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二模化学分类汇编探究性实验题.docx
- 文档编号:2874724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16.64KB
北京高三二模化学分类汇编探究性实验题.docx
《北京高三二模化学分类汇编探究性实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三二模化学分类汇编探究性实验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高三二模化学分类汇编探究性实验题
2018年北京高三二模化学分类汇编——探究性实验题
2018年东城二模
28.某兴趣小组利用电解装置,探究“铁作阳极”时发生反应的多样性,实验过程如下。
I.KCl作电解质
(1)一定电压下,按图-1装置电解,现象如下:
石墨电极上迅速产生无色气体,铁电极上无气体生成,铁逐渐溶解。
5min后U型管下部出现灰绿色固体,之后铁电极附近也出现灰绿色固体,10min后断开K。
按图-2进行实验。
①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确认灰绿色固体中含有Fe2+的实验现象是。
③灼烧晶体X,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试管i中析出白色晶体”的原因是。
(2)其他条件不变时,用图-3装置重复实验,10min后铁电极附近溶液依然澄清,断开K。
按图-4进行实验
①盐桥的作用是。
②与实验I中vi、vii与ii~v中的现象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两点):
。
II.KOH作电解质
(3)用图-1装置电解浓KOH溶液,观察到铁电极上立即有气体生成,附近溶液逐渐变为淡紫色(FeO42-),没有沉淀产生。
①铁电极上OH-能够放电的原因是。
②阳极生成FeO42-的总电极反应式是。
③某同学推测生成FeO42-的必要条件是浓碱环境,将图-5中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证实推测成立。
2018年西城二模
28.(16分)某小组研究NaClO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ⅰ.溶液变为浅黄色
ⅱ.溶液变蓝
Ⅱ
ⅰ.溶液保持无色
ⅱ.溶液不变蓝,溶液的pH=10
【资料】:
碘的化合物主要以I−和IO3−的形式存在。
酸性条件下IO3−不能氧化Cl−,可以氧化I−。
ClO−在pH<4并加热的条件下极不稳定。
(1)0.5mol·L−1NaClO溶液的pH=1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2)实验Ⅰ中溶液变为浅黄色的离子方程式是。
(3)对比实验Ⅰ和Ⅱ,研究实验Ⅱ反应后“溶液不变蓝”的原因。
①提出假设a:
I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
设计实验Ⅲ证实了假设a成立,实验Ⅲ的操作及现象是。
②进一步提出假设b:
NaClO可将I2氧化为IO3−。
进行实验证实了假设b成立,装置如下图,其中甲溶液是,实验现象
是。
(4)检验实验Ⅱ所得溶液中的IO3−:
取实验Ⅱ所得溶液,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整个过程均未出现蓝色,一段时间后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测得溶液的pH=2。
再加入KI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存在IO3−。
①产生的黄绿色气体是。
②有同学认为此实验不能说明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存在IO3−,理由是。
欲证明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存在IO3−,改进的实验方案是。
③实验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018年海淀二模
28.(15分)
实验小组探究银氨溶液与甲酸(HCOOH,其中C为+2价)的反应及银镜产生的原因。
(1)配制银氨溶液。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逐滴滴入氨水,边滴边振荡,至,制得银氨溶液,测得溶液pH略大于7。
(2)进行甲酸的银镜反应实验。
向2mL银氨溶液中滴加溶液X后,置于90℃水浴中加热30min
编号
溶液X
现象
i
10滴蒸馏水
始终无明显现象
ii
10滴5%
HCOOH溶液
加HCOOH后立即产生白色浑浊,测得溶液pH略小于7;水浴开始时白色浊液变为土黄色,随后变黑,有气体产生;最终试管壁附着少量银镜,冷却测得溶液pH略小于5
iii
5滴10%NaOH溶液和5滴蒸馏水
加NaOH后立即产生棕黑色浑浊。
最终试管壁附着光亮银镜,冷却测得溶液pH>7
iv
5滴10%NaOH溶液和5滴5%HCOOH溶液
加NaOH后立即产生棕黑色浑浊,加HCOOH后沉淀部分溶解。
最终试管壁附着光亮银镜,冷却测得溶液pH>7
查阅资料:
i.银氨溶液中存在平衡:
Ag(NH3)2+
Ag++2NH3
ⅱ.白色AgOH沉淀不稳定,极易分解生成棕黑色Ag2O
ⅲ.Ag2O、AgCl等难溶物均可溶于浓氨水,生成Ag(NH3)2+
①与实验ii对照,实验i的目的是。
②经检验,实验ii中白色浑浊的主要成分为甲酸银(HCOOAg),推断是甲酸银分解产生银镜,则甲酸银分解的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
③实验iii和实验iv是为了探究pH较高时的银镜反应。
实验iv的现象(填“能”或“不能”)证明pH较高时是甲酸发生反应产生了银镜。
④甲同学认为实验iii、实验iv中,水浴前的棕黑色浊液中含有银单质,乙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
