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生术前谈话的方法技巧和艺术.docx
- 文档编号:2874221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1.06KB
外科医生术前谈话的方法技巧和艺术.docx
《外科医生术前谈话的方法技巧和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医生术前谈话的方法技巧和艺术.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医生术前谈话的方法技巧和艺术
外科医生术前谈话的方法.技巧和艺术
外科医生术前谈话的方法、技巧和艺术
术前谈话就是外科医生在执行手术操作之前向患者及家属或相关人、单位负责人等谈清患者的病情、将要实施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和预后情况等,客观地告知他们,并对其有关咨询、问题予以解答,以便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了解和理解,对将要进行的手术治疗达成统一意见。
随着社会、法律、科学的进步,如何能够更好地进行手术前的谈话,已成为我们每一个外科大夫必须研究的课题。
因为今天的医学模式,外科大夫面临的不仅仅是生物医学的疾病,而是当今现代社会生物医学的病人。
简单地说,大夫不仅是治病,而是病和人。
即,人具有社会性,客观上就形成,在进行手术前谈话时,不是与病体的简单接触,而是接触具有社会性的群体。
因此,要达到术前谈话的目的,不仅要掌握适当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还有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和艺术,这和外科手术水平一样重要,也是一门科学问题。
为此,一个优秀的外科大夫,不仅要会做手术,而且还要善于表达、思考和总结。
那么,怎样掌握术前谈话的技巧和艺术呢?
得到我们术前谈话的目的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也许有人会认为术前谈话可能用词不当。
例如多年不见的好友相聚,非常激动,举杯一饮而尽,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此时已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感情。
因此,要掌握好谈话的技巧和艺术,不能简单地理解光用嘴巴说,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医疗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病人都在观察着和感受着。
我认为要真正掌握术前谈话的技巧和艺术,首先要利用我们外科大夫的形体语言,那就是要求我们牢记吴阶平前辈给我们的教诲: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其次要掌握本学科全面的知识和最新进展,同时还要了解不同病人及其家属的知识文化背景的差异。
术前谈话首先必需提前通知病人及其主要可负法律责任的亲属或单位负责人,约定明确的谈话时间和地点。
其次主持术前谈话的外科医生必需是非常熟悉患者病情的主治大夫,危重病人或重大、复杂手术需科室或院负责人参加。
术前谈话的内容一般包括患者疾病的诊断情况、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方式选择依据、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拟采取的预防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有效措施、手术治疗的预后和经费估计等方面。
术前谈话的目的是要通过这次重要谈话,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
1、外科手术治疗的集体团队精神和作用。
2、赢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我们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的信任;3、让患者感觉到他已享受到最科学合理的疾病诊断和治疗;4、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风险性;5、消除对手术风险的恐惧心理,了解我们抵御风险的措施和能力,以及抵御风险能力的有限性。
6、综合和持续治疗的可能性。
7、手术治疗效果的迟后表现性和不可预测性。
手术前谈话之前外科医生必须克服和消除的一些不良心理状况。
这些不良的心理状况常常有以下表现形式:
1、为了训练手术而做手术;常见于一些年青、不成熟的外科医生,往往急于求成,对病人缺乏爱心,手术指征把握不严。
预防的措施就是要坚持严格的三级查房制度。
2、为了单纯提高经济效益,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常见于一些中、小医院,综合医疗水平不足,勉强开展一些危重病人、复杂的外科手术。
防范的措施加强医院等级制度和医院管理水平;3、个人英雄主义,忽视外科手术团队精神;常见于存有不正当竞争心理的外科医生,表现在突出个人的作用,忽视他人的作用,往往术前准备不完善,术中、术后处理应急问题能力不足。
外科医生必须具备团队精神。
只有克服这些不良的心理状况,才能在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时做到不说大话、不说假话,否则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欺骗病人,违背医生的职业道德。
下面我们将就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谈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谈话时的一些体会。
1.外科手术治疗的集体团队精神和作用
自从患病入院以来,自始至终一直受到我们医务人员的关怀。
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病人是王教授在门诊收到病房住院,具体管他的住院和主治大夫当然不是王教授,其实我们对每一个住院手术的病人,都有一个医疗集体,然而有些病人可能只认为王教授给他医治,假若王教授不是每天查房,一部分病人甚至认为怎么没有人关心他啦。
因此,术前谈话一定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外科治疗的集体团队精神和作用,不要过分强调某一位大夫的作用,否则会造成病人的误解,也不利于外科治疗集体的团结。
经常会有病人及其家属追着某个大夫问:
“王大夫,是您给我做手术吗?
