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873984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1.69KB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x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新疆哈巴河县高级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和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的统一部署,我校高中起始年级自2008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
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提升学校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积极、稳妥、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基本办学理念“创人民满意学校、做德才兼备教师、育全面发展学生”,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贯彻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的要求,把这次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立足学校实际,突出学校特色,构建内容丰富、科学实用的学校高中新课程体系,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和任务
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制度,改变教学方式,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为每一个学生、教师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努力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全面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通过课程改革,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实现学生快乐成长和自主发展。
我校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1、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计划,开齐、开全各类高中必修课程;选修Ⅰ课程的开设率达到80%;
2、构建与高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增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
3、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4、建立教师培训和教师研究制度,促进教师在新课程实验组织中不断学习和反思,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使新课程实验过程同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改革评价制度,发挥评价与考试制度对课改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实行学生考试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三、基本原则
1、质量保障原则。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握坚持“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原则,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开展工作,通过高中课程改革,使学生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获得更加优质的发展。
2、循序渐进原则。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志着高中整个办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管理模式、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转变,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急躁冒进,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分重点地逐步推进。
高理念引领,低起点切入;高感情投入,低风险推进;高效果培训,低重心研究。
3、实事求是原则。
在实施高中新课改的各项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切实做到“以校为本”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研究并实施新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对待实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开拓创新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吸收、借鉴国外及外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更要充分利用样本校的经验和资源,在实践中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和探索富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经验。
5、科研引领原则。
高中新课改既是一项需要先进理论指导,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研究。
学校要在充分借鉴样本校经验教训、借鉴教育研究部门及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推进新课程的积极性。
6、通力合作原则。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除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师生共同努力外,学校还应努力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同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重点工作
1、课程资源建设、开发与管理。
在实施国家管理的前提下,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增强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积极构建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必修与选修结合、人的发展与文化知识的整合、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整合的课程与文化体系,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观,按照国家规定和学校条件和师资能力开发高中的课程资源,高度重视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发挥其效能。
2、新课程师资培训。
通过培训,使全校教师深入理解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意义,转变观念、改进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我们将本着开发性(开发学生潜质)、层次性(实施有区别的教育)、主体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发展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原则深化课改。
3、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改革课堂实施方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实施基于学校条件的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努力创建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
4、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的建立。
按照科研引领的思路,重视开展基于新课程实验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依靠科研推动新课程实验的实施,丰富新课程实验的内涵。
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研,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与水平,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学校成立由各个学科的专业教师组成的高中课改学科核心小组,加强对新课标及新课标下各种版本的新教材学习研究。
5、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的研究和实践。
借鉴和研究适合本校特点的科学可行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纪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检测方法,建立和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机制,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纪录评价、学分管理的具体方式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和学分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高中新课改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组长:
黄春娣
成员:
波拉提汉曲德明木合亚提姚俊英王秀兰张新玉沙尼娅
鄢芝珍潘石尔出胡拉陆晖吴颖王雅萍胡马尔别克托力恒
职责:
负责对学校课程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在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学校课改的课程设置、课程管理、教师配备、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教材选用、学分管理、课改工作的监控与评价及校本教研等整个实验过程给予指导与监督;制定学校课改实验方案。
在领导小组的协调下,成立以下小组指导和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
(1)学校课程委员会。
组长:
黄春娣
成员:
曲德明姚俊英王秀兰沙尼娅鄢芝珍出胡拉陆晖胡马尔别克
刘莉赛力克张以英赛依力王雅萍托力恒
主要职责:
具体负责协调各学科的新课程实施和研究工作,制定学校设置课程方案;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安排选修课及各模块的教学工作;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等,努力对课程资源进行收集、分类、管理和开发,建立校本课程,发布本校课改信息。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小组。
组长:
黄春娣
副组长:
木合亚提
成员:
张新玉、潘石尔、张新国、各年级组长
主要职责:
制定并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和指导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制定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制定学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实施方案,负责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3)学科教学指导和学生选课指导小组。
组长:
曲德明
成员:
姚俊英王秀兰鄢芝珍陆晖胡马尔别克刘莉赛力克张以英
赛依力王雅萍托力恒
主要职责:
指导各学科教学;具体承担校本教研工作;落实“选修Ⅱ课程”(学校自主选修的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制定选课指导制度;编写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的课程修习计划。
(4)学分认定小组。
组长:
曲德明
成员:
姚俊英王秀兰陆晖胡马尔别克刘莉赛力克张以英赛依力
王雅萍托力恒各任课教师
主要职责:
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校的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及相应的标准和程序;对模块考核的成绩和学科教师所初步认定的学分进行审核、确认。
(5)高中课程改革宣传和教师培训指导小组
组长:
曲德明
成员:
姚俊英王秀兰鄢芝珍出胡拉陆晖胡马尔别克刘莉赛力克
张以英赛依力王雅萍托力恒邓晓荣
主要职责:
负责制定《学校新课程宣传和教师培训方案》和《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协调和组织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宣传和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和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6)高中课程改革监控与评价小组。
组长:
姚俊英
成员:
王秀兰沙尼娅各学科组长、各级骨干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
各级教学能手
主要职责:
对本校课改工作实施跟踪检查,做好记录,对发现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梳理,及时上报;除起始年级第一学期外,每学期要按照高中课改实施阶段的内容进行一次监控与评价,并形成文稿。
六、实施步骤
具体展开程序如下:
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
开发适合我校的新课程方案,领导新课程的实施,并从组织机构上给以保证。
2008年7月1日前完成。
2、成立学科课程小组。
由学校课程委员会负责组建,负责本学科的新课程培训和实施。
2008年7月15日前完成。
3、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开课方案。
各小组负责讨论并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意见和初步的开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
于上一学期期中交课程指导委员会。
4、公布下一学期可供选择的课程清单。
课程指导委员会及时对各学科课程小组上交的开课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列出和公布下一学期供学生选择的所有课程清单,在上一学期结束前半个月左右完成。
5、学生选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和学校公布的拟开课程清单进行选课,填写选课单,在上一学期的期末放假前完成并交给班主任。
七、课程设置
哈巴河县高级中学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表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选修I学分
选修Ⅱ学分
汉语授课
民语授课
双语授课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10
8
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按照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80%的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由自治区或兵团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具有地方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若干模块,供学生选择。
外语
10
汉 语
10
10
数学
数学
10
10
10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8
8
历史
6
6
6
地理
6
6
6
科学
物理
6
6
6
化学
6
6
6
生物
6
6
6
技术
信息技术
4
4
4
通用技术
4
4
4
艺术
音乐
3
3
3
美术
3
3
3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11
11
综合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
15
15
15
每周2学时,可分散或集中安排
社区服务
2
2
2
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课余时间分散安排
社会实践
6
6
6
每学年1周共3周;集中或分散安排
学分合计
116
22
6
说明:
双语授课模式2。
说明:
在选修Ⅰ中未注明选修模块具体名称的学科,请参照该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相关建议确定所开设的模块。
八、保障措施
1、建立机制
建立符合课程改革实施的评价、督导机制,制定相应的激励办法和考评方案,将课程改革实施作为指标列入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评选和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条件,以建立课程改革实施的激励机制,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是按照上级的安排,设立校级课程改革专项经费,专款专用,按需开支,主要用于师资培训、教育科研、配备必要的现代教学设施、编印资料等方面。
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创设社会各界支持、学生家长认可、学生满意的课改氛围。
2、加强培训
认真组织教育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实质,并将新课程培训作为干部、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师资培训工作坚持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实验教师、学校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全部参与新课程培训。
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含案例)培训、岗位培训。
3、开展研讨
新课程改革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建立培训、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课改工作模式。
要以促进课程改革为目标,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务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抓,认真搞好业务管理和教学指导工作。
各教研组均要确定各学科教研目标,以教育科研促进实验工作的顺利实施。
4、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要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课程自主权,确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办学理念,制订完善学校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课程发展规划,不断丰富和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
围绕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新课程的研究与实验,培育新型的教研文化。
5、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努力创造条件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步伐。
在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方便教与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通过新课程的实验,进行“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途径、方法的研究”,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
6、健全制度,规范操作
修订、清理与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和规定,建立、健全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相关政策,为新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
要合理规定实验教师工作量,大力表彰在课改实验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调动实验教师积极性。
7、加强条件保障
要根据新课程要求,改善或改造学校规划布局和硬件设施,特别要重视图书馆、实验室的改造。
要大力加强网络(特别是校园网)的建设,实现网上教育资源共享。
要合理规定实验教师工作量,调动实验教师积极性。
九、工作安排
准备阶段(2008年3月-8月)
1、成立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2、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
3、成立学校高中课程改革的相关组织结构并确立相应职责;
4、学校及部门制定各相关计划与方案;
5、抓好教师的培训;
6、确定新课程实验起始年级任课教师名单,并组织高一各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组织好学校的培训与研讨;
7、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教室、实验室、微机室及相关教育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
8、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学校根据学校条件和师资情况编写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及时提供给学生并做好使用培训指导,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
9、进行好相关的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充分利用学生集会、教师政治学习、家长会、教师论坛、黑板报等一切形式宣传报道课程改革工作,营造有利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10、加强各项工作的督导与检查。
学校领导小组采取多种形式对课改准备与实施进行有效督导与专项检查,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有力推进学校的高中课改良好开展。
实施阶段(2008年9月开始)
1、实施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必修课程。
2、推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认真研究实验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体系,教学目标,把握住重点难点。
努力做到教法学法新颖,学科个性鲜明。
学科《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是学科素质教育的最低标准,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学校积极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月活动,在教学观摩研究活动中,做到主题鲜明,教法新颖,气氛热烈,各具个性。
3、积极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新的生长点,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校条件和师资情况自主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两者均是富有价值的课程。
要尊重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在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中注重充分利用好教育技术,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让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实施得到真正的体现。
4、改革和探索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
在学校基础上修改补充符合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要求的有关评价要素,推进课堂教学过程与结果优化。
教学质量评价。
改革考试评价内容和形式,努力形成发展性评价体系。
探索既重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试评价,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同时还能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在对教师教学“五认真”评价考核的基础上,建立教师、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5、加强课题研究,以科研推进学科课程改革
围绕新课程改革,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具体实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每学期组织两次课改实验调研活动,及时检测、记录、反映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实验的情况。
6、定期与不定期地召开课改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实验工作,组织课改研讨活动。
根据情况适时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课改实验意见及建议。
固定新课程教学研究时间。
7、定期组织召开课改学习观摩会和经验交流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新课程 实施方案