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docx
- 文档编号:28770553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410.51KB
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docx
《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
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等级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四等导线、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三级导线以下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
如委托方有特殊要求的,按委托方要求执行。
1.0任务接收
项目组长接受任务后,明确任务的技术要求和作业工期。
2.作业前准备工作
2.1项目组长获得任务后,立即收集相关资料到实地进行踏勘。
编写技术设计书。
2.2项目组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作业准备。
组织相关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测量规范和技术指示或技术设计书,确定作业任务的性质和要求。
继续完善测区资料的收集(包括测区所在地点、范围、道路、交通、控制点等),
2.3项目组长根据平面控制等级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并对仪器进行相关的检校,包括全站仪、电子手簿或一般记录手簿、脚架、觇牌、棱镜、气压计、温度计等的完好状态,是否处在检定期内,有不合格项目不得用于作业。
2.4项目组长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对仪器进行参数设置如气压、温度和加乘常数。
进行气压、温度改正。
3.选点、埋石
3.1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选点密度按P82-2条实施。
导线等级
附合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m)
备注
四等
10
1600
1结点间的长度是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
2特殊工程对平均边长要求另编技术设计
一级
3.6
300
二级
2.4
200
三级
1.5
120
3.2选点注意事项
3.2.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坚固稳定的建筑物顶面上,邻点之间通视良好。
测线离开障碍物和地面距离在1米以上,离开高压线宜大于5米。
点位应选取在便于架设仪器和便于观测作业。
标石便于长期限保存的地方,同时应保证方便低等级加密。
3.2.2选点埋石时除考虑工作因素外,还要考虑到人身安全的因素。
3.3埋石
3.3.1现场浇灌标石和预制标石规格为:
上面30厘米×30厘米,下底40厘米×40厘米,深60厘米。
屋顶标石规格为:
上面20厘米×20厘米,下底30厘米×30厘米,高15厘米。
水泥路面可用钻孔后水泥现场浇灌。
3.3.2预制标石按设计要求挖坑,埋石后分层填土夯实。
3.3.3埋石时应注意字头朝北。
3.4点之记的绘制
3.4.1作业人员熟悉地形表示及要点,在外业及时绘制点之记。
3.4.2点之记绘制与实地相符,用指北针确定北方向,绘制草图比例不能失调,确定标石所处位置,记录交通路线、电杆号码等情况。
4.精度指标
4.1各等级导线主要技术要求及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测
回
数
仪器型号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DJ1
4
1
DJ2
6
2
1
1
DJ6
4
3
2
方位角闭合差
±5
±10
±16
±24
总长
10
3.6
2.4
1.5
平均边长
1600
300
200
120
测角中误差
±2.5
±5
±8
±12
相对闭合差
1/40000
1/14000
1/10000
1/6000
4.2各等级导线测量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132-3-11、P393-5-8条执行。
见下表:
等级
仪器型号
重合读数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2c互差
同一方向测回差
垂直角互差
四等一级以下
DJ1
1
6
9
6
10
DJ2
3
8
13
9
15
DJ6
18
24
25
5.观测和记录
5.1注意安全,爬高标时一定要系安全带,在交通繁忙地区注意车辆,穿安全服装。
5.2观测前注意事项
5.2.1选择合理的作业时间,成像应清晰。
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112-3-3、P182-4-7条执行。
5.2.2导线网节点,尽量一次测完所有观测方向,否则进行测站平差。
5.2.3作业时前后视应加觇牌,观测时要照准觇牌;作业时要严格对中、整平;观测超限要立即重测;严禁转抄手簿。
5.3架设仪器
5.3.1仪器整平,无论是架设全站仪还是反射棱镜,都应保持脚架稳定和对点器准确对中,圆气泡和长水准器居中。
