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单元说明.docx
- 文档编号:2876003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0.82KB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单元说明.docx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单元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单元说明.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单元说明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明
宋子江
一、单元编写意图
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的,“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
进入初中学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少年,对未来展开了新的憧憬和想望,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标。
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的少年,也将面对种种困难。
集中地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
同时可以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领域,可想的,可说的,可写的,太多了,把语文与自己的生活首先联系起来,就打通了联系语文与生活的第一渠道。
选编这个单元,又注意到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力求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
《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
《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小时候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
《生命生命》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
《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虫蚊、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五篇课文乃人生面面观,既涉及理想,又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说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从体裁、时代、国别上说,也作了精巧的建构:
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教材使用者不难发现编选的匠心。
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近。
《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想望说起的,极易引起共鸣。
《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童趣》回忆的是童稚时代的物外之趣,更容易激发兴趣。
《生命生命》说的几种生命现象,都是常见的,可是一般人往往熟视无睹,课文大有开发心智之效。
《紫藤萝瀑布》虽然说到当今少年未曾经验的遭遇,但是作者工笔细描的紫藤萝花是令人喜爱的。
单元编排顺序,常规是先精读后略读,本单元有所突破,一略一精,不但考虑到课文内容的逻辑联系,而且考虑到新学年开头的教学氛围。
第一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明
宋子江
一、单元编写意图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
五篇课文是《理想》(流沙河)《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论语〉十则》(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分析起来,又有方方面面,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息,递进了一层。
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为,就要有所无为,正像《理想》中所说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行道树》中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
《人生寓言》也讲了选择,白兔被赐予月亮,结果并非好事,白兔醒悟了,她选择了弃权。
落难王子,在厄运中挑战命运,也是一种选择。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归结起来是说,她相信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也是有获得,有牺牲,她相信,她所作出的牺牲是对的。
《〈论语〉十则》除讲学习之外,就是讲做人。
本单元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三篇精读课文几乎通篇都是哲理。
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很明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是不可倒置的,现在这样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
学习第二单元,正值上半学期的学习高峰期,安排这么一个单元是合适的。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的阅读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可以从中认识,一个高尚的人,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著地奋斗不息。
阅读这个单元,就是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熏陶感染之下,对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有益处的。
本单元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丰富多样。
《理想》是一首诗,《短文两篇》是短而好的散文,《人生寓言》是现代寓言,《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论语〉十则》是文言语录。
同样是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既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五篇课文编排的顺序是考虑内容的逻辑联系的。
第一篇《理想》具有总起的性质,定为精读课文。
接着的两课,对于《理想》一课来说,都具有举例性质,是从一般到个别,感受具体的形象又可以充实对哲理的认识。
读了《理想》,更容易感受行道树的形象、白兔的形象,落难王子的形象,感受了这些形象,又可以具体地理解《理想》中的种种哲言睿语。
