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五.docx
- 文档编号:28787631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08.73KB
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五.docx
《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五
2013-2014学年高一寒假作业(五)化学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NO.##在盛放酒精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的警示标志是( )
.##NO.##现有三组溶液:
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蒸馏、萃取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D.蒸馏、萃取、分液
.##NO.##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1LH2SO4溶液中含98gH2SO4B.0.5L含49gH2SO4的溶液
C.98gH2SO4溶于水配成2L溶液D.0.1L含24.5gH2SO4的溶液
.##NO.##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L0.1mol·L-1K2SO4溶液中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约为0.6NA
B.标准状况下,22.4L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均为NA
C.1molCl2变为Cl-时得到的电子数为NA
D.在常温常压下,18g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NA
.##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64g氧气中含氧分子数为2NA
B.1.7g
中所含的电子数为NA
C.49g硫酸中所含氧原子数为2NA
D.58.5g氯化钠中所含的离子数为NA
.##NO.##材料与化学密
切相关,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材料
主要化学成分
A.
刚玉、金刚石
三氧化二铝
B.
大理石、石灰石
碳酸钙
C.
普通水泥、普通玻璃
硅酸盐
D.
沙子、石英
二氧化硅
.##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是非电解质
B.NH3、CO2、Cl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Cl2均是电解质
C.蔗糖、酒精在液态或水溶液里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NO.##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NO.##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②B.①③C.②③D.②③④
.##NO.##将某溶液逐滴加入
胶体溶液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A.NaOH溶液B.H2SO4溶液
C.NaCl溶液D.KNO3溶液
.##NO.##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a2+、Al3+、NO3—、Cl—B.H+、Fe2+、SO42—、NO3—
C.K+、NH4+、CO32—、OH—、D.Na+、Mg2+、CO32—、Br—
.##NO.##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Na+SCN---Fe3+ B.Mg2+Cl-Al3+SO42-
C.K+ Cl-HCO3-NO3-D.Ca2+Na+Fe3+AlO2-
.##NO.##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Fe2+、Cr2O72-、SO42-B.Al3+、Na+、SO42-、HCO3-
C.Na+、Cu2+、Cl-、S2-D.Fe3+、K+、SCN-、Cl-
.##NO.##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
Al2O3+6H+=2Al3++3H2O
B.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NH4++OH-==NH3·H2O
C.碳酸氢钠的水解:
HCO3—+H2O
H3O++CO32-
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双氧水:
Fe2++2H2O2+4H+=Fe3++4H2O
.##NO.##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稀硝酸和过量的铁屑反应:
Fe+4H++NO3-=Fe3++NO↑+2H2O
B.硫酸氢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NH4++OH-=NH3↑+H2O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NH3·H2O=AlO2-+4NH4++2H2O
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SO32-+6H++2MnO4-=5SO42-+2Mn2++3H2O
.##NO.##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S2—→HS—
B.Na2SO3→SO2
C.SO2→S
D.H2S→S
.##NO.##根据下列反应:
(1)2Fe3++2I-=2Fe2++I2
(2)Br2+2Fe2+=2Br-+2Fe3+判断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Br->Fe2+>I-B.I->Fe2+>Br--
C.Br->I->Fe2+D.Fe2+>I->Br-
.##NO.##在Cu2S+2Cu2O=6Cu+SO2↑反应中(注:
Cu2S和Cu2O中,Cu为+1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1molCu,转移2mol电子B.Cu是氧化产物
C.Cu2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氧化剂只有Cu2O
.##NO.##下表中各组物质不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甲乙丙
AAlCl3AlAl(OH)3
B
AlCl3Al(OH)3NaAlO2
CCO2NaHCO3Na2CO3
DCO2(NH4)2CO3NH3
.##NO.##如图表示在某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时,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a(O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
该溶液的成分可能是( )
A.MgSO4B.KAl(SO4)2C.Al2(SO4)3D.NaAlO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推断题(共24分)
.##NO.##(12分)A、B、C是单质,其中A是金属,各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定量的A加入到NaOH溶液中,产生的C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L,则消耗的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12分)##NO.##如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C为O2,D为Cl2,E为Fe单质,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B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
(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
反应①中是_________剂,反应②中是________剂.
