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
- 文档编号:28768689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80
- 大小:66.13KB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1课时口算(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P1~3,例1、例2,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练习一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的口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采用多种方法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培养类推的能力。
3.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如何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单元主题图,情景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到市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瞧,这就是市体育馆。
(展示单元主题图,不出现对话框)
师:
看了主题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体育馆有几个区?
A区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
体育馆一共可以容纳多少人?
师:
这些问题我们请图中的小朋友来帮助我们好吗?
根据学生的提问依次出示对话框。
师:
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区有多少个座位?
市体育馆一共可以容纳多少人?
……
从学生提的问题中抽出:
“A区有多少个座位?
”这个问题进行解决。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两位数乘10
(1)教师:
要求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算式呢?
(列出算式)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怎么口算48×10?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10个十是100,48个十就是480。
②40×10+8×10。
③48×5+48×5。
④48×2×5。
⑤48扩大10倍,就是480。
师:
同学们能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算法,你能把自己口算48×10的算法说给同桌听吗?
(同桌两人互相说算法)
(3)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第2页的算一算,把结果写在书上。
(集体订正)
(4)请同学们观察这4道题(包括48×10),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算式中都有10。
他们都是两位数乘10。
一个两位数乘10就在这个数后面加一个0。
那如果两位数与其他整十数相乘,又该怎么算呢?
2.教学例2
出示例2的情景图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知道这些面粉共重多少吗?
(2)你会列式计算吗?
试一试。
(3)这道题你准备怎么做?
把你的算法先讲给同桌听一听。
(4)抽生汇报:
①25×30,先算25×3,再用75×10。
②25×3得75,在75后面添上一个0。
③25×6×5。
④30×5×5。
(5)小结:
有的同学把两位数乘整十数变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口算;也有的同学采用把两位数先乘一位数,再把积扩大10倍的方法。
(6)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第3页的算一算中的3道题(集体订正)。
三、巩固学习
P3课题活动1、2。
四、作业:
练习一1-4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第2课时估算(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P4例3、例4,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估算,练习一5-10。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学习过程,会正确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体会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价值,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78×2030×5620×4090×81
43×5070×4050×6090×50
(1)你能将这些算式分一分吗?
你准备怎样分?
按“只有一个因数是整十数”和“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数”来分。
(2)学生将算式分类后汇报,教师板书:
第1类第2类
78×2020×40
30×5670×40
90×8150×60
43×5090×50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第1类算式。
完成后选一道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4)(指着第2类算式)这种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数的算式我们叫它整十数乘整十数。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讨这种乘法的口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新知
1.探索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例3。
(1)你准备怎样口算20×40?
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
回报交流结果:
①把40看成4×10,先算20×4得80,再算80×10就是800。
②把20看成2×10,先算40×10得400,再算400×2就得800。
师:
还有别的算法吗?
③先算2×4得8,再在8的后面添上两个0。
那为什么要在8的后面添两个0呢?
(因为20是2×10,40是4×10,实际上就是2×4的积扩大10倍后再扩大10倍,也就是扩大100倍,所以就在2×4的积后面添上两个0。
)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剩下的3道题。
(3)巩固训练:
30×4040×6050×8090×6040×5070×26
先说出积的末尾有几个0,再说出得数。
2.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商品图:
说说你从图上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说出自己获取的信息。
体育老师准备为学校买11个皮球,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帮老师
(2)估算一下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先自己想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组的伙伴。
(3)小组交流后组织汇报:
①因为买10个皮球要180元,所以买11个皮球要比180元多一些,大约要200元。
②1个皮球大约要20元,10个皮球就大约要200元。
③1个皮球大约要20元,11个皮球就大约要220元。
……
(4)如果学校买19副乒乓球拍大约要多少元?
可以把19看做20,所以大约要700元。
(5)p4“估一估”买14个足球大约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
三、巩固深化
1.猜一猜下面算式的积的末尾有几个0,并说说理由
27×3070×4086×3050×80
93×2060×50
2.看卡片口算
首先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估算,然后同桌利用卡片互相练习。
3.估算52×19,先独立思考然后互相交流
四、作业:
练习一5-10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第3课时笔算(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P8-9例1、例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二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算式卡片,例1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卡片)
2、出示下列各题:
25×539×10
13×1630×2010×40
47×1529×31 57×4
(1)口算
(2)这些题你们都会算吗?
(把不会算的做上记号)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些题。
(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例1卷笔刀图:
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卷笔刀吗?
我们先一起来猜一猜,并说说是怎样猜测的。
(2)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答案呢?