在两课比较轻松愉快的略读之后,再精读《我的信念》,一个实实在在的楷模展现在面前,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从家庭到校园,到社会,关注周围人们的语文生活,一方面汲取营养,一方面干预语文文字使用中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
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继续练习朗读,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其中“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新的要求,是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提出来的。
拿两个单元中的两首诗来说,《在山的那边》,有象征意义,但是毕竟比较浅显,《理想》一诗则通篇都是意味深长的哲言睿语,非联系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不可。
二、课文和练习说明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主要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
诗人从不同角度赞美理想,例如,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说的是理想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
诗中又说,“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说的是理想给人的精神力量。
“理想是闹种,敲碎你的黄金梦”,说的是理想能净化灵魂。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给罪人新生”“唤浪子回头”等等,又是从理想对不同人的意义这个角度去赞美的。
这首诗当然是富有形象的,但是诗人是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
对于高度概括的哲理,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
初一学生读这首诗,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一方面也要联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领语诗句的含义。
比喻是这首诗的主要手法,一连串的比喻又是排比,这些修辞手法也应该学习。
《短文两篇》,一篇是张晓风的《行道树》,行道树为城市制造清新,献出浓阴,自己却蒙受一身烟尘,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很能作为奉献者的象征。
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成一篇行道树的自白,敞开奉献者的胸怀,他们以奉献为神圣,甘愿自我牺牲,以苦为乐。
文中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反复咀嚼,就能理解奉献者的崇高灵魂。
另一篇是《第一次真好》,作者举了两个事例,说第一次的感受真奇妙,新鲜而刺激,其主旨是说,人生要不断接触新的有益的生活项目,不断尝试新生活,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这一篇也是夹叙夹议,学生不乏阅读这类文章的经验,注意叙与议的关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不难理解。
《人生寓言(节选)》选了两则,一则是《白兔和月亮》,一则是《落难的王子》,说的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财富;对待厄运,把概念再提升一级,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好事与坏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两则寓言都是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
《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则戒贪。
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不如没有。
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
《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
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坚强。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谈到许多方面,工作、生活、事业与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科学趣味等等,都说到了,从中可以读出崇高,可以明白伟大的成就、杰出的贡献是从哪里来的。
课文“提示”说:
“要用心来读,用你的心去贴近这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就是要与居里夫人对话,进行心灵的交流,以此接受熏陶感染。
学习这类文章,人们通常总是激动一时,过后则我行我素,依然故我。
究其原因,是没有学到根本。
所以要注意抓根本,要注意把握精神实质,经过梳理,达到融会贯通。
课文中“献身科学”四个字就是一个根本,其他一切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这篇文章诸多内容也像一棵树一样,有根本,有枝叶,弄清了彼此关系,抓住了根本,就能真正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当然还要注意一点,跟居里夫人的时代相比,包括科技工作在内的各项事业,很少还有一两人干得了的事情,现代的事业需要大规模的合作,新时代还要求新的素养。
《〈论语〉十则》。
大体前五则谈求知态度,谈学习方法,后五则谈修身做人。
当然只能大体上这样说,精细分析,有的一则语录说的也不止一个方面,例如,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学习,说温习的收获和乐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说的是友谊,说友谊给生活带来的充实和欢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的是修养,说一时不被人了解,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或任用,也不介意。
十则语录是从一部《论语》中精选出来的,同传统课文相比,增选了几条,主要是做人修养方面的,适当增加了阅读量,又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进一步体认。
课文练习,仍然贯彻“少而精”原则,精读课文三道题,略读课文两道题,共13道题。
本单元练习设计有如下特点。
第一,课课强调朗读,《理想》一课还要求“举行一次朗诵比赛”,《〈论语〉十则》要求背诵。
第二,文意的把握,往往从关键处切入,寻找捷径达到整体把握或抓住主要内容的目的。
例如,《理想》找出六句诗为题眼,《短文两篇》找出四个句子作为题眼。
这样设计的考虑是,既缩小口径,又把握精髓,同时启发学生阅读要注意抓取精华,深入领会。
第三,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例如,《理想》有一题,从诗中找出四句,问“你同意这些说法吗?