,我就相信和要求您给我做手术。
”只要有团队精神,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回答最合理了。
2.赢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我们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的信任
患者及其家属在和外科大夫约定术前谈话和签字常常具备这样的心理状态,那就是想通过这次谈话,充分了解患者入院以来大夫对患者的病情是否诊断清楚,手术治疗在这里进行成功的把握性有多大。
术后护理水平怎样?
因此,在谈话时他们可能会问患者到底是什么病?
病情发展到什么程度?
以前您们大夫遇到类似的情况吗?
做过类似的手术吗?
当然有些情况病人通过其它途径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一定很全面。
谈话时外科大夫一定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诚地,客观地讲述我们对该患者的主要诊断过程及诊断结果,不能够肯定的,需要手术探查,术后病理确诊的病例,因该重点讲述疾病对人体的损害程度,探查的方案,以及为什么要探查?
要充分向他们介绍我们自己在诊断,治疗该疾病的过去经验,可举例说明,充分介绍参加治疗组大夫,护士的能力和信心,目的是让他们感觉到手术前我们对患者的病情认真负责、诊断准确、信心十足、准备充分。
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我们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有特色、有水平。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这里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大。
否则,即使诊断清楚,有的患者还是去其它医院手术。
3.患者感觉到他已享受到最佳时机,最科学合理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患者及其家属对其疾病明确了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后,还具备这样的心理,那就是能不能不采取手术治疗,非马上手术不可吗?
采取手术还有很多方法,采取那一种手术方法好?
比如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治疗的方法很多,什么情况下要手术治疗,采取什么手术治疗方法,有时难以确定,有的患者认为TURP比开发手术好,有的持相反的观点。
我们外科大夫术前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掌握的手术技术拟定了最佳手术时机和方法,怎样通过谈话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理解接受并非容易的事,而且病人有最终选择的权利。
因此,我们外科大夫应该将每一种治疗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涉身处地向他们讲解清楚,科学地帮助患者去选择.在这过程中,外科大夫一定要实事求是,避免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诱导病人接受某种手术方法.如何让患者接受医生的手术方案,并且真正体现知情同意和选择的权利。
这就需要技巧。
比如前列腺手术,手术方式很多,有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经会阴或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等,应一一向患者介绍。
至于选择哪一种手术方案就如同你从东单去北京天安门一样,有很多条路、都能到达,但终究有一条最好的最快的路。
明确表明我们选择的手术方式就是那条最好的路。
更有感情的方式是,对患者说假如你是我或是我的父亲或母亲,我也会做如此的选择。
这样患者会感到你与他心连心的交流,把他当亲人,对他关怀倍致。
医患感情达到共鸣,这时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感和信心剧增,也就是说对拟定的手术方案容易接受,对将要谈的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会表示理解和不担心。
4.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风险性
如前面谈及的患者病例,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为什么在这里还要强调呢?