(3)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则A是________;若反应①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则A是________.
(4)写出B与MnO2共热获得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6分)
.(10分)##NO.##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李老师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取氯气,并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了教学.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的
现象是______________,丁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分离丁中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的气体压强p1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________(填“>”“<”或“=”),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NO.##()()()保护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实验目的。
(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巳知酸性:
亚硫酸>碳酸)
①接仪器并____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关闭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装置A中的试剂可以是:
。
③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
。
(2)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打开b,关闭a。
②H2S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出现,化学方程式是:
③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別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人下表相应位置:
写出SO2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计算题(共10分)
.##NO.##(10分)过氧化钠与铝粉混合物共18.3g,加入100mL水,充分反应
后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收集到5.6L气体。
(标准状况)
(1)收集到的气体成份是
,体积比是。
(2)计算反应后溶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设溶液体积不变)
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考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1.C【解析】选C。
该题考查同学们对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的识记能力和常用试剂
性质的理解能力。
A是腐蚀品标志,B是剧毒品标志,C是易燃品标志,D是氧
化剂标志,酒精易燃烧。
2.A【解析】选A。
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分离;水和乙醇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氯化钠和溴的水溶液可萃取分离。
3.D【解析】很容易比折算出,在1L溶液中D项含有最多的溶质H2SO4,故答案为D。
4.D【解析】选项A:
1molK2SO4所带电荷总数为4,溶液含K2SO40.2mol,所以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应是0.8NA;
选项B:
在标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22.4L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但氢气、氯气都是双原子分子,含有的原子总数应是2NA
选项C:
氯气是双原子分子,1mol氯气变为Cl-时得到的电子数应为2NA
选项D:
18g水为1mol,一个水分子含有10个电子,所以1mol水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
5.D【解析】选D。
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58.5g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中的阴阳离子共2NA。
6.A【解析】刚玉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而不是三氧化二铝。
7.C【解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氯化氢溶于水可电离出离子,属于电解质。
氯化钠溶于水或在在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出离子,也属于电解质。
氯气、铜和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不是氨气和CO2电离出的离子导致的,而是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和碳酸电离出的,所以一水合氨和碳酸是电解
质,氨气和CO2是非电解质。
所以答案是C。
8.C【解析】考查三种分散系的区别。
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所以答案是C。
9.A【解析】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同样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①不正确。
是否有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②正确。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类,若分散质粒子小于1nm的是溶液,大于100nm的是浊液,介于1nm和100nm之间的是胶体,③不正确。
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溶于水和受热熔化时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④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
10.B【解析】胶体遇到电解质能发生聚沉,形成沉淀。
由于氢氧化铁是弱碱,能溶于酸中,所以答案选B。
11.A【解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可以大量共存。
B中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C中生成一水合氨,不能大量共存,D中生成碳酸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所以正确的答案选A。
12.B【解析】在强酸溶液中HCO3-、AlO2-不能存在,SCN—与Fe3+反应,Fe3+与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能大量共存的是选项B。
13.A【解析】在酸性溶液中,Cr2O72-能氧化Fe2+,A正确。
B中属于Al3+和HCO3-的水解不能共存,C中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硫化铜沉淀,D中e3+和SCN-、会发生络合反应。
14.A【解析】B中应该生成氨气,C中是水解平衡,D中电子电子不守恒,答案选A。
15.D【解析】稀硝酸和过量的铁屑生成二价的铁,A错误。
硫酸氢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没有加热得到的是NH3.H2O,B错误。
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C错误。
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褪色。
16.D【解析】A、B项硫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所以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氧化剂;C项硫的化合价降低,硫被还原,所以需要加还原剂;D项硫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需要加氧化剂,D项正确。
17.B【解析】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⑴:
还原性I->Fe2+,⑵还原性Fe2+>
Br--,B正确。
18.C【解析】由反应方程式知Cu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S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Cu2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u是还原产物,生成1molCu,转移1mol电子,选C。
19.A【解析】A中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只能生成偏铝酸钠。
故选A。
20.C【解析】根据图形可知,加入1mol氢氧化钡,沉淀溶解2mol,此沉淀为氢氧化铝,
继续滴加氢氧化钡后沉淀不再溶解,剩余沉淀为硫酸钡,结合图像溶解的氢氧化铝2mol,
剩余硫酸钡3mol,结合备选答案,溶液成分应为硫酸铝
二、推断题(共24分)
21.