(要计算出12×14)
(3)怎么算呢?
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14=?
吗?
三、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解决“12×14=?
”。
2.小组交流整理
小组交流自己计算的结果和方法,并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①12+12+…+12=168(14个12相加)
②14+14+…+14=168(12个14相加)
③12×2×7④14×3×4⑤14×2×6
⑥12×10+12×4⑦12×20-12×6
⑧14×10+14×2⑨20×14-8×14⑩列竖式计算
4.方法归纳,发现最佳方法
(1)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4×12这道题。
(2)在计算像“12×14”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
为什么?
(在前面知识的铺垫下,应该是用竖式的比较多)
5.研究竖式计算
(1)教师: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4×12这个乘法的竖式。
你能做吗?
(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理解竖式中第1步的算理。
教师用空白卡片将14中的“1”遮住,像这样12×4的题大家会算吗?
试一试。
学生得出48。
这里的48表示的是什么?
(4盒卷笔刀的个数)
(3)理解竖式中第2步的算理。
算出单独的4盒后又该算什么?
(整十盒的)教师将“4”用写有“0”的卡片遮住,下一步怎样算?
①用10去乘12,得120,表示10盒有120个卷笔刀。
②用1乘12得12,2对着4写,1写在4的前面。
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12得12,这个“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呢?
(4)理解竖式中第3步的算理。
这个竖式算完了吗?
(还要把两项结果加起来。
)
学生独立完成第3步。
教师巡视。
(5)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说一说12×14用竖式计算的全过程,一会儿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听。
请几个学生说。
6.完成p8试一试的题目。
四、教学例2
1.教学例2
(1)出示例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对话中了解有关条件和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
(3)试算,
(4)抽生说出计算过程,师板书竖式。
(5)学生说一说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要注意数位对齐。
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时,积的末位一定要写在十位上。
教师简要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2.p9“议一议”的题目,讨论:
怎样计算79×80?
五、巩固练习,推广应用
1、p10算一算
2、P11课堂活动的题目,重点讨论第3题
六、作业:
练习二1-4。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第4课时乘法验算(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P10例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验算乘法。
练习二5-11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感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验算乘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
2.笔算:
44×1230×2645×6423×40
3.25×44=25×()+25×()
二、新课:
教学例3。
(1)出示例3
(2)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3)生独立列式:
85×41
问:
百位上为什么写4?
(4)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次。
观察一下:
两次计算的结果怎样?
让学生感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
告诉学生:
可以用这种方法验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推广应用
1.p10下算一算
2.练习二5、6、9
四、作业:
练习二7、8、10、11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第5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P15例1,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练习三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给定事例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思考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
一、探索规律
1.出示第15页例1的情景图
介绍汽车行驶情况。
最后出现示意图:
(1)从刚才的情景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①汽车的速度是每时60km。
②汽车行驶的时间为2时、6时和12时。
……
(2)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可以求2时行多少千米?
还可以求6时、12时分别行驶多少千米?
(3)同桌合作,把刚才大家说的信息填入表格中。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表头,让学生明确所填内容。
)
每时行驶(km)60
行驶时间(时)12612……
行驶路段(km)60……
(4)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4人一组合作讨论。
)
刚才大家观察了表格中已有的数据,从这些数据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各小组继续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二、应用规律
1.刚才大家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发现了表格中隐含的规律,请你用这种方法找一找下列算式的规律。
(第16页课堂活动第1题)
(1)8×20=160
(2)3×12=36
8×10=806×12=72
8×5=409×12=108
小结:
要想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必须学会观察和比较,善于归纳总结。
2.练习三1-4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第6课时数的排列规律(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P16页例2,数的排列规律,练习三5-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和有趣的的过程中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给定事例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思考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白兔在数学王国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塔。
(把例2的4排数制成教具,一排数一排数依次出现)你能帮助小白兔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吗?
二、探索规律
1.小组合作讨论,发现规律。
①排在两边的数是1。
②斜着看依次是1,2,3,4,5,6……
③每一排比前一排多一个数。
④每排中间的数的位置在上一排两个数的中间。
⑤排在中间的数都是它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
2.运用规律:
你能试着把第5排数写出来吗?
第6排、第7排呢?
写完后小组内交换检查是否符合前面的规律。
按这样的规律,你还能继续写下去吗?
3.刚才大家从已知的数推出了未知的数,可见发现并遵循规律可以给解决问题带来极大的方便。
你能从下列算式中发现什么规律?
可以怎样又对又快地算出结果?