(3)探究实验iv中的含碳产物。
取实验iv试管中的产物静置后,取上层清夜继续实验:
①白色沉淀1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上述实验能证实iv的清液中含HCO3-的理由是。
(4)综合以上实验,小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
a.溶液pH较低时,银氨溶液与甲酸反应产生银镜的主要原因是甲酸银的分解。
b.溶液pH较高时,银氨溶液与甲酸反应产生银镜的原因可能有(写出两点)。
2018年朝阳二模
28.(15分)某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比较Cu2+、Ag+的氧化性。
(1)方案1:
通过置换反应比较
向酸化的AgNO3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说明氧化性Ag+>Cu2+。
(2)方案2:
通过Cu2+、Ag+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
实验
试剂
编号及现象
试管
滴管
1.0mol·L-1
KI溶液
1.0mol·L-1
AgNO3溶液
Ⅰ.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
1.0mol·L-1
CuSO4溶液
Ⅱ.产生白色沉淀A,溶液变黄
①经检验,Ⅰ中溶液不含I2,黄色沉淀是。
②经检验,Ⅱ中溶液含I2。
推测Cu2+做氧化剂,白色沉淀A是CuI。
确认A的实验如下:
a.检验滤液无I2。
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填离子符号)。
b.白色沉淀B是。
c.白色沉淀A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说明氧化性Ag+>Cu2+。
(3)分析方案2中Ag+未能氧化I-,但Cu2+氧化了I-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
现象
无明显变化
a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中电上析出银;电流计指针偏转
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色;电流计指针偏转
(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1mol/L,b、d中溶液pH≈4)
①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②“实验3”不能说明Cu2+氧化了I-。
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是。
③方案2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的原因:
。
(资料:
Ag++I-=AgI↓K1=1.2×1016;2Ag++2I-=2Ag↓+I2K2=8.7×108)
2018年丰台二模
28.(15分)
为研究铁盐与亚硫酸盐之间的反应,某研究小组利用孔穴板进行了实验探究:
0.4mol/LFe(NO3)3溶液2mL+0.4mol/LNa2SO3溶液2滴
0.4mol/LFeCl3溶液2滴+0.4mol/LNa2SO3溶液2mL
0.4mol/LFeCl3溶液2mL+0.4mol/LNa2SO3溶液2滴
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开始时
5min后
3天后
实验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比II、III中略浅
与开始混合时一致
溶液呈黄色,
底部出现红褐色沉淀
实验I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红褐色明显变浅
溶液呈黄绿色
实验II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红褐色变浅,
比II中深
溶液呈黄色
(1)测得实验所用0.4mol/LFeCl3溶液及Fe(NO3)3溶液pH均约为1.0。
两溶液均呈酸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开始混合时,实验I中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的原因是。
(3)为了探究5min后实验II、III中溶液红褐色变浅的原因,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IV:
分别取少量5min后实验I、II、III中溶液,加入2滴铁氰化钾溶液,发现实验II、III中出现蓝色沉淀,实验I中无明显变化。
根据实验IV的现象,结合化学用语解释红褐色变浅的原因是。
(4)针对5min后实验III中溶液颜色比实验II中深,小组同学认为可能存在三种因素:
①Cl-可以加快Fe3+与S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
③NO3-在酸性环境下代替Fe3+氧化了SO32-,同时消耗H+,使Fe3+水解出的Fe(OH)3较多。
通过实验V和实验VI进行因素探究:
实验操作(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
5min后的现象
实验V
在2mLpH=1.0的0.4mol/LFe(NO3)3溶液中溶解约
固体,再加入2滴0.4mol/LNa2SO3溶液
溶液的红褐色介于II、III之间
实验VI
在2mLpH=1.0的稀硝酸中溶解约0.19gNaNO3固体,再加入2滴0.4mol/LNa2SO3溶液。
向其中滴入少量BaCl2溶液
实验结论:
因素①和因素②均成立,因素③不明显。
请将上述方案填写完整。
(5)通过上述实验,以下结果或推论合理的是(填字母)。
