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2章第2节化学能和电能 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word.docx
- 文档编号:2878679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92KB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2章第2节化学能和电能 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word.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2章第2节化学能和电能 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2章第2节化学能和电能 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word.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2章第2节化学能和电能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word
第2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能力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为将反应2Al+6H+===2Al3++3H2↑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下列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铝条均已除去了氧化膜)( )
2.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如图所示。
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
3.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负极有Cl2逸出,正极有H2逸出
B.负极附近Cl-的浓度减小
C.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
D.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
4.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两份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且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下列各图为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5.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中,Mg较活泼作负极
B.铝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中,铜作负极
C.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CuSO4溶液中,铜片作负极
D.只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才能构成原电池的两极
6.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
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7.镁燃料电池具有能量高、使用安全方便、原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燃料易于储运等特点。
如图为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过程中OH-移向正极
B.电池的总反应式为Mg+ClO-+H2O===Mg(OH)2↓+Cl-
C.镁电池中镁均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正极反应式:
ClO-+H2O+2e-===Cl-+2OH-
8.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边浮力的变化)( )
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
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
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9.将两极质量相同的铜棒和锌棒,用导线相连接后插入CuSO4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后干燥并称重,两棒质量相差6.45g,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0.1molB.0.2mol
C.0.3molD.0.4mol
10.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已知:
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
A.锌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
)不变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段时间后,装置内的电子总量减少
11.锂硫电池放电时反应为2Li+S
Li2S,其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Li作正极
B.电池工作时Li被还原
C.电子由S经导线流向Li
D.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12.LED产品的使用为城市增添色彩。
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一种装置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的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到正极,再经过KOH溶液回到负极,形成闭合回路
B.a处通入氢气,b处通入氧气,该装置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C.电池放电后,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通入O2的电极发生反应:
O2+4e-===2O2-
二、填空题(52分)
13.(12分)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
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l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转移到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____极流向____极(填字母)。
(2)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是否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
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
14.(18分)完成原电池问题。
Ⅰ.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两人均使用相同镁片与铝片作电极,甲同学将电极放入2mol·L-1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2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
________(填写字母)。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上述实验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的做法是不可靠的
Ⅱ.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其主要成分是铁屑、炭粉、木屑和少量氯化钠、水等。
热敷袋启用之前用塑料袋使其与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
使用完后,会发现有大量铁锈存在。
热敷袋放出热量的原理是________。
15.(21分)
(1)有一种燃料电池,总反应式为2H2+O2
2H2O,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是____。
(2)如将
(1)中的电解质由KOH改为稀硫酸,则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
, 正极:
。
两者的电解液不同,反应进行后,其溶液的pH变化是____。
(3)如把H2改为CO,KOH作导电物质,则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
, 正极:
。
(4).CH3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生活中有重要用途,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①甲醇燃料电池是目前开发最成功的燃料电池之一,这种燃料电池由甲醇、空气、KOH(电解质溶液)构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
A.电池放电时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
B.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CO2↑+2H2O
C.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
D.电池放电时每消耗6.4gCH3OH转移1.2mol电子
②写出甲醇燃料电池在酸性条件下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
16.(9分)化学电池在通迅、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锌锰干电池是应用最普遍的电池之一(如图所示),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若反应消耗16.25g负极材料,则电池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
(2)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总反应式可以表示为Cd+2NiO(OH)+2H2O
2Ni(OH)2+Cd(OH)2,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③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第2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能力提升训练答案解析
1.解析:
A项,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Al+2OH-+2H2O===2AlO