”《〈论语〉十则》设计一题:
“全班讨论:
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类题体现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对学生充满尊重与期待。
第四,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
例如,《短文两篇》要学生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这样设计的考虑是,阅读过程总是与读者的联想相伴的,正确的联想既表明理解的正确,又有助于加深理解,调动生活经验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这种联系,也是沟通语文与生活的一种渠道。
第五,语言学习重在实践,培养能力。
传统的修辞题,往往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修辞效果,重在知识,重在讲析。
本单元也有修辞题,设计思路改了常态,从运用的角度设题。
《理想》第二题: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
试模仿第一段也写几句。
”这是语言的运用,实践,是学以至用,可以训练联想能力,训练表达能力。
第六,注意摘录材料。
小学学段就要求积累语言材料,包括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这种习惯应该保持下来。
摘录本不可丢。
《我的信念》要求摘抄格言或警句,还要求写上一点体会,《<论语>十则》要求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这种摘抄,越往后越宝贵,书读得越多,资料越难找,摘抄越是必要。
这类题主旨在强化随时动手摘抄的习惯,同时又有培养筛选信息能力的作用。
三、本单元教学的几个问题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五篇课文既有共同点,又有很大差异。
共同点是话题都属人生这个大范围,但是每篇课文具体的话题又各不相同,题材、体裁、风格更是各不相同。
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理想》形象地概括了种种具体的理想,富有哲理性,比较空灵,只有引导学生联系具体事例,就好懂了,容易理解了,因此教学中似乎空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很重要,联系已有的知识很重要。
《行道树》中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只要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说的是神圣,哪些地方说的是痛苦,哪些地方说的是深沉,就能深入理解全文。
《人生寓言》比《短文两篇》含蓄一些,跟哲理性的《理想》又恰好相反,讲了寓言故事,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寓意。
需要的是抽象和概括。
探究寓意,要概括得准确贴切。
《我的信念》跟前几篇又不同,居里夫人陈述自己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街生活,怎样对待物质利益,怎样克制个性,对科学有什么感受,要掌握这篇课文的内容,重要的是融会贯通,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梳理,理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以便掌握,消化。
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就不必多说了。
总而言之,备课要抓住各篇课文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策略,精心研究怎样引导学生探究最好。
朗读教学要“常”抓不懈。
学生朗读都有各自的习惯,有好的成分,也有不太好的成分,朗读训练,一方面是提高,要好上加好,一方面是矫正,改变不好的习惯。
矫正是不容易的,非一日之功,因此必须反复指导,反复训练。
语音不正确的要一一纠正。
要求读得流利,就要教学生嘴里念着一个词语。
眼睛要兼顾后面的词语。
要念的有感情,就要进入情境,进入角色。
这一类训练要坚持不懈。
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要有自评,互评,教师评,并有记录。
一个单元下来朗读水平要有一个切实的提高。
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语言学习是点滴积累的,说一段话,写一段话,基础是一字一句。
不重视点滴积累,不重视基本功训练,写作与口语交际就不能明显提高。
常见初中毕业生的作文,语言贫乏得多,读课文接触了那么多词语,就是进入不了自己的习作,简直可以说没有学习语言似的。
原因就是不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如果注意这一点,初中三年那么多课文,加上课外阅读,积累起来,要用就用,那么三年下来,该是很有点文采的了。
我们应该探索语言积累、感悟、运用的方式方法。
其实办法十分简单,二三岁的孩子早会了。
各种语句是变化生成的。
比如,学了这么一句“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根据表达的需要,代入其他词语,说“从《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获益匪浅”,“从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获益匪浅”,就变成了自己的话。
经常运用,变化就会越来越灵巧,模仿的影子就一点没有了。
这种运用的方式,希望坚持下来,坚持三年,成绩定然是斐然可观。
认真组织好“漫游语文世界”的活动。
这次活动的意义,一方面是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一方面是审视社会语文生活,为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贡献一份力量。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是学习语文的有利条利。
但是,自然状态下,往往是语言环境中好的东西不吸收,不好的东西反倒不学就出现了。
这是很奇怪的,也是很普遍的。
因此,毛泽东要提醒干部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语言学家吕叔相在分析语病时指出,书面语的种种毛病,听报告时都可以找到来源。
所以,一方面要有意识地注意语言环境中那些新鲜活泼的语言,注意学习,另一方面,又要有意识地审视语言环境中那些不规范的东西,要干预,要抵制。
组织这次活动,意义很大,要认真从事,以收到预期效果。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
刘真福
这个单元的阅读课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
单元教学目的是:
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吟诵涵泳,熏陶感染,培养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以及灵气、悟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非常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
本单元正是实施这些精神、原则的具体实践的尝试。
再有,我们这套课本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思路来建立整体框架,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范畴。
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析理出多层次、多种类、多方面的关系,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审美的层次或方面,亦即从人类的文学的、艺术的角度或方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的、艺术化的认识和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悟性的认识和开发。
从这意义上说,本单元在本册课本乃至整套课本中都具有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课文都是抒情类的,有现当代散文、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内容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春》和《济南的冬天》是传统课文,进入课本后,更注重发掘其审美的素质;《山中访友》是新编课文,内容、风格均适合学生接受、体认,虽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亦在当选之列,而且因其时新,以“当代散文”之名占一席之地;《秋天》是一首现代诗,虽时隔甚久,但内容凝练,意味醇厚,风格清新,首次入选课本,应不负师生众望;《古代诗歌五首》都是传统课文,也都是“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章,入选课本,更注重发挥其长于吟诵、激发想象、娱悦性情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是领略课文的诗化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二是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诗文语句。
如何根据单元重点实施教学?