架设时,先用光学对点器对中,踩紧脚架三条腿,然后调整脚架的两条腿使圆气泡居中,调整基座脚螺旋角,使长水准器居中。
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112-3-5条执行。
5.3.2移动基座精确对中,保证对点误差不大于1毫米。
5.3.3在现场把温度、气压输入全站仪。
5.4水平角、天顶距、距离观测
5.4.1城市等级平面控制(主要是精密导线测量),精密导线测量采用三联脚架法观测。
水平角、天顶距、距离观测同站进行,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天顶距观测采用中丝法。
5.4.2开始观测时,观测和记录气压、温度,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172-4-6条执行;测站和镜站的高度量至毫米(主要用于三角高程传递),并记录到到电子手簿中,电子手簿应能控制各项观测限差,并能设置各等级控制参数。
5.4.3测站点、照准点架设完成后,测站上的仪器接通电源,仪器开机,开始观测工作。
5.4.4一测回观测方法如下:
首先将照准部空转1~2周,然后用盘左位置精确照准零方向,配制度盘位置,利用微动螺旋,精确照准零方向目标,观测目标的方向值、天顶距、距离,同时记录各项观测值,松开制动螺旋,顺时针依次照准各目标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到零方向(观测方向少于3个时,可不归零方向),此为上半测回;纵转望远镜,用盘右位置照准零方向,逆时针旋转,按上半测回相反的次序照准各方向,直至归零方向,此为下半测回;上、下两个半测回组成一测回。
5.4.5测量水平角时要注意长气泡不应超过1格,《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112-3-5条的规定。
水平角观测的同时观测、记录天顶距和距离。
测量距离时要注意避免在同一方向上有多个棱镜,严禁对准太阳,《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182-4-8条的要求。
5.4.6水平角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142-3-12条,超出限差范围、2C较差超限等。
5.4.7方向多时可分组观测特殊情况按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122-3-6、P122-3-7、P122-3-8条执行。
5.4.8其它测回应变换相应的度盘位置,重复上述步骤进行观测,超限要立即重测。
重复以上步骤,至测区所有点(包括已知点)观测结束,然后进行验算。
5.5水平角、天顶距、距离记录
5.5.1全站仪观测数据必须当天传输到计算机,并保存好原始数据。
全站仪的观测记录表见QR-5.3-CL02。
5.5.2要进行方向改化(《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152-3-15条)、归心改正(《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142-3-13、P152-3-14条),对边长进行气象,仪器加乘数改正,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202-4-12条);对于运用电子记簿,电子手簿可自动进行以上的各项改正。
5.5.3观测记录应注意安全,作业中镜站及测站必须有人看守仪器等设备,以保证仪器等设备的安全。
6.平差计算及内业资料整理
6.1检查观测数据是否完整、正确,各项内容填写是否齐全。
对野外用手工记录的观测数据,设置好各种参数,手工输入电子手簿;对于野外采用电子记簿,可用连接电缆直接传入微机内。
6.2平差计算软件应是本检测中心批准同意使用的正版软件。
首先输入各项参数(固定误差、比例误差按照仪器检定证书输入,不得更改),然后把使用的整理好平差计算所用的平面数据文件和水准数据文件导入软件内存,进行平差数据计算,平差计算各项精度均要满足控制质量标准,项目要齐全。
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应分析原因,针对错误或误差较大处进行外业观测。
项目组长指定专业人员对成果进行检查。
6.4异常情况的处理:
精度达不到要求时,根据平差改正数及闭合差情况判断找出有问题线路进行重测或补测。
6.5平差计算手簿整理
6.5.1技术设计
6.5.2埋石点点之记手簿
6.5.3仪器检验资料
6.5.4平面等级控制测量外业记录手簿
6.5.5平面等级控制测量平差计算手簿、成果表、平面展点网图
6.5.6技术总结
6.5.7作业单位验收报告
6.5.8光盘一张(以上6.5.1——6.5.6所列全部资料)
附:
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流程图
二、等级水准测量(含等外)作业指导书
本指导书等级水准测量(含等外)专指三等水准、四等水准,等外水准可参考本指导书。
本指导书中提到的规范条文均出自《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水准测量外业测量原则采用“段段清”原则,往返测量原则采用“8字形”原则。
1.任务接收
项目负责人必须明确任务的技术要求和作业工期。
2.作业前准备工作
2.1项目负责人获得任务后,立即收集相关资料到实地进行踏勘。
编写技术设计书。
