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878835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35.14KB
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docx
《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最新考纲】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成分
见学生用书P171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1)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动物、植物(如菟丝子)、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包括一些微生物和少数种类的动物(如蚯蚓)。
3.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关系
据图可知: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易错辨析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生物中凡是能把CO2通过自身代谢合成有机物(即同化CO2)的属于自养类型,在生物圈中称作生产者。
如不能完成该项代谢属于异养类型,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地位要看自身有机物最初来源,凡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取的(如捕食、寄生等)称作消费者;凡是从死亡的动植物残体获得的(腐生),称作分解者。
4.图文转换:
据图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如图所示,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则A、B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D、C中指出箭头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诊断辨析
(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 )
(2)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 )
(3)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自养生物。
( √ )
(4)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 × )
热图解读
生态系统各类成分关系如图
提示 消费者 分解者 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生态系统的成分,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网或食物链构成的营养结构,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是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也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解析 病毒是寄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也可能是生产者,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B项错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D项正确。
答案 D
2.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进行过程①或者③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过程②或者④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各种生物都能通过过程②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过程②和④不能在生物体的同一细胞内进行
解析 由图可知,过程①是光合作用,过程②是有氧呼吸,过程③是化能合成作用,过程④属于无氧呼吸。
能进行过程①或者③的生物的同化类型是自养型,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生产者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厌氧型生物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过程②和④可以发生在同一细胞,如酵母菌。
答案 A
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
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解析 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
答案 B
4.如图中的圆分别表示:
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不可能是包容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
原核生物中,一部分属于生产者(如蓝藻等),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部分属于分解者。
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而分解者有原核生物也有真核生物。
答案 A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见学生用书P173
1.食物链
(1)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其他营养级是消费者。
(2)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
(3)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2.食物网
(1)概念: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形成原因:
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
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4)特点: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诊断辨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 )
(2)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 )
(3)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 √ )
(4)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 )
热图解读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思考:
①图示食物网中包括几条食物链?
②图中猫头鹰占有哪些营养级?
③青蛙与蜘蛛之间是什么关系?
④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减少,其他的生物都减少,这种生物是什么?
若蛇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变化如何?
⑤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什么?
提示 ①8 ②第三、四、五、六 ③捕食和竞争 ④草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草减少,其他生物都减少。
由于猫头鹰的食物来源较广泛,蛇的数量减少不会明显影响到猫头鹰数量的变化。
⑤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考向一 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与判断
1.俗话说: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解析 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A、B、D错误。
答案 C
2.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大型植物外,还有自养型鞭毛虫;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二、三、四、五共4个营养级。
答案 C
整合提升
根据题干提供的各种图形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其中的食物链是D→A。
考向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
3.(2017·江苏)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
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
(3)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
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
(4)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
______________。
解析
(1)荒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属于次生演替。
(2)杂食性鱼类捕食昆虫,昆虫和杂食性鱼类都以水草为食,故昆虫和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3)水草腐烂,与其具有竞争关系的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
(4)由题图可知,杂食性鱼类既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又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则底栖动物类和滤食性鱼类也是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
以蛙为食的两种不同纲的生物有蛇、肉食性鱼类、鼠类等。
答案
(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浮游生物类 (4)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
高考教材
本题以人教版必修三P73“种间关系”、P80“群落的次生演替”、P91“图5-5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5-4某食物链上的营养级”为源,从知识上考查演替、种间关系、食物网等内容;从目标要求上考查考生图文信息转换能力
跟|题|变|式
4.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 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土著鱼与鲈鱼的关系为捕食,B项错误;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数量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通过上面分析,浮游植物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
答案 A
5.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狐的数量会增加
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狐
解析 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兔也能被人捕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A项正确;鼬和狐都能捕食兔和鼠,若鼬减少时,狐缺乏竞争,数量会增多,B项正确;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强,C项正确;植物到狐的食物链有4条,D项错误。
答案 D
6.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当图中猫头鹰减少后,蛇的数量如何变化?
解析 当图中猫头鹰数量减少时,食虫鸟增加,将导致蜘蛛减少,蟾蜍减少,蛇的数量也会减少。
而另一条食物链则不同,猫头鹰减少后导致鼠的数量增加,从而使蛇的数量增加。
此时由于在食物传递中导致大量能量损耗,最终较短食物链对蛇影响较大,所以最终蛇会增加。
答案 增加
整合提升
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
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的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
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
但随着数量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 一轮 复习 生态系统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