因为有些疾病从疾病的本身来说必须手术治疗,因为我们治疗的是病人,所以我们在考虑治疗方案时,还要考虑人的年龄,全身状况,家庭和社会经济状况.比如,一个90多岁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发生尿储留,氮质血症,同时患有糖尿病,冠心病。
从疾病本身来说,需要进行前列腺手术,但是,患者的年龄和全身状况不容许手术治疗,只能接受简单的导尿术或膀胱造瘘术。
也就是说手术的风险性高于其必要性。
有些时候我们也会经常碰到手术的必要性高于风险性.例如一位中青年体检时发现小体积肾癌,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对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性的关系问题许多患者及其家属不一定理解,甚至产生误解。
5.消除对手术风险的恐惧心理,了解我们抵御风险的措施和能力,以及抵御风险能力的有限性。
一般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在手术前谈话、签字时,有两种心理状况:
一种对手术的风险性非常恐惧;一种是认为这是医院的常规手续,甚至认为是外科医生吓唬病人,推卸责任,被动接受。
对于前者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手术的必要性,必需为此要有冒险精神。
在谈论之前,你可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事例,比如在大街上行走,有被汽车或被自行车撞伤的危险,有被石头绊倒的危险,难道你就不外出走路了。
即使呆在家里,还有地震的危险。
手术并发症如同走路摔倒一样,并不可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作为医生是不希望出现的,作为患者也更不希望发生。
所以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信任,避免出现,对每一种风险可以通过过去发生的概率和我们具备抵御风险的措施和能力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否则一些病人甚至被吓坏,放弃手术治疗的机会。
对于后者外科医生在谈话前要特别强调谈话、签字并不是说为了推卸责任,而是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患者有对手术治疗的选择权利。
重点要谈从目前医学现有的水平对有些手术风险的抵御能力是有限的。
让他们对手术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和意外情况有一种心理准备或可否接受,希望得到患者的理解并同意手术。
例如对孤立肾肾癌进行手术,很有可能出现保留不住肾脏或术后尿毒症,有时难以避免。
6.综合和持续治疗的可能性。
作为患者及其家属,总是希望一次手术能够一劳永逸,然而由于不同疾病的发展规律和生物学特点的不同,决定了手术治疗不是万能的方法。
例如肾移植手术只是肾移植的一部分,术后需坚持长期应用抗排异药物,一方面费用昂贵,另一方面存在药物的毒副作用;肿瘤患者术后还需应用化疗、放疗等治疗;尿道会师术后需定期尿道扩张等。
如同一个人每天光吃肉,不吃素菜一样不行。
术前谈话时,应该让患者及其家属知道术后综合和持续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表明手术治疗仅是该种疾病治疗的一部分,以便患者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进一步治疗。
7.手术治疗效果的迟后表现性和不可预测性。
手术治疗的效果就是疾病的预后,也是患者最终关心的问题。
手术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
大多数外科疾病,手术治疗后,疗效明显,立竿见影。
因此,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具有急于求成的心理,甚至一时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埋怨手术白做了或不成功,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有的外科医生术前可能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过分夸大手术的作用,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失望。
由于不同疾病的特点、个体差异和进展病程的不同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表现有迟后和不可预测现象,如柯兴氏综合症,切除腺瘤后,肥胖不是近期就能消失的;肾结石手术和膀胱癌手术后的复发现象,往往不可预测。
因此,术前谈话时,对有些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的迟后表现性和不可预测性,一定要提前告诉患者及其家属,病人对自己的预后是最关心的,外科医生对患者的预后研究决不可忽视。
术前谈话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他却蕴涵着深奥的哲理。
体现出一个外科医生的医术、医德和责任心,而且对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不断改进术前谈话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谈话技巧和艺术。
一直以来我一直认为,术前谈话这个制度是对的,但这里边有个问题始终我想不通,谈话的对象应该是患者家属吗?
当你费劲口舌交代手术的相关情况时,家属究竟听懂了多少?
家属在根本没有医学知识的前提下做出的如此重大的决定可信吗,换句话说这是对患者负责任吗?
中国的电视剧里动不动就从产房里疯了似的跑出一个傻老娘们,冲着外边的一个呆头呆脑的傻老爷们问,要大人还是要孩子?
中国的医患关系中间缺少一个双方都能信赖的中介。
我与患者及其家属术前谈话就要谈出以下内容:
1、本人及手术团队尽最大努力治疗病人;
2、疾病的现状以及和其他医院治疗本病的共同点和差异;
3、明确暗示签字就是为了推卸责任;
4、谈话就要达到让家属每个人都有恐惧的心理;
5、做手术比不做手术效果相对要好;
6、即使手术也有手术治疗效果的迟后表现性和不可预测性;
7、突发死亡随时存在。
其实,怎么做都无法使医患关系非常和谐。
因为,医生永远不能达到病人的过高要求。
只能达到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就可以了。
医生不是救世主。
想起实习时的一个笑话,我们有个带教老师当时是主治医师,他每次与病人谈话时最后必定要用一个比喻:
坐飞机安全吧?