2.2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作业准备,包括设备检校等。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仪器i角应小于20”、标尺的米间隔平均真长与名义长之差,应小于0.50mm,有不合格项目不得开始作业。
3.选点、埋石
3.1标石分为:
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普通水准标石、墙角水准标志。
具体尺寸各等级高程控制点标石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156-P159附录G要求进行埋石。
也可参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执行。
工程使用的水准点可按照客户设计和要求执行。
3.2水准点标石选在坚实稳固与安全之处,避免大河、湖泊、峡谷、滑坡、管线、冻土,便于寻找、长期保存和引测,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3-2项执行。
3.3各等水准观测,需待埋设标石稳定后方可进行。
3.4点之记的绘制
3.4.1作业人员熟悉地形,在外业及时绘制点之记。
3.4.2点之记绘制与实地相符,首先用指北针确定北方向,按比例绘制草图,确定标石所处位置,记录交通路线、电杆号码、门牌或户主名,用Autocad绘制点之记图。
4.精度指标及限差
4.1各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303-1-7条执行。
4.2各等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343-3-5条执行。
当读数由于大气遮光影响抖动时,需把前后视距差缩短使读数稳定,当成像清晰、稳定时三等、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可放长20%。
4.3各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要求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343-3-6条执行。
4.4各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
使用DS05或DS1级仪器,读记至0.05mm或0.1mm,对于区格式木质标尺读记至1mm。
4.5等外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方法测量,选择前视点时要注意后视与前视大致相等。
现场计算等外水准路线。
闭合差是否在限差范围内,若超限立即返工重测。
等外水准限差为±30
,L为水准路线长度(km)。
5观测与记录
5.1观测注意事项
5.1.1选择合理的水准路线,各等水准路线应选择沿坡度较小、土质坚实施测方便的道路布设,并避免通过大河、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
5.1.2选择合理的观测时间,各等水准观测,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323-3-2)。
5.1.3水准仪设站应在稳固地方,须严格整平,三脚架要踩紧,读数要果断;记录人员要重复读数,并得到确认后方能记录;跑尺人员要使气泡严格居中,集中注意力将尺扶稳、扶直;如果碰动水准仪和尺垫应测站重测。
5.1.4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线路方向的左侧与右侧;同一测站上不得两次调焦;仪器应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往返测站数应为偶数。
5.1.5作业中测站仪器及标尺和尺垫必须有人看守,以保证仪器等设备的安全。
5.2水准观测
5.2.1水准观测顺序如下:
a.往测:
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b.返测: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5.2.2三等水准测量使用S3水准仪时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观测;使用N3水准仪和因瓦标尺时采用光学测微法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两种方法每站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见《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333-3-3-3条
5.2.3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附合、闭合线路采用单程测量。
水准支线应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见《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333-3-3-4条。
四等水准测量可用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宜在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成三维附合、闭合导线配合红外测距。
