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3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
- 文档编号:28785064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84.33KB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3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3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3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3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
第3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掌握战后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过程,认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是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主要原因。
2.掌握战后欧洲、日本经济模式的内容,理解各自经济模式的特点。
3.掌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影响。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形成的条件
(1)二战期间美国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并直接投资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
(2)二战结束时,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表现
(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3.实质:
美国的经济体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4.作用:
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误区警示]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通过国家权力大力干预经济,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根本的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未改变。
[思维点拨]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都是经济手段,根据国情合理运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
(1)理论:
凯恩斯主义。
(2)政策:
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
(3)结果
①积极作用:
美国经济高度繁荣。
②局限性:
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2.20世纪70年代
(1)背景:
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
(2)政策:
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
(3)结果:
无法摆脱“滞胀”的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
3.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
(1)理论:
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
(2)政策
①通过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
②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3)结果
①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缓解。
②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4.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
(1)政策: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2)宗旨:
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
(3)措施
①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
②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
(4)效果:
解决了财政赤字问题和失业问题。
[思维点拨]
1.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被称为反凯恩斯主义,它们并不是主张放弃国家干预经济,而是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2.“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通俗地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三、美国的“新经济”
1.特点
美国经济蒸蒸日上,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2.原因
(1)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2)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
3.评价
(1)积极方面:
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
(2)局限性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
②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左右国家政策。
[归纳总结] 新经济的三个“新”
(1)“新”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
(2)“新”在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3)“新”在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
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1.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1)特征:
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2)进程
①形成:
1945~1979年运用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②发展:
1979年~20世纪90年代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实行了货币主义政策,出现了“多市场、少政府”的发展趋势。
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1)背景:
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2)方针:
1946年,确定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
(3)特征: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
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特征:
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2)内容:
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3)结果:
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1)形成: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2)特征: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3)结果:
1987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图解识记]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思维点拨]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
实质:
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图解识记]
主题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将与煤气和电力供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都已达到①国有化的时机……
史料二 计划能补偿②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③优点。
——戴高乐
[史料解读]
①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
②指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③指市场的自发调节和企业的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
[问题思考]
据史料一、二,归纳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有何积极作用?
提示 形式:
部分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
积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
2.福利国家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福利国家思想。
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①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
——《福利国家论》
史料二 ②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的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
——《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
史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③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开支。
……在各国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却大幅度下降。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史料解读]
①说明了福利制度实施的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
②说明保证就业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
③说明福利开支过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二,回答“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实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2)据史料三,应如何评价“福利国家”制度?
提示 既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的表现和实质
(1)表现
①生产力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②生产关系调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2)实质: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为克服危机、缓和矛盾而寻求自我调节的结果。
多角度认识“福利国家”
1.概念:
“福利国家”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2.形成原因: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3.形成过程:
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4.主要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5.实质:
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
6.影响:
“福利国家”的政策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的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
1.(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1961~1971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5233亿美元上升到10634亿美元,这一时期主导美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是( )
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D.计划经济理论
考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点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普遍奉行
答案 C
解析 1961~1971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故C项正确。
2.(2017·天津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70年代后,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是( )
A.凯恩斯主义B.“福利国家”制度
C.“新经济”D.“混合经济”
考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点 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中“20世纪70年代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等信息可知,这是“混合经济”的特点,故选D。
A属于经济理论,B属于社会财富分配,C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3.下面是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通货膨胀变化表。
这种情况促使( )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日本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15.3%
11.2%
12.3%
16.3%
20.8%
通货膨胀
15.3%
43.9%
11.1%
19.1%
32.5%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作出调整
B.欧美社会保障规模进一步扩大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D.欧美各国进一步增加关税壁垒
考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点 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A
解析 根据“1973~1975年”和工业生产下降与通货膨胀的数据上升,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滞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作出调整,故A项正确。
4.(2018·盐城期末)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15%,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
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
据此可推断( )
A.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B.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C.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D.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
考点 建立“福利国家”
题点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福利支出的增长达15%,“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
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可见国家的负担会明显增加,故B项正确。