可飞机也有掉下来的呀!
坐手术与同坐飞机一样..................
以至于后来他和病人谈话时,大家都偷着乐:
又有一架飞机要掉下来了!
呵呵
医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在实践里面还要糅合进社会的其它知识,比如法律,心理,经济等!
真真刁蛮的人不多,只要自己肯为病家多考虑,一般都是不会太难做!
很多时候话不要说的太满,尤其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越权处置答复承诺!
赞成楼主的见解,医师应该掌握一些谈话技巧.但是我有个体会,按照中国现在的医疗体制和社会氛围,医患关系永远不可能和谐.理由如下:
1中国的医疗体制和国际惯例背道而驰,医疗领域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应该政府在里面承担主要的财政负担,相反的是,在我们一些地方,地方政府还要医院出钱办事.医院要发展,医务人员要有物质保证,医院要运转,靠什么东西支持,靠钱,钱从哪里来呢?
从病人那里赚来,从倍受疾病折磨,痛苦煎熬,因病返穷,无法医治的病人及其家人那里赚来,有的钱啊,是患方的血汗钱,也是医师冒着生命危险赚的,一但投入进血本钱了,那就是不容有失败的.但是医疗行业有很多病是治不好的啊,有的病在恢复中又有很多不确定性。
试想如果患者不花太多的钱,也许他们不会这样反感吧.2医师培养体系的不科学性,大家知道我们的医师前几年是没有门槛的,有卫校,大专,本科,硕士,博士.除此以外还有中医,总之最后是江湖郎中,游医,骗子到处是,虚假广告漫天飞,严重损坏了医疗领域的整体形象.3国家没有真正重视,现在是全力抓经济时期,医院行业,不直接推动经济发展,行业不给国家添麻烦就不错了,所以医务人员被打被杀,国家也没有掉一滴眼泪.国家有难的时候,就会派我们去,过后很快就会被社会忘记的..4与新闻机构交流不好,我们的卫生部,我们的医师协会,我们的中华医学会,负有主要责任,他们不主动去沟通交流,谁能去呢?
在以上环境下工作,永远不可能和谐的,只有自认倒霉.
术前的沟通是相当有必要的,特别是可能出现的种种韦问题,术前谈跟你出了问题后谈是截然不同的结果,至于谈话的艺术嘛,我个人觉得主要是跟谈话的对象层次、受教育水平等有关系,但一般只要你讲得通俗易懂、比喻贴切一般谈话的效果还是可以的。
医患沟通确实非常重要,尤其是手术前后对病人的沟通,不能因为病人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差,就感觉沟通没有什么意义,也不能说签订协议书是推卸责任,这是不正确的,患者作为一个行为人,有权力决定自己身体的处置权,对自己是否要采取手术,采取什么样的手术,这种手术的成熟性,成功的把握有多大,能否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何才能使病人尽快的恢复等等,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告诉病人家属,这是作为外科大夫应该做的,必需做的。
支持djwj的理由,但不支持结论。
医患关系很难和谐也很难对立。
大部分对患者来说是求医,对医生来说就是诊疗。
患者很多时候是带着很大希望过来,但医生因为繁忙的工作而疲劳和冷淡,可以理解。
但是,在很多医院患者4点多钟就去排队,然后等好几个小时,医生看了就几分钟,医生可能就这几分钟态度不好,对患者而言就是全部。
医疗的问题很复杂,在改革中医生承担了很多,患者承担了更多,谁应该承担,但没有承担,大家都知道。
像djwj所说,很多患者投入了血汗钱,一旦人财两空,家属从感情上讲很难承受的。
医生感觉很正常,因为很多病医生是无能为力的,如果这时候家属说一些过激的话,医生据理力争针锋相对的话,做出过激的行为也是有可能的。
很多案例,普通两个人不为什么大的利益争吵,结果盛怒之下杀人,说明人很多时候还不是理性的。
那个工作都有自己的难处,相互理解吧!