5.2.4水准测量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343-3-8条执行。
5.3记录
5.3.1为保证记录的正确性,待观测人员读数后记录人员应重复读数,得到观测人员确认后记录人员方可记录。
5.3.2采用电子手簿记录观测值,根据各等级水准测量的要求,调出相关的记录程序,在观测的同时记录员手工健入观测数据,电子手簿检查计算合格后,转站进行下一站观测。
5.3.3手工记簿超限立即通知观测人员重新观测,记录严禁涂改尾数、转抄数
据,发现出现类似情况报公司严肃处理。
5.3.4每天观测结束后,应必须及时将电子手簿中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并保存好原始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6平差计算及内业资料整理
6.1检查观测数据是否完整、正确,各项内容填写是否齐全。
对野外用手工记录的观测数据,设置好各种参数,手工输入电子手簿;对于野外采用电子记簿,可用连接电缆直接传入微机内。
6.2检查项目负责人指定专人对成果进行100%自检。
6.3非常情况的处理:
精度达不到要求时,根据平差改正数及闭合差情况判断找出有问题线路进行重测或补测。
6.4平差计算手簿整理
6.4.1技术设计;
6.4.2埋石点点之记手簿;
6.4.3仪器检验资料;
6.4.4等级水准控制测量外业记录手簿;
6.4.5等级水准控制测量平差计算手簿、成果表、平面展点网图;
6.4.6技术总结;
6.4.7作业单位验收报告;
6.4.8光盘一张(技术设计、埋石点点之记手簿、仪器检验资料、等级水准控制测量外业记录手簿、外业观测手簿、等级水准控制测量平差计算手簿、成果表、平面展点网图、技术总结)
附:
等级水准作业流程图
三、地形测量(采集)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中凡是涉及规范具体要求的条文均是参考《城市测量规范》的规定,作业中应根据具体执行的规范来确定)。
1、任务接收
项目负责人明确任务的技术要求和作业工期。
2、作业准备
2.1.项目负责人接到任务后,仔细阅读任务的要点、地点、性质、作业周期等有关内容。
2.2.收集资料、实地踏勘、编写技术设计方案。
2.3.项目负责人指定专人准备外业工具,其中包括:
全站仪、电子手簿、对讲机的准备与充电,及脚架、钢尺、木桩、锤子、地钉、红漆等的准备。
要保证仪器作业处于完好状态,能够正常工作。
3、图根控制
3.1.图根点可以采用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和RTK布设,可同级附合一次。
A)图根选点要选择易通视,并且避开人群密集、不宜观测地段,且周围无强
磁场和反光物。
图根点要打入木桩或地钉作为标记,尽量避免只画红漆的情况出现,软土地木桩应选布设在稳定、开阔、好架仪器的地方。
B)测站人员首先架设仪器,严格对中、整平;然后检查已知点间的距离。
表已知条件检测限差
检查内容
限差
已知边长与检测边较差
5cm(d≤300m)
5cm+d/300(d>300m)
已知高差与检测高差较差
4cm(d≤300m)
4cm+d/300(d>400m)
已知方向角与检测角较差
2
(mn、mO为相应于新、旧成果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注:
1.d为检测边边长或检测已知点高差的距离;
2.已知方位角与检测角较差,最大不得大于40″。
C)摆站时间长的测站要经常检核零方向,若归零超限立即重测。
D)图根控制一般宜采用三连架方式施测,前视一条线方向上严禁同时架2个不同距离的棱镜。
前视、后视基座应严格的对中,整平、架设棱镜;若是对中架,气泡要居中;仪器高和棱镜高采用小钢尺量至毫米。
棱镜架设后,要注意安全,严禁离人。
E)搬站时,检查脚架螺旋是否连接好,主机水平制动螺旋、垂直制动螺旋要松开。
F)支导线观测时要照准花杆根部,传递高程时要返测垂直角,跑棱镜人员支点时要用小钢尺量棱镜高至毫米;设站后必须首先观测导线点和支点。
H)测站观测人员与前后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若三脚架移动了要及时提出,进行重测。
3.2.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准,平坦地区图根点密度不宜低于下表规定,复杂地区要加大密度。
依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124表8-2-1。
测量比例尺
图根点密度(点/平方公里)
1:
2000
4
1:
1000
16
1:
500
64
4、碎部点采集
在控制点上架设仪器,应严格的对中、整平,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水准管气泡不应超过1格。
先定向,然后观测地物点,当观测点较多时,中途要进行归零检查,若归零差大于1分,该段观测数据甚至该测站应立即重测。
4.1.采集地物点时棱镜前后左右应改正,保证碎部点精度。
地物采集时必须绘制草图,采集点要输入编码。
4.2跑尺人员要熟悉规范要求,掌握好地形地物取舍标准。
太细没有必要,还增加图面负担;过于宽松又达不到规范要求。
4.3每天采集完成后须留有一定时间进行巡视、装绘和检查,看采集点有没有到位,严禁少测或漏测。
4.4注意事项
A)项目负责人要组织好人员,合理安排工作。
B)野外作业人员要注意人身安全及仪器设备的安全。
5、内业处理
5.1.计算机只能在密码状态才能共享,保证资料的安全、可靠。
5.2.外业采集结束后,及时将采集数据从全站仪导入计算机。
5.3.导入计算机的数据,应及时绘制成图。
