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综合处理项目策划书.docx
- 文档编号:28792432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06
- 大小:143.71KB
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综合处理项目策划书.docx
《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综合处理项目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综合处理项目策划书.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综合处理项目策划书
附件:
1、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2、工程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
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4、项目建设资金的承诺函;
5、发改委立项批复;
6、企业法人执照;
7、组织机构代码证;
8、税务登记证。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综合处理项目
2、建设单位
XXX城镇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3、项目法人
XXX
4、建设性质
新建
5、建设地点
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场的建设地点为小坑村,垃圾站中转站分别位于XXX下河村、XXX镇XXX村、XXX镇XXX、XXX乡XXX村、XXX乡XXX村、XXX乡XXX村、XXX镇XXX村、XXX镇XXX村、XXX乡XXX村、XXX镇XXX村、XXX乡XXX村及XXX古村。
6、建设内容及规模
(1)设计处理规模
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场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量800t/d(其中梅江镇130t/d);垃圾转运站总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量670t/d,(其中XXX、XXX镇、XXX镇转运站设计日处理量80t/d,XXX乡、XXX乡、XXX乡、XXX镇、XXX镇、XXX乡、XXX镇、XXX古村设计日处理量50t/d,XXX乡设计日处理量30t/d)。
(2)建设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54666.94m2(82亩),其中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场占地62亩,XXX、XXX镇、XXX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占地各为1500m2,XXX乡、XXX乡、XXX乡、XXX镇、XXX镇、XXX乡、XXX镇、XXX古村转运站占地面积各为1000m2,XXX乡转运站占地面积800m2。
总建筑面积25700㎡,其中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场建筑面积为20000㎡,XXX、XXX镇、XXX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建筑面积各为700m2,XXX乡、XXX乡、XXX乡、XXX镇、XXX镇、XXX乡、XXX镇、XXX古村、XXX乡转运站建筑面积各为400m2。
各主要村落配套建设的垃圾屋由乡镇统筹规划,各村自行安排适宜地点建设。
项目建设进场道路、机械维修、供配电、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消防、通信、冲洗和洒水设施,以及停车场等配套工程,购置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转运及其他配套设备。
7、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15.12~2017.12。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45967.8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39481.91万元,占总投资的85.89%;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为3080.93万元,占总投资的6.7%;基本预备费为3405.03万元,占总投资的7.41%。
资金来源为申请银行贷款及建设单位自筹。
1.2编制依据及范围
1、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垃圾转运站设备》(JB/T10855-2008);
(3)《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文);
(4《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09—2006);
(5)《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6)《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7)《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2013年7月);
(8)《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9)《XXX城乡规划建设十二五规划》;
(10)《XXX环境卫生规划(2009-2030)》;
(1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CB14554—93);
(12)《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2008);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1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7)各乡镇概况资料及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2、研究原则
(1)本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综合处理项目作为乡镇片区环境卫生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应在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有关专项规划的指导下,使工程建设与城乡的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转运站的站址和处理工艺,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以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遵循我国村镇和农村区域垃圾收集技术政策和环保政策,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确保对本项目覆盖区域生活垃圾实行卫生处置,防治二次污染产生。
(3)从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近期为主,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及工程实施计划。
(4)结合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今后的发展,在设计中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上成熟的设备,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安全可靠,使站区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5)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力求场区布置合理,环境优美,建筑美观,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做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良好统一。