(第16页课堂活动第2题)
7+10+13+7+10+13+7+10+13+7+10+7+10+13=
三、应用规律
练习三5-10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
四、知识链接:
今天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数学知识里隐藏着许多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刚才大家发现的这个数列(例2)的规律,早在几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就发现了,称作“杨辉三角”。
大家可登录中国数学网了解“杨辉三角”的有关内容。
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中国了不起!
希望大家从小努力,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对于这个有趣的数塔,中间的数还可以怎样创设规律?
大家下去继续探讨好吗?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第7课时连乘应用题(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P20例1连乘应用题,练习三1-5。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探索综合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2.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和通过移动变换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运动会入场式的画面:
某地区的校际运动会开幕了,大家想去看看吗?
首先我们来到团体操比赛现场。
(出示例1的情境图)
二、教学例1
1.呈现信息。
(出示例1的相关信息,不出现问题)
(1)谁来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①有22所学校参赛。
②一所学校站了4列,每列18人。
③每所学校参赛人数差不多。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一所学校有多少人?
②22所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第1个问题。
(2)分组讨论第2个问题。
①讨论解题的方法。
②讨论估算的方法。
③全班交流。
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估算的常用方法是将参与计算的数估计成与其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来计算。
3.分组活动:
p21上面的课堂活动。
关键是要让学生先讨论出方法,交流,然后再动手操作。
三、反馈练习
练习四3-5
第3题:
小猪的体重会不会是26kg或32kg,为什么?
第4题:
①每1000字50元,6000字里有6个50元;②2000字是100元,6000字是2000字的3倍。
第5题:
导生理解“小华每次可以游6个来回的意思”。
四、作业:
练习四1-2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第8课时归一应用题(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P21例2归一应用题,练习四6-7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探索综合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2.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和通过移动变换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王老师要给学校买4盒钢笔奖励三好生,1盒钢笔有10支,钢笔的单价是每支12元。
王老师带了500元钱够不够?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
(1)根据“3箱矿泉水共36瓶”可以求出什么?
——每箱多少瓶?
(2)要求25箱矿泉水共有多少瓶,怎么办?
(3)导生分步计算
学生独立试算,然后全班交流。
(4)重点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2.p21下面的课堂活动: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交流评价、订正。
三、反馈练习:
练习四6、7题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第9课时乘加应用题(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P22例3乘加应用题,练习四8-10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探索综合运用乘、加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2.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和通过移动变换解决问
题的策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
在春游中会遇到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
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例3
1.呈现信息
(出示例3画面)
从上面的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①每辆车可坐45个同学。
②已经开走了7辆车。
③又坐满了5辆车。
④还有32人没上车。
2.解决问题
(1)你准备怎样计算参加春游的人数?
参加春游的人可以看成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①车上的同学和没上车的同学。
②已经走了的同学和没走的同学。
③已经走了的同学、坐在车上正准备走的同学和还没有上车的同学。
(2)根据上面的交流,学生独立列式算出总人数。
(3)展示各种算法,并请学生结合算式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相同算法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同学认真倾听。
你认为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已经开走的和已经坐好没有开走的车都是准载45人,可以合在一起看,一共坐了12辆车,算出车上的人,再加上没上车的,算出总人数。
三、反馈练习
课堂活动p23
1.学生看题、思考。
2.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3.独立提问,并解答。
四、作业:
练习四8-10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第10课时整理复习(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探索规律,整理与复习,练习五1-8。
教学目标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忆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2.练习:
(1)整理语复习p26,2题
(2)练习五1-3题
3.把结果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P27,4题
4.P27,5题,估算
5.先说出积是几位数,再计算。
P28,6题
6.计算并改错。
P28,7题
7.根据规律填数。
P28,8题
板书设计:
第11课时整理复习(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练习五9-16。
教学目标
巩固复习连乘,归一,乘加应用题。
教学过程
1.学生独立解答第9、10题
2.练习五第12题,找准相关条件,“共13包,每包25本”
3.第13题,两种方法解答。
4.第14题,开放题,多种问题
5.第15题,归一应用题。
6.先给图中人物取名,再编题。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1课时面积的概念(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P32-36页例1、例2、例3,面积的概念,练习六1-2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明白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
出示一张放大的照片。
同学们,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
①把它放在镜框里。
②把它塑封。
(1)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
这求的是什么?
(周长)
(2)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
这又是求的什么呢?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3)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
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
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
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文具盒的表面)
(2)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面……)
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数学书的面很小,很容易摸到边沿;而桌子不容易摸到边沿,面要大得多。
(3)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4)小结:
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
面积)。
比如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表面的面积。
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吗?
出示4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
谁最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集体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