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876111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08.95KB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
第28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和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4.了解中国古代不同的文学特色。
5.了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2017·全国卷Ⅰ,42
2017·全国卷Ⅲ,24
2017·北京卷,14
2017·江苏卷,5
侧重于考查古代科技成就特别是四大发明的影响;古代文学一定要注意世俗文学和当时经济的关系;美术作品一定要注意派别和反映的现实问题,还要与西方国家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
分值:
2~12分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项目
成就
影响
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__蔡伦__改进造纸术
是__书写材料__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__雕版印刷术__;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__胶泥活字印刷术__
推动了欧洲__文艺复兴__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__军事__;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__北宋__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__地理大发现__的时代
2.数学、天文和历法
(1)数学
①《九章算术》:
约成书于东汉,采用了__十进位值制__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珠算:
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来演变成为算盘。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2)天文
①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__太阳黑子__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__石氏星表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古代中国创制了浑仪、简仪等许多先进天文观测仪器。
(3)历法
①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__殷历__”。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__授时历__》,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3.农学和医学
(1)四大农书: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__齐民要术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医学
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__黄帝内经__》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中医临床学__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③明朝李时珍编著的《__本草纲目__》,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写道: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此语赞扬了四大发明( B )
A.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B.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C.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D.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解析 “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实际上考查了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文化领域),火药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专制斗争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政治领域),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经济领域),故选B项。
A、C、D三项表述不切题意,排除。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动力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2.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
(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为近代科学的根本原因。
【例题】 民国时期某教科书写道:
“第一本用活版印出的重要书本,则是在一四五四年出版的《圣经》。
……但既有活版印刷术,便当有适宜的纸料,否则书籍仍不从增加起来。
……后来中国的棉纸,被阿拉伯人引入了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各处……把文艺复兴的种子,散遍于穷乡僻壤了。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A.中华文明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
B.民国时期对西方的认识浅陋且不科学
C.印刷术发展是造纸术革新的必要前提
D.智识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欧洲思想解放
解析 印刷术对文艺复兴运动有促进作用,但不是“起源”,故A项错误;民国时期闭关锁国早被打破,对西方的认识虽有不足却是逐步深入,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先有造纸术革新,后有活版印刷术,因果关系倒置,故C项错误;智识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欧洲思想解放符合“把文艺复兴的种子,散遍于穷乡僻壤”,故D项正确。
1.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
“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
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
”材料认为四大发明( A )
A.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
B.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
C.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
D.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
解析 根据材料“将不可能实现……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故A项正确;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促进了西欧社会的发展,而不是“改变”发展的趋势,故B项错误;“才开始”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最大贡献”,故D项错误。
2.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严厉禁止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天文学被政府垄断,这体现了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古代中国天文学研究并非长期落后,故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B项;从材料中政府组织官员研究天象可知C项表述错误。
考点二 文学、书画和戏曲艺术
1.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①内容:
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②特点:
以四言为主,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③影响: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__现实主义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①特点:
采用__楚国__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②代表作:
屈原的抒情长诗《__离骚__》,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①含义:
以__楚辞__为基础,创造出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②特点: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__大一统_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③代表:
西汉司马相如的《__子虚赋__》《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①繁荣原因:
唐朝开放与繁荣的__社会环境__;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②特点:
前期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③代表:
成就非凡,有__边塞诗__、山水诗、讽喻诗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2.宋词和元曲
(1)宋词
①原因:
两宋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②特点:
句子__长短不齐__,更便于抒发感情。
③代表:
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
①兴起:
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__散曲__。
②元代:
散曲和__元杂剧__合称元曲。
③特点:
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④代表:
元曲以__关汉卿__、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3.明清小说
(1)背景
①基础:
唐传奇和宋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②政治:
__专制中央集权__进入强化阶段。
③经济:
手工业、商业繁荣,__资本主义萌芽__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④思想:
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出现。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批判社会现实。
(3)代表:
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__红楼梦__》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清朝文言短篇小说集《__聊斋志异__》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名作。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平民化趋势
从汉赋、唐诗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语言呈现出由词藻华丽、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这主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
4.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①起源:
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②演变脉络:
汉字按照__甲骨文__、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③趋势:
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
特征
代表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__实用价值__高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代欧阳询、__颜真卿__、柳公权等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盛唐__张旭__、怀素等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 赵孟
、明朝文征明等
5.笔墨丹青中国画
(1)特征:
注重写意传神,追求“__得意忘形__”。
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成就突出。
(2)历程
①远古时代: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②战国:
帛画《__人物龙凤图__》《人物驭龙图》等,表明中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③魏晋:
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顾恺之创作《__女史箴图__》《洛神赋图》等名作,提出“以形写神”。
④隋唐:
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__送子天王图__》;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⑤两宋:
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是张择端的《__清明上河图__》。
⑥元明清:
文人画成就突出,它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__墨梅图__》、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6.戏曲艺术