(6)妥善解决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渗沥液,填埋气体、恶臭和蚊蝇等,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确保环境质量不受破坏。
(7)优化设计,降低工程投资,确保施工及运行安全。
3、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本报告在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查勘,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垃圾转运站站址、收集运输方案确定、工艺设计、环境保护、公用工程配套设施、投资估算及实施计划、财务及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及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力求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论证。
4、项目服务对象
本工程服务的对象包括XXX12个乡镇。
分别为:
XXX、XXX镇、XXX镇、XXX乡、XXX乡、XXX乡、XXX镇、XXX镇、XXX乡、XXX镇、XXX古村、XXX乡。
服务的范围为12个乡镇的镇域规划区及各主要村庄。
1.3主要研究结论
1、随着XXXXXX、XXX镇、XXX镇等12个乡镇经济与城镇化的发展,生活垃圾的产量也相应的增加,建设先进的XXX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综合处理项目是十分必要和十分迫切的。
2、目前采用国产技术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很多,且运行良好,因此采用国产技术可以降低工程投资,适合都县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综合处理项目的基本情况。
3、经过厂址比选,本项目12个转运站及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场的场址地形、地质地貌、电力、交通以及市政设施等条件良好,能满足本工程建设的需要。
4、根据目前XXX12个乡镇的现状,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场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量800t/d,转运站建设规模为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量670t/d,规模基本可行。
5、项目的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项目涉及的12个乡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该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建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6、本报告通过投资估算和经济分析表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财务盈利能力和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本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设计规模
1.1
资源化综合处理场
t/d
800
1.2
压缩转运站
t/d
670
其中固村、XXX、XXX各80t/d,XXX30t/d,其余8乡镇为50t/d。
2
总用地面积
亩
82
3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25700
资源化综合处理场20000㎡,缩转运站5700㎡
4
劳动定员
人
140
5
工程总投资
万元
45967.86
5.1
工程费用
万元
39481.91
5.2
其他费用
万元
3080.93
5.3
预备费用
万元
3405.03
6
经济分析
6.1
年均收入
万元
4660
资源回收、有机肥、垃圾处理费
6.2
年平均总成本
万元
3165
6.3
利润
万元
1495
6.4
年均经营成本
万元
965
6.5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4.5
6.6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年
15.4
含建设期
6.7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155.6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XXX概况
XXX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北部,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东与石城、广昌县交界,南与瑞金市、于都县为邻,西与兴国、永丰县相连,北与乐安、宜黄、南丰县接壤。
南北长117.2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4053.16平方公里,版图面积居江西省第三,赣州市第一。
全县辖24个乡镇,325个村(居)委会。
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为80.03万人。
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
县城驻地梅江镇,地处北纬26°28′,东经116°00′,系赣东北至赣西南的交通咽喉,又处闽、粤之要道。
县城距省会南昌市320公里,距赣州市160公里。
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15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物流信息中心。
319国道和昌厦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昌厦公路纵贯南北长达69公里,与319国道在县城梅江镇交汇,县城距京九铁路兴国火车站80公里,鹰(潭)~瑞(金)、石(城)~吉(安)两条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由东至西穿过XXX。
XXX境内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全县有丘陵140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4.73%;山地17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4.13%。
境内北部多山,中部丘陵起伏。
西、北、东三面高,中间低,自北向南依次下降。
西、北部边界为雩山山脉,地势较高;东部属武夷山山脉的分支,连绵不断;中、南部是丘陵、岗地及纵贯南北的梅江河冲积平原。
境内一般高程300米至500米,最高点为西北部的凌云山,海拔1454.9米;最低处是南部XXX镇下车坪村,海拔154米。
XXX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4至19℃之间。
年降水量在1500至1700毫米之间。
县城多年平均日照1938.8小时,无霜期多年平均值为279天。
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XXX自然资源丰富,遍布全县各地,有植物、动物、矿物、太阳能、地热等主要自然资源。
宁都是赣南著名的产粮大县,现有耕地76万亩,年产粮食8亿斤以上,占赣南总产的五分之一,自古就有“纵使三年两不收,仍有米谷下赣州”之称,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
形成了水稻、黄鸡、果业、蘑菇、油茶等农业主导产业和茶叶、烟叶、蓆草、白莲、花卉、苗木等区域特色产业。
宁都不仅是赣南“粮库”,还是资源“宝库”。
全县有林地450余万亩,居全省第二。
硫铁矿储量与开采价值居华东地区之首,锂辉矿为全国三大采矿点之一,铀矿储量大,稀土资源非常丰富。
XXX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122.5亿元,增长9.7%;财政总收入9.2亿元,增长1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亿元,增长14.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7.5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0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5元,增长11.2%。