a.Fe3+与SO32-同时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且水解反应的速率快,等待足够长时间后,将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
b.浓度为1.2mol/L的稀硝酸在5min内不能将Fe2+氧化
c.向pH大于1的稀硝酸中加入少量Ba(NO3)2,使其完全溶解,可用来检验实验
的上层清液中是否存在SO42-
2018年昌平二模
28.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不同用量的氯水与KI溶液的反应。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含碘的各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颜色及性质如下。
物质
I-
I2
I3-
IO-
IO3-
颜色
无色
黄色
棕黄色
—
无色
性质
溶于水
微溶于水
溶于水
不稳定
溶于水
I.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3mL0.5mol/L
KI溶液
注入少量饱和氯水
振荡
3mLCCl4溶液
振荡,静置
上层溶液
pH=6
溶液分层,上层呈棕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1)①下层呈紫红色证明生成了(填化学式)。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甲同学认为空气中O2也参加了反应,依据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③为验证其假设是否正确,甲同学进行如下对比实验:
向试管中加入3mL0.5mol/LKI溶液,振荡,加入淀粉溶液。
乙同学不同意,认为还需要加入
至pH=6,乙同学这样做的原因是。
按照乙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发现淀粉未变蓝。
(2)针对上层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2种假设:
假设a:
;
假设b:
溶液中产生了其他物质。
④针对假设a,甲同学进行实验:
取实验i反应后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上层仍显棕黄色,因此假设a不成立。
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生成的I2在水层中发生了反应:
I-+I2⇌I3-,假设b成立。
II.丙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i
3mL饱和氯水
3mL
CCl4溶液氯水
振荡
逐滴滴加少量KI溶液
振荡,静置
上层溶液
pH=3
溶液分层,上层与下层均为无色。
(3)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实验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III.丁同学重复实验i,将“注入少量饱和氯水”改为“逐滴滴加氯水”。
序号
操作
现象
iii
加入5滴饱和氯水,振荡
溶液分层,CCl4层为浅紫色,水层为淡黄色
继续滴加,振荡
溶液分层,CCl4层为紫红色,水层颜色变为棕黄色
继续滴加至过量,振荡
溶液分层,CCl4层为紫红色,水层颜色变为无色
(4)请结合化学反应及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水层颜色变化(淡黄色→棕黄色→无色)的原因:
。
2018年顺义二模
28.(16分)某化学小组以铁为阳极,探究不同条件下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
电压
电解液
实验现象
ⅰ
3V
3mol/LNa2SO4溶液
碳棒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黄,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ⅱ
3V
3mol/LKI溶液
碳棒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铁丝附近溶液变为棕色,逐渐变为棕褐色,约5min后,棕褐色消失,逐渐产生灰绿色絮状物
ⅲ
3V
3mol/LNaOH溶液
两电极上都有大量气泡产生,5min后停止实验,取出铁丝,铁丝明显受腐,附有红棕色固体,溶液中未见沉淀物。
(1)①实验ⅰ中碳棒表面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铁丝上生成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③在实验ⅱ中,为验证铁丝电极的产物,取少量铁丝附近棕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K3Fe(CN)6溶液,无明显变化;另取少量铁丝附近棕色溶液检验发现溶液中有I2,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对比实验ⅰ、ⅱ、ⅲ,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探究增大c(OH-)对阳极反应的影响,该小组利用原装置做了实验ⅳ。
实验
电压
电解液
实验现象
ⅳ
3V
10mol/LNaOH溶液
两电极上都有大量气泡产生,但碳棒上的速率远大于铁丝,且阳极区溶液逐渐变紫红色;停止实验,铁丝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
查阅资料:
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
阳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
(3)为探究实验ⅰ中溶液变黄的原因,该小组利用原装置做了实验ⅴ和ⅵ。
实验
电压
电解液
实验现象
ⅴ
3V
煮沸冷却的3mol/L
Na2SO4溶液
