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分子热运动课时新授课.docx
- 文档编号:2876985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60.98KB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课时新授课.docx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课时新授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分子热运动课时新授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课时新授课
第十六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课时新授课
【教案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案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案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案准备】
香皂、薄荷糖、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烧杯、铅柱、塑料袋、红墨水,冷、热水、食用油、弹簧、小橡胶球、多媒体课件。
【教案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游戏:
猜猜看。
给每小组分别准备一小块香皂和一小块薄荷糖,用卫生纸包好。
要求学生在不打开纸包的前提下判断出哪包是香皂,哪包是薄荷糖。
设计意图:
通过小游戏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同时让学生复习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体积特别小,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从而导入课题。
引导学生总结结论,导入课题。
板书: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辨别出哪包是香皂,哪包是薄荷糖。
说出判断的方法。
相互交流,复习物质的组成,体会分子体积特别小,分子是运动的。
通过交流体会分子的热运动的普遍性。
探究新知
一扩散现象:
1、气体扩散现象
2、
液体扩散现象
3、固体扩散现象
4、扩散快慢的影响因素
5、分子热运动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1、引力
2、斥力
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力的表现与分子间距离有关。
同学们在游戏中利用嗅觉判断出了肥皂和薄荷糖,这说明它们的分子进入了空气随着你的呼吸到了你的鼻粘膜,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
板书:
一扩散现象
演示1:
二氧化氮与空气之间的扩散现象。
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上面空瓶有棕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下面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变淡说明空气也进入了二氧化氮中,分子是运动的。
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感官感知扩散现象,加深学生的印象,进一步激起了学生认知的欲望。
同时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学生一般想不到这一点。
)
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
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你们举出几个例子。
设计意图:
真正的课堂在生活中,让物理知识很好在生活中得以运用。
提出问题:
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学生实验1:
红墨水与水之间的扩散现象
向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滴管注入2滴红墨水。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液体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设计意图:
增加这一实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实验完全放给学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多媒体展示: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开始时及静放10天、20天、30天的对比图片。
多媒体展示:
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固体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设计意图课本上的铅和金之间扩散的例子没有图片学生也没有生活经验,换成这个例子更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扩散现象,在以上几个扩散实验中,扩散快慢为何不同?
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实验2:
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
用滴管先向冷水,再向热水中分别注入2滴红墨水。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设计意图:
增加这一实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验容易操作,现象明显,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多媒体展示:
扩散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动画)
引导学生分析:
分子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呢?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板书:
分子热运动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分子的运动有了了解,知道了分子的运动是扩散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动画能有更形象的认知分子热运动特点。
我们知道铅块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
演示2:
铅块之间的分子引力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设计意图:
利用现象与学生最初的想法之间的矛盾加深学生印象。
学生实验3:
在烧杯中滴入两滴食用油,调整烧杯使两滴油接触,油滴会合二为一。
设计意图:
增加这一实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实验完全放给学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
我想把铅块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
为什么?
学生实验4:
分子间作用力与分之间距离的关系
如图安装好弹簧和小橡胶球。
引导学生分析模型的特点:
橡胶球代表分子,弹簧代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自然放置。
2、用力压缩。
3、用力拉伸短距离。
4使一根弹簧拉伸长距离后不能缩回。
引导学生总结出: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设计意图:
增加这一实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实验完全放给学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同时把微观现象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嗅觉感知扩散现象。
视觉感知扩散现象。
观察并思考:
上面空瓶有棕色现象,说明了什么?
下面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变淡,又说明了什么?
总结概括:
扩散现象的概念。
观看展示,加深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的理解。
举出生活中实例相互交流。
体会扩散现象很常见。
观察红墨水水中扩散现象。
分析交流产生这些现象说明的问题。
看现象,体会液体之间的扩散。
加深对液体之间扩散的印象。
感知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
分析气体、液体、固体扩散快慢的影响因素。
作出猜想。
观察比较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
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红了。
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观看动画:
分析扩散现象产生的原因。
推测分子运动的特点。
分析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看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进行实验,分析原因。
推论出:
分子之间有斥力,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组装好模型,理解模型的结构和原理。
分步骤完成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找出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反馈练习
附件1
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探究过程。
1、内容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我们又称这种现象为扩散。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表现为斥力;当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
2、方法归纳
本节课运用实验、猜想、类比等学习的方法,我们要从中学会通过直接感知去认识无法感知的事实。
设计意图:
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课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学生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从而实现教案的真正目的。
根据板书提示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从三维目标的任何角度都可以)。
相互补充,归纳出知识体系。
课堂检测
设计检测题,巡视讲评。
附件2
独立完成检测题。
布置作业
1、试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
在长期堆放煤球的墙角,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到里面呈现黑色。
2、自制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浸入肥皂水后,有肥皂液薄膜附着,用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
看棉线将怎样?
为什么?
设计意图:
真正的课堂在生活中,让物理知识很好在生活中得以运用。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一扩散现象
1.定义:
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证明了
解释了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2.扩散分子热运动无规则的运动。
②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表现为斥力
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教案反思】
一、案例中的“亮点”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通过实验、演示实验、动画、模型、生活中常见实例,将微观的分子运动转化为宏观的、学生易感知的现象加以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知识学习中,增加了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教案中灵活地对实验进行了处理,节约了时间,增大了知识容量。
二、教案中易出现的问题
1、二氧化氮气体刺激气味太大,以后要找出替代品。
2、学生实验多,每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容易控制。
3、由于铅柱表面不清洁,铅柱之间的吸引力不强,实验容易失败。
附件1反馈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B、像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光的铅片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
D、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2、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
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
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
D、两块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们拉开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越快
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
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
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5、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
用它们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表明。
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粘在一起,这说明。
附件2
课堂检测
1.下列事物中,说明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衣箱里的卫生球,时间长了会变小
B.教室里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节 分子 热运动 课时 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