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8.docx
- 文档编号:28743258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41.19KB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8.docx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8.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8
19 春酒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煨炖(wēi) 薏米(yì) 过瘾(yǐn) 家醅(pēi)
面颊(jiá)橄榄(lǎn)健脾(pí)炮制(páo)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一马当先:
形容领先、带头。
(2)她总是笑眯眯地说:
“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
”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
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尺度:
分寸。
(3)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巴结:
指人做事勤快。
(4)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
如法炮制:
照样子制作、酿制。
3.(随州中考)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
B.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
D.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解析:
A.《随州日报》的书名号应该去掉,因为这里说的是报社,而不是报纸;B.省略号应去掉省略号与“等”不能连用;C双引号中的句号应该在引号外面,因为这里属于间接引用,不是直接引用。
)
4.(铜仁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铜仁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B.前不久,铜仁市举办了以“环游梵净,纵横云海”的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自行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C.铜仁市各区县新兴的“生态观光园”不但有养生休闲居住功能,反而能保持生态原貌。
D.能不能切实提高铜仁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铜仁的关键。
(解析:
B.“举办”与“主题”动宾搭配不当,“主题”后加“活动”;C.关联词搭配不当,“反而”改为“而且”;D.两面与一面不对应,删去“能不能”。
)
5.根据提示写出有关酒的名词。
例:
自家酿造的酒:
家醅
(1)存放时间长的酒:
老窖
(2)酿造工艺先进的酒:
佳酿
(3)用来治病的酒:
药酒
(4)品酒师喝的酒:
样酒
(5)浓度特别高的酒:
烈酒
(6)婚庆时喝的酒:
喜酒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解析:
这几个句子属于因果逻辑。
“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这是个提示语,读之自然会形成一个疑问:
“为什么要插上柳条?
”下文定要回答这一疑问,而且还要接住“柳条”这一话题。
显然,⑥和③是紧接前文提示语之后的。
而③又将话题转移到“生命力”上,那么紧承其意的应该是④了,然后④又抛出了一个疑问:
“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自然是①了。
既然这样,自然就有接下去的行为②⑤。
)
7.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表现了新年时儿童乐不可支、情不自禁的心情。
将自己鼓鼓的肚子比作蜜蜂的肚子,又使人联想到蜂蜜,产生甜蜜的感觉。
(2)我总是说:
“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
”
这个善意的谎言是为了讨好妈妈,刻画出了女儿的乖巧伶俐、调皮可爱。
8.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表达你对中国美食的感受。
不断发展的中国美食,如一幅线条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示例:
如一樽滋味甘醇的美酒(如一首音韵和谐的诗歌,如一出动作优美的舞蹈),令人痴迷、神往。
9.综合性学习。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菜肴,“吃”传达着国人的生存智慧,展现着国人的生活习俗,承载着国人的美好期望。
我校八年级将开展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猜一猜】请你仔细阅读下列三则谜语(家乡常见食品)。
①肚子鼓鼓小胖子,身上穿着黄缎子,满脸长着大麻子,老家是个火炉子。
②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只在锅里见。
③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
①酥饼 ②面条 ③油条
(2)【夸一夸】一盘菜,一碗汤,一道点心……或朴素,或精致,鲜活着我们的生活。
请你夸一夸你所喜欢的一种家乡美食(上面三则谜语的谜底除外),可以描写色香味,也可以说明制作过程。
示例:
①一小碗糖水煮杨梅果,那颗粒硕大的果实汁液溢出,连汤液都漫上一层红色,白糖酽在杨梅果的汤液里,酸酸甜甜,回味无穷。
②首先用豆浆机磨出生豆浆,接着用纱布过滤,然后将豆浆用小锅隔水加热煮沸,慢慢地,豆浆表面就会结出一层皮,用手一揭,一张豆腐皮就做成了。