这里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
美,有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审美,是主体以感性观照的方式对审美对象进行直接的感性的把握。
审美,既是主体发现、发掘审美对象的美的素质的过程,也是主体内心品赏、评价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体验美在自主体心灵感染、熏陶的过程。
描写自然美的诗文,兼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多种美质。
本单元以审美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不要求作深刻抽象的理性分析、高屋建瓴的美学探究,只要求对课文作浅近的、感性的感知理解,以及初步的审美评价。
下面从两方面分解说明。
1.感知课文的美情美意。
课文是多重要素(包括审美要素的)的载体,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观照、解读,全都依凭读者的阅读意向而定。
既然本单元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美诗文,我们首先应该抓住美情美意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赏美的过程。
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在解放前就进入课本,放置于“描写文”的单元,关注其文体的若干要素;现在将它们当作抒情文来读,不仅关注其内容如何,更品赏课文中的物象与意境的性状、色彩,体验和品评课文美情美意作用于读者心灵的方式、程度,这将别是一番滋味。
2.赏析课文美的语言。
“课程标准”中说: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本单元都是辞意双美的课文,感知和理解美的语言和语言的美,这本身就是单元的教学重点,而且感知课文的美情美意也要通过赏析语言美来进行。
可以说语言是引领读者的感知力、领悟力通往课文的艺术世界的桥梁。
成人读者也许凭着对作品形式与内容的直觉和精深的理解能力,可以急速地掠过语言层面而深进到作品底蕴;但学生的语言经验系统尚未建立,或虽建立尚未强化和完善,语言的“屏障”仍阻隔着他们,所以仍须“淹留”在揣摩语言的层面。
当然,这一“屏障”并不是必然和永久的,学生完全可以将赏析语言作为“入口”,探入课文内蕴,感受作者情怀。
过去的语言教学也许过多地重视语言的实用性,较少地注意语言的审美特性与功用;现在的语言教学目标定为语言的美,或美的语言。
“单元提示”说:
“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将品味语言美提到“艺术享受”的高度。
而且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都有品味精妙语言的题目,有要求积累诗文佳句的题目,有要求背诵的题目。
赏析语言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诵读。
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科学分析以及教学实践的经验,七年级的学生仍较多地沿袭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正是本单元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
有人说,诵读是学生培养欣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也许有点夸大,但也说出了诵读之于教学的重要性。
