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实习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8747010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0.21KB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docx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实习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
前言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学生在修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之后,依靠教学计划,需进行为五周的1:
2.5万区域水文地质填图教学实习。
通过教学实习,加强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提高专业素质,在加深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解的基础上,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一)、教学实习的目的
1、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课程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并为后续课程做准备。
2、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初步掌握1:
5万水文地质填图的整个工作程序和方法,了解各阶段之间的任务和相互关系。
分析各种地质和水文地质现象。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种图件的编制和水文地质报告的编写,使学生初步学会野外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
综合分析研究和编写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的基本工作方法。
(二)、任务及要求
1、通过野外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初步查明:
(1)各类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埋藏条件,包括含水层的产状、层为、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埋藏深度、水位、涌水量、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及均衡的一般规律。
(3)各类水点和岩溶点的类型及其分布,包括矿泉的调查,初步确定其价值与开发前景。
(4)区域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工业和农业用水),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前景作出评价。
2、通过野外实测,编制各种图件。
并在实习结束后提交以下成果:
(1).实习区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份:
(2).实习区1:
25000综合水文地质图一份;
(3).1:
2000实测剖面图(测区完整地层剖面);
(4).原始资料:
包括野外记录本、剖面记录表、厚度计算表、标本记录本;
(5).化石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6).岩石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二、教学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完成情况
1、教学实习的组织形式
实习负责:
陈志学
指导老师:
钟觉
本次实习以组为单位进行。
我们班共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大组有一个专业指导老师、一个组长、两个安全员。
下面的每个小组各有一个小组长。
每次外出实习都是以大组为单位,由指导老师带领进行。
2、完成情况
在老师的虚心指导下,能够熟练的进行实习剖面的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进行实测剖面图的
1
绘制;能够熟练的使用工作底图布置观测路线、定点,进行地质界线的勾绘,水井水位的测量,泉点。
沟流水量的测量;进行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绘制,同时在整个教学实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把书本知识与实践工作很好的结合,实习使同学们树立了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
并且提交以下成果:
(1).实习区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份:
(2).实习区1:
25000综合水文地质图一份;
