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763302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60KB
最新整理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docx
《最新整理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理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
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
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1
教材分析:
水墨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本课是小学第一次接触水墨画,所以本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水墨画的工具,初步感悟水墨的特性,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掌握水墨工具的性能,初步尝试用笔、用水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对水墨艺术的兴趣。
因为面临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本课是以游戏的方式呈现,主要内容是用笔和用墨两个方面,以及文房四宝和中国画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用笔这方面又分直线运笔、侧锋、滚笔和点笔等多个层次,力争从简到繁,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有序地进行游戏,根据本课使用的相关材料和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的知识,我分别把四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进行组织和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中国画的绘画特点和工具的使用。
2.通过尝试练习,体验中国画用笔和用水的特性。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工具和尝试水墨的特性。
教学难点:
毛笔、水份的控制。
教学准备:
教具:
毛笔、墨汁、宣纸及其他各种纸影视文件、脸盆、范画等。
学具:
毛笔墨汁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工具。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老师也喜欢玩游戏,今天这节课就是游戏课,今天的游戏不光是你、我,老师还带来了几个新朋友——毛笔、墨水、宣纸、水,这
些朋友虽然不会说话,但都很有本领,大家在游戏中要仔细观察并记住它们的本领。
老师一一介绍墨水、毛笔、碟子、宣纸等材料。
游戏有游戏的规则,为了看看那个组在游戏中最遵守游戏的规则,老师把我们四个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老师将表扬好的组。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以游戏的方式,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要仔细观察并记住它们的本领”,提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有序地进行游戏,根据本课使用的相关材料和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的知识,我分别把四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进行组织和教学)
师生探究:
1、老师示范蘸墨技巧。
取出毛笔,轻轻放入墨水中,取出、再在碟子边添一添,画不同的线,让学生观察画出的线有哪些变化?
(粗细、干湿的变化)教师示范,试问: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毛笔先竖直了画,画出的线很细,用力按下去,毛笔接触纸面面积变大,所以就变粗;毛笔越画笔里含的墨越来越少,所以就越来越干)学生练习。
2、毛笔除了可以竖直了画线外,还可以斜着画、滚着画、点着画……教师示范不同运笔,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
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老师的示范,将新授的内容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得以体现,从蘸墨——添笔——画线——再蘸墨——侧着、点着、滚着、逆着画,有简单的直线到“斜着画、滚着画、点着画……”尝试不同运笔,这也是本课的重要内容,有简到繁,层层递进。
)
3、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与我们刚才画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墨的颜色有深浅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又是这样出来的呢?
(加水)
4、教师示范:
在毛笔中加水、再加水画线、画点……甚至可以在原来不同墨色上重复着画,一层又一层,学生练习,感受水墨变化。
(设计意图:
在单色用笔的基础上,学习加水后的用笔变化,拓宽和丰富内容,有层次、有变化,把专业的中国画用笔、用墨、用水、积墨、破墨等的知识分解开来,让学生容易接受,进一步感受水墨画的神奇)
5、教师试问:
刚才我们了解了毛笔、墨水、水的本领,你觉得宣纸有什
么本领?
柔软、吸水……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对毛笔、墨水、水、宣纸功能的总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既是本课内容的小结,又是导入环节的呼应。
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主导的地位)
6、学生练习:
运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宣纸、毛笔、墨水、水的本领,分小组自由练习,看看谁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
有了前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前面是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而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放手创作,学生的练习,是对这课内容的小结,又是创作激情和情感的迸发)
7、宣纸、毛笔、墨水、水的本领很大,其中笔墨纸砚是传统水墨画的文房四宝。
(设计意图:
有了前面的练习、总结铺垫,自然引出文房四宝的知识,新鲜而不突兀,容易接受,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
8、今天的游戏结束,谁来给今天的游戏取个名字?