碳棒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铁丝外围包裹一层白色絮状沉淀,2min后表层变为褐色。
ⅵ
8V
煮沸冷却的3mol/L
Na2SO4溶液
碳棒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铁丝表面有气泡,1min后外围包裹一层白色絮状沉淀,2min后变绿,溶液中有红褐色悬浮物。
1实验ⅵ中白色絮状沉淀变为红褐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由此确定实验ⅰ中溶液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实验,当铁为阳极时,影电解过程中的阳极电极产物的因素有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018年东城二模
28.(16分)
(1)①2H++2e-=H2↑(或2H2O+2e-=2OH-+H2↑)
②试管iii中生成蓝色沉淀,试管v中没有蓝色沉淀
③试管i中存在溶解平衡:
KCl(s)
K+(aq)+Cl-(aq),滴加12mol/L的盐酸,增大c(Cl-),平衡逆向移动,析出KCl晶体
(2)①阻碍OH-向阳极迁移,避免灰绿色固体生成
②本实验条件下铁在阳极区的产物主要为Fe2+,Fe2+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为Fe3+
(3)①c(OH-)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更容易放电)
②Fe-6e-+8OH-=FeO42-+4H2O
③水生成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2018年西城二模
28.(16分,
(1)和(4)①1分,其他每空2分)
(1)ClO−+H2O
OH−+HClO
(2)ClO−+2I−+H2O=I2+Cl−+2OH−
(3)①向pH=10的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滴有淀粉溶液的碘水,振荡,蓝色褪去
②碘水右侧碘水棕黄色变浅,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4)①Cl2
②溶液中的Cl2或HClO也可将I−氧化为I2,使溶液变蓝
加热pH=2的溶液至无色,使黄绿色气体(或Cl2)充分逸出,使HClO完全分解,冷却后再加入KI溶液
③3ClO−+I−=3Cl−+IO3−
2018年海淀二模
28.(共15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最初产生的棕黑色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空1分)
(2)①排除银氨溶液受热反应生成银镜的可能性
②CO2③不能
④取棕黑色浊液,加入浓氨水,黑色沉淀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3)①AgCl+2NH3·H2O
Ag(NH3)2++Cl-+2H2O
②滴加BaCl2生成能溶于浓氨水的沉淀,说明清液中不含CO32-,加Ba(OH)2生成的沉淀溶于盐酸并放出酸性气体,说明其中含HCO3-。
(4)黑色浊液中的氧化银分解产生银,甲酸直接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
2018年朝阳二模
28.(15分)
(1)
(2)①AgI
②a.
b.AgClc.
(3)①
②将d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4的1mol/L
溶液,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
(4)K1>K2,故
更易与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
2Cu2++4I-=2CuI+I2,生成了CuI沉淀,使得
的氧化性增强。
2018年丰台二模
2018年昌平二模
28.(18分)
(1)①I2
Cl2+2I-=2Cl-+I2
4I-+4H++O2=2I2+2H2O
②盐酸,加入氯水后改变了溶液pH,因此需控制溶液中H+浓度为pH=6。
(2)水中的I2未被CCl4萃取完全
(3)3Cl2+I-+3H2O=6Cl-+IO3-+6H+
(4)溶液中发生反应:
①Cl2+2I-=I2+2Cl-,②I-+I2⇌I3-
当氯水少量时,随着Cl2增多,反应①生成的I2增多,平衡②右移,生成I3-增多,因此水层颜色从淡黄色变为棕黄色;
当氯气过量时,Cl2与I-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的IO3-,因此水层颜色变为无色。
(反应②中I-被Cl2转化为I2,平衡②左移,同时Cl2与I2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的IO3-)
2018年顺义二模
28.(16分)
(1)①H22分
②4OH--4e-=2H2O+O2↑或2H2O-4e-=4H++O2↑2分
③取少量铁丝附近棕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说明该溶液含有I22分
相同条件下,还原性I-强于Fe,先放电(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2分
(2)Fe+8OH--6e-=FeO42-+4H2O2分
(3)①4Fe(OH)2+2H2O+O2=4Fe(OH)32分
②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将Fe2+氧化成了Fe3+2分
(4)电极材料、电解电压、电解液中阴离子的种类(还原性)及氢氧根浓度、溶解氧气等(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高三二模 化学 分类 汇编 探究性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