上的石块滴出窟窿来。
例三.自学要有正确的方法[观点]。
这就好比是握锄[比喻],[引申]会使的轻松又高效,不会使的磨破手心累伤腰。
又好比是划船[比喻],[引申]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船只能否尽快地到达目的地。
3、喻证的要求:
①要紧扣相似点设喻;
②作适应的引申和发挥,深入揭示观点;
③注意全文喻证与局部喻证的区别。
4、比喻论证的效果:
用比喻来讲道理,不仅通俗生动,而且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练 习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分析其中的正反论证。
社会生活中要“以礼相待”。
我们在公共场所,素不相识的人们相聚在一起,上车、买菜,人流如潮,自然要排队,次序有先后,得分个轻重缓急,礼让三分,这样人际关系就会愉悦。
如果人们来个争先恐后,那么秩序就会乱了套。
那些先己后人,有己无人的争先恐后者就会祸及旁人,自然不能不受到非议和斥责,于是纷争骤起,以至相互打骂,这样人际关系就紧张。
在商店,营业员笑脸相迎,耐心接待顾客,顾客也报之以礼貌,待之以理由,这样,相处自然、轻松,还会亲近起来。
以礼相待,才能相安无事,才能亲密无间,偶有疙瘩,也容易解开。
如果失之于“礼”,相互争斗辱骂,就无和睦可言。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社会生活失去了“礼”,就会失去正常的秩序和氛围,有了“礼”,有了文明礼貌,社会生活就充满阳光,多姿多彩。
二、在下面第一段话的空白处补上一个类比论证,用一个属性相似的事物来类比“我们依然深爱着祖国”;在下面第二段话的空白处补全一个类比论证,根据契诃夫的话类比推理,证明“即使你不是最好的你也应该积极参与”。
1、小时候,老师常教导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当时,祖国在我们心中多么美好而崇高。
现在我们长大了,看到了祖国的贫穷落后,科技的滞后,生产欠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很低。
我们看到了祖国的不完美,但我们依然深爱着祖国。
2、契诃夫说:
“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
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们各自用上帝给的声音叫好了。
”同理,因此,即使你不是最好的,你也应该积极参与。
谁都没理由放弃自己,谁都应该努力地去做。
三、试分析下面这段话所用的层进论证。
有人说,东施之所以成为笑柄,就在于她把西施的缺点当作优点加以模仿。
但是,一个人敢于模仿他人,难道不是可贵吗?
某种程度上说,学习本来就是一种模仿,而且丑女东施,是在大庭广众之中模仿,不怕当众“献丑”,唯思学习他人,这种勇气实在很可贵。
进一步分析,这种勇气何来?
显然是来自对美的羡慕、追求,如此向往美,实在令人感动。
况且,即使方法不当,只要敢于追求之心不衰,当她发现模仿错了,她定然会改正过来,从正确的方向去模仿,焉会达不到美的境界?
四、用层进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论证。
很多同学课堂不敢发言,这原因是什么呢?
,是一个原因。
,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而最根本的原因。
五、用因果论证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论证。
1、主动地指出、批评同学的缺点和错误,是办好事,是“栽花”。
因为。
2、扁鹊也有不是。
因为 。
3、人们的生活绝不是只要拥有mp3之类物品就一切美满了。
因为。
六、试对下面语段中的引证作一点分析引申。
1、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就是一分灵感加上九十九分汗水。
”。
2、有追求的人定是珍惜时间的人。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
“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
七、试分析欣赏下面的比喻论证。
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时间就是蓄在海绵里的水,你不去挤它,它就永远呆在里面,决不会自动流出来供你使用。
倘若你用劲地去挤了,它就会顺从地流出来,任你使唤了。
八、试给下面语段中的喻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用 事实 论据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