2.2涉及片区基本情况
1、梅江镇
梅江镇位于江西省东南部,位于XXX中部梅江河畔,北纬26度28分,东经116度,地利、人和、山骏、水秀,为XXX治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镇东邻XXX乡、XXX乡,南毗XXX乡,西接XXX镇,北连安福乡、石上镇,境内地势平坦,四周多丘陵山地,319国道、临宁公路、昌厦公路横穿纵贯全境。
全镇总面积206.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136亩,山地面积13589公顷,林地面积197044.5亩。
辖23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267个村民小组,3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万人;总户数8.6万户其中农业户12833户,是宁都的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属全中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
2、XXX乡
XXX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XXX,东邻XXX乡,西连XXX城,北接政府驻XXX圩,距县城11公里。
全乡总面积183.91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197个村小组,全乡总人口3.08万人,5883户。
3、XXX乡
XXX乡地处XXX东北角,距县城23.35公里。
东邻广昌县;西接XXX乡;南靠石城县;北连石上镇。
全乡版图面积189.1平方公里(约28.365万亩),其中山地22.647万亩,耕地2.3万亩,水域0.8万亩。
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美誉。
下辖九个村委会,83个村小组,总人口16023人。
4、XXX
XXX位于XXX东南部,距县城42km。
东毗石城县,南连瑞金市,西、北接本县XXX镇、XXX、田埠乡。
辖18村一居委会,人口4.9万,面积292平方公里,居全县首位,耕地4.6万亩,其中有林山地30.6万亩。
区位优势明显,素有宁都的“边三角”之称。
5、XXX乡
XXX乡在XXX东南部,东毗田埠乡,南连XXX,西界XXX镇,北接梅江镇,距县城27公里,版图面积141.2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委会,194个村小组,总人口2.93万人。
XXX乡东有田埠河、北有凤凰河,沿河两岸地势平坦,中部多丘陵。
山林面积15万亩,耕地面积2.5万亩,林木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6、XXX乡
XXX位于市宁都县南部,距县城35公里,距赣州市150公里。
XXX乡面积142.43平方公里;人口2.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万人;辖13个行政村,160个村民小组。
7、XXX镇
XXX镇是XXX南部经济、文化中心;距县城20公里,版图面积18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5.1万人。
8、XXX镇
XXX镇位于XXX西南部,距县城38公里,全镇版图面积78.8平方公里。
辖15个行政村,154个村小组,人口33220人,约7000余户,劳动力17000余人。
镇政府驻扎于盘龙窝。
丘陵面积50097亩,耕地面积23389亩。
圩镇距昌厦公路仅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土地肥沃。
9、XXX镇
XXX镇位于XXX南部,距县城18公里,全镇版图面积66.06平方公里,人口3.3万,耕地面积25037亩,辖15个行政村,166人村民小组。
镇内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
10、XXX镇
XXX镇位于XXX西南部,是XXX南大门,也是“四县八乡”(即宁都、兴国、于都、瑞金四县,XXX、XXX、XXX、XXX、XXX、梅窑、葛垇、丁陂八个乡镇)的中心重镇。
北纬26度55分至27度08分,东经115度50分至116度05分之间,主镇版图面积177.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092亩,林地153000亩,水面9355亩,园地11665亩。
全镇人口8960户共5.27万人。
镇政府驻XXX村,距县城22公里,至赣州市区137公里。
辖15个村委会共211个村民小组。
11、XXX乡
XXX乡位于XXX中南部,北纬2623',东经11558',总面积94.33平方公里。
东邻XXX镇,南接XXX镇、XXX镇、西连XXX镇,北毗梅江镇。
乡人民政府驻XXX村叉路口,距县城8公里。
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155个村民小组6881户28834人口。
全乡有耕地面积20554亩,其中水田15454亩,旱地5100亩。
全乡林地总面积68600亩,森林覆盖率达99.42%。
12、XXX镇
XXX镇位于XXX西南部,镇区距XXX城25千米,东邻梅江镇、XXX乡,南接XXX镇,西界兴国县梅窖镇,北毗黄陂镇、蔡江乡。
全镇现辖区1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147个村小组,总户数6984户,总人口32594人。
全镇面积179.84平方千米,有耕地近2万亩,山地面积20.2万亩,水域面积2.4万亩。
13、乡XXX旅游景区
XXX旅游景区位于XXX村,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目前有400余户,人口达2000余人,XXX是个聚族而居的古村。
历史上的XXX富甲一方,以“千年古村,半千古塔、百座祠堂、百口池塘、百间大屋”而名动江西。
2014年,接待游客数量约为3万人次,XXX旅游景区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建设,近期将申报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并在条件成熟情况下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争创全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的旅游特色村。
第三章垃圾处理现状与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3.1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1垃圾处理现状
1、梅江镇垃圾处理现状
XXX梅江镇的环卫工作由XXX环卫所负责。
梅江镇生活垃圾通过垃圾车沿街收集后堆入垃圾房及垃圾池,然后通过箱式运输车运至XXX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由于梅江镇为XXX县城所在,而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直接转运至位于XXX乡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成本较高。
2、其他乡镇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XXX乡、XXX乡、XXX、XXX乡、XXX乡、XXX镇、XXX镇、XXX镇、XXX乡、XXX镇、XXX镇12个乡镇的圩镇居民生活垃圾采取家庭生活垃圾放入门前垃圾桶,然后由保洁员每天一次集中将垃圾收集至简易的垃圾中转站,后由乡镇派车将垃圾运往垃圾填埋场进行简易填埋处理。
各村居民点生活垃圾目前尚未纳入收集处理范围,主要由农村居民自行焚烧、堆肥处理,或随意堆放、丢弃处理。
各乡镇现有的垃圾处置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要求居住户将门前垃圾三包,居住户确保自家庭院、房前屋后无垃圾,确保杂物堆放整洁;二是要求对垃圾分类,并设定了定点放置点;三是在圩镇范围内设立垃圾桶,方便居民投放垃圾;四是组建一支圩镇垃圾清扫队伍,每日清扫圩镇两次,确保卫生整洁。
3、XXX村垃圾处理现状
XXX村的垃圾处理主要以堆焚为主,部分沿河自然村直接向河里倾倒,雨季洪水向下游冲。
由于近年来,随着XXX古村的旅游开发,游客数量增加,直接焚烧对环境破坏很大。
综上,项目区12个乡镇及XXX古村目前对垃圾的处置均为简易堆放、简易填埋或简易焚烧处理,简易堆放和填埋产生恶臭及渗滤液未作处理,堆放场运行过程中对周围水体及大气产生污染,焚烧垃圾采用的均是简易焚烧炉,无焚烧尾气收集系统,焚烧产生大量恶臭气体,不能满足垃圾处理“无害化”的要求。