+3H2↑,错误;B项,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Al+6H+===2Al3++3H2↑,正确;C项,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Al+4H++NO
===Al3++NO↑+2H2O,错误;D项,电极材料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
答案:
B
2.解析:
一般情况下,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但在该原电池中电解质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此装置中铝是负极,电解反应为Al-3e-+4OH-===[Al(OH)4]-。
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6H2O+6e-===6OH-+3H2↑,A、B项错误;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通过,而是离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C项错误;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能溶于NaOH溶液,所以不必处理,D项正确。
3.解析:
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发生反应Fe-2e-===Fe2+,银作正极,发生反应2H++2e-===H2↑,故A错误;溶液中Cl-移向负极,负极附近Cl-的浓度增大,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减小,而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B、C错误,D正确。
答案:
D
4.解析:
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发生的反应为Zn+Cu2+===Zn2++Cu,铜、锌、稀硫酸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用时少于b,但生成的氢气也少于b,图象应为A。
答案:
A
5.解析: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一方面要看电极材料,另一方面要看电解质溶液。
A中铝与NaOH溶液会自发反应,铝作负极。
B中尽管铝比铜活泼,但铝在浓硝酸中钝化,只有铜片与浓硝酸自发反应,铜作负极。
C中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CuSO4溶液中,锌片作负极。
D中金属与碳棒也可以构成原电池的两极。
答案:
B
6.解析:
该电池的负极是锂,氧化剂水在正极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解质是LiOH,故A、B、D项正确;原电池中OH-向负极移动,C项错误。
7.解析:
根据工作原理图判断反应过程,判断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镁燃料电池,镁作负极失电子,碱性溶液中生成Mg(OH)2。
ClO-在正极反应,由图可知有Cl-和OH-生成,正极反应式:
ClO-+H2O+2e-===Cl-+2OH-,OH-向负极移动,生成Mg(OH)2。
8.解析:
根据题意,若杠杆为绝缘体,滴入CuSO4溶液后,在铁球表面析出Cu,铁球质量增大,B端下沉;若杠杆为导体,滴入CuSO4溶液后,形成原电池,铁球溶解且在铜球表面析出Cu,A端下沉。
答案:
D
9.解析:
负极:
Zn-2e-===Zn2+,Zn失去2mol电子减重65g;正极:
Cu2++2e-===Cu,Cu2+得到2mol电子增重64g。
两极质量相差:
65g+64g=129g,现在两棒质量相差6.45g,应转移0.1mol电子。
答案:
A
10.解析:
选B。
锌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由正极向负极运动,但阴离子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只出现锌离子由甲池移向乙池,甲池的c(S
)不变,B正确;根据B的分析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溶液仍是硫酸锌溶液,质量不变,C错误;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但电子总量不变,D错误。
11.解析:
选D。
由锂硫电池放电时反应为2Li+S
Li2S可知,Li发生氧化反应,是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则Li作负极,故A、B错误;C.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经外电路由负极流向正极,故C错误;D.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D正确。
12.解析:
电路中的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到正极,但是电子不经过KOH溶液,A不正确;由外电路中电子的运动方向可知,a是负极、b是正极,故a处通入氢气、b处通入氧气,该装置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光能,B不正确;电池放电后,电池反应产物是水,故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正确;通入O2的电极发生反应为O2+2H2O+4e-===4OH-,D不正确。
13.解析:
(1)该电池中Li失去电子生成Li+,所以Li作电池的负极,则a是负极,b是正极,所以外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从b流向a。
(2)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即Li失去电子生成Li+,电极反应式为Li-e-
Li+。
(3)不能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因为Li是活泼金属,与水反应,无法参与原电池反应,不能产生电流。
答案:
(1)b a
(2)Li-e-
Li+ (3)否 电极Li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
14解析:
Ⅰ.
(1)甲中镁易失电子作负极,Al作正极,负极上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反应为Mg-2e-===Mg2+,正极反应为2H++2e-===H2↑。
(2)乙池中铝易失电子作负极,负极上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
+2H2O,镁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总反应为2Al+2OH-+2H2O===2AlO
+3H2↑。
(3)甲中镁作负极,乙中铝作负极,根据作负极的金属活泼性强判断,甲中镁活动性强,乙中铝活动性强。
(4)a.根据甲、乙中电极反应式知,原电池正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正确;b.镁的金属性强于铝,但失电子难易程度还与电解质溶液有关,错误;c.该实验说明电解质溶液性质影响电极的正负极,不能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没有使用价值,错误;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与条件有关,电极材料相同,其反应条件不同导致其产物不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
Ⅱ.该装置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能构成原电池。
其中炭粉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NaCl溶液起电解质溶液作用,加速Fe的氧化。
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所以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来自于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Ⅰ.
(1)2H++2e-===H2↑
(2)Al+4OH--3e-===AlO
+2H2O
2Al+2OH-+2H2O===2AlO
+3H2↑
(3)Mg Al (4)ad
Ⅱ.铁屑、炭粉、空气(氧气)、NaCl溶液构成原电池,铁被氧化(合理即可)
15.解析:
(1)由该电池的总反应式及原电池的概念可知,H2在反应中被氧化,应在负极上反应;O2被还原,应在正极上反应,又因在碱性条件下不可能有H+参加或生成,故负极反应式为2H2+4OH--4e-===4H2O;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2)若将碱性溶液换成酸性溶液,此时不可能有OH-参加或生成,负极反应式为2H2-4e-===4H+;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由于前者在碱性条件下反应,KOH量不变,但原电池工作时,H2O增多,溶液变稀,pH将变小;而后者为酸性溶液,H2SO4量不变,H2O增多,溶液酸性减弱,故pH将变大。
(3)如把H2改为CO,用KOH作导电物质,CO生成的CO2与碱反应生成CO
,则负极反应式为2CO+8OH--4e-===2CO
+4H2O;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4)根据甲醇燃烧过程中电子转移情况可知,通甲醇的电极为负极,通空气的电极为正极,A项错误;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
↑+6H2O,B项错误;在放电过程中,OH-参与电极反应,不断被消耗,导致电解质溶液碱性减弱,C项正确;电池放电时每消耗6.4gCH3OH,即0.2molCH3OH,转移电子数为6×0.2mol=1.2mol,D项正确。
甲醇燃料电池中,在酸性条件下甲醇为负极失电子生成CO2,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16.解析:
(1)锌锰干电池中的负极是Zn,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生成锌离子,电极反应式是Zn-2e-===Zn2+;16.25gZn的物质的量是
=0.25mol,每个Zn失去2个电子,所以电池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2)该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应,①错误,②正确;充电时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所以③错误,④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2章第2节化学能和电能 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word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 化学能 电能 能力 提升 训练 答案 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