医院发展的挺好,每天都有手术,每天都提心吊胆!
做好手术,要有好的团队,不仅主刀医生要谈话,而且参加手术的各级医师在统一观点后都要对病人家属谈话。
有的家属谈一遍根本就听不懂怎么回事!
我们要做的就是,一遍一遍又一遍,一定要让他们明白!
对了,我们手术前的谈话不仅要有签字为证,最好在谈话的房间安装摄像头,从病人入院,我们就要准备对自己有利的证据链!
谈话归谈话,人与人不同,当你发现病人或家属比较“磨叽”的时候,宁愿放弃手术,建议去上级医院,以免落一身骚!
手术前要仔细的了解病人的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社会背景,如果不了解,最好不要贸然手术!
看了楼主的帖子,觉得楼主非常认真负责,非常值得学习,善于总结。
但是总是觉得实际工作中能达到楼主总结的这几点的情况太少。
下面是我个人的体会。
1、术前谈话从诊断确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真正坐到桌上就是重复强调,签字过程而已。
我是骨科的,当患者的疾病确诊以后,治疗方案相对比较少,而且和患者的经济情况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情况,家庭成员的素质,患者的配合情况,把治疗的手术的必要性,优越性,以及可能出现的看似小的问题如刀口感染等都已经告知患者了。
真正术前的谈话签字其实就是把诸如意外死亡等等患者比较恐惧的事情说说,知情同意书的内容越详细越好,其实就是告知的作用。
真正出事了也不能因此完全免责。
2、对于有素质的人,有教养的人,可以说的多一些,对疾病了解的充分一点,可以在查房的时候适当延伸一些医疗体制,医疗制度的问题,让他们了解医生工作的不确定性,困难性和不可预知性,签字的时候几乎不用怎么谈。
但是对于一些素质低的人群(在此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个人认为解释病情就是浪费口舌,直接告诉他这个病就是这样治的,连哄带骗签字了事,这样的病人解释的越多越麻烦。
谈话的目的既是保护医生,同时也是向患者展示医生在术前的各种思维是否完善,从而得到患者信任,一切的术前计划都只是为了手术的成功与术后患者的恢复,要彻底消除患者的猜疑与恐惧是不可能的,作为医生,能做到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将自己的思维完善,不可能没有意外,而是出现意外我们准备好没有,因而谈话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扪心自问:
这谈话的每一条我心里准备好应付的措施没有?
如果没有,大家不妨好好去请教学习,做到有备而战。
我们很多人总是觉得谈话是一个过场,签个字就算完事,这是值得反思的,谈话前,请我们都来先问问自己:
我们准备好没有?
!
一点拙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个人认为术前谈话70-80%的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手术是不了解或者是不太了解,谈话的内容多达数十条(对于我们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来说,其中学究的成份会多一些),其实我很早就注意到再聪明的患者及家属包括很多的高校或者研究所的高级知识分子(包括北京高校教授、高级工程师和科学院院士)也很难记住或者完全搞明白这些条条,他们更多的注意的是谈话医师对患者的病情的了解程度和问题处理的态度及能力。
学者们往往会拿侧面了解的问题、网上收集的疑问对大夫进行提问,如果你非常有经验的快速果断的口头处理,多会很快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赖和支持。
他们往往不会在意术前谈话的条条和并发症的出现,其实他们能记住10%的谈话内容就已经不错了,但是他们印象最深的是谈话大夫处理这些意外事件的能力和语气。
所以自信和经验是非常重要,当然也要有客观的事实求是的态度。
外科医生术前谈话
1、要简明、扼要、通俗;
2、不要以救世主自居,要平易近人;
3、视谈话对象的受教育水平、合作程度应变;
4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越权处置答复承诺;
5、手术与麻醉关系密切,要尊重麻醉医师,不要抬高自己,不要把功劳归己所有,把责任推给别人。
医患关系很难和谐也很难对立。
大部分对患者来说是求医,对医生来说就是诊疗。
患者很多时候是带着很大希望过来,但医生因为繁忙的工作而疲劳和冷淡,可以理解。
但是,在很多医院患者4点多钟就去排队,然后等好几个小时,医生看了就几分钟,医生可能就这几分钟态度不好,对患者而言就是全部。
医疗的问题很复杂,在改革中医生承担了很多,患者承担了更多,谁应该承担,但没有承担,大家都知道。
像djwj所说,很多患者投入了血汗钱,一旦人财两空,家属从感情上讲很难承受的。
医生感觉很正常,因为很多病医生是无能为力的,如果这时候家属说一些过激的话,医生据理力争针锋相对的话,做出过激的行为也是有可能的。
很多案例,普通两个人不为什么大的利益争吵,结果盛怒之下杀人,说明人很多时候还不是理性的。
那个工作都有自己的难处,相互理解吧!