——水墨游戏。
谁能用学过的拼音把这四字写出来。
学生写过后,老师用汉字楷书揭示课题。
并小结:
水墨不仅可以画画,还可以用来写字,这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书法。
(设计意图:
给游戏取名字,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也是本课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先先让学生尝试用拼音写课题,老师再示范书写,既新鲜又能自然引出书法的内容,层层铺垫,引起学生极大兴趣)
9、欣赏水墨作品,水墨不仅可以画线,还可以进行造型。
鼓励学生课后尝试。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等方面的评价,激励学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游戏的方式,将传统的水墨技巧情趣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接触水墨画的工具,初步感悟水墨的特性,本课的设计主旨接近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特征,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掌握水墨工具的特性,初步尝试用笔、用水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对水墨艺术的兴趣。
注重兴趣的培养,情
趣的形成,让学生在快乐和自由的活动中自由表达和体验。
特别是给课题取名字、师生分别用拼音和汉字书写课题,符合、贴近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学生兴趣高涨,把书本知识进行很好延伸和拓展,效果很好。
所有的知识、体验都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完成,让学生形成浓厚的水墨新趣,大胆表达,在活动中体现出愉悦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功。
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2
教学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名作欣赏,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并对一件山水画作品尝试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
通过欣赏、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水墨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水墨山水画的独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水墨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
水墨山水画作品意境营造的欣赏。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
思考:
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
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
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
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
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二、欣赏解析
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
《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
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
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
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
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
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李思训,便形成了“青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金碧山水”。
作品中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形象的描绘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山水画——金碧山水
唐:
唐朝以后,中国山水画为了强调山的高大挺拔,特意将人画得很小。
这样,大自然的雄奇伟大就显现出来了。
山水画有许多是画在屏风上的,山水画挂在屋内,可以使坐在屋子里的人,有坐在山水里一样的感觉。
画面是直立式的,我们称为“立轴”。
《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青绿设色,101.9×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思训是皇亲,是唐代开元初年的左武卫大将军,他画的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大唐气象。
唐代的山水画多半用线条勾勒,勾出山的轮廓。
宋:
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雄强浑厚,苍苍茫茫。
画面具有重量感,线如铁条,把山的质感表现得极为突出,树木用墨变化,皆给人苍郁朴茂的感觉。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墨笔,206.3×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采用对比、大小、起伏、开合等艺术手法使人产生雄伟崇高之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
近景中央冒出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点出画的主题。
中景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伟的寺庙建筑。
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
这座大山用细点的皴法来表现岩石的坚硬粗糙。
山顶上密集着小树。
大山右边有一道白色的瀑布,像一条细线,从高处垂直落下来。
瀑
布下方是一片茫茫的水气,隔开了后面的大山和前面的山丘。
前面的山丘是离我们比较近的地方。
山丘右上方有一些楼房的屋顶,被树木包围着。
山丘下方是一条路。
我们可以看到右边有一队驴子,正驮着货物,由人驱赶着前行。
商旅所占画面极小,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烘托出山的高大,如此雄伟壮丽的高山,如此渺小辛苦的行旅,画中人前行不觉,观画人则不由喟然长叹。
虽然是一幅大画,可是在描绘细致的人物、建筑等细节方面一点儿不马虎。
北方多大山,崇山峻岭,一层又一层的,观赏者必须抬头仰望,因此,在画家的画中,就出现了非常陡直的.构图。
北宋的山水画经过写生的观察训练,对每一种岩石的质地、皴法都做了研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仔细加以观察分析,所以有非凡成就。
南宋时代,北方的领土被金人占据,都城迁到江南的杭州。
中国南方多河流,地势比较低。
因此,南宋的山水画就产生了和北宋很不一样的风格。