5.(2018·鹰潭高一检测)下图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1947年和1970年的主要工业门类净产值所占制造业比重图,由此可见( )
A.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B.科技革命促使创新型经济逐渐兴起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产业结构
考点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题点 第三产业的兴起与繁荣
答案 B
解析 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的大幅增长受到战后科技革命的影响,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出现,故B正确。
[基础达标]
1.(2018·上饶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支付劳务费用的金额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表明美国( )
A.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
C.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考点】
【题点】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信息中的“20世纪50年代”及美国政府“采购商品、支付劳务费用”“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的重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此时的美国经济仍然是市场经济,排除B;C、D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也应排除。
故选A。
2.(2018·洛阳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发生的平均周期越来越长,与此同时,危机持续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所造成的破坏力也大大下降。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B.第三产业的兴起
C.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
D.知识经济的兴起
考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点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普遍奉行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信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实现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因此应对危机的能力有所增强,故A正确。
3.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采用了这样一段史料:
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
19.9%用于军费;21.6%用于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1%用于科研。
据此判断此次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
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B.科研地位的下降:
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
C.福利社会: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D.政府干预经济:
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
考点 建立“福利国家”
题点 “福利国家”制度的利与弊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所示的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情况来看,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开支比较大,故C项正确。
4.(2018·济宁高一检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B.反对消费
C.主张经济自由放任D.反对全球化
【考点】
【题点】
答案 A
解析 凯恩斯主义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并不能自动消除经济危机,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
5.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
10亿美元)。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
内容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B.“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
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
D.“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
【考点】
【题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中的表格数据可知,《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决定在1982年、1983年、1984年削减医疗、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并且削减的数额逐年增加,1973年的美国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说明凯恩斯主义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失灵,因此美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
6.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
这里“右转”的意义是( )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
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
考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点 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随后西方国家出现“滞胀”现象,这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无法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应对“滞胀”现象,各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A项。
7.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美国经济结构发生这一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迅速发展B.国家政策的调整
C.出口贸易大幅增长D.世界霸权的确立
考点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题点 第三产业的兴起与繁荣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提供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急剧上升,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深入开展,这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生产力发展改变经济结构,故A项正确。
8.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说,自1995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2.8%,比1973~1975年间的1.4%提高了一倍。
到2001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120个月。
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 )
A.实行大规模减税政策
B.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C.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
D.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考点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题点 第三产业的兴起与繁荣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期间,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故B项正确。
9.历史图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信息。
阅读下列图片,指出其共同的经济特征是( )
法国国营核电站 德国国营铁路 英国国有铁路和火车
A.国有企业主导国家经济发展
B.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型
C.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D.能源与交通业全由国家经营
考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点 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C
解析 从“国营”“市场经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既有国家干预也有自由竞争。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盛行一种“生产中的资本主义,分配中的社会主义”。
其中“社会主义”是指( )
A.马克思主义B.自由主义
C.福利制度D.经济计划
考点 建立“福利国家”
题点 “福利国家”制度的利与弊
答案 C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的目的是国家保障个人和家庭最低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它使穷人受惠,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所以被称为“分配中的社会主义”,但它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能力提升]
11.沃尔特·拉菲伯在《美国世纪》中写道:
“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它的制动器或加速器。
”这体现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 )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扩张政府行政权力
考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点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普遍奉行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中可以看出,国家在干预经济。
12.美国过去是建立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
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又是取消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
美国取消规章制度是为了( )
A.让市场发挥更大效应B.取消政府对经济干预
C.实行劫富济贫的政策D.完善“福利国家”的制度
考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点 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A
解析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面临着经济“滞胀”,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严重,因此取消规章制度是克服凯恩斯主义带来的弊端,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有利于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
13.“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
”材料表明福利政策的推行,其深远影响是( )
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B.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C.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
D.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
考点 建立“福利国家”
题点 “福利国家”制度的利与弊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最穷的与最富的……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可知材料认为福利制度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最终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
A项内容是直接影响,排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B项。
14.尼克松就职时曾说:
“如果一个社会不能保护多数的穷人,那它也不能保护少数的富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中,与尼克松的说法相一致的是( )
A.发展“新经济”B.建立“福利国家”
C.第三产业迅速发展D.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考点 建立“福利国家”
题点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必须建立一种制度来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这与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相一致。
15.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年份
GNP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B.②③
C.②④D.①②③④
【考点】
【题点】
答案 A
解析 从表格可以看出,1973~1975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的局面,即所谓的“滞胀”。
面对这种问题,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减少政府开支和福利开支,故①③④正确。
为了解决“滞胀”局面,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②错误。
16.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
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
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个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
《史学评述》1982年第l期
材料三 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
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
——《读书》2003年第3期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当时的美国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表明美国经济形成了什么新的发展模式?
根据材料三概括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
(4)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制定经济政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罗斯福 新政 当代 资本主义 变化 人民 必修 word 版本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8785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