制度害死人,实在没法说,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医生----默默承受,患者----默默承受、忍耐,医患都是受害者,高深
的制度理论是胜利者,医改医改,快改吧,不改恐怕不行了。
期待医患双方获益的医改结果!
原则上同意,但中国的实际情况却很复杂。
1、患者及家属对医疗团队的半信半疑
2、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行为的半知半解
3、手术风险的不可预知
过度强调本院、本科的优势,事后病人会说你误导;
以自已亲人来说事,也是误导行为的一种,这在以前是有失败的案例的;
我认为,术前谈话无论面对哪种层次的人,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我们大部分都是肿瘤病人);
2、手术风险是绝对的,医生的工作就是尽全力减少与避免风险的发生
3、选择权在病人。
谈话的禁忌:
1、忌说大话:
鼓吹手术实力;虚夸术后效果;瞒报手术风险;
2、忌不耐心:
表现出不耐烦,手术是很复杂的,说来说去,反正你不会明白(其实,病人及家属肯定听不明白,但他们听的是你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对你所说的足够了解、你谈话时是否自信)
3、忌不自信:
在谈话时,一方面不要放大话,但另一方面也不要表现出不自信,要让病人及家属体会到,手术方案是全面的,对可出现一些的意外情况我们都有准备,并且我们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总之,要表现得胸有成竹,有备而战。
另外,要让病人及家属在术前谈话时能有更积极合作的态度,关键不是谈话技巧,而在于之前对病人的态度。
之前是否对病人有足够的关心、对病情是否有足够的了解与重视、对病人及家属的疑问是否能认真对待与解答;这些工作做好了,术前谈话也会相对顺利许多。
赞成楼主的见解,医师应该掌握一些谈话技巧.但是我有个体会,按照中国现在的医疗体制和社会氛围,医患关系永远不可能和谐.理由如下:
1中国的医疗体制和国际惯例背道而驰,医疗领域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应该政府在里面承担主要的财政负担,相反的是,在我们一些地方,地方政府还要医院出钱办事.医院要发展,医务人员要有物质保证,医院要运转,靠什么东西支持,靠钱,钱从哪里来呢?
从病人那里赚来,从倍受疾病折磨,痛苦煎熬,因病返穷,无法医治的病人及其家人那里赚来,有的钱啊,是患方的血汗钱,也是医师冒着生命危险赚的,一但投入进血本钱了,那就是不容有失败的.但是医疗行业有很多病是治不好的啊,有的病在恢复中又有很多不确定性。
试想如果患者不花太多的钱,也许他们不会这样反感吧.2医师培养体系的不科学性,大家知道我们的医师前几年是没有门槛的,有卫校,大专,本科,硕士,博士.除此以外还有中医,总之最后是江湖郎中,游医,骗子到处是,虚假广告漫天飞,严重损坏了医疗领域的整体形象.3国家没有真正重视,现在是全力抓经济时期,医院行业,不直接推动经济发展,行业不给国家添麻烦就不错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医生 谈话 方法 技巧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