(1)Al O2 NaAlO2 Al(OH)3
(2)①2Al+2NaOH+2H2O===2NaAlO2+3H2↑②Al2O3+2OH-===2AlO2-+H2O
(3)0.1mol 0.3mol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A为Al,C为H2,乙为NaAlO2,丁为Al(OH)3,B为O2,甲为Al2O3,
丙为H2O。
Al与NaOH溶液反应为2Al+2Na
OH+2H2O===2NaAlO2+3H2↑,产生3.36L氢
气需要0.1mol的Al,1molAl在反应中转移3mol电子,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0.3mol。
22.
(1)盐酸 Fe3O4 FeCl3
(2)催化 氧化
(3)KClO3 H2O2
(4)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解析】由C为O2,D为Cl2,E为Fe,根据框图转化关系可推知,A可能为KClO3或H2O2,
B为盐酸,F为Fe3O4,G为FeCl2.当反应①
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时,A为KClO3;当①在常
温条件下进行时,A为H2O2,且在反应中MnO2皆作催化剂;而在反应②中MnO2为氧化
剂,将HCl氧化为Cl2
.
三、实验题(共26分)
23.
(1)干燥的红布条不褪色 湿润的红布条褪色 下层CCl4层呈紫红色 分液
(2)p1=p2 有利于球形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顺利流下
(3)MnO2+4H++2Cl-
Mn2++Cl2↑+2H2O
【解析】利用图示装置制备Cl2,制得的Cl2通过浓H2SO4(甲中),浓H2SO4干燥Cl2;Cl2
与干红布条不反应(乙中);Cl2与H2O生成HClO,HClO起漂白作用(丙中);Cl2与KI溶液
反应生成I2,CCl4萃取I2,溶液分层(丁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戊中);进行尾气吸收
(己中),利用针头连接后,分液漏斗与烧瓶内气压相等,有利于液体流下.
24.
(1)①检查装置气密性(2分)
②Cu+2H2SO4(浓)
CuSO4+SO2↑+2H2O(2分)
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或饱和NaHCO3溶液(2分)
③Na2
SiO3溶液中产生胶状沉淀(2分)
(2)②2H2S+SO2=3S↓+2H2O(2分)③BaSO4(2分)BaSO3(2分)
Cl2+SO2+2H2O=SO42-+4H++2Cl-(2分)
【解析】
(1)装置图组装好以后,首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
的条件下能把铜氧化生成硫酸铜、SO2和水。
由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所以生成的
SO2通入到碳酸氢钠溶液中,会生成CO2气体。
而碳酸的酸性又强于硅酸的,所以CO2通
入到硅酸钠溶液中,会析出硅酸晶体。
为了防止SO2的存在干扰CO2和硅酸钠的反应,需
要在通入硅酸钠溶液之前,先把SO2除去,可以选择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或饱和碳酸氢
钠溶液等。
(2)H2S中的硫元素处于最低价,SO2能把硫化氢氧化生成单质硫,反应式为2H2S+SO2=3S↓+2H2O。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2氧化生成硫酸,从而产生硫酸钡沉淀。
氨水和亚硫酸反应生成亚硫酸铵,进而生成亚硫酸钡沉淀。
四、计算题(共10分)
25.
(1)(4分)O2和H22∶3
(2)(6分)C(NaOH)=3mol/LC(NaAlO2)=1mol/L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2Al+2NaOH+2H2O=2NaAlO2+3H2↑
可知收集到的气体为O2和H2的混合气体。
因各固体完全溶解,依据方程式可得到以下两式:
78×n(Na2O2)+27×n(Al)=18.3g
可解得:
n(Na
2O2)=0.2moln(Al)=0.1mol
则:
n(O2)=0.1moln(H2)=0.15mol,所以二气体的体积比为2∶3
由方程式或元素守恒可得到反应后溶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NaOH)=
=3mol/L
c(NaAlO2)=
=1mol/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高一化学 寒假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