在计算机绘图时,应采取‘点’捕捉模式,避免绘图误差产生。
5.4.内业编辑完成后喷绘一套纸图进行外业巡视,对漏绘、错绘及误差较大的点必须加以处理,保证成图质量。
5.5.装订手簿
A)手簿的内容包括:
作业说明、已知点成果表、导线略图、成果表、观测手簿等,按一定的顺序整理。
B)说明中除说明作业目的、测区情况、采用的已知点、图幅号、作业仪器等外,该次作业的特殊情况加以说明。
说明必须真实记录作业过程、遇到问题及处理措施,并具有可追索性。
C)整理手簿,在手簿封面上填写有关的内容,如:
测区、地点、委托单位、作业者、时间等。
D)手簿装订后,项目负责人应检查一下,如签名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装订顺序是否正确等。
6.成果提交
项目完成后,项目组长需提交如下资料:
6.1技术设计
6.2原始资料观测手簿、平差计算手簿
6.3技术总结
6.4电子地形图或地形蓝图
附:
地形测量作业流程
四、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中凡是涉及规范具体要求的条文均是参考《城市测量规范》的规定,作业中应根据具体执行的规范来确定)。
一.任务接收
检测中心综合办公室接受任务,由项目负责人,明确任务的技术要求和作业工期,对其进行评审,能接受时,综合办公室主任下达测量任务。
二、作业准备
1.项目负责人接到任务后,核对委托方提供坐标是否正确。
2.项目负责人收集相关资料,确定是否需要布设图根控制。
3.复核放样资料的正确性,手续是否齐全,图纸资料是否有授权签字,对于签字放样,项目负责人应把相应文件、红线图复印装钉在手簿中。
5.检查甲方提供的道路坐标、河道坐标及弯道半径、路幅宽度等已知条件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及时退回,并做好记录。
对甲方的资料在使用中应加以保护和保密。
6.根据道路坐标、弯道半径、路幅宽度等已知条件推算里程桩号、圆曲线各要点坐标、是缓和曲线各要点坐标等。
7.项目负责人指定专人准备外业工具,其中包括:
全站仪、电子手簿、对讲机的准备与设备充电、棱镜、计算器、三脚架、钢尺、木桩、地钉、锤子的准备,保证仪器出班前处于完好状态。
8.作业人员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全站仪的锁度盘、归零、测平距等功能是否正常。
9.精密工程定线,作业部门根据工程要求,编写技术设计书,报技术负责人批准,然后进行定线,技术设计书中要特别注意作业仪器、作业方法。
三、外业作业
1.首先作业人员寻找控制点,测量前实测控制点间距离,并且与反算距离核对。
在测站上检测已知点边长和高差。
表4.3.1已知条件检测限差
检查内容
限差
已知边长与检测边较差
5cm(d≤300m)
5cm+d/300(d>300m)
已知高差与检测高差较差
4cm(d≤300m)
4cm+d/300(d>400m)
已知方向角与检测角较差
2
(mn、mO为相应于新、旧成果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2.图根导线
道路定线一般用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布设,可同级附合一次。
主要技术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967-2-3条执行,见下表4.3.2,导线长度不应超过规定1.5倍。
支导线不超过500米,不多于4条边,见《城市测量规范》CJJ8-99P484-2-10条。
A)导线点要选择易通视,且避开人群密集、不宜观测地段。
图根导线的起算的高等级点之间的距离要进行联测检查。
前视人员把道钉钉入路牙边或不易破坏的沥青路面,并用红漆作好标志。
表4.3.2
导线
类型
导线
总长
平均
边长
测回
方位
闭合差
相对
闭合差
绝对
闭合差
最多
边数
附合
导线
1200m
100m
1
±300
1/5000
0.26m
12
Fβ≤2
注:
n为测站数,S为检测点到定向点距离,m0为测角中误差,ms为点位中误差,此处ms为15″,ms为0.05m
B)测站人员架设仪器应严格对中,整平。
全站仪开机调整好,观测后视的正倒镜,观测前视的正倒镜。
作业中观测超限,重新观测。
C)摆站时间长的测站要经常检核零方向,若归零超限立即重测。
D)前视、后视基座应严格的对中,整平、架设棱镜。
;若是对中架,气泡要居中,棱镜架设后,要注意安全,严禁离人。
E)搬站时,检查脚架螺旋是否连接好,主机水平制动螺旋、垂直制动螺旋要松开。
F)支导线观测时要照准花杆根部,传递高程时要返测垂直角,跑棱镜人员支点时要用小钢尺量至毫米;设站后必须首先观测导线点和支点。
G)测站观测人员与前后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若三脚架移动了要及时提出,进行重测。
3.采集碎部点
若要实测现状道路,然后根据条件推算道路坐标,按下列步骤进行采集碎部点;签字定线、甲方提供坐标的项目可直接进入放样过程。
A)图根控制点架设仪器和后视定向,严格对中,整平。
全站仪开机调整好,先观测后视的正倒镜,然后观测地物点,当观测点较多时要进行归零检查。
B)对于一些不易到达的地物点,可以构造有利的图形进行前方交会测量。
C)当观测的部分地物点无法测出时可以测其延长线或平行线,数据采集要到位,不能有遗漏。
D)采集地物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等级 控制 测量 平面 作业 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