(1)发展演变:
从原始歌舞发展而来。
春秋战国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__元杂剧__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昆曲流传很广。
(2)京剧形成
①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__徽汉合流__”,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
③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__同光十三绝__”等著名艺人。
④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⑤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3)其他剧种:
清朝还出现了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戏曲剧种。
1.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
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B )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爱国忧民的情怀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热爱和平的态度
解析 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是对现实的感慨,与“诗圣的襟怀”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可知爱国忧民的情怀,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担忧,并非对农业生产的关心,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热爱和平的态度,故D项错误。
2.右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
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
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C )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解析 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南宋遗民郑所南”,表明画作的时间是元代;“不写元代年号”,表达了对元朝统治的不满;“不画土”,正是画家失去家国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
故此画不是景物写实,意境、情感在画外,从而判断是文人画,故排除A、B两项;士大夫文人画清新淡雅,追求意蕴神趣,非工笔重彩,故排除D项。
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春秋时,《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
2.战国时,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
5.宋词节奏优美,适应各阶层的需要,更加接近平民,休闲娱乐功能强。
6.元曲的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
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的描绘。
【例题】 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
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是( A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 A项是李白的《将进酒》,李白是盛唐时期的诗人,A项正确。
B项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人;C项是杜牧的《泊秦淮》,杜牧是晚唐诗人;D项是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是中唐诗人。
1.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
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 A )
A.城镇经济繁荣
B.统治者政治清明
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 题干的“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反映了元杂剧通俗化的特点,其原因是城镇经济繁荣,故A项正确。
2.“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
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
这反映了明代文学( A )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公安三袁”认为文章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临川汤显祖质疑政治权力,这些思想都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反映了明代文学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故选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故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启蒙思想,故C项排除;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是否动摇,故D项排除。
【典例1】 (2017·全国卷Ⅲ)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错误
致错原因
B
书写材料的不同未必会影响文字字形的变化
C
各国变法的实施并未对字形产生重大影响
D
“书同文”推行于秦统一中国以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解析】 读图可知,从西周到战国时期,文字由繁到简,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文字的频繁使用,简明字形更利于书写,故选A项。
【规范答题】 A
【典例2】 (2017·北京卷)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其思想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错误
致错原因
A
材料没有涉及明代对柳宗元思想评价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A项的结论
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说法过于绝对
D
明代对柳宗元成就的评价仅限于文学领域,并不全面
【解析】 柳宗元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在唐宋时期都得到极高评价,但是,到了明代,人们对他的思想成就关注较少,多将他视为文学家,这与明代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有关,因此C项符合题意。
【规范答题】 C
1.《梦溪笔谈》记载:
“方家(指方术之士)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
”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D )
A.沈括已经注意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
B.北宋时人们已经能够制造人工磁体
C.指南针在古代时常被用于迷信活动
D.指南针已经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中
解析 “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表明地磁偏角的发现,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梦溪笔谈》作于北宋,“以磁石磨针锋”表明当时人工磁体已经被制造出来,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按材料意思,制出指南针的是方术之士,用途自然是多见于迷信活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本身没有任何信息提及航海,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写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什么现象?
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两幅画分别属于什么画种?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
解析
(1)结合材料一中“陶文”“甲骨文”等信息分析。
(2)注意王维是唐代诗人,其作品以诗入画,是文人画的鼻祖,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从《江阁远眺图》中判断该画是山水画。
(3)根据元曲出现的社会背景分析。
答案
(1)现象:
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
意义:
促进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2)图三:
文人画。
特点: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图四:
山水画。
特点:
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其灵魂,创作上往往注重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3)情感:
天涯孤旅的哀愁。
时代风貌:
元代社会的黑暗;文人社会地位的低下;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1.(2017·江苏卷)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C )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
解析 材料中“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的特征是用景传情,即情景合一,故C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中国画的特点,B项属于文人画的典型特征,与题意不符。
2.(2016·天津卷)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
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
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B )
A.中国商人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D.奥斯曼土耳其人
解析 古代物品和器物的西传,主要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限制商人活动,故A项错误;马可·波罗等欧洲人来到中国的时间是元朝,马可·波罗传播的主要是在中国的见闻,故C项错误;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故D项错误。
3.(2016·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C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解析 从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到唐朝连西州幼童模仿王羲之的书帖可知书法艺术受到时代的影响,从“无丈夫之气”到“尽善尽美”,体现了个人艺术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赢得地位的重要原因,故选C项;皇帝的好恶会影响但是不会“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价,故A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不能全面概括题干信息,故D项错误。
4.(2016·全国卷Ⅱ)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B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析 统一文字是在秦朝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体现了汉字从先秦到秦朝及之后的发展演变过程,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石经运用的是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并未体现出当时字体流行状况,故C项错误;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形成相对完整的汉字体系,故D项错误。
5.(2016·北京卷)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右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血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解析 根据图中“齐”“鲁”“郑”“秦”等信息,推断时间年代大约为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分布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选自《诗经》,《诗经》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故A项正确;“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选自杂剧《苏子瞻风雪贬黄州》,不符合图中显示的时期,故B项错误;“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血”反映的是西汉李广抗击匈奴的事迹,故C项和图中反映的时间也不符合;“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由本诗句中的“篆”“焚书”可推断最早应出现在秦朝,故D项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十五 单元 古代 现代 中国 科技 文化 28 讲古 科学技术 文学 艺术学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876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