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879209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49.67KB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解析.docx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解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
“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
【注】①踵:
到,走到。
②缪:
通“谬”,错误,荒谬。
(1)给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________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________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答案】
(1)D;A
(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
(1)①这句话的意思是:
他的朋友来拜访他;过:
拜访。
故选:
D;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
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暴:
暴露。
故选:
A。
(2)①句中重点词语有:
“固”,本来;“窃”,偷。
句意为:
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
“知”,了解;“缪”,错误;“罪”,过错。
句意为:
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3)第一问: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中可知,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第二问: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这句话,我们围绕着“当误解别人时,我们要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等方面来评价即可。
故答案为:
(1)①D;②A。
(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及对人物进行评价。
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亦毙之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其一犬坐于前
C. 狼不敢前 吾日三省吾身
D. 以刀劈狼首 静以修身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3)结尾一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结尾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答案】
(1)B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议论。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解析】【分析】
(1)A.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
代词;B.隧: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从隧道”/犬: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狗一样”;C.前: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意为“上前”/日:
副词,每天;D.以:
用/以:
表示目的,相当于“来”。
故选B。
(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止,通“只”,意为“仅,只”。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即再狡猾的狼也会败给智慧的人,因此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
作者记述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自取灭亡的故事,然后结合实际,谈除了从狼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外,还可以从屠户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一定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⑴B;
⑵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
⑶议论。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第一问考查表达方式,常见表达方式有:
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狼的行为的看法,属于议论。
第二问考查概括文章的主旨,题目提示换个角度,可以从“屠夫”的角度,屠夫一开始忍让,狼仍然不满足,直到最后奋起反抗,终于取得胜利。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
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
知州①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辄自往驱之。
方入书室,忽檐际朗言曰:
“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
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公休矣,毋多言取困②。
”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
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
或对语问其故,狐曰:
“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
”刘乃令仆妇居此室。
狐是日即去。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知州:
官职名称。
②取困:
自取尴尬。
(1)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闻其事。
闻:
________
②故我不敢击公。
故:
________
③或对语问其故。
或:
________
④狐是日即去。
去:
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
(4)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述刘士玉“令仆妇居此室”的原因。
【答案】
(1)听说,听闻;所以,因此;有的人,有人,有的;离开
(2)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3)鬼神见了她都要回避,何况我呢?
(4)因为刘士玉想让狐离开自己的书房,而狐遇到真正孝顺的妇人会躲避,所以为了赶走狐狸就让妇人住书房。
【解析】【分析】
(1)“闻其事”的意思是:
听说这件事,“闻”的意思是“听说”;“去”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离开”的意思。
(2)这句话的意思是:
但你爱民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责,所以我也不回避你。
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3)“犹”“敛”“况”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根据文中狐狸所说的畏惧刘士玉的原因来概括即可。
狐说:
“汝虽下役,乃真孝妇也。
鬼神见汝犹避之,况我乎”,可见主人是因为刘士玉是个真正的孝顺之人,狐狸鬼神都怕她,所以让她入住以赶走狐狸。
故答案为:
⑴听说,听闻;所以,因此;有的人,有人,有的;离开;
⑵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⑶鬼神见了她都要回避,何况我呢?
⑷因为刘士玉想让狐离开自己的书房,而狐遇到真正孝顺的妇人会躲避,所以为了赶走狐狸就让妇人住书房。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⑶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沧州孝廉刘士玉,有间书房被狐精所占据,狐狸白天和人作答对话,还向人投掷瓦石,但却看不到他的形貌。
时任沧州知州的平原人董思任,是个优秀的官吏,听说这件事之后亲自前往驱赶作怪的狐狸。
刚刚开始口若悬河的大谈特谈人妖不属同类应该互相回避的道理,就听见房檐间朗声说道:
“你作官很爱民,也不贪取钱财,所以我不敢用瓦石砸你。
但你爱民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责,所以我也不回避你。
董大人你差不多就可以了,再不要多言自取尴尬了。
”董思任听后狼狈而归,好几天都闷闷不乐。
刘士玉的一个女仆很是粗拙愚蠢,但偏偏她不怕狐狸,狐狸也不用石头投掷攻击她。
有次对话的时候,有人因为这事向狐狸询问其中的缘由。
狐狸说:
“她虽然是个卑下的奴仆,但却是个真正的孝妇。
鬼神见了她都要回避,何况我这样的狐怪呢?
”刘士玉就命令这个女仆住在这间屋子里,狐怪当天就离开了。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③,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
“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视④谓曰:
“我辈败⑤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
人名。
②值:
适逢。
③郡:
城。
④相视:
看望。
⑤败:
毁坏。
⑥班军:
调回军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 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 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 而敢独止?
/人不知而不愠。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
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
(1)C
(2)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
(1)A项的“去”解释为:
离开;B项的“委”解释为:
丢弃;C项的“义”解释为:
正义,情义/含义;D项的“而”解释为:
表转折关系。
故选C。
(2)句子翻译为:
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
故断句为: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结合“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分析得出:
对友忠诚;结合“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分析得出:
舍生取义;结合“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分析得出:
坚守信义。
故答案为:
⑴C
⑵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⑶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
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
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
“荀巨伯说:
“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
“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
“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
“荀巨伯说:
“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
“胡人听了说:
“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
“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无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目:
“非人战!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管宁、华歆:
汉末魏初时名士。
②捉:
检,拾。
③尝:
曾经,④轩冤:
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③华捉而掷去之________
④宁读书如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
【答案】
(1)同“否”;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
(2)①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
(3)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解析】【分析】
(1)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不”:
通假字词,同“否”。
“顾”:
古今异词,回头看。
(2)本题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句中的“舍:
放弃。
去:
离开。
乃:
才。
子:
指你。
”几个词是赋分点。
(3)《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可知交友要志同道合,要诚实待人等。
故答案为:
⑴①同“否”;②回头看;③代词,代指金子;④原来,从前
⑵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
⑶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掉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
华歡却捡起来,(但是着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于离开。
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于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③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
“不尔,是欺之也。
”
【注释】①陆少保:
即陆元方。
少保,官职名。
②东都:
指洛阳。
③遽:
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
B. 是欺之也/则是无信
C. 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D. 不尔/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B
(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解析】【分析】
(1)A于:
在/对。
B是:
这是。
C言:
话/认为。
D不:
不是/通“否”,表疑问的语气词。
(2)根据句意:
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
“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
”故句子划分为: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元方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陆元方的为人正直。
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办正直的事。
卖宅虽然失败,却留下了他诚实、正直的美德。
金钱和美德,哪一个可贵呢?
很容易辨析。
故答案为:
⑴B
⑵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⑶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对选项要逐项理解比较,仔细分析辨析。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语句的意思理解,在此基础上依据现代汉语的语法教学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章中对对象描写的语句的理解,要准确地概括。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①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注】①吹豕之法:
猪被杀后,屠户在猪脚下割开皮吹气,便于去其皮毛。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弛担持刀__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
③顾无计可以死之________
④股直不能屈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遂自之以归。
(3)【乙】段中有一句话与【甲】文中开头写屠夫处境的句子相对应,这句话是________。
(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屠夫怎样的特点?
【答案】
(1)解除,卸下;打洞;顾念,考虑;大腿
(2)①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②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3)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4)先怯懦,后机智勇敢。
【解析】【分析】
(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弛”这里是解除,放下的意思,“洞”这里属于此类活用,名词活用于动词,打洞。
“顾”这里是顾虑、考虑的意思。
“股”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大腿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径:
径直;犬: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故此句可以翻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解析 初中 年级 上册 语文 文言文 训练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