影响周边圩镇居民的生活,群众意见非常大。
由于垃圾收集过程未能定时、定点进行,没有垃圾转运站,所以垃圾在收集与运输过程中产生臭味,孳生蚊蝇、老鼠等,使当地环境及当地居民在心理感受和身体健康上均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垃圾收集、暂存及运输系统进行专业规划和更新改造。
同时,必须及时清运村镇垃圾,避免对区域环境产生污染,以及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达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3.1.2项目区垃圾处理收费情况
目前项目区各乡镇垃圾收费标准仍然执行XXX人民政府2004年批复的垃圾收费标准,具体收费水平如下:
(1)居民户的垃圾处理收费按户每月收取,具体为5元/户•月;
(2)机关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为60元/吨;
(3)企业用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为70元/吨。
目前,本项目区已提出新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标准,并已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准备实施。
新标准为:
(1)居民户的垃圾处理收费按户每月收取,具体为5元/户•月;
(2)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用户的垃圾处理收费标准为120元/吨;
3.1.3目前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区各乡镇圩镇在快速建设的同时,一方面,大量人口迁入,圩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另一方面,现状环卫工作投入少、欠账多,环卫工作相对滞后,其发展落后于圩镇的建设。
综合以上现状及项目区城镇发展规划分析,项目区各乡镇垃圾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环卫资金投入不足,现状环卫收运设施缺乏,给环卫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困难。
(2)目前各乡镇垃圾临时存放点为简易的垃圾池,卫生状况差,影响圩镇景观,孳生蚊蝇、传播疾病、污染环境。
(3)生活垃圾与有害垃圾未能分开收集、清运和处置,加之垃圾的处置形式为简易露天堆放或填埋、简易焚烧,未对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对大气、水体的污染比较严重。
(4)各村居民集中区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现象较为普遍,农村“脏、乱、差”的状况较为突出,一些临河村庄习惯于将垃圾倒入河中,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给宁都城区生活饮用水造成安全隐患。
(5)现有垃圾处理收费标准较低,不利于垃圾处理的企业化运作。
3.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项目建设是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提升镇村形象的需要。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XXX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加快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条件。
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从国情上,要求乡镇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加强自身的环境卫生的建设。
未来10年,是江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
根据《江西省2006—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提出江西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主要任务。
其中之一就是围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从省情上讲,也要求乡镇要加强农村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本项目,将彻底改变当前项目区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实现村容整洁,形成农村新面貌。
2、项目的建设是保护项目区河流水体环境的需要。
本项目区为赣江源头,保护好梅江水体,对保障XXX城河道水质及赣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保证XXX县城居民饮用水安全,为建设赣南苏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
3、项目的建设是环境保护发展的需要。
目前,项目区的生活垃圾全部为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简易焚烧,且无规范的堆放场所,热天恶臭污染严重,雨天污水顺着雨水流入河道,对周边的土壤、水体和大气已造成严重的污染,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所以,及时实施本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健全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对推进XXX北部片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小城镇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项目的建设有着国家政策支持。
“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力扶持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同时,国家环境保护部在总结一些地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13年7月27日发布《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填埋场卫生填埋”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模式列为重要的推广模式。
XXX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于2011年底投入运营,以及2015年即将实施的“清洁工程”,通过清理存量垃圾,在各乡镇增设环保焚烧炉,这对XXX各乡镇来说提供了一个治理本镇环境卫生的契机。
通过改善本项目区的垃圾转运系统,
(1)靠近XXX城的乡镇将生活垃圾转运至县卫生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2)距离较远的乡镇通过结合XXX2015年“清洁工程”中的环保焚烧炉,在乡镇对可回收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废物利用及卫生填埋,这种方式也变得可行。
这将大大改善城镇的环境和保护环境,提高乡镇的整体面貌,加快了乡镇的经济发展。
目前是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最好的时机,也是解决当地环境问题的最好时机。
通过建设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使项目区各乡镇成为布局合理、规划科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完善、生态优良、经济实力较强、社会和谐稳定的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5、项目的建设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央采取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 生活 垃圾 一体化 综合 处理 项目 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