(3).1:
2000实测剖面图(测区完整地层剖面);
(4).原始资料:
包括野外记录本、剖面记录表、厚度计算表、标本记录本;
(5).化石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6).岩石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三、实习区的研究程度
1967—1992年,云南省地矿局二区测队、十一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第一地质队、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建材301队等单位先后在该地区进行过地质工作。
主要地质成果有:
武定下寒武统渔户村组沉积磷矿踏勘简报、武定大矣波钴矿点踏勘简报、武定狮山菱镁矿踏勘简报、云南省武定狮子山石棉矿马家营矿段补充勘探报告、云南武定白邑村矿段普查报告、1:
20万武定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71年)及1:
5万武定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等。
第二章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
一、实习地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
(一)、地理位置
实习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西100公里的楚雄州武定县近城镇,西起狮山寺—下古柏,东至文笔山—禄劝县城一线;北起洒普山,南至沙朗大村——四方地一线。
面积约100K㎡。
(二)、交通
测区地处武定县近城镇,有昆明——武定——渡口的主干线路,武定——罗次支线公路等,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
如(图一)。
(三)、自然地理
测区为云贵高原之山间盆地(武定坝子),东有文笔山(2220m).西有狮子山(2421.8m)、北有洒普山(2279.5m)。
山脉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武定盆地位于其间,呈北东—南西向延伸。
区内河流主要有:
由南北向北流的菜园河,由北西向南东流的西村河,二者在旧城交汇形成盘龙河向东流入掌鸠河、汇入普渡河后注入金沙江。
区内最高点是狮子山2421.8m、最低点是盘龙河约1690m,相对高差达731.8m。
(四)、气候
测区属高原季风温凉气候。
据武定县气象站资料,最高气温在七月,达34.5℃,月平均温度20.7℃;最冷在每年一月,最低温度-6.4℃,月平均气温7.4℃;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800——1200mm,气温干湿季节明显,每年6—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90﹪;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且3—5月多有春旱,此外就大范围讲,受地形影响具立体气候特点。
(五)、经济
实习区内村镇密集,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有少量彝、苗、回族等少数民族多分布于山区。
农产品,坝区以稻谷和豆类为主,山区以玉米、薯类为主,小麦、荞等为次要农作物。
武定属特困县县城附近经济相对而言较发达,无大型工矿企业,工农业均欠发达。
武定县城之西的狮子山是著名的风景去,山上松柏苍茫、古树苍天、兰花飘香,春来牡丹吐艳,东时梅花娇妍,又、古刹深藏,宝阁凌空,瀑泉飞溅、蛇石险峰。
相传明惠帝曾来此避难,削发为僧,实为昆明市北西较近之旅游胜地。
二、地层
测区内地层出露较全,有第四系、侏罗系、三叠系、泥盆系、奥陶系、震旦系、寒武系等地层。
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特征,从老到新叙述如下:
(一)、第四系
测区内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武定盆地中部的西村河及菜园河两岸,主要以土红色,未固结疏松的砾、砂质粘土为主,厚0—20m。
(二)、侏罗系
测区内主要分布于武定盆地中部的武定县—高家村—小石头房一带,据其岩性特点分为下禄丰组、上禄丰组两个面。
1、上禄丰组(J2sl)
上禄丰组据其岩性综合特点、基本层序及生物化石分为上、下两段。
(1)、上禄丰组上段(J2sl2)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与灰黄色薄层—中层细粒石英砂岩互层,前者夹粉砂岩透镜体,后者夹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含双壳类化石;下部为灰紫、紫红色泥岩、含膏盐质泥岩及角砾状钙质泥岩,底部夹二层褐红色铁泥质胶结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含Hybodussp.,Lepidotussp.,Ceratodussp.,属咸化湖—湖滨相沉积,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厚54m。
(2)、上禄丰组下段(J2sl1)
