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2876357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74KB
12级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
《12级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级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级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上篇综述:
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的历史。
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3.中国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P17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
关系:
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赋予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两面性?
P16
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5.鸦片战争后新产生的阶级: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几次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下不平等条约内容。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理解“片面最惠国待遇”含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和《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给英国),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站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赔款数额最多的一次)。
这些侵略战争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2.所谓“国中之国”是指?
P21
租界里的一切由外国殖民者管理,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
把持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的英国人是谁?
P24赫德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P20
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方式?
其目的是什么?
P29
1、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帝国主义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原因?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P34
外部: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重要原因)
内部:
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最根本原因)
6.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P35
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2、经济技术的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7.民族意识的觉醒代表人物:
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郑观应(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严复(宣扬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孙中山(振兴中华)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2.太平天国的兴起: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为太平天国。
3.《天朝田亩制度》:
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带有空想色彩。
《资政新篇》:
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改革方案,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4.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及原因?
P49
标志: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原因: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5.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即主要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包括军用和民用;
(2)建立新式海陆军。
其中北洋水师是洋政府的海军主力,由李鸿章管辖;(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中国近代官派第一批留学生)。
6.康、梁维新教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7.支持康、梁变法的皇帝是谁?
光绪帝
8.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P54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
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2.革命的思想宣传家以及代表作:
P60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革命军中马前卒”),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3.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4.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
5.辛亥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P67
6.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P67(答案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7.“二次革命”的导火线:
宋教仁血案P71
8.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的主要表现?
P69-70
(1)首先,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2)其次,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3)最后,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中篇综述: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首要任务:
反对帝国主义
基本任务:
反对封建主义
重要任务: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P85-89
2.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官僚买办资本急剧地膨胀起来,买办资产阶级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
P86
3.三种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官僚资产阶级)、一是民族资产阶级(属于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
P91
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哪些方面的阻碍?
P89
(1)外国资本的压迫
(2)官僚资本的排挤(3)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4)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当一部分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和地主。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要是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该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基本口号:
民主和科学。
3、五四运动:
新旧民主革命的风水岭。
口号: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
直接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国贼: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历史特点:
P105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
过程: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4日。
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阶段:
1919年6月5日后。
以工人为主体。
4、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三种主要类型:
P106-107
(1)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其代表为李大钊、陈独秀。
(2)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其代表为毛泽东等。
(3)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5、中共“一大”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从事的工作:
组织工人运动。
于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
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
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战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3)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7、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是指: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P118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府的政权性质: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P123
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主要是军统和中统。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结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3、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
P130
4、三次左倾错误:
P133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也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中国发起战略进攻的地区是华北、华东和华中。
P141
2、1932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复辟残余势力相结合而催生的一个怪胎是伪“满洲国”。
P142
3、发动西安事变的将领是哪两个人:
张学良和杨虎城
4、为了克服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局面,毛泽东发出的号召: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
5、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是张自忠。
P150
6、毛泽东在《论持久战》:
P152
抗日战争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最关键的阶段是战略相持。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什么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强大,这是根本原因;
(2)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在大后方,这使蒋介石立即发动大规模内战还有困难;
(3)全国人民渴望和平,解放区军民和大后方人民都反对内战,国民党内也有部分人不赞成内战;
(4)国际上,苏、美、英等国出于各自的考虑,都不希望中国马上发生内战。
2、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坚持“中间路线”,其实质是:
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P183-184
3、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指: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4、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向全国人民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
P189
5响应中共“五一”口号,民主人士发表了《对时局的意见》。
下篇综述: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近现代史 纲要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