(内容贴切,语言表达得体即可)
(3)【品一品】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
细细品味,舌尖上有满满的希冀和祝福,还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请参照示例,说一说家乡美食所蕴含的意义。
示例:
月饼——圆圆的,甜甜的,寄寓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甜美的希冀。
示例一:
长寿面——细细长长,软而可口,祝福人们幸福绵长,健康长寿。
示例二:
年糕——“糕”谐音“高”,祝福人们生活步步高。
示例三:
粽子——翠绿的粽叶,软糯的滋味,蕴含着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由衷的敬意。
(内容贴切,语言表达得体即可)
年味,娘味
陈文秀
①没有了娘的新年,该来还是来了。
喧闹声掺杂着鞭炮声飘进屋子,越来越清晰,年越来越近了。
油锅里的翻滚圆子,在漏勺的摆弄下“嗞嗞”地泛着白花,承受着煎熬,把自己熬了,供别人享用。
这让我更想我娘了。
②记忆中的“年”由穷到富,过了一茬又一茬,把蹒跚学步的我推到了历经沧桑的中年,把聪慧能干的娘送进了永久沉睡的墓地。
几十个“年”,还有几十年中的日日夜夜,细细回味,娘都是在岁月的油锅中煎熬自己。
③记忆中,娘的身影永远都是灰蓝色的,娘的手总像裂了皮的枯树枝,从没好看过。
然而,有娘的“年”却是色彩斑斓、热热闹闹的。
过完腊月二十,听到猪的号叫,就算跨进“年”的框框里了。
我家每年都养猪,娘养猪像照料孩子那样细心,没事就给猪挠痒痒,冬天垫干草,夏天换凉水……猪的食物,是吃剩的芋头皮和泔水,再拌上芋叶和糠。
娘说猪不吃昧心食,你给它多少它就还你多少,长够一年,正好够磅。
等杀猪的人准备好绳子、杠子和大秤,娘就唤猪出圈,边唤边轻轻地抚摸着它的脊梁。
家里传来猪的号叫声时,娘便躲在远处的柴垛旁悄悄地用粗糙的手抹眼泪。
然而,当天我们就能美美地吃一顿猪肉。
④腊月二十三,天没亮娘就忙着切芋头丁、剁萝卜馅儿,张罗着蒸馍馍。
风箱“呼呼”地拉,馍馍一笼一笼地蒸,家里的笆斗、篮子都派上用场,从早到晚,没完没了。
到最后还要蒸两锅杂面馍,留到大年初一犒赏家里的牛。
“打一千,骂一万,初一五更吃顿饭”,这是老辈传下来的规矩。
蒸馍那天不烧饭,饿了就随便拿着馍吃,但不许乱说话。
娘怕小孩子的嘴巴没遮拦,冲了财气。
⑤接下来就是熬糖。
娘把洗净的一大筐芋头剁开,放到大锅里使劲拉着风箱烀。
早上九点左右,烀烂的芋头糊掺进捣碎的大麦芽,搅匀后装进细布口袋,把糖汁挤压出来继续在锅里熬。
傍晚时分,糖汁才熬成糊状。
看看吹凉能结块了,风箱便停了,拉风箱的小孩如释重负地跳着跑了。
案板上的面粉被娘扒拉出一个个圆坑,糖糊刮出来倒在面坑里往四周自由扩散,形成一个个黑乎乎的糖刮子。
糖刮子凉了,一敲就碎。
糖熬成了,但不许放开量吃,初一早晨娘要粘糖,把炒熟的面粉、芝麻、花生做成糖卷儿、糖条、糖块。
⑥娘有很多拿手活,过年都能用上。
用细秫秫杆做锅盖,用秫秸做凳子,用麦秸扎馍篓,用脱完粒的秫秫穗扎笤帚。
自家用不完的锅盖、馍篓和笤帚,就由爷爷背着赶年集,背着走亲戚送邻居,把年味背到了街头巷尾,背向了村口路边。
⑦大年初一,娘把做好的食物全部端出来,给自家人吃,给串门的大人孩子们吃。
吃完早饭,孩子们开始嬉闹,娘就去睡觉。
这一天不许扫地,不许泼水,总之不许干任何活,只许玩。
娘说年初一要是忙着干活,到了忙的时节就会生病。
娘牢牢地信守这个规矩,这也是娘一年中唯一的一天假期。
⑧娘最爱说一句话:
“穷忙。
”说得没错,很穷,也很忙。
穷的日子被娘忙得有滋有味。
后来富了,过年还是忙,好像只有“忙”,才有年味。
⑨娘忙到了五十岁,忽然不忙了:
那年,二十八岁的弟弟,在外地打工时不幸葬身火海,一米八的大个子,却换成了一个小小的骨灰盒,被父亲千里迢迢捧回了家。
直到我们摇晃着娘让她哭两声弟弟时,才发现她已神志不清。
从那以后,就再也唤不醒娘了,娘每天唠唠叨叨、自言自语,没人能听懂她在说什么,她也不知道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在别人的同情、怜悯和嫌弃中吃了十来年的闲饭,娘走了,就在去年。
娘走时,没有人知道,她一觉睡去,就再也没有醒来,连一声呻吟都没有留下。
⑩娘去了我们找不到的地方。
握住娘逐渐变凉的手,望着小时候娘那经常为我们量体温、在这一刻却失去血色的额头,我在娘的床前重重地跪了下来……我给娘换了一身红绸缎的衣裤和鞋子,娘终于做了一回女人——记忆中的娘从来没有穿过光鲜衣服,她的身影永远被定格在灰蓝色,柴灶前、池塘边、园子里、田埂上、火热的打麦场上、昏暗的煤油灯下……都有娘灰蓝色的身影。
B11没有娘的年,还是要过。
学娘的样子,烀肉、炸圆子、包饺子……但也删去了娘的许多讲究。
当一个人忙前忙后、孩子们视而不见还挑三拣四的时候,我很想娘,想得泪水扑簌簌地往下落。
B12在街上遇到芋头熬成的糖刮子,尽管价钱超出那时的十几倍,还是有点想买,但又担心回去粘不好芝麻花生。
犹豫间,女儿赶了上来,她说:
“妈妈,你真老土,到街上什么糖买不到啊?
!
”女儿说完就拉着我走了。
B13孩子啊,带有娘味的东西,能买得到吗?
B14唯有捧一把纸钱、端一杯水酒,跪在娘的坟前,心里一遍遍默念,哀悼这个我一生中最对不起的人。
年还在一茬一茬地过,可是娘去了就不回来了。
10.选文第④段和第⑤段主要通过哪四件事来表现娘为年而忙碌着?
蒸馍馍;蒸杂面;熬糖;初一早晨粘糖。
11.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看看吹凉能结块了,风箱便停了,拉风箱的小孩如释重负地跳着跑了。
“如释重负”形象地描写出了小孩干完活后的轻松愉悦,反衬了娘的辛劳。
12.选文中第B11段和第B12段写“我”操办着过年而“孩子们视而不见还挑三拣四”和“我”买糖刮子,女儿说“真老土”,有何作用?
与“娘”聪慧能干,辛苦忙碌操办过年,“我们”开心愉悦的热闹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我”对娘所做的过年的食物的喜爱以及对有娘一起过年的快乐时光的怀念。
13.阅读文末一段,说说此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有对娘忙碌过年的岁月的留恋,又饱含着作者的自责悔恨与对娘的思念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年级 语文 下册 同步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