上部为紫红色块状泥岩、钙质泥岩、角砾岩夹灰绿、灰黄色钙质细—粉砂岩、含砾粉砂岩透镜体,顶部泥岩中穿插有密集的膏盐网脉,含较多的鱼骨片Ceratodussp.,hybodussp.,龙骨片Sinosaurusisp.等化石;中部为黄、灰黄色薄—厚层状粗粉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及多层咖啡色含锰岩屑石英粗粉砂岩;下部为黄—灰黄色薄层状粗粉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
为浅湖—咸化湖泊沉积,与下禄丰组为整合接触。
厚99.61m。
2、下禄丰组(J1xl)
上部为紫红、灰紫色快状泥岩夹多层灰黄色薄层粉砂岩,后者具波状交错层理;中部为紫—紫红色喊膏盐钙质泥岩,夹多层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粉砂—细傈石英砂岩;下部为紫—紫红喊钙质结核泥岩与灰绿、灰黄色薄—中层含岩屑粉砂岩互层,夹含铁质、粉砂质泥灰岩和钙质粉砂岩透镜体。
化石稀少,属咸化湖相沉积,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厚174m。
(三)、三叠系
测区内三叠系只沉积了上舍资组,分布与武定盆地东侧的上宁—白邑村—香水庄—小以波一带。
舍资组(T3s)
为灰色、灰紫色快状泥岩夹灰褐黄、灰白、红色花斑状铁质砂岩透镜体、浅黄色中层窀感石英砂岩,在旧城附夹炭质泥岩及煤线,含植物碎片;底部为褐黄色砾岩体、含砾含鲕状赤铁
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含植物化石碎片,为河流—湖沼相沉积,与下伏古生代各组为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厚10—30m。
(四)、泥盆系
泥盆系主要分布于测区的东部,西部只有少量分布。
据其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特点分为下统坡松冲组、坡脚组,中统缩头山组、鱼子甸组等四个组。
2、中统
(1)、鱼子甸组(D2y)
该组主要分布于测区东部文笔山—赵家庄—旧城一带,岩石组合复杂,生物化石丰富,据其岩石组合特征及生物化石的差异性分为三段。
第三段(D2y3)
中上部为紫红色中层状泥岩与黄绿色薄层状粉砂岩、褐黄色薄—中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发育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中部含丰富的介形虫化石,上部含植物化石;下部为灰紫、紫色中层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灰绿色、褐黄色薄层状粉砂岩、细砂岩不等厚互层,发育水平层理及小型板状层理。
含丰富的化石,属湖泊沙泥坪沉积,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厚86m。
第二段(D2y2)
顶部为紫红、灰紫色薄—中层状泥灰岩,生物碎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灰紫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夹灰紫色、黄绿色生物泥屑泥岩,发育水平层理,含丰富的豆虫化石;中部为浅灰、灰色薄—中层状泥晶灰岩、砂屑泥岩与黄色细—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发育水平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下部为灰色、灰紫色薄—中层含白云质灰岩、砂屑泥晶灰岩与灰色波层钙质页岩不等厚互层,夹杂灰紫色角砾状生物碎屑风暴岩。
本段地层从下—上颜色由灰色—紫灰色—紫红色变化,生物碎屑由少增多,碳酸岩逐渐减少,陆源碎屑不断增加的变化规律。
含丰富的化石,为浅湖混和坪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厚163m。
第一段(D2y1)
上部为灰黑色页岩、碳质页岩夹浅黄色薄层粉砂岩,前者发育叶理,后者发育水平层理,在文笔山一带夹3—5m厚的鲕状赤铁矿,Tfe36-42%,矿层向北品位变低,厚度变薄,逐渐尖灭;中部为浅灰黑、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细粒石英岩状砂岩,具波状层理及楔状交错层理;下部为浅灰、灰黑钙质泥岩、炭质页岩夹灰黄色拨薄—中层状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发育页理及水平层理。
含丰富的化石,为滨湖—浅海—半深海相沉积,该段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68m。
(1)、缩头山组(D2S)
为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状石英细砂岩,石英呈次棱角状,发育波状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及大型楔状交错层理、细层与层面交角约20°。
砂岩底冲刷面显著,具150°和285°两个方向的槽模构造。
地部与下伏地层接触面起伏不平,面上具有铁泥质风化壳,局部具铁质结核或砂质底砾岩,显示该组与下伏地层坡脚组之间沉积不连续,有间断,为假整合接触。
含植物Protopteridiumminutum化石,为三角洲相沉积。
厚约21m。
1、下统
(1)坡脚组(D1p)