因为南宋建都临安,画家接近的多是水乡泽国,“水”的主题逐渐替代了北宋的“山”的主题。
北宋的都喜欢画高大的山峰。
南宋的喜欢画河流,画水,画很秀气的山。
《踏歌图》绢本,水墨,谈设色,192.5×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突破了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对景色进行大胆剪裁,追求单纯与精炼。
《踏歌图》是南宋画院山水画的经典之作,近景、中景、远景十分清晰,边角之景,大量留白是南宋画院山水的一种创新,留白将绘画艺术带入一个耐人寻味的性灵空间。
就如白居易所言:
此处无声胜有声。
马远《踏歌图》我们看到是一幅山水画,其实还是一幅风俗画。
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几个老农在阳春时节带有几分醉意地欢娱歌舞。
他用简括的线条,清秀的色彩,巧妙地把山环水抱的复杂景物画得远近分明,远山奇峭,近石方硬,树木多姿,云雾掩映中显出辽远的空间和光的感觉,具有清旷秀劲的特殊风格。
对比分析
比较两幅山水画面山石的布局、意境。
马远《山径春行》,册页,绢本,设色画。
尺幅:
27.4×43.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春天的江南,云淡风轻。
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径间。
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高士的衣袖触动了野花,野花轻扬飞舞,惊动了原本在鸣唱的鸟儿,也说明了画里的诗情。
正是由南宋宁宗的题诗:
“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转化而来,装裱形式为册页。
把诗写在画上,叫做“题画诗”。
中国的绘画,从南宋开始,出现了题画诗的,“题画诗”
是宋朝人的发明。
中国人因此创作了世界上唯一把诗和画结合在一起的形式。
从此以后,中国的画家,不但要会画画,也还要会作诗。
要把诗题在画上,书法也要很好看。
在这幅作品里,画家着墨不多,但巧心的布局、丰富的线条、薰染般的淡墨,却将春山的润泽,与浸淫于春光中文士陶然的情态表露无遗。
以有限笔墨,描绘无穷的余韵,正是此画动人心弦之处。
《临流赋琴》绢本,淡设色纵25.5×26cm,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山水画笔简意远,遗貌取神。
构图常取半边,近景突出,远景清淡,空间广阔,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
欣赏分析
元: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赵匡胤的后代)28.4×90.2厘米,纸本设色,元代(现藏于台北故宫)。
《鹊华秋色图》并非一幅平常的风景写生画,它是赵孟頫凭着记忆在家乡浙江画就的,因为其中有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而被人们称为“思乡之画”。
赵孟頫于公元1295年由京城辞官回到了家乡,文辞书画酬答中结交了不少朋友,周密就是其中的一位。
周密祖籍是山东,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北宋旋即灭亡,中原士大夫纷纷南下避难,周密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赵孟頫便提笔挥毫,凭着记忆描画起济南的山水来。
《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山东南郊的鹊山和华不注山的风景。
这两座山,一座尖峭如正三角形,另一座圆圆钝钝,好像一个馒头。
赵孟頫用非常写实的方法画了这两座山。
近、中、远景的分层布局,营造出清晰的景深感。
这张画用淡淡的红色表现了秋天的树林。
山脚下的水波、细竹,笔法都很自然随意。
这种自然、随意的笔法,后来成为元代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
以少胜多、以虚代实、计白当黑,讲究的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在疏朗中留出思维和审美空间,因为空静的心灵才能容纳万物。
思考
《鹊华秋色图》这张画秋季如何表达的?
画面大面积留白表示什么?
元朝的文人画家,大多是远离城市的隐士。
他们不喜欢吵闹的城市,住在安静的山水里,看山上的白云,水中的游鱼,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元代的文人画也就是要把这种心情传达给看画的人。
在忙碌中生活的人,可以借着这些画,感觉到山水之美,重新得到心灵上的安静。
《富春山居图》合璧
前段《剩山图》浙江,31×51.4厘米;后段《无用师卷》台北33×636.9厘米
《富春山居图》1650年被烧断,2011年(庚寅),三个庚寅年。
一幅分隔了三百多年,
每一个文人都念念不忘的绘画作品,终于在2011年6月1日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
黄公望在富春江一带住了很久,对这一带的山峰、河流、房舍、树木都很熟悉,所以很容易画出了景物特色。
然后他又把这很长的画带在身边,随时加以修改。
这种力求完美的态度,使这一卷看来平凡的画,变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长卷形式的绘画,是中国人的独创,它非常适合画河流两岸的风景。
我们欣赏时会觉得那些山峰有时靠近,有时推远,有时就在眼前,有时又远在天边。
山水画的布局和构图很困难,画家其实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
《富春山居图》这张画,画了三四年,且不排除花费更多时间的可能性。
黄公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云游。
他从79岁到82岁,在富春江一带,有时候行于中流,有时候靠船于岸。
所以他跟两岸的风景时远时近,时快时慢,时时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草木葱茏,溪桥渔浦,一个七百厘米的长卷,绝对不是一个定点的风景,而是他一生的回忆。
因为落款(庚寅年)后还继续在画,离他86岁去世还有四年的时间可以画这张画。
所以它是一个七百厘米的长卷。
是其一生走来漫漫长途的回顾,“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个“回首向来萧瑟处”的心情,在这里流露出来的
黄公望以写书法的笔法去写画,将绘画变成了观念,具有象征意义的文人画形式。
元以后凡有山水画的地方,皆有子久的影响。
倪瓒的画,画面特别干净,常常只是一段山坡,一两株细细瘦瘦的树,一抹淡淡的远山。
他习惯用很干的毛笔,在纸上擦出淡淡的墨痕。
给人一种寒冷寂静的感觉。
元代的文人在山里住久了,不食人间烟火,听见的只是风声、水声。
三、分组小结
分小组总结:
中国山水画印象,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文人画、寄情山水。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我们还读到了画家的精神诉求、内心表白、人生追求,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使得山水有着人的表情,真可谓万水千山总是情。
四、作业拓展
结合外国风景画作品,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异同。
【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相关文章:
1.水墨山水画教学反思
2.水墨人物小学美术教案
3.《学画山水画》教案
4.小学美术山水画教案范本
5.小学美术水墨画教案
6.小学美术《水墨画动物》教案
7.水墨故事的大班美术教案
8.《水墨画动物》教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整理 小学 水墨 山水画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