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应该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单元提示”说“要反复朗读”,《春》的提示说“多读几遍”,《济南的冬天》的提示说“反复朗读课文”,《秋天》的提示说“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古代诗歌五首》的提示说“朗读古代诗歌讲究抑扬顿挫”;另外,“研讨与练习”中多次提到要朗读课文,大部分课文要求背诵。
由此可见诵读教学在本单元中的重要性。
需要提醒的是,要求学生诵读乃至美读,教师要率先学会美读;要求学生背诵,教师最好自己先背诵。
第二,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境,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像。
“课程标准”中说: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学习优美的诗文,注重情感体验可以说是抓住了根本。
对“情境和形象”的感知、感受,即是发挥联想和想像。
不仅要善于体验,还要能说出来。
大量研究表明,审美心理主要由四种因素构成,即感知、理解、情感和想像。
所以我们强调情感、想像等,是着眼于学生主体方面,亦即从学生的心理意识方面,改善、增进他们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下面也从两方面分解说明。
1.发挥联想和想像。
阅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正如专家所说:
“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
”(《中国大百科全书分泄难А贰拔难Ъ汀碧酢罚案惺堋本褪翘逖椤P郎臀难ё髌肥钡奶逖椋钪匾牧街中闹腔疃褪巧竺懒牒蜕竺老胂瘢鞘俏难蕴逖橐彩俏难郎偷谋局适粜缘奶逑帧<词故俏难扪芎玫娜耍牒拖胂褚彩遣豢扇乒摹懊偶鳌薄H欢诔扇四抢锸恰翱肌钡牡胤剑谘饫锟赡芫褪墙细呔辰纭3扇丝赡茉诟行曰男郎椭螅氤橄蟮摹⒗硇曰乃伎迹谎男郎驮蚴贾沼胄蜗笙喟椋豢尚媵Х掷搿4游难ё髌返墓δ苁迪趾蜕晒媛衫纯矗髌返挠镅晕淖郑乖琳吣院V械囊帐跣蜗笮枰牒拖胂瘢牒拖胂袷嵌琳呓胱髌非榫车挠忠槐鼐罚牙肓牒拖胂竦脑亩粒筒皇俏难郎偷脑亩粒赡苁瞧渌灾实脑亩粒ɡ缈蒲缘摹⒆ㄒ笛芯啃缘模辉儆校髌返脑械幕妗⑶榫场⒁庀螅苌⒌鲂碌哪谌荩嗉聪笸庵蟆⒕惩庵常残枰牒拖胂瘛4友男睦硖氐愫腿现媛衫纯矗某橄蟆⒙呒嘉哪芰ξ幢馗系蒙铣扇耍堑男蜗笏嘉芰槐瘸扇瞬睿峭ü蜗笾惫鄣乃嘉饺肟挝牡那榫持校媲械馗惺堋⒕∏榈靥逖椋馐撬堑男睦硪馐豆δ艿奶匦运龆ǖ模彩撬堑脑亩列睦淼挠攀扑凇;谡庵秩鲜叮伪居幸馐兜刈髁艘恍┬鲁⑹浴@纾肚锾臁返奶崾舅担骸胺锤蠢识粒两绞囊饩持校惴路鹉芴绞嗽谏钋樾跤铮路鹉芸醇墓取⑴┥帷⒂嬷邸⒛裂蚺薄都媚系亩臁返奶崾舅担骸暗币环娓∠衷谀愕哪院@锸保憬肽瞧赖奶斓亍!
薄洞骸返摹把刑钟肓废啊敝杏姓庋奶饽浚骸跋胂瘛〔萃低档卮油晾镒瓿隼础那榫埃隳芩党觥低档亍汀辍玫煤迷谀睦锫穑俊薄按悍纭衲盖椎氖指拍恪馐鞘裁锤芯酰看悍绯讼衲盖椎氖郑憔醯没瓜袷裁矗俊薄豆糯栉迨住返摹把刑钟肓废啊敝杏姓庋奶饽浚骸跋胂瘛逼搅桨独缯环窃跹那榫埃绻闵砹倨渚辰嵊性跹母惺埽俊闭庑┒济魅返馗嫠哐揽苛牒拖胂袢ヌ逖榭挝那榫常逑至丝伪颈嘈凑叩牧伎嘤眯摹H欢衷诘奈难ё髌方萄С<囊桓鑫侍馐牵ゴ康亍⑵娴胤⒄寡闹运嘉⒗硇运嘉⒊橄笏嘉鍪印⒌粤胂胂裎鞯母行运嘉⑿蜗笏嘉找唤哟ノ难ё髌罚痛焖橇⒓唇胫魈馓教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年级 上册 16 单元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