上部为褐黄色薄—中层状铁质石英粗粉砂岩与浅灰—灰色含紫色斑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粉砂岩中发育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泥岩中含铁质结核及铁质团块;中部为灰色钙质泥(页)夹泥灰岩透镜体,发育水平层理,含有丰富的腕足类、双壳类、珊瑚类化石;下部为灰、灰黄色粉砂质泥岩与灰黄色薄——中层状石英细砂岩不等厚互层,前者发育水平层理,后者发育小型交错层理。
属砂泥坪相沉积,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
后约40—50m。
(2)、坡松冲组(D1ps)
为铁红色含豆状赤铁矿砂岩、铁质砂岩夹白色薄层石英细砂岩,从下至上豆状赤铁矿及铁质含量逐渐减少。
在人民桥一带采到鱼化石,为陆相—近海湖相沉积,该组与下伏地层接触面起伏不平,具风化壳及铁质结核,与下伏各组地层为假整合接触。
厚约3—5m。
(五)、奥陶系
奥陶系主要分布于测区的西边及东边人民桥一带,只露出了下统,据其岩性组合、岩相、基本层序等特点分为汤池组、红石崖组等。
1、红石崖组(O1h1)
该组据其岩性特点分为上、下两段
(1)红石崖组第二段(O1h2)
上部为紫红、褐黄色薄层—中层状石英粉—细砂岩夹紫红色薄层泥岩、灰紫色薄层砂质泥岩,发育包卷构造,并具有大量垂直层面的虫管分布;中部为灰褐色、紫红色中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粗粉—细砂岩与紫红色薄层泥岩互层,夹灰绿色薄层中层粉—细砂岩及黄、紫红色中层状含生物碎屑砂岩;下部为灰绿色、黄绿色页岩夹黄、褐黄色薄—中层含生物碎屑细—中粒砂岩、浅紫色薄层云母粉砂岩,局部夹褐黄色砂岩透镜体。
底部含笔石,为陆棚—沙泥坪相,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厚128m。
(1)红石崖组第一段(O1h1)
顶部为灰黄—灰绿色中层状含磷细中粒石英砂岩夹灰绿色页岩、含砾粉砂质泥岩、生物碎屑砂岩;上部为灰—灰绿色中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灰紫色薄层状粉砂岩与灰绿色粗粉—细砂岩互层夹紫红色薄层状泥岩、灰绿—灰紫色中层状长石含锰砂岩;中部为紫红—灰绿色泥岩、薄层状粉砂岩与灰紫色粉—细砂岩互层,局部夹灰紫色薄层状含长石粗粉—细砂岩;下部为紫灰、黄、灰绿色页岩与黄色薄—中层状含长石石英细—粉砂岩、杂色细粉砂岩互层。
俗称“花布条带”。
(见图六)含三叶虫Psilocephalinakuoi;双壳类有Cypricardiniaprisca;腕足类有Sinorthistypica,遗迹化石Cruzianasp.,属于沙泥坪相,与下伏汤池组为整合接触。
厚144m。
2、汤池组(O1t)
上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含锰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灰绿色页岩互层;中部为黄绿色页岩为主夹咖啡色薄层、透镜状含锰质石英粉—细砂岩;下部为灰色、深灰色薄—中层状含磷长石石英细—粗砂岩与黄绿色页岩互层。
含丰富的生物化石,属于沙坪—陆棚相沉积。
该组与下伏娄山关组的接触面起伏不平,底部据含砾粗砂岩,为假整合接触。
厚约40m。
(六)、寒武系
测区内寒武系主要分布在西边,由下至上出露有上、中、下三个统,分为六个组,其中上统
保存不全。
1、上统
娄山关组(∈3ls)
该组主要分布于测区南西山外河一带。
上部为灰色薄层状含粉砂质灰岩与褐黄色粉砂质泥岩,夹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中下部为浅灰—灰色薄—中层状泥晶灰岩,砂质白云岩夹多层白云质砾屑灰岩、钙质粉砂岩及硅化鲕状白云质灰岩;底部为浅灰—灰黄色薄—中层状泥灰岩、微晶灰岩、石英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夹含铁质灰岩。
生物化石稀少,属于混合坪沉积,该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厚126m。
2、中统
寒武系中统分为陡坡寺组、西王庙组两个组。
(1)、西王庙组(∈2x)
中上部为紫红色、灰黄色、灰绿色薄—中层状钙质石英粉砂岩、粉下部为紫色下部为紫色下部为紫色砂岩、局部夹灰色砂质白云岩透镜体;下部为紫色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与浅灰色、褐黄色薄层状粉砂岩、钙质粉砂岩不等厚层,生物化石稀少,属于沙泥坪沉积,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厚139m。
(2)陡坡寺组(∈2d)
上部为浅黄—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泥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夹灰色砂质白云岩透镜体;中部为灰色厚—块状细晶白云岩夹浅黄色薄层状粉砂岩;下部为黄绿色、灰绿色泥岩、页岩夹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
中下部含丰富三叶虫化石,属于混合坪沉积,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约60m。
3.下统(∈1)
寒武系下统分为筇竹寺组、沧浪铺组、龙王庙组共三个组。
(1)龙王庙组(∈1l)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粉屑细砂屑白云岩及薄层状粉砂岩、钙质泥岩夹硅质岩;中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砂屑白云岩;下部为深灰色薄—中层状粉砂质白云岩、灰黄色薄层状白云质粉砂岩夹黄绿色页岩及粉砂质含砾屑砂屑白云岩。
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属于混合坪沉积,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厚110—127m。
(2)沧浪铺组(∈1c)
该组据其岩性特征特点分为下部关山段与上部乌龙箐段两个段。
乌龙箐段(∈1c2)
为灰色、黄色页岩、泥岩夹褐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
该段与下伏关山段接触面波状起伏不平,岩性突变,有沉积间断。
含三叶虫化石、腕足化石,属陆棚相沉积。
厚57m。
关山段(∈1c1)
为灰—灰褐色厚—快状细砂岩、石英细砂岩,发育大型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斜层理。
中上部夹少量薄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及含泥质角砾粗砂岩,风化后常形成空洞。
顶部具约1m灰白、灰黄厚层状含砾粗砂岩。
生物化石稀少,属于河口三角洲沉积,该段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厚79m。
(3)、筇竹寺组(∈1q)
该组据其岩性特点分为下部八道弯段与上部玉案山段两个段。
玉案山段(∈1q2)
为灰褐—灰黄色页岩夹姜黄色薄层状粉沙岩、粉沙质泥岩,中部夹灰黄色白云质粉沙岩及少量灰黄色细粒长石砂岩。
含丰富三叶虫化石。
据其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特征属陆棚相沉积,该段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85m。
八道弯(∈1q1)
下部为黑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夹页岩;中部为灰黄色石英粉砂岩,具顺层虫管构造(见图二)上部为黑色薄层碳质泥岩,含少量三叶虫Mianxiandiscussp.;古介形虫Kunmingelladouvillei等生物化石。
据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特征属滞流海沉积,厚50.64m。
该段地层与下伏灯影组第三段的接触面上具紫灰色铁质细砂岩、皮壳状褐铁矿细脉及含砾层,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
(七)、震旦系
仅出露上统灯影组的二、三段,主要分布于测区北西角的吉家村—永吉村一带,各段岩石组合特征如下:
1.灯影组第三段(Z2d3)
中、下部为灰黄—褐黄色薄层状粉砂岩、石英粉砂岩,发育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偶见胶磷矿结核,具球形风化;底部为深灰色胶磷矿中—粗粒硅质砂岩、粉砂岩,具粒序层理,层面上见小壳化石;上部在吉家村一带有出露,为黄灰色薄层状含海绿石石英粉砂岩,偶见胶磷矿结核,发育水平层理,含丰富的小壳化石;据其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特征属陆棚近宾相沉积,本段与下伏地层的接触面呈波状起伏,接触面上见1—2mm厚的褐铁矿分布,显然该接触面为一沉积间断面。
厚35—71m。
2灯影组第二段(Z2d2)
中上部为浅灰—灰色夹浅肉红色中厚层状与块状粉晶白云岩不等厚互层,下部夹少量薄层状灰黄色粉砂质泥岩,上部偶夹灰白色薄层状硅质岩及砾屑白云岩;白云岩发育水平微纹理及波状微层理,局部具缝合线构造。
总体上:
由下至上以灰色、浅肉红色为主变为以灰色为主,硅质含量由无至含少量硅质团块至夹硅质条带的变化特点。
含藻类化石。
总体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测区内未见底,厚度大于300m。
三、构造
实习区位于杨子准地台边缘,康滇地轴(川滇台背斜)南段东侧,川滇台拱之武定断凹南部。
构造总体呈NE—SW向,褶皱构造多为平缓开阔,断裂构造主要有狮山大断层,断层附近地层直立、倒转或成倒转褶皱,测区内的主要构造分述如下。
(一)褶皱构造
测区内的褶皱主要有武定向斜、永吉村倾伏背斜、花果山向斜、大寨子—沙外河背斜、木果甸背斜、石龙节背斜、后冲向斜等,各褶皱特点如下:
1.武定向斜
该向斜南起高家村,经武定党校、三家村、鲍家村等地,于白龙井以北被第四系掩盖。
轴线呈NE—SW延伸,长约5千米,核部为J2sl2地层;NW翼为T3s、J1sl1组成,由于受断层的影响,地层产状不稳定,NE为125°∠40°,中部产状较陡,为130°∠75°,SW地层倒转,
产状为310°∠75°;SE翼由T3s、J1sl组成,产状缓而稳定,为300°∠26°。
总体具有北西翼地层产状陡而变化大,南东翼地层产状缓稳定,轴面向北西倾斜,产状为
310°∠42°,枢纽南西近于水平,向北东扬起;南西端被断层破坏,北东端呈浑圆状,为一歪扬起向斜。
2.永吉村倾伏背斜
该背斜南西起于永吉村以南,经段家坟、硝洞等地,北东止于大村以北,轴线呈NE—SW延伸,长约3千米。
背斜南西两面端被侵入的辉绿岩体破坏,核部为∈2x地层;两翼为∈3ls、O1t、O1h等地层组成,NW翼产状为318—325°∠35—50°,SE翼产状为132°∠22—31°。
总体是北西翼较陡,南东翼较缓,轴面产状为158°∠54°,NE转折端呈箱状,SW转折端被断层及辉绿岩体所破坏而不明了,该背斜为一斜歪水平背斜。
3.
大寨子—沙外河背斜
该背斜北起高家村以西,经沙外河向南延到测区以外,轴迹近南北向,实习区内长约2千米。
核部为C1l地层,沟谷中部分被Q所掩盖;西翼出露∈1d、∈2x、∈3ls、O1t、O1h等地层,被一条近SN向的断层所错移,产状282°∠50—55°;东翼出露了∈2x、T3s、J1xl等地层,被一条近SN向断层破坏,产状77°∠45°;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向N倾伏,转折端呈圆弧形,为一直立倾伏褶皱。
4.木果甸背斜
该斜西起人民桥以西,经木果甸向东延到实习区以外,轴迹近东西向,实习区内长约2千米。
核部出露O1t地层,绝大部分被Q所掩盖;南、北两翼均为O1h、D1p、D2y等地层依次对称重复出现,N翼产状340°∠16—18°,S翼产状190°∠15—20°;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向西倾伏,为一直立倾伏背斜。
5.后冲向斜
该向斜北起大石头房,向南经后冲延到实习区以外,轴迹SN向,长约3千米。
核部为J2sl1地层,两翼均为T3s—J1sl地层,产状大致相等,倾角8—20°,长宽大致相等,为一构造盆地。
总之,实习区内以北东向褶皱为主,西边的褶皱教紧闭,东边的褶皱较开阔,主要为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形成。
(二)断层构造
实习区内的断层主要有狮山断层、盐臼湾—高家村断层、香水庄—现家庄断层等三条断层,各断层特征如下。
1.狮山断层
该断层在实习区内经过永吉村—人民渡一线,实习区长约5.5千米,断层走向NE—SW,倾向NW,断面产状300—315°∠45—80°。
上盘(NW盘)以Z2d2—∈1c地层为主,形成单斜或开阔褶皱;下盘(SE盘)出露∈2x—T3s的地层,断层带附近地层强烈揉皱、直立或倒转;断层经过处在地貌上形成陡坎或负地形,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发育构造角砾岩,沿断层带除了华力西期辉绿岩脉侵入外,还有少量燕山期基性岩脉侵入。
该断层形成于加里东期,表现西升东降形成武定盆地,成为华力西期基性岩浆侵入的通道或填充场所,燕山期—
喜山期则表现为NW盘向SE盘高角度逆冲,对早期构造造成较大的改造或破坏,使武定向斜NW翼地层直立、甚至倒转。
该断层为一区域性的逆断层,对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及区域构造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盐臼湾—高家村断层
该断层在实习区内北至盐臼湾与狮山断层相交,南经高家村延伸到实习区外,实习区内长约4千米,断层走向近南北,断层面产状270°∠41°,西盘(上盘)为∈1d—O1h地层,东盘(下盘)为∈2x、T3s、J1xl等地层,断层与地层同向倾,断层倾角大于地层倾角,上盘地层较老是上升盘,下盘地层较新是下降盘,所以该断层为一走向逆断层。
3.香水庄—现家庄断层
该断层经过香水庄—现家庄向北延到实习区外,至香水庄南被第四系掩盖,断层走向NE—SW,倾向NW,倾角不清,上盘(NW盘)为O1t—T3s地层,下盘(SE盘)为O1t—D2y地层,香水庄以北辉绿岩脉沿断层侵入,为一走向逆断层。
总之,实习区内断层不甚发育,以NE—SW向为主。
四、地貌武定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处在康滇台轴和昆明凹陷之间。
在金沙江断陷影响下,地势东西两侧及西南部高,北部较低;西南部高原面保持较为完整,中北部受勐果河深切割,地形破碎,形成高山峡谷,峡谷海拔均在1000米以下;全县最低点为新民村大沙地,海拔862米;最高点白龙会山,海拔2956米;两地均在己衣乡,相距18公里,相对高差2094米。
三台山山脉贯穿全境,它组成了地貌的骨架。
全县地貌分为四区:
东部山原区,西部山原区,北部河谷区,南部高原区。
受构造影响